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过饱和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大菱鲆急性毒性效应,同时对比了在正常溶解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大菱鲆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过饱和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大菱鲆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467.60mg/L和390.78mg/L,非离子氨对大菱鲆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2.40mg/L和1.73mg/L;而正常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大菱鲆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181.07mg/L和130.66mg/L,非离子氨对大菱鲆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1.82mg/L和1.14mg/L。亚硝酸盐和非离子氨对大菱鲆均具有一定的毒性,其主要中毒症状表现为,中毒的个体开始急躁不安并沿槽壁狂游,频繁发生相互碰撞或与槽壁摩擦,随后行动减缓并伴有侧游或侧翻动作,呼吸速度减慢,发生昏迷并沉落水底,直至死亡。死亡的大菱鲆鱼体弯曲,体色变淡,鳃盖张开。无论在过饱和氧还是在正常溶氧条件下非离子氨对大菱鲆的毒性都远大于亚硝酸盐的毒性,同时高浓度溶解氧的存在使大菱鲆对这两种毒物的耐受能力得以提高。提出了在大菱鲆循环水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向水体充氧的方式以提高大菱鲆对亚硝酸盐和非离子氨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正常溶氧(5.5~6.0 mg/L)和过饱和溶氧(10~12 mg/L)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中国对虾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正常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中国对虾的48 h LC_(50)值和96 h LC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69.43 mg/L(58.53~82.36 mg/L),43.80 mg/L(37.57~51.06 mg/L),非离子氨对中国对虾的48 h LC_(30)值和96h LC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1.36 mg/L(1.15~1.61 mg/L)和0.98 mg/L(0.83~1.16 mg/L);而过饱和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中国对虾的48 h LC_(50)值和96 h LC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94.80 mg/L(79.77~112.66 mg/L),58.64 mg/L (51.40~66.90 mg/L);非离子氨对中国对虾的48 h LC_(50)值和96 h LC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2.37 mg/L(2.0j~2.75 mg/L)和1.52 mg/L(1.30~1.77 mg/L)。亚硝酸盐和非离子氨对中国对虾均具有一定的毒性,无论在正常溶氧还是过饱和溶氧条件下,非离子氨对中国对虾的毒性都大于亚硝酸盐,同时高溶氧的存在使中国对虾对这两种物质毒性耐受能力得以提高,且过饱和溶氧对非离子氨毒性的影响程度高于亚硝酸盐。  相似文献   

3.
悬浮物对半滑舌鳎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浓度悬浮物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悬浮物对半滑舌鳎胚胎的孵化时间影响不明显,悬浮物浓度≤ 200 mg/L 时,胚胎孵化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悬浮物浓度≥ 800 mg/L时,其胚胎孵化率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悬浮物浓度≥ 200 mg/L 时,初孵仔鱼畸形率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通过Bliss法计算,悬浮物对半滑舌鳎胚胎的起始半致死浓度(95%可信限)为 1 974.8 mg/L (1 375.4~2 835.5 mg/L),安全浓度(SC)为 197.5 mg/L;对初孵仔鱼的 48和 96 h LC50 (95%可信限) 分别为 226.9 mg/L (204.6~251.7 mg/L) 和 202.9 mg/L (182.3~225.9 mg/L),SC为 20.29 mg/L.  相似文献   

4.
不同溶氧水平下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在高溶氧(10.77±0.40)mg/L、中溶氧(6.89±0.33)mg/L和低溶氧(3.45±0.54)mg/L水平下,研究了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高溶氧水平下,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96 h-LC50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148.1 mg/L(125.03~172.37 mg/L)、206.52 mg/L(164.25~246.23 mg/L);在中等溶氧水平下,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96 h-LC50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106.69 mg/L(89.92~123.70 mg/L)、145.77 mg/L(116.77~174.77 mg/L);而低溶氧水平下,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96 h-LC50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68.03 mg/L(58.32~77.89 mg/L)、81.33 mg/L(64.76~96.70 mg/L)。结果表明,在3种溶氧条件下,氨氮对黄颡鱼的毒性明显大于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毒性,因而氨氮对黄颡鱼的毒性成为其养殖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
非离子氨、亚硝酸盐对加州鲈鱼、白鲢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测定了非离子氨与亚硝酸盐对加州鲈鱼、白鲢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非离子氨对加州鲈鱼、白鲢的96hLC50分别为0.89mg/l和1.56mg/l ,加州鲈鱼对非离子氨的急性毒性比白鲢敏感;亚硝酸盐对加州鲈鱼、白鲢的96hLC50分别为112.2mg/l和43.2mg/l,白鲢对亚硝酸盐的急性毒性比加州鲈鱼敏感;非离子氨对加州鲈鱼、白鲢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89mg/l和0.156mg/l;亚硝酸盐对加州鲈鱼、白鲢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1.2mg/l和4.32mg/l。  相似文献   

