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绿茶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崂山绿茶游离氨基酸前处理方法的研究表明,茶汤样品在旋转蒸发器上干燥(小于50℃),加入内标,用高纯水涡旋混匀后,代替茶汤样品加入内标直接测定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总量提高28.6%,茶叶中4种主要氨基酸含量同步增加,所有检测的氨基酸含量都有增加,含量排序基本一致,更能准确反映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方法,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贵州省不同产地的162个绿茶样品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检测,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茶叶中氨基酸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通过标准归一化(SNV)光谱预处理,光谱范围选择6 657.74~6 178.16、5 793.11~5 688.98、4 493.33~4 350.62cm-1,主因子数为11,得到模型的内部交互验证相关系数(R)为0.981 56,交互验证均方差(RMSECV)为0.501;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98,预测均方差(RMSEP)为0.312,稳定性试验得到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0.4%。综合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可以实现茶叶游离氨基酸的快速检测,满足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3.
氨基酸是茶叶中的重要生化成分,与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咖啡碱等共同组成不同茶类的特征品质,是茶叶鲜爽味和香气的主要组分。改进茶叶中氨基酸含量的检测方法,更深入全面地分析茶叶中氨基酸含量的特征特性,对促进茶叶中氨基酸成分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提升茶叶加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茶叶中氨基酸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综述近年来茶叶中氨基酸含量特征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五种绿茶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石阡苔茶、都匀毛尖、凤冈锌硒茶、安顺瀑布毛峰、湄潭翠芽五种贵州名优绿茶,相同方法处理过后茶汤中游离氨基酸通过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测定和分析,发现不同绿茶中游离氨基酸种类均较丰富,游离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因不同品种而不同。五种茶叶中仅有湄潭翠芽的茶氨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为54.12%。通过对这几种贵州地区名优绿茶的氨基酸进行分析,获得大量的氨基酸基础数据,为贵州绿茶的品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用HPLC法分析了苦丁茶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及其含量,并与茶叶游离氨基酸组成和含量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苦丁茶鲜叶检出16种游离氨基酸,苦丁绿细茶和苦丁红细茶分别检出14种游离氨基酸,其中以组氨酸为主,它在鲜叶中占氨基酸总量的55.92%,在苦丁绿细茶和苦丁红细茶中分别占85.4%和71.0%;其次为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和谷氨酸,而茶叶最主要的游离氨基酸为茶氨酸;其次为谷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苦丁茶游离氨基酸总量约为茶叶的1/5~1/50,两种植物分别属于不同的氮代谢类型。  相似文献   

6.
烟草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建立一种测定烟草中游离氨基酸的方法。[方法]用氨基酸分析仪法测定烟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并对这些游离氨基酸分别定性定量检测。[结果]氨基酸分析仪法能够分离检测烟叶中的23种游离氨基酸(除了蛋氨酸),其回收率均在78.86%~101.46%,标准偏差均在8%以内,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回收率。最优的氨基酸提取方法是:样品过60目筛,用0.005 mol/L的盐酸超声萃取30 min。对不同的烟叶样品进行检测,发现不同种类烟叶所含有的氨基酸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烤烟和香料烟中所含的游离氨基酸以Pro为主,而白肋烟以Asn为主;只有白肋烟中含有氨基酸Tau,而烤烟和香料烟里面几乎检测不到。[结论]氨基酸分析仪法是测定烟叶中游离氨基酸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多酚类物质和游离氨基酸是茶叶重要品质成分。本研究将金观音、黄观音、福云6号等7个福建茶树品种春梢鲜叶原料分别加工成4种茶类(绿茶、白茶、红茶和乌龙茶),并分析比较了鲜叶原料及其所制茶类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总量、儿茶素类和游离氨基酸组分的模式差异。结果表明,基于供试茶样(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的二维"点集"分布视图可将4种茶类及其鲜叶原料划分成3个主要类群:绿茶、白茶和一芽二、三叶鲜叶样;乌龙茶和中、小开面二至四叶鲜叶样;红茶样。鲜叶原料采摘标准是乌龙茶有别于其他茶类的首要影响因素。通过供试茶样儿茶素类和游离氨基酸的靶标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可进一步比较白茶与其他茶类化学轮廓的模式差异。茶叶在加工过程中简单儿茶素较酯型儿茶素更易趋于氧化减少,萎凋工序则有助于白茶游离氨基酸(苏氨酸和亮氨酸)的形成或保留。  相似文献   

