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正>我从小喜欢读书。儿时,母亲过年的压岁钱,都让我攒起来买小人书看。为了得到一本《三国演义》的小连环画书,我曾毫不犹豫地把父亲给我做得那把精致的木质小手枪送给了同学。然后拿上小画书,迫不及待地坐在操场边,津津有味地看起来,竟忘了去上课,被老师狠狠地"尅"了一顿,我仍觉得很值。上世纪70年代,农场简陋的小书店里,图书很少。好不容易来几本小连环画书,也被提前得到消息的同学一抢而光。课堂上,老师偶尔拿来一本课  相似文献   

2.
放驴     
<正>有句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同事经常开玩笑说我脾气倔得像头驴,没准就和我小时候放驴那段经历有关。七八岁时,我陪三姐放驴,其实是给三姐做伴。那时家中有两头驴,一头老草驴和一头驴崽。驴崽很活跃,喜欢在草滩上或庄稼地里撒欢。三姐总提醒我看好驴崽,别糟蹋庄稼,不然大人会揍我们。我贪玩,根本听不进三姐的叮嘱,不是在小河里摸鱼,就是到草滩上捉蜻蜓,活像那头驴崽子。三姐撵着打我,我哈哈大笑着一溜烟跑得老远。也  相似文献   

3.
我与《新农业》相识是在1988年秋.那时我刚从部队复员当上了村民兵连长.有一次在镇武装部开会,有一个大书柜里有很多书刊,我就在众多的爷刊中翻出了封皮上印有猪、牛、大苞米的这些小册子.因为是农村孩子,内容比较对口,尽管页数少却深深地吸引了我,看着看着就入神了.别人散会都走了,老部长说:"小耿啊,看你是个用心人,这些杂志都送给你了."我当时乐得不知说啥好,30多本《新农业》装进了背包.回家后,一连看了好几个晚上,有好的信息、技术我都打上标记,看哪条能在当地推广利用.按书中介绍的技术,我试种了黄芪、桔梗、大力子等中药材,效益还真不错.  相似文献   

4.
正一树,一书,一茶,满园花香,在树下与爱人看夕阳西下,听鸟语,闻花香,这是我想要的理想生活。上初中的时候,小伙伴家里有棵葡萄树,每到秋天,一串串紫色的葡萄引得我们垂涎欲滴,总找理由到小伙伴们家去玩,就等着他妈给我们摘几串尝尝,大快朵颐是不敢奢望的。看看我们家的院子,  相似文献   

5.
寄语禾丰     
《新农业》2015,(9)
<正>二十年来,我的目光和思绪一直被禾丰前行的步伐所牵引。今天,回首这段历程,让我产生了一种按耐不住的心潮涌动。这种涌动的感觉好像是在看一幅画,画里有一群勇者冒着大漠的风沙雪雨在艰难跋涉;这种感觉也像是在诵一首诗,诗里抒发着仁者的情怀与豪迈;这种感觉又像是在听着一部交响曲,旋律中有从欧罗巴采来的悠扬的风;这种感觉还像是在品着一杯酒,浓浓的醇香蒸腾着一颗友情的心。这些感觉揉在一起,使我沉浸在了禾丰人创造的立体壮美之中。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是一种细致而又艰辛的劳动,切勿急功近利,篇目繁多拖沓冗长与懒得动笔轻描淡写同样有害。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多与寡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学生平时积累少,写作文就会思路不畅;语言就会苍白无力,情景蹩脚又尴尬;师生在作文的道路上,举步维艰。掌握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是打开作文大门的钥匙,札记便是积累素材的方法之一。札记具有多样、方便、容易操作、更加容易坚持长久的特点。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开始的时候,给学生留的作文篇目多,为作文而作文,作文素材积累的少,结果可想而知,学生作文难为无米之炊,老师也是望洋兴叹。札记被应用到教学中以后,写作过程可谓柳暗花明,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素材就是源头活水啊。  相似文献   

