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6 毫秒
1.
7种杀菌剂对杨树烂皮病、溃疡病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杨树烂皮病病原菌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 (Pers.)Fr.、溃疡病病原菌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的毒力.72 h含药平板对抑制金黄壳囊孢菌的菌丝生长毒力最强的有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EC50值依次为0.0006,0.020 2μg/mL;其次为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EC50为0.195 8μg/mL;最弱的是树乐粉剂,EC50为319.658 0μg/mL.48 h对杨树溃疡病病原菌的毒力最强的有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EC50依次为0.072 2,0.090 4μg/mL;其次为70%甲基托布津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EC50依次为2.5603,19.0454 μg/mL;树乐最弱,EC50为366.415 7μg/mL.同一药剂对杨树烂皮病菌的毒力强于溃疡病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测定杨树灰斑病菌最适生长温度的基础上,开展病菌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试验,为进一步筛选出可用于杨树灰斑病防治的有效药剂和明确杀菌剂对病菌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分生孢子萌发法测定5种供试杀菌剂对C. populinum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菌效果,构建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EC50值;同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杀菌剂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 ]C. populinum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0℃条件下,第25 d菌落直径为4.25 cm,12 h分生孢子萌发率为79.00%;30℃条件下,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受到抑制。室内试验发现5种供试杀菌剂对C. populinum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效果表现为恶醚唑>戊唑醇>多菌灵>咪鲜胺>甲基托布津,平均EC50值分别为0.004 8、0.024、0.047、0.25和0.49μg·mL-1;对分生孢子萌发率的抑制作用效果表现为恶醚唑>咪鲜胺>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戊唑醇,平均EC50值分别为85.07、101.23、...  相似文献   

3.
杂交竹枯梢病菌的室内杀菌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防治杂交竹枯梢病的有效药剂,以菌落生长法和孢子萌发率法测定和比较了12种常用杀菌剂对杂交竹枯梢病菌竹长喙壳菌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dis Zhang TZ01菌株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锰锌、炭疽福关这4种杀菌剂对TZ01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极显著的抑制TZ01的菌丝生长,其EGn分别是1.265,3、567,4.569,26.450mg/L。另外筛选出的药剂对TZ01孢子的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EGn浓度下这4种药剂对TZ01孢子萌发的抑制百分率分别为59.5%,67.9%,54.8%,47.8%。综合菌丝生长抑制率和孢子萌发抑制率两方面评定,认为甲基托布津对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但因为甲基托布津易引起病菌的抗药性因而在田间试验和推广应用时可与其它筛选出的3种杀菌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4.
杨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和拮抗生防菌的筛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健康杨树植株的叶(芽)、皮、枝中分离获得154株内生真菌,经形态观察分类鉴定归属于3个目、5个科、13个属中.利用两点对峙培养拮抗试验、孢子萌发试验和人工接种试验,从中筛选杨树烂皮病病原菌的拮抗菌.试验结果表明所获内生真菌(4属)菌株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青霉属真菌(Penicillium sp.)的菌株拮抗效果表现最明显.青霉菌可迅速对病原菌菌落包围、覆盖,从而使植物病原菌生长受到抑制,孢子萌发试验中,3 d的培养滤液就可对病原菌孢子萌发产生抑制作用,表现出一定的生防潜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测定了8种常用杀菌剂对赤水撑绿竹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mopsis daii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杀菌剂对尖孢镰孢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各杀菌剂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70%敌磺钠WP、3%广枯灵AS能很好地抑制菌丝生长,而70%敌磺钠WP、3%广枯灵AS、70%甲基硫菌灵WP、10%苯醚甲环唑WG对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在80%以上。