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野外资源调查,结合现阶段生物多样性发展需求对海南莎草科植物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整理。结果发现,海南现有莎草科植物为24属、157种、9亚种和4变种。调查新增三肋果莎属(Tricostularia Nees);新增新种长柄薹草(Carex longipetiolata);新增11个新分布记录种,分别是细秆湖瓜草(Lipocarpha tenera)、类头状花序藨草(Trichophorum subcapitatum)、复序飘拂草(Fimbristylis bisumbellat)、宽叶多脉莎草(Cyperus diffusus var. Latifolius)、密穗莎草(C. eragrostis)、水蜈蚣(Kyllinga polyphylla)、三肋果莎(Tricostularia undulate)、截鳞薹草(Carex truncatigluma)、广东薹草(C. adrienii)、密苞叶薹草(C. phyllocephala)、中华薹草(C. chinensis);调查统计发现12个海南特有种,分别是海南割鸡芒(Hypolytrum hainanense)、少穗割鸡芒(H. paucistrobiliferum)、节茎藨草(Scirpus chunianus)、澄迈飘拂草(Fimbristylis chingmaiensis)、多花剑叶莎(Machaerina myriantha)、海南高秆莎草(Cyperus exaltatus var. Hainanensis)、海南砖子苗(Mariscus hainanensis)、单子砖子苗(M. Monospermus)、线茎薹草(Carex tsoi)、扁茎薹草(C. planiscapa)、东方薹草(C. tungfangensis)、岩生薹草(C. Saxicola)。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芒果树半翅目昆虫初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海南岛为害芒果树的15种半翅目昆虫形态作了描述,并记录了其分布及为害部位。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芒果树害虫种类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录了海南岛芒果树害虫100种,并对这些害虫的为害及分布作了记载。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兰科植物区系的组成及其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南岛是我国兰科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目前已发现有78属214种。其中,中国特有种31种(包括海南特有种14种),非中国特有种但在中国仅见于海南岛的有20种。种数在10种以上的属有羊耳蒜属(Liparis)、石斛属(Dendrobium)、毛兰属(Eria)、石豆兰属(Bulbophyllum)和兰属(Cymbidium)。海南岛兰科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2个分布型和变型,其中热带亚洲成分占总属数的51.3%,热带分布属有71属,占绝对优势。海南岛兰科植物的生活型多样,附生兰有43属,地生兰有32属,腐生兰5属(其中羊耳蒜属和兰属中存在附生和地生2种生活型)。多个种在叶型和花色上变异较大,可作为优良育种材料。与邻近地区相比,海南岛兰科植物与西双版纳共有属最多(为56属),其次依序为台湾、广东、广西和福建。虽然海南岛与台湾和西双版纳同处热带北缘,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但其兰科植物在属、物种和特有种的数量上比后两者要少。总的说来,海南岛的兰科植物区系较为多样,与亚洲热带兰科植物区系亲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的腰果害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记录了海南岛56种腰果害虫之分布及为害,并对其中的重要害虫腰果角盲蝽、脊胸天牛、咖啡胖天牛及腰果云翅斑螟的形态、生物学习性及防治作了记述。  相似文献   

6.
基于NOAA极轨卫星反演资料,同时结合GFS模式分析资料和海南岛乡镇自动站资料,综合分析超强台风“海燕”靠近海南岛南部近海时的结构变化特征及其对海南岛带来的风雨影响。得到的高分辨率卫星红外云图清晰地反演了“海燕”内部对流结构呈不对称分布,海南岛的降水分布与“海燕”内螺旋雨带的走向密不可分,而海南岛的地形分布及上空的大气环境又为螺旋雨带内小尺度对流的发展、维持提供有利的条件;微波散射计反演的10 m风场表明,“海燕”经过海南岛南部近海时,风场分布也呈明显的不对称,大风区主要位于台风中心的东北方位,不同级别风圈的分布直接决定着海南岛的大风分布。  相似文献   

7.
天然橡胶林作为经济林在海南森林碳汇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具有较大的碳汇价值,准确的获取橡胶林碳密度空间分布信息对开展橡胶林碳汇功能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能在空间上体现同一区域不同地点橡胶碳密度的差异,在MODIS遥感数据和橡胶普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CASA模型和降尺度的方法,得到了海南岛天然林橡胶碳密度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海南岛天然橡胶林碳密度的空间分布,天然橡胶林碳密度高值区分布在海南岛的中部,平均碳密度在25~33 t/hm2之间,而低值区域分布在海南岛北部,平均碳密度小于20 t/hm2。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是土地利用变化相关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尤其是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和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的出现,为土地利用空间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本研究基于GEE云平台提供的Landsat-8 OLI时间序列卫星影像数据,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分类算法,对海南岛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遥感分类研究。结果表明:RF与SVM算法对海南岛土地利用中水体和建筑用地的分类精度均较高,对耕地、园地和林地分类精度较低。与SVM方法相比,RF分类方法能够更准确识别各类地物信息,更适于海南岛土地利用分类的研究。海南岛林地(包括天然林、橡胶林等)所占比例最大,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部;耕地和园地面积接近,相间分布于海南岛大部分区域;水体和建筑用地面积较小,在海南岛均呈零散的分布状态,以沿海地区为主。GEE平台对于开展大区域土地利用分类与遥感动态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橡胶林在海南岛分布较广,是海南岛重要的植被类型之一。摸清海南岛橡胶林林下植物资源概况对于了解热带橡胶林生态系统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对林下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对于提高海南省经济效益和建设国际旅游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海南岛不同地区橡胶林林下植物分布、种类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橡胶林林下物种资源丰富:在调查区约10 400 m2的样方中共有植物种类472种,其中药用植物382种,牧草植物40种,纤维植物35种,可食用植物22种,观赏植物13种,海南特有种7种。针对海南岛橡胶林林下植物资源较为丰富的现状,结合海南省实际情况,提出了大力发展林下间作、南药产业、花卉产业和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咖啡早期引种扩种历史的考察论证,发现海南岛咖啡最早引种的年代应该是1898年。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起,海南岛咖啡早期引种扩种的规模是全国最大的,并最先实现咖啡产业化。这是中国人自己早期在海南岛大规模引种扩种咖啡,为中国咖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海南岛咖啡种植规模逐年萎缩,以致目前就其种植面积及产量来看是全国最小的,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