8.
茚三酮法测定茶叶游离氨基酸总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茚三酮法测定游离氨基酸总量不够稳定,本文对茚三酮法测定茶游离氨基酸的显色反应时间与氨基酸浓度因素进行了条件优化,并考察了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结果表明,将200μL的2×p H 5.6的缓冲液、200μL水或茶叶水提取液(茶水比1∶250,沸煮30 min)和400μL茚三酮溶液显色体系均匀混合,沸煮结束后立即用自来水充分冷却并加入4.8 m L去离子水,于570 nm处测定吸光值,所获得的结果稳定可靠,适宜作为茶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条件。  相似文献   

9.
光是茶树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本研究以龙井43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比例红蓝光的补光处理,检测各处理下茶叶品质成分的含量和品质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以明确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调控机理。结果显示,单一红光对茶叶品质无显著影响,但不同比例的红蓝光,尤其是红蓝光辐照度比为8∶1的处理显著(P<0.05)抑制了茶多酚的合成,促进了游离氨基酸的积累,降低了茶叶的酚氨比。研究结果为生产中利用补光的技术手段调控茶叶品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乙醇回流法、水提取法、稀盐酸法提取羽毛粉碱解液中游离氨基酸,并对这些游离氨基酸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探讨运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建立一种测定羽毛粉碱解液中游离氨基酸的方法.检测结果表明,采用pH值3~4、80%乙醇,90℃水浴的乙醇回流法提取羽毛粉碱解液中的游离氨基酸,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能够分离检测羽毛碱解液中18种游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总量较其他2种方法分别高出4.5、5.4倍,与其他2种方法比较,该方法所检测出的氨基酸含量均较高,更能准确地反映出羽毛粉碱解液中游离态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蒙顶山名茶游离氨基酸总量及组分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蒙顶山名茶"鲜香"与"鲜味"特征的产生机制,提供蒙顶山名茶品质评价的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通过全量法和杯茶法制备茶汤试液,分别采用水合茚三酮比色法和L-8900型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4种蒙顶山名茶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和组分含量。【结果】4种蒙顶山名茶的游离氨基酸总量较高,分别为蒙顶黄芽(5.28±0.57)%,蒙顶石花(5.59±0.51)%,蒙顶甘露(4.65±0.82)%,蒙顶毛峰(5.34±0.96)%;在杯茶法1次冲泡5min条件下,蒙顶山名茶游离氨基酸的浸出率与浸出浓度亦较高,浸出率为55.24%~76.14%,浸出浓度为58.73~78.24mg/100mL;蒙顶山名茶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的特征为茶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和丝氨酸的含量在1 000mg/kg以上,色氨酸、半光氨酸、组氨酸和络氨酸组分含量为100~500mg/kg。【结论】蒙顶山名茶高氨基酸总量、丰富的组分含量及独特配比是其茶香"鲜香高长"、茶味"鲜浓爽口"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γ射线辐照对茶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及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剂量的γ射线辐照处理5种市售茶叶,探讨γ射线辐照对茶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云雾绿茶、安化红茶、石门碟峰茶和安化茯砖茶在辐照剂量分别为6.00、4.00~6.00、10.00和2.00 kGy时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而辐照处理对湘尖茶游离氨基酸总量无显著影响。对云雾绿茶氨基酸组分分析发现,赖氨酸(Lys)在0.00 kGy时含量最高,受到辐照后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天门冬氨酸(Asp)在辐照剂量为8.00 kGy时含量最高,在10.00 kGy时减少;其他几种氨基酸含量均在6.00 kGy时最高。  相似文献   

13.
以绿茶为原料,分别采用人工接入黑曲霉发酵和自然发酵方法,测定不同时期的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研究其在2种不同的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茶多酚总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表儿茶素、没食子酸和表没食子儿茶素的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先升高后降低;在发酵过程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先迅速上升然后逐渐下降,但茶氨酸的含量逐渐降低,人工发酵终止时精氨酸的含量迅速增加且氨基酸总含量迅速升高。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总体变化趋势是在发酵前期增加后期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4.
名优茶氨基酸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王云  李春华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6):1121-1126
本文对不同茶树品种、不同鲜叶摊放程度、不同加工艺、不同名优茶形状对名优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以及加工过程中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鲜叶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高低可达1.5倍至20几倍;鲜叶适度摊放,能有效地提高茶叶中氨基酸的含量,鲜叶摊放至含水量约70%时,其氨基酸含量最高,但摊放过度,其含量又会下降;与炒青和烘青工艺比较,半烘炒工艺的成茶中的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炒青工艺次之;不同形状对名茶氨基酸含量有较大影响,由相同原料加工成的扁形或毛峰形名茶其氨基酸含量较高,其次是卷曲形和针形名茶;在名茶加工过程中,氨基酸含量有一定的增加趋势,干茶氨基酸含量比鲜叶增加0.06%,这对名茶良好香味的形成有利。  相似文献   

