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气爆式核桃破壳取仁的因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新疆3种核桃的几何尺寸、壳体厚度、内隔膜厚度等核桃的物理特性,分析在气爆式核桃破壳方式中影响破壳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时,通过实验对不同品种核桃在不同气压值下的破壳效果进行了研究,得出这3种物理特性对核桃破壳效果的影响规律,为后续研制气爆式核桃破壳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立式圆锥核桃破壳装置,分析了立式圆锥破壳体转速与"温185"核桃破壳效果间的关系。设计了核桃破壳效果评价方法,采用了3种不同转速进行了核桃破壳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立式圆锥破壳体转速处于1 300转/min对"温185"核桃具有较好的加工适应性,破壳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核桃的破壳质量,必须对核桃壳体的力学性能展开研究。考虑到核桃表面的沟壑及核桃壳体不同区域厚度不同对于力学分析造成的影响,通过三维蓝光扫描仪UP200对去核仁后的1/2核桃壳体进行扫描,利用GEOMAGIC软件对核桃壳体进行修复建模,得出核桃壳体的三维模型;运用ANSYS workbench对1/2核桃壳体进行3种方式加载进行云图分析,得出最佳破壳方式。仿真结果表明:沿着Y=X方向加载,变形分布面积最大,破壳效果最好。设计试验,每组选用30个核桃,共进行3组不同方向的加载,结果表明:沿着Y=X方向加载得到的破壳率、整仁率和高露仁率最高,该方向加载核桃的破壳效果为0.8437,可为后期核桃破壳机械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凸轮摇杆双向挤压核桃破壳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核桃破壳装置自定位结构复杂,破壳行程无法控制,脱壳率低,核仁损伤率高的技术问题,通过对核桃失稳破壳、裂纹扩展临界条件及破壳位移分析,基于定间隙单果挤压破壳原理,设计了一种凸轮摇杆双向挤压核桃破壳装置.进行了双螺杆定量喂料、凸轮摇杆双向挤压破壳机构、挤压/落料U形块结构、凸轮机构运动角及位移、摇杆位移方程以及凸轮...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核桃破壳机构适应性不强、破壳率不高、整仁率低的问题,从核桃破壳前定向预处理的视角,探索核桃在破壳加工前果体姿态定向处理对挤压破壳受力的影响因素。同时,以云南漾濞核桃为研究对象,通过3D扫描获取核桃三维实体模型,进行多组过静态压力有限元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核桃果体上最佳受力区为核桃中线位置的横径方向,该位置受力最均匀、裂纹扩展效果最佳、最易破壳。基于有限元分析结果,设计出一次破壳与二次破壳相继进行的核桃定向破壳机构,并对核桃的破壳过程进行了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破壳机构中弹簧的刚度系数及锤头旋转角度为影响核桃破壳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核桃破壳设备的设计提供有创新意义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柔性带剪切挤压核桃破壳机理分析与性能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核桃破壳取仁装置多采用刚性元件,工作过程中易造成核桃仁过度破碎,同时剥壳率低、适应性差。为提高核桃破壳取仁效果,结合核桃机械破壳原理,设计了柔性带剪切挤压式核桃破壳取仁分离设备。利用弹性力学理论对核桃壳不同部位的刚度进行分析,得到不同部位失稳时的临界力;利用薄壳理论对核桃壳受挤压时的内力和形变进行分析,得出核桃不同部位裂纹产生和破壳时的临界力;利用断裂力学理论分析和计算了核桃破裂后裂纹扩展的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分别探究间距A、上下带速度差B及挤入夹角C对核桃破壳效果的影响,然后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3种因素的一组最优解。试验结果表明:在间距为23 mm,上下带速度差为0.19 m/s,挤入夹角为45°时破壳效果最为理想,一露仁率、二露仁率、碎仁率、未露仁率分别为75%、18%、5%、2%,即破壳率为98%,整仁率为93%。  相似文献   

