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种子园良种的生产潜力的高低,一般与种子园的无性系效应、种子园的配置设计和种子园的管理措施等方面有关。为提高其生产潜力,作者分别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土地资源及其综合生产潜力的评价,在于阐明特定时空土地资源的性质、特点、生产潜力和利用价值的水平,为合理利用土地、充分挖掘生产潜力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地形起伏大、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类型丰富,但总体质量偏低的北京石质山区的进一步治理、规划和建设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亦有着鲜明的实际意义.该文在分析土地评价概念的基础上,界定了土地综合生产潜力的内涵,利用模糊数学、统计学、系统分析等手段,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北京石质山区特定时空上土地单元的自然及社会属性,对土地综合生产潜力评价指标选取的基本条件、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加以探讨,提出了土地综合生产潜力评价模型,并应用于密云水库上游黄峪口小流域,得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3.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林业土地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林业土地生产潜力研究*王冬梅孙保平刘敬军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现实生产潜力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植被和水文等因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是一切生产和一切生物生存的源泉。长期以来,黄土高原由于人口数量的迅...  相似文献   

4.
利用70块标准样地资料,采用数量化的方法,对现有人工落叶松林进行了立地指数表的编制,并利用林分优势树高和立地环境因子准确评价有林地的立地等级和无林地的未来生产潜力。旨在为培育生长稳定的优质林分,为适地适树和评价林地生产潜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甜龙竹主要分布区选设86块样地,以积温等10个立地因子为研究对象,应用数量化理论Ⅰ进行定量分析,结合生产实践筛选出积温、土层厚度和坡向为主导因子,以此划分了8个立地类型,并对其生产潜力进行了预测,经检验精度达82%以上。  相似文献   

6.
科学、合理地划分林地的立地类型,对于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选择合理的造林树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曾经报道过的立地类型的划分,是以数量指标为尺度,通过数学分析,综合归纳,凭专业经验定性。这是一种局限于单树种的立地类型划分。本文以塔河林业局为对象,应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多树种综合立地类型的划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甜龙竹主要分布区选设86块样地,以积温等10个立地因子为研究对象,应用数量化理论I进行定量分析,结合生产实践筛选出积温,土层厚度和坡向为主导因子,以此划分了8个立地类型,并对其生产潜力进行了预测,经检验精度达82%以上。  相似文献   

8.
以桉树、杉木、马尾松、落叶松及樟子松等为对象 ,利用样地调查资料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 ,对造成我国人工林生产力低下的多种自然因素 ,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按人工林现实分布格局及立地质量水平 ,全国人工林气候—立地生产潜力 (材积 )平均为 8 6m3 hm2 ·a ;现有人工林由于大面积幼龄林的存在 ,所带来的生产力总体水平下降的幅度为 31%~ 35 %。  相似文献   

9.
经近10年笋竹林基地建设,遂昌县竹林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为适应遂昌县笋竹林建设的发展,提高开发水平,以进一步挖掘竹林生产潜力,对连昌县笋竹林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与提出了目前发展笋竹林建设的一些做法与对策,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林下经济是近年来在生产实际中逐渐形成的,在不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不降低其生态功能的前提下,以林地、园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环境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动植物等物种,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使农林牧业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多态经营模式,构建稳定、持续的复合生态系统,是一种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近年来,廊坊市为转变林业发展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挖掘林下生产潜力,经过  相似文献   

11.
预测林分生长和收获量的方法,主要由四个因素确定: 1.林龄或年龄分布(异龄林); 2.林地的生产潜力; 3.过去和现在对生产潜力的利用程度; 4.经营作业的应用(如间伐,施肥、植被竞争的控制等)。第二个因素,即生产潜力,涉及到立地质量,本文将作详细介绍。第三个因素,即立地占用率,在很大程度上与“林分密度”的概念是同义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海南农村户用沼气的调研,对海南农村户用沼气发展气候资源、生物质资源和沼气生产潜力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户用沼气在海南各市县发展的适应性,以期为沼气在海南农村用户中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省地势南高北低,东、西、南三面丛山环抱,北临长江。境内以赣江、修河、饶河、信河、抚河为骨干,汇集全省千溪万流于鄱阳湖,北入长江。鄱湖平原辽阔,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生产潜力巨大。只要认真全面规划,农林牧付渔合理布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永新县杉木人工林为基础,应用数量化编制永新县杉木人工林数量化指数表,通过数量化指数表找到了影响极杉木人工林的主导因子,评定立地质量,预测立地生产潜力,为生产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左云县五路山地区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野外实测结合航片判读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Region Manager,对左云县五路山地区土地资源整体情况做出了详细的调查,明确了五路山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完成了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评价,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国有桥头林场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桥头镇,始建于1953年,多年来一直以壮大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充分发挥国有林地生产潜力,提高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为己任,并且通过退耕还林项目、京津风沙源项目、德国援助项目、三北防护林项目等的实施,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为加快推进桥头国有林场改革,促进林场科学发展,充分发挥林场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森林资源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林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宜林地是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全部自然要素在内的综合体,并经常不断地受到人类及其它因素的影响。所以进行宜林地区划和立地生产潜力的正确评价,必须研究分析宜林地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以及和人类之间物质迁移与能量转换过程,并从实际出发,使宜林地定性、一定量评价和它的生产方向、布局、结构紧密地结合起来,发挥其最佳的生产潜力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发掘森林气候资源的生产潜力,从1980年开始。我们对森林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研究。 1、建立森林气候观测网络 首先全方位地为全面掌握林区的森林物候气象规律。 即从林区特点出发,在区域水平观测的同时,兼顾气候要素的垂直分布,在山脉的不同高  相似文献   

19.
林分标准密度(立木株数)确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众所周知,对立地生产潜力的测定,林分密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干扰因素。只有将林分密度统一到标准(法正)状态,才能在同一可比的基础上,评估出不同立地生产潜力的高低。因此,如何确定标准林分密度,历来是林学家们关注而又未能完满解决的一  相似文献   

20.
紫色土的特性、改良措施及经济林栽培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紫色土,充分发挥紫色土的生产潜力,科学地在紫色土上栽培经济林,在前人及作者研究的基础上,对紫色土的特性、改良措施及经济林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