7.
我部创办初期,也跟大多数卖菜种菜的单位、个人一样,订上一大批种子在店里卖,由于同行多,生意平平,有一次我到县图书馆找朋友,发现很多人在仔细地看书,农民看农技书,生意人看信息书,学生看参考书,我想要是在店里放上一批科技书刊,一定能吸引很多的农民朋友,于是到书亭买,到图书馆借,到家里拿,不久便凑到了一批科技书刊,将它摆放在条桌上,同时还放上几把条椅,没想到这一来比想象中的还好,经常有人进店翻书看报,还不时有人询问这个技术那个品种,我所学的技术也全派上了用场,生意顿时红火了,以后每到订刊季节我总要拿出上千元钱订些书刊,自己也…  相似文献   

8.
<正>有一种表情包,叫高考结束,高考结束后我也放飞了一下,7年后再次踏上川蜀大地。好友让我梳理一下上半年的尿素市场,端着一杯酒一直看着我,我说四川老师老牛了,上课盯着他看"看我干啥子?我脸上有字吗?"上课盯着书看,"头低着干啥子?书上有答案吗?"上课盯着黑板看,"盯着黑板干啥子?看书啊!"川、桂等全国高考Ⅲ卷作文题引出的,最后一节课,老师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乍一听有点泪目,别看我  相似文献   

9.
试谈作文教学中的“我写我”李晓丹常青教授早在50年代的解放军向文化进军中,就提出了著名的“我写我”作文指导原则.并据此在部队中培养了一批像高玉宝、崔八娃、张孟良那样出名的战士作家.充分认识,正确理解,切实有效地运用“我写我”原则指导中小学生的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10.
<正>一天晚饭后我闲来无事,看到儿子的书包鼓鼓的放在桌子上,一年级的孩子也没几本书呀?于是我很好奇地打开书包,一股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原来是装着水果核的垃圾袋。再一看,里面还有无数个小纸团、零食包装袋,课本和作业本面目全非、横七竖八地放在一起,再看那几本课本有的书皮已经没了。于是,我把儿子叫过来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批评过后我便开始担心起来,儿子自上一年级以来  相似文献   

11.
石头汤     
<正>有一个装扮奇特的人来到一个小村庄,他向迎面而来的几位妇女说:"我有一颗神奇的汤石,如果将它放入烧开的水中,它会立刻变出一锅美味的汤来。如果不相信,我现在就煮给大家喝喝看。"那个奇特的人胸有成竹地高声宣布着。大家半信半疑,都想知道世界上是否真的有这样一种石头。有人找来了一个大锅子,有人提了一桶水,并且架上炉子和木柴,就在村子的广场上煮了起来。火势很快就上来了,锅里的水在  相似文献   

12.
刘锴 《农家参谋》2011,(7):50-50
声东击西一天早上,我正在收拾碗筷,在沙发上看电视的爱人担心地自言自语:"再有三天我就过生日了,也不知道我爸能不能给我准备一份生日礼物!"  相似文献   

13.
阮含泊 《中国农资》2014,(41):27-27
<正>星期天下午,读小学二年级的小孙子与家人同来看我。还未见人,就从门外传来一串清脆童音:"爷爷,我们班级要办一个‘生态园地’,老师要我们带几条蚯蚓、还有几只蜗牛!""这好办",我拿上工具,就同孙子一起走进小菜园。"看好了,这土下面就有蚯蚓"。我边说边动起来。"爷爷,你怎么知道的?"小孙子开始注意起这一方土地了。"这里面有学问。你看这小白菜长得好,土又松软,地表有不少像面条状的长短土粒,那是蚯蚓的排泄物,这说明蚯蚓肯定就在下面。"一锄下去,翻起的土里果然有蚯蚓在活动,小家伙没怎么费力就抓到五条,放在一只小塑料桶里,又填了一些泥巴。"速度不错,现在天还没黑,我们晚饭后再抓蜗牛。"我带着孙子回家洗手吃晚饭。蜗牛这东西动作慢,但很狡  相似文献   

14.
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阵清脆的童音如一股清泉从兴凯湖农场文体中心图书室的窗口飘出来,和着夏日凉爽的风流向远方,也流过我记忆的闸门,让我忆起那些书籍匮乏的岁月。"不能那样扭着脖子看报呦!乖孙,那样眼睛就看斜楞了,长大就找不到婆家了。"奶奶坐在炕上,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对我说。我当时正看得如醉如痴,哪里会理会奶奶的唠叨,继续蹲在墙角看报纸。那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开始惠及中华大地,但我生活的那个小村子,却如一块冻得结实的冰块,尽管每天春风吹着、太阳照  相似文献   