对菌丝生长与孢子萌发均有明显作用的杀菌剂为70%敌磺钠WP、3%广枯灵AS。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0%敌磺钠WP、3%广枯灵AS对尖孢镰孢菌的毒力最高,其EC50分别为0.072 5,0.112 6μg/mL、其次为70%甲基硫菌灵WP和10%苯醚甲环唑WG,其EC50分别为7.8216,7.318 7μg/mL。其余几种药剂的毒力较差。8种药剂的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药剂浓度与抑制作用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江苏杨树烂皮病发生状况调查及化学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苏省杨树烂皮病发生状况调查发现,在新沂,六合和仪征3个地区有杨树烂皮病发生。在调查的4 417株杨树中,平均发病率占11.32%;杨树烂皮病的发生与树种、树龄、地形、土壤、坡向以及虫害的关系均较密切。苗圃内不同药剂、配比度对杨树苗刮皮后的涂药试验发现,吡唑醚菌酯500,1 000,1 500倍液3种配比度的防治效果均在88%以上,嘧菌酯500倍液的防治效果高于80%。说明在苗圃用吡唑醚菌酯1 000倍和1 500倍液防治杨树烂皮病,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对苹果褐斑病菌生长发育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对菌丝生长和繁殖体产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戊唑醇的EC50分别为0.06和0.055 μg·mL-1,苯醚甲环唑的EC50分别为0.009和0.024μg·mL-1;但2种药剂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较差,其EC50值较菌丝生长和繁殖体产生高104~105倍,分别为128.825和331.131μg·mL-1.苯醚甲环唑对菌丝生长和繁殖体产生的毒力较强,EC50值明显低于戊唑醇,说明其抑制效果较好;而戊唑醇在抑制分生孢子萌发时效果略优于苯醚甲环唑,表现为EC50值相对较小.2年独立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种药剂在推荐使用浓度对苹果褐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戊唑醇比苯醚甲环唑的防病效果好,在2005,2006年分别达到82.10%和81.83%,而苯醚甲环唑分别为42.37%和62.38%.新杀菌剂嘧菌酯防病效果达到88.74%与戊唑醇相当,明显优于十二烷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病害发生初期(陕西关中6月中旬前后)喷施1-2次内吸性杀菌剂即可基本控制当年的病害.建议交替使用这2种药剂及嘧菌酯来控制病害,可以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8.
桉树小新壳梭孢梢枯病菌室内药剂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常用杀菌剂对桉树小新壳梭孢枝枯病菌Neofusicoccum parvum (Penny Cook & Samuels)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25%苯醚甲环唑和25%丙环唑对N.parvum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分别是0.0312和0.0330 mg/L;18.7%丙环·嘧菌酯、25%咪鲜胺、50%甲基硫菌灵、50%异菌脲、50%多菌灵、40%腈菌唑和75%百菌清抑菌效果次之,EC50值分别为0.0499,0.0681,0.1462,0.1672,0.2720,0.3454和4.6199 mg/L;25%嘧菌酯抑菌效果最差,EC50值是16.1451 mg/L.  相似文献   

9.
杨梅腐烂病病原菌鉴定及杀菌剂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梅腐烂病是湖南省杨梅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危害杨梅主干分枝处,引起干腐和枝枯.经鉴定,杨梅腐烂病菌为核果壳囊孢菌(Cytospora leucostoma).室内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抑制该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是扑菌特、甲基硫菌灵、多菌灵、退菌特、炭必灵和波尔多液;红杀和湘研植病灵抑制菌丝生长效果较好,但抑制孢子萌发的效果较差;石硫合剂、新万生、疫霜锰锌和敌克松抑制孢子萌发的效果较好,而抑菌丝生长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0.
壶瓶枣Ziziphus jujuba Mill褐斑病为近年来山西发生的一种严重的壶瓶枣果实病害,症状表现为果项或果肩部位形成红褐色病斑,经鉴定,病原为有丝分裂孢子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ies)Keissler.采用生长速率抑制法和悬滴法分别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该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其中4种杀菌剂对该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异菌脲、多菌灵、剑斑和施力科对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强,抑菌率均在90%以上;炭阻绝、代森锰锌、多菌灵、剑斑和施力科对病菌孢子萌发抑制活性比较强,抑菌率也在90%以上.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施力科、多菌灵、剑斑和代森锰锌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14.45,20.83,28.47,149.93 mg/L,其中施力科的有效中浓度最低,相对抑制效果最好.4种药剂的相关系数均在0.93以上,表明药剂浓度与抑制作用呈现较高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