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与福建泉州关系最为密切悠久。两地人民早有往来,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它一直是泉州府或福建省管辖的一个政区,故泉州是台胞的祖家之一。特别在郑氏和清代康,雍、乾、嘉时期,泉州和漳州、广东的潮州、惠州四邑人民多次成批渡台,与高山族同胞共同开发台湾,奠定台湾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研究明清时期泉州移民对台湾农业的垦殖,探索泉台经济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促进,重温泉台同胞的情谊,对促成祖国统一和建设闽南三角经济特区,具有很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海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泉州、漳州和厦门等地农村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新农村建设中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取得的成效和问题,并从闽南文化自身、农民、政府、文化研究者和民间艺术骨干等方面分析问题的成因,同时针对性地提出在海西新农村建设中闽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加强泉台创意农业合作不仅能促进泉州创意农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而且可以加快台湾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资源的转移,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目标。泉台创意农业合作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在分析泉台创意农业合作现状的基础上,从优化投资环境、创新合作方式、确定合作重点领域、加强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泉台创意农业合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具体内涵,分析了泉州与台湾在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出现的问题,并利用SWOT分析法对泉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对台合作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进行分析,认为泉台两地具有很好的合作基础,并就此分析结果提出促进泉台茶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福建省泉州市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在农业科技合作方面具有互补性,建设泉台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有利于发挥区位优势,引进台湾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两岸农业科技合作。福建省泉州市地处海峡西岸,与台湾省隔海相望,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泉州与台湾农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农业科技合作具有互补性,泉台同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  相似文献   

6.
《福建农业科技》2009,(3):38-38
6月1日,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隆重开幕。作为4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之一的福建省“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亮相博览会。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和泉州提线木偶在此次博览会中广受欢迎。  相似文献   

7.
崇武古城的闽南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性和代表性。它包含了惠女民俗 文化、石雕文化、海洋文化、古代军事文化、宗教文化等内涵。开发、保护和利用闽南文化旅游资源是 发展崇武古城旅游业的重要途径。文章在介绍崇武古城闽南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分 析了崇武古城闽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并从“惠女”、“雕艺”、“古城”、“海洋”四大闽南文化 元素旅游品牌为核心提出开发对策,希望为崇武古城闽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苍坂农场位于闽南厦门、漳州,泉州金三角腹地的龙海市角美镇西北3公里处.农场地理位置优越,东距厦门市区28公里,西距漳州市区25公里,离龙海市区26公里.原来属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小型国有农场,全场土地面积仅1.5平方公里,人口844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闽南三角开放区(厦门、漳州、泉州)环境资源的损伤与污染导致创汇农业面临的风险性加大的剖析,提出了解决的有效途径和亟需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岛内外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发挥厦门的对台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现实的可能。总体思路是:优化提升岛内功能,在现代服务业方面加快与台湾对接的步伐;以原有的产业布局为基础,发挥岛外各区的独特优势,通过拓展对台产业合作,强化产业集聚;将对台农业合作打造成厦门岛内外一体化的亮点;发挥闽南民间信仰和传统文化的优势,促进厦台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抓住对台先行先试的难得机遇,在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中继续发挥龙头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浅论泉台农业合作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泉台农业合作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其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速泉台农业合作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丝毛鸟骨鸡主产区在江西省泰和县,福建省泉州、厦门和闽南沿商地区,这些地方的产品在国际上被认为是标准品种.该鸡具有特殊的营养滋补和药用价值,主治妇科病的"乌鸡白凤丸"即以该鸡全鸡配药制成.因此,从经济类型分,将丝毛乌骨鸡列为药用型品种.近年来,该品种鸡养殖发展迅速,已遍及全国各地,国外分布也很广泛,还被作为玩赏型鸡.  相似文献   

13.
闽南文化随早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下了各种足迹,也因此成为当今"海丝"推行的文化基础和精神纽带。同时,今天的"海丝"发展也为闽南文化的国际推广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该文在研究闽南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分析了闽南文化国家推广对"海丝"发展的意义,剖析了闽南文化国际推广的有利因素及推广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从政府、文化产业、品牌建设、宣传渠道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河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往往忽视对当地生态格局的保护和历史文脉的传承.在对基于地域特征的城镇河道景观设计的研究下,以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闽南古镇——岵山镇金溪河景观设计为例,通过梳理和分析现状资源,立足古镇独特的地域特征,剖析今后的发展方向,将丰富多彩的闽南传统文化渗透到现代滨水景观中,让金溪河景观的设计充分继承闽南的历史文化元素,并结合现代的景观设计手法以新的姿态展现和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5.
英国牛津大学荣誉中文讲座教授龙彼得教授发现的<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下简称<明刊三种>)为我们了解明代闽南地区的戏剧、南音及方言口语的真实面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出版的<明刊戏曲弦管选集>是该书的校订本.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个校订本在校勘、注释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失校、失注或误校、误注等问题.本文着重分析<明刊戏曲弦管选集>在校注方面存在的不足,对科学校注明刊闽南方言戏文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闽南文化传承自古老中原文化,闽南茶道受儒、道、佛诸家文化影响更为深刻。九日山"莲花荼襟太元丙子年"石刻的"莲花"二字自古是佛教的象征,说明早在东晋时就体现了"禅茶一体"的文化内涵。台湾人的饮茶习惯是随大陆移民的迁入而带入的。因迁入台湾的移民大部分来自闽南,因此,他们的饮茶习惯和闽南人一样,喜欢冲饮壶茶,并十分讲究冲泡的方法