6.
在水温15.1~17.3℃,pH 7.88~8.15,盐度32.17‰~32.28‰,溶解氧6.40~7.40 mg/L的条件下,采用半静水法研究了氨氮和亚硝酸盐对体质量(2.86±0.43)g的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单环刺螠幼体中毒后体色变暗,对外界刺激变得不敏感,最后身体缩成一团或细线状。随着氨氮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升高死亡率逐渐升高,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氨氮对单环刺螠幼体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620.79 mg/L(95%置信区间557.62~691.11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62.08 mg/L,对应非离子氨浓度为13.85 mg/L(95%置信区间12.44~15.42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39 mg/L;亚硝酸盐对单环刺螠幼体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243.90 mg/L(95%置信区间223.10~266.65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24.39 mg/L。非离子氨对单环刺螠幼体毒性大于亚硝酸盐毒性。  相似文献   

7.
以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unther)为研究对象进行96h的急性毒性试验,探究甲醛和硫酸铜处理后半滑舌鳎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实验结果表明,甲醛处理48h、96h后半滑舌鳎的LC50分别为375.68mg·L-1、351.74mg·L-1,SC为35.174mg·L-1;硫酸铜处理48h、96h后LC50分别为2.81mg·L-1、2.58mg·L-1,SC为0.258mg·L-1。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为研究对象,通过96 h半静水毒性实验,探讨了消油剂、0号柴油分散液(WAF)与0号柴油乳化液(CEWAF)对海湾扇贝24 h、48 h、72 h、96 h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消油剂对海湾扇贝的24 h、48 h、72 h和96 h半致死浓度(95%可信限)分别为1905(1570-2451 mg/L)、1293(1070-1556 mg/L)、1015(721-1348 mg/L)、846 mg/L(660-1020 mg/L);WAF对海湾扇贝的24 h、48 h、72 h和96 h半致死浓度(95%可信限)分别为36.57(29.42-48.96 mg/L)、23.10(21.07-25.39 mg/L)、14.99(13.66-16.41 mg/L)、11.31 mg/L(8.37-14.47 mg/L);CEWAF对海湾扇贝的24 h、48 h、72 h和96 h半致死浓度(95%可信限)分别为12.71(10.78-15.55 mg/L)、8.51(7.99-9.07 mg/L)、6.56(4.46-7.74 mg/L)、5.42 mg/L(4.51-6.29 mg/L)。消油剂、0号柴油分散液、0号柴油乳化液对海湾扇贝96 h安全浓度分别为84.6、1.13、0.54 mg/L。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消油剂、WAF和CEWAF对海湾扇贝的半致死浓度(LC_(50))均呈逐渐降低之势,半致死浓度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分别为y=12242x~(–0.583)、y=564.37x~(–0.848)、y=89.987x~(–0.613)。在受试溶液中暴露相同时间,海湾扇贝的半致死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消油剂、WAF和CEWAF,说明CEWAF对海湾扇贝的毒性大于消油剂和WAF,这对于在养殖海区使用消油剂处理溢油事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消油剂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为研究对象, 通过96 h半静水毒性实验,探讨了消油剂、0号柴油分散液(WAF)与0号柴油乳化液(CEWAF)对海湾扇贝24 h、48 h、72 h、96 h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消油剂对海湾扇贝的24 h、48 h、72 h和96 h半致死浓度(95%可信限)分别为1905(1570-2451 mg/L)、1293(1070-1556 mg/L)、1015(721-1348 mg/L)、846 mg/L(660-1020 mg/L);WAF对海湾扇贝的24 h、48 h、72 h和96 h半致死浓度(95%可信限)分别为36.57(29.42-48.96 mg/L)、23.10(21.07-25.39 mg/L)、14.99(13.66-16.41 mg/L)、11.31 mg/L(8.37-14.47 mg/L);CEWAF对海湾扇贝的24 h、48 h、72 h和96 h半致死浓度(95%可信限)分别为12.71(10.78-15.55 mg/L)、8.51 (7.99-9.07 mg/L)、6.56(4.46-7.74 mg/L)、5.42 mg/L(4.51-6.29 mg/L)。消油剂、0号柴油分散液、0号柴油乳化液对海湾扇贝96 h安全浓度分别为84.6、1.13、0.54 mg/L。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消油剂、WAF和CEWAF对海湾扇贝的半致死浓度(LC50)均呈逐渐降低之势,半致死浓度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分别为y=12242x–0.583、y=564.37x–0.848、y=89.987x–0.613。在受试溶液中暴露相同时间,海湾扇贝的半致死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消油剂、WAF和CEWAF,说明CEWAF对海湾扇贝的毒性大于消油剂和WAF,这对于在养殖海区使用消油剂处理溢油事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工厂化养殖条件下氨氮、亚硝酸盐对龙虎斑的急性毒性效应,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法,进行了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龙虎斑幼鱼[体质量(59.37±7.11)g,体长约10 cm]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8.57±1.61)℃,pH为(7.7±0.1),盐度为(28±1),溶解氧为(5.5±1.0)mg/L的条件下,氨氮对龙虎斑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43.15、40.16、37.71、33.43 mg/L,安全浓度(SC)为3.343 mg/L;对应的非离子氨LC50分别为1.599、1.488、1.397、1.239 mg/L,SC为0.1239 mg/L;亚硝酸盐对龙虎斑的24、48、72、96 h LC_(50)分别为306.72、227.09、131.40、90.41 mg/L,SC为9.041 mg/L。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龙虎斑的毒性随药物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对鱼体的LC50均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