15.
山东茶区无性系茶树品种主要生化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庆伟 《农学学报》2013,3(7):33-35
为筛选提升绿茶品质的优良无性系茶树品种,对山东茶区近几年引进的10个主要无性系茶树品种的生化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进行化验分析,研究其主要生化成分的特点,分析其酚/氨比值。‘中茶108’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全年平均为2.89%,春茶含量高达4.04%,茶多酚含量适中,咖啡碱含量较高,酚/氨比值最低,平均为5.85,‘中茶108’是适制绿茶最好的品种,山东茶区无性系茶树引种重点推荐‘中茶108’。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冲泡方法对白茶茶汤主要生化成分溶释的影响,测定不同醒茶次数处理后茶汤中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和溶出总量,并进行感官品质分析。结果表明:醒茶冲泡可明显提高第1泡茶汤中茶多酚含量,降低第2~4泡茶汤中茶多酚含量;醒茶一次冲泡可明显提高第1泡茶汤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第3泡茶汤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醒茶两次冲泡显著降低了第2泡、第3泡茶汤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醒茶一次和两次处理明显降低了第3泡茶汤中黄酮类含量,对其他泡次影响不大;醒茶一次处理明显降低了第1泡茶汤酚氨比,提高了第2~3泡茶汤酚氨比。醒茶一次后冲泡有利于白牡丹茶饼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等主要品质成分的溶释,茶汤滋味品质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不同等级霍山黄芽茶滋味的电子舌评价及呈味氨基酸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快速科学地判定茶叶等级,采用电子舌技术结合HPLC技术研究不同等级霍山黄芽茶的滋味品质及其呈味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电子舌测得特一级茶、一级茶至三级茶的鲜度值和复合滋味值显著递减,HPLC测得特一级茶、一级茶和三级茶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为51.92 mg/g、46.45 mg/g和43.01mg/g,各级茶的茶氨酸含量均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70%以上,特一级茶和一级茶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均与三级茶间的差异显著(P0.05);单组分氨基酸含量在0.02~29.811mg/g,特一级茶的谷氨酸、丝氨酸、精氨酸、丙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等8种主要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一级茶。茶汤鲜度值与氨基酸含量呈正相关,电子舌可凭借茶叶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区别霍山黄芽茶的等级。  相似文献   

18.
普洱茶中氨基酸与贮期、级别及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储藏时期、不同级别的普洱茶为材料,对氨基酸总量及组分含量进行理化分析.结果表明,普洱茶贮藏过程中随着贮藏时间的加长,普洱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明显降低,其中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组氨酸已基本消减,仅检出精氨酸、脯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缬氨酸、胱氨酸,其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性;从7个级别标准样中检出15种氨基酸,未检出苏氨酸、组氨酸、色氨酸,其中氨基酸含量最高的组分是精氨酸,其次是天冬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茶氨酸在普洱茶中的含量与其它茶类不同,其含量仅占普洱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的30%左右.与其它茶类中氨基酸含量相比,普洱茶具有氨基酸种类齐全,营养配比全面、均衡的特点,在保健方面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湖北省名优绿茶品质特点,选取湖北省不同茶区15只具代表性茶样,分别进行感官审评、生化分析、矿质元素含量分析和氨基酸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名优绿茶的茶多酚含量为12.70%~16.90%,游离氨基酸总量为3.00%~5.80%,咖啡碱含量为2.70%~4.20%,水浸出物含量为43.00%~49.60%,儿茶素总量为12.04%~15.74%,儿茶素品质指数为2.81~4.93,茶氨酸含量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30.12%~46.52%。测定结果中与茶叶品质正相关的因子含量较高,反映出湖北省名优绿茶品质总体较好。茶样间茶汤色泽、游离氨基酸总量、钾、钙、锰、铁、铝、钼元素变异较大,表明这些因子更易受茶树品种、栽培环境和加工工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