15.
<正>青春是一部书,一部无怨无悔的书;青春是一幅画,一幅色彩斑斓的画。打开书写我青春的书卷,记录着青春绽放黑土地的点点滴滴。2009年,公务员考试失利的我,恰逢特泥河农牧场面向职工子女公开招聘,我毅然报名参加。几轮考试下来,我被录用了!刚到农场工作,我被分配到生产队实习锻炼。第一次学开小四轮,每天跟着师傅下地、量地、打点、取样,经常累得筋疲力尽。一次量地正赶上下雹子,为了尽快逃离冰雹的追击,我拼命往队里赶,身上、脸上都是泥巴。那段时间,我曾质疑过自己  相似文献   

16.
书,是知识的海洋,传播文化的工具,能使人了解外面精彩的大千世界。一本好书能使我们得到无价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新农业》杂志对于我们从事农业生产的广大农民及农业科技人员来说,就是一本最好的农业实用科普之书、进入市场经济之书、知法懂法学法用法之书,使我们及时知道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强国富民好政策、好信息之书。  提起我与《新农业》,确有着不解的情缘,那是发生在 1994年 6月份的事情。一天,我在家里闲着无事,便去老姨家串亲戚。到了老姨家里,待了一会儿,也觉得无事可做,就跟老姨夫说: “找几本书看一看。 “我在一大堆书中找来找去,忽然,一本 1994年第 5期《新农业》杂志映入了我的眼帘,还是看这本吧 !开始看时是抱着消磨一下时间的想法,可看后真有点爱不释手,书中介绍的内容很好,如 27页 “西瓜增甜增产二十法 “就很适合我们瓜农生产增收;编读对话 ——金桥细语唱千家,架起了《新农业》与农民的连心桥。就在我离开老姨家时,顺手牵羊把这本《新农业》要到手里,而且还跟老姨夫说: “到年底给我代订一套 1995年《新农业》。 “老姨夫说: “可以 (当时有两个原因:一是不知道怎样订阅;二是我认为把书寄到老姨夫那里比较保险,...  相似文献   

17.
画里话外     
《甘肃农业》2019,(3):128-128
我想,母亲在世也会这么做的。一;棵树几经风雨才活了下来,就像我们人;一样,要经过多少的磨难和挫折才能成:人?当初母亲无私地救济过那么多孩!子,最初的目的也不是要得到那几棵;树。女儿还小,或许有一天我也会给她;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题就叫三棵:树的承诺,说这么一家人,为了报答一点小恩,三辈人守着、看护着,直到有;一天其中一棵有幸长成了参天大树,兑;现了他们当初的承诺。  相似文献   

18.
<正>一次有事去省图书馆,一进入西楼大厅便被正在举办的"读书乐"艺术摄影展所吸引。有在阳光下阅读,也有在灯下展卷有坐着的,有躺着的,有靠着的,还有骑在牛背上的。有耄耋老人,也有牙牙学语儿童。更让我感动的是其中的两幅,一幅是正在输液的年轻人躺在病床上读书,一幅是在川流不息大街上乞讨的老人正在翻阅一本杂志。那一刻让我感到了书的风韵,书的魅力。坐公交车下班回家,经常会遇到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在座位上做作业。虽然公交车比较颠簸,但  相似文献   

19.
李新 《河南农业》2013,(16):19-20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听、说、读、写"是学好语文的四大基本功,是能力和素养的体现。大多数学生对作文有畏惧心理,经过尝试,以下方法可以让学生喜欢作文,一是在语文课堂上穿插写作的知识与练习,可以激起学生的自信与写作兴趣。二是准确找出课文训练写作的切入点,将其特色部分拿出来,作为重点或者是范文,让学生模仿着练习,既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家裘纪平先生编著的《中国茶画》一书,最近由浙江摄影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国茶画》选择画有茶内容或题有茶内容款的唐代至1949年前的中国绘画名作369件,共计379幅,以卷轴画为主,也酌情收入有代表性的壁画和版画。这些绘画的原作收藏于国内外各有关机构或为私人所有,平时不易看到,现集中在一本画册中,且全部彩色精装印刷,便于读者观赏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