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通过对红麻几个主要数量性状单株纤维产量、株高、茎粗、皮厚、出麻率、单茎表面积之间遗传相关和通径系数进行分析 ,旨在剖析性状间相互联系 ,如何通过性状的表型直接或间接选择为红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红麻几个主要数量性状单株纤维产量、株高、茎粗、皮厚、出麻率、单茎表面积之间遗传相关和通径系数进行分析,旨在剖析性状间相互联系,如何通过性状的表型直接或间接选择为红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红麻刚刺性状遗传及其与产量品质性状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22个红麻品种茎基部、中部、梢部及叶柄上的刚刺性状的数量分布及纤维产量与品质性状方面的10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根据刚刺性状的数量分布分析,刚刺性状数量分布是叶柄多于茎杆,其中茎杆刚刺以基部分布最密;叶柄刚刺以茎中部分布较多;茎杆刚刺三个不同部位的遗传力在86.1%-92.4%之间,其相对遗传进度较高,并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系数,在育种中可通过与少刺或无刺突变体回交和定向轮回选择,可以选育出少刺或无刺高产优质红麻新品种。本研究对红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刚刺性状与多个性状呈负相关,单株干皮重与皮厚、茎粗、株高、单株鲜茎重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3个生态试验点研究了15份红麻优异种质资源的生态适应性和利用潜力。通过对生育期,纤维发育特性,株高,茎粗,皮厚和单株纤维重四个主要经济性状和纤维产量的联合评价研究及性状的变异分析,从中选出适合不同生态区推广种植和的利用的优良红麻种质。  相似文献   

5.
造纸用红麻品种的鉴定和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5~1986年对60个红麻品种(系)的干茎产量,皮、骨、髓比例和纤维形态等与造纸有关的性状进行了研究。初步结果表明,7804、,917等种的干茎产量和韧皮纤维含量较高、髓含量较低,纤维细胞较长,壁腔比较小,是较理想的造纸用红麻品种。马里裂叶、201、7803、722、433、280等品种(系)的莱些与造纸有关性状突出,可作为选育造纸用红麻新品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22个红麻品种茎基部、中部、梢部及叶柄上的刚刺性状的数量分布及纤维产量与品质性状方面的10 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根据刚刺性状的数量分布分析,刚刺性状数量分布是叶柄多于茎杆,其中茎杆刚刺以基部分布最密;叶柄刚刺以茎中部分布较多;茎杆刚刺三个不同部位的遗传力在86.1%-92.4%之间,其相对遗传进度较高,并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系数,在育种中可通过与少刺或无刺突变体回交和定向轮回选择,可以选育出少刺或无刺高产优质红麻新品种.本研究对红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刚刺性状与多个性状呈负相关,单株干皮重与皮厚、茎粗、株高、单株鲜茎重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汤永海 《中国麻作》1985,(1):10-13,9
红麻是以采收韧皮纤维为目的的高杆作物,如何进行大量的株选和考种,直接影响育种工作的效率。为此,1982年至1983年对红麻主要农艺性状及茎中部纤维重与单株纤维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测量各性状的简便方法,其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3个生态试验点研究了15份红麻优异种质资源的生态适应性和利用潜力。通过对生育期、纤维发育特性、株高、茎粗、皮厚和单株纤维重四个主要经济性状和纤维产量的联合评价研究及性状的变异分析,从中选出适合不同生态区推广种植和利用的优良红麻种质。  相似文献   