7.
针对核桃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人工破壳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分析了核桃的物理特性,探究了核桃挤压破壳的影响因素,得到核桃的最大破壳应力为580 N。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气动式核桃破壳机,并利用复动式气缸的特点实现了高效破壳。设计了核桃破壳机的总体结构和关键部件,并开展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破壳气缸单个行程耗时2 s条件下,核桃高露仁率和一次破壳率分别为91.5%和90.7%,处理量为108 kg/h。此设备可为核桃破壳的规模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气爆式核桃破壳有限元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桃破壳取仁技术是核桃深加工工艺中的重点。为此,根据核桃的几何尺寸参数,用软件建立了核桃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核桃在3种气压载荷加载方式下的受力状态进行应力与应变分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0.55 MPa载荷时核桃结蒂位置加载是最优解,核桃壳体爆开位置较好,多处破裂有利于取仁工作,可以得到较高的破壳率和较低的碎仁率,证明此有限元分析模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锥篮式核桃破壳机高路仁率和壳仁分离率低、碎仁率较高的现象,进行了改进设计,利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分别探究定筒转速A、定筒与动筒最小间距B、定筒游动间隙C对核桃破壳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动筒转速为65 r/min、定筒与动筒最小间距为19 mm、定筒游动间隙为2 mm时,综合破壳效果较好,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核桃的破壳率同时减小核桃仁损伤,以新丰核桃和新早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以简化试验过程,再通过静态压力试验和划口预处理对破壳影响的正交试验进行分析。静态压力试验结果表明:划口预处理后核桃更易破壳;划口位置与加载力位置重合时比划口所在方向与加载力方向垂直时核桃更易破壳;划口位置与加载力位置在肚部重合时核桃最易破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新丰与新早丰核桃一次破壳率和高露仁率因素的主次顺序均是划口深度划口长度划口宽度;当划口深度1.5 mm、划口宽度2.55 mm、划口长度19 mm时,可以得到较好的破壳效果。  相似文献   

11.
栅栏式核桃二次破壳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核桃二次破壳机用于核桃加工生产线中弥补一次破壳带来的不足。栅栏式核桃二次破壳机应用挤压揉搓原理,通过内滚筒与栅栏间的间隙实现二次破壳。对该机关键部分进行设计,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优参数。栅栏式核桃二次破壳机能适应不同大小和不同开口程度的核桃,在破壳过程中,内滚筒转速和栅栏与内滚筒间的间隙是影响脱仁率和破壳率的主要因素。通过试验研究得到,在滚筒转速70 r/min,滚筒长度80 cm,喂入量3 kg/min时,有较高的核桃脱仁率和核桃高露仁率,能运用于核桃破壳取仁生产线中,为核桃壳仁分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山核桃二次破壳取仁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山核桃一次破壳不理想、损失率高等问题,在分析山核桃物料特性以及破壳时所需各项力学特征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二次破壳机构数学模型,设计了山核桃二次破壳取仁机。样机试验结果表明:当山核桃含水率为14. 55%~16. 35%、直径约22 mm(沿缝合线方向)、离心旋转装置转速410 r/min、离心旋转装置边缘与锥形圆筒碰撞壁间距80 mm、喂料速度200 g/s时,有效破壳率大于等于87. 85%,果仁损伤率小于等于16. 14%,生产率超过500 kg/h,满足当前山核桃加工产业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利用自制清选系统试验台,进行了扬谷器转速对水稻破壳率的影响试验,分析得出扬谷器运动参数对破壳率的影响规律曲线,为清选系统的改进和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挤压揉搓方法的油茶果破壳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找到一种有效的油茶果破壳方法,在研究油茶果的生物特性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挤压揉搓方法的油茶果破壳装置,对不同大小等级、不同含水率的油茶果在不同滚筒转速下进行了破壳性能的试验研究。试验确定了在滚筒转速80~100r/min范围时,该装置可以对含水率59%左右的新鲜油茶果进行有效的破壳处理,破壳率可达到97%以上,且破籽率控制在4%以下。  相似文献   

15.
分级击打式山核桃破壳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山核桃破壳机适用机型少、大部分地区山核桃破壳仍以手工为主的破壳方式的现状,设计并试制了一种自分级击打式山核桃破壳机。首先对山核桃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然后设计了分级机构和击打机构。同时,对关键的零部件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并通过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样机的破壳率在99.24%左右,果仁损伤率在6.47%左右。击打式山核桃破壳机破壳率高,果仁损伤率在合理区间,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山核桃破壳机械。  相似文献   

16.
陈健 《南方农机》2023,(3):46-47+60
核桃破壳是核桃加工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目前以人力手工破壳为主,效率低且人工破壳方法极易造成核桃仁不卫生。同时,核桃破壳技术不成熟,虽有一些破壳设备,但是由于碎仁率高、成本高等因素导致核桃破壳取仁效率低下,所以并未在市场上大规模推广使用,如何提升核桃机械化深加工水平是我国核桃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笔者从农渔业产品的定向输送设备、坚果类作物在破壳前的预处理、核桃破壳设备的研究现状三个方面切入,重点阐述了国内外有关核桃深加工方法及装备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几种市面上典型的核桃破壳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通过理论分析及动力学仿真得出核桃定向输送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并在此工序的基础上增加切割划口预处理,可以为后续核桃破壳加工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对提升核桃经济附加值、增加当地种植户的收入及促进核桃深加工产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柔性带差速挤压核桃脱壳性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核桃破壳取仁分离装置,但存在破壳不完全、碎壳未脱落的现象。为此利用装置中的柔性带差速挤压脱壳系统对核桃进一步脱壳取仁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分别探究上下带间距A、上下带速度差B及上工作带张紧力C对核桃脱壳效果的影响,进而设计正交试验,分析试验因素对脱壳取仁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一露仁率和二露仁率,影响顺序为C、A、B;对于碎仁率和未露仁率,影响顺序为A、C、B。在上下带间距为14 mm、上下带速度差为0.19 m/s、上工作带张紧力为231 N的参数下脱壳效果最为理想,一露仁率、二露仁率、碎仁率、未露仁率分别为77%、16.7%、4.3%、2%,即脱壳率为98%,整仁率为93.7%。  相似文献   

18.
锥篮式核桃破壳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分析锥篮式核桃破壳装置的破壳机理及破壳性能,设计了基于挤压摩擦机理的破壳装置,在该装置上进行了不同核桃品种、尺寸(以棱长为标准)、含水率对核桃破壳效果影响的单因素试验,确定核桃破壳装置最适锥篮角度为6°,破壳装置最适核桃物性选择为:棱长大于等于28 mm,壳厚度小于等于2 mm,湿基含水率介于8%~10%之间.  相似文献   

19.
双圆台锥式蓖麻脱壳清选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蓖麻脱壳效率,确定了滚搓式的脱壳方法,设计了双圆台结构的脱壳装置以及振动筛选与气吸相结合的清选机构。根据蓖麻蒴果的物理机械特性,设计脱壳装置的内层壳体为不对称双圆台结构。确定锥角并设计脱壳滚筒间隙与脱壳滚筒外层壳体,建立不同阶段脱壳滚筒位置与脱壳间隙的数学模型,为脱壳装置动力学模拟提供理论依据。利用ADAMS对蓖麻蒴果不同脱壳阶段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物料在压裂阶段与脱壳阶段的位移、速度变化规律,并分析不同脱壳滚筒出料口间隙对各阶段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压裂阶段,随着上脱壳滚筒出料口间隙的增加,蓖麻蒴果到达特定压裂位置的时间延后、位移增加、运动速度在0.56s时达到最大。脱壳阶段,随着下脱壳滚筒出料口间隙的增加,蓖麻籽到达特定脱壳位置的时间延后;蓖麻籽到达破壳条件时的位移增加,运动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根据仿真结果,选取可调式蓖麻脱壳清选一体装置合理的工作参数区间,以脱壳滚筒转速、上脱壳滚筒出料口间隙、下脱壳滚筒出料口间隙为因素,以脱净率、破损率为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脱壳装置进行试验研究。经双目标优化,取滚筒转速为270r/min、上脱壳滚筒出料口间隙为13.54mm、下脱壳滚筒出料口间隙为5mm;经试验验证,此时脱壳装置工作性能最佳,脱净率为92.03%,破损率为3.1%。  相似文献   

20.
一种核桃破壳取仁设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核桃栽培面积大、产量高,但是加工技术落后,核桃大部分以原料的形式出售,只有少量的靠人工砸取,生产率低下,而我国的核桃种植面积和产量每年逐渐增加等问题,确定了核桃破壳取仁工艺,介绍了常见核桃破壳取仁方法及核桃破壳装置,并设计研发了6PK-500型核桃破壳机,对其结构和原理做了介绍.该机选用锥篮式破壳装置,采用了一对同轴不同锥度的锥体作为核桃破壳工作部件,可对核桃进行破壳取仁.该机主要由破壳体、调距手柄、传动轴组成.通过核桃破壳试验及影响核桃破壳的主要因素分析,表明该机具结构设计合理,为破壳装置的改进设计与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