9.
对黄麻和红麻的6个数量性状(开花期、株高、茎粗、鲜皮厚、分枝高、单株干皮产量)作了广义、窄义遗传力和表现型、遗传型、环境型的相关性以及遗传通径系数的分析。结果表明,6个性状估算的参数在黄麻和红麻中表现不同,只有茎粗的性状不论在黄麻中或红麻中对干皮产量都是显显正相关,在大多数性状与干皮产量关系中,茎粗所起的间接效应也是显著正相关。鉴于茎粗,性状的表现受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在育种和栽培中都值得重视。本文对估算遗传力的方法及综合位值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红麻不同类型品种杂交F1代、F2代的表现与亲本性状的遗传力有关,紫光亲本的早熟性遗传力较,粤74-3、7804亲本的丰产性遗传力较强,红麻植株的经济性状以淡红茎最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明了红麻新品种红引135的主茎生长、叶龄、叶型、叶面积、生物产量积累等动态变化规律。该品种为晚熟类型的红麻品种、株高、茎粗、皮厚等主要性状优良,抗逆性强,生长势强,纤维产量高,适宜在我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1985~1986年对60个红麻品种(系)的干茎产量,皮、骨、髓比例和纤维形态等与造纸有关的性状进行了研究。初步结果表明,7804、917等品种的干茎产量和韧皮纤维含量较高、髓含量较低,纤维细胞较长,壁腔比较小,是较理想的造纸红麻品种。马里裂叶、201、7803、722、433、280等品种(系)的某些与造纸有关性状突出,可作为选育造纸用红麻新品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3.
红麻是以采收韧皮纤维为目的的高杆作物,如何进行大量的株选和考种,直接影响育种工作的效率。为此,1982年至1983年对红麻主要农艺性状及茎中部纤维重与单株纤维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测量各性状的简便方法,其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红麻亲本与杂交组合产量、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双列杂交遗传设计和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了7个红麻杂交亲本和21个F1组合的11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结果表明:(1)株高、鲜皮厚、千粒重、纤维支数同时受到加性和显性效应的控制;而茎粗、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皮骨比、出麻率、单株纤维重、精洗率、纤维强力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2)对红麻亲本遗传效应估测结果表明,各亲本不同性状的遗传效应不同。可根据亲本对每个性状的不同遗传效应表现,在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上加以选择利用。综合分析表明,福红2号、福红992和非洲裂叶3个亲本具有提高株高、茎粗、鲜皮厚、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出麻率、皮骨比、精洗率、单株纤维重的正向遗传效应:福红2号和福红9922个亲本还具有提高纤维强力与纤维支数的遗传效应。上述结果可为红麻遗传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红麻茎中部韧皮纤维发育与主要农艺性状、单株纤维产量的相互关系及其茎中部韧皮纤维发育的简易观测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麻株各性状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任一性状的改变均会引起相关性状的变化,导致单株纤维产量的增减。纤维群数和层数的增长分别有赖于茎粗、干茎重的直接作用;纤经束数、每束细胞数和纤维细胞总数均取决于干皮重的高低;茎中部纤维细胞总数主要受纤维束数和每束细胞数的制约,对单株纤维产量起着举足轻重的支配作用,可由公式N_C=P_b·P_c S_L·S_b·S_c求得。  相似文献   

16.
浙红3号是一个产量高,稳定性好,适应性强的红麻新品种。从经济性状对产量的相关分析得知,有效麻,株高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茎粗,皮厚与产量呈较小负相关,经济性状间有效麻与茎粗,株高与皮厚呈负相关;进一步进行通径分析,经济性状中对产量作用的大小依次为有效麻〉株高〉皮厚〉茎粗。因此,浙红3号的产量主要取决于有效麻的多少和植株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浙红3号是一个产量高、稳定性好、适应性强的红麻新品种。从经济性状对产量的相关分析得知,有效麻、株高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茎粗、皮厚与产量呈较小负相关,经济性状间有效麻与茎粗、株高与皮厚呈负相关;进一步进行通径分析,经济性状中对产量作用的大小依次为有效麻>株高>皮厚>茎粗。因此,浙红3号的产量主要取决于有效麻的多少和植株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对红麻茎发育进行解剖研究的结果。研究表明:红麻茎韧皮纤维层,木质部的发育均以旺长期最快;束纤维横切面积是后分化大于先分化的纤维束,而单纤维横切面积则是先分化大于后化分的纤维;红麻茎木质部发育的速度往往数倍于韧皮部;不同肥料对麻茎生长的影响,N肥以生长前期影响最大,而K肥对麻茎发育的影响以旺长期效果最为明显,作为造纸原料的红麻更应重施K肥。  相似文献   

19.
高产优质造纸红麻品种的筛选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石林  刘伟杰 《作物研究》1994,8(1):33-36,41
本文对9个红麻品种的干茎产量,皮、骨、髓含量,化学成分,纸浆得率以及收获期、茎杆贮藏期与纸浆得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湘红麻2号的干茎产量最高,其次为青皮3号和湘红麻1号;湘红麻1号和湘红麻2号纸浆得率较高,纤维细胞长、胞壁薄、木质素和髓含量较低;青皮3号化学成分优良。3个品种均是较好的造纸用红麻品种。9月底至11月中旬,各品种干茎产量和纸浆得率随着收获期推迟而提高;得浆率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红麻种质资源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对红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6个引物对14份日本使用的红麻品种扩增出总共30条RAPD多态性条带。根据RAPD图谱模式可将红麻品种区分开来,区分范围从6份(用OPA-20引物扩增)到12份(用OPA-11引物扩增)的品种。用这30条多态性条带构建出的聚类分析树状图,将这14份红麻品种聚成源于印度、中国、越南的三大类。在随后进行的用四个引物对19份从美国引入的红麻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中,获得以35条多态性条带为基础的RAPD图谱并构建了树状图。结果认为这19份材料的大部分源于EI Salvador种系。起源相近或亲本来源相同的红麻品种资源随着时间、环境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农艺性状不断变异,但在DNA分子水平上的变异相对较小。根据红麻的农艺性状等很难判定品种的来源,而RAPD方法可区分鉴定品种以及明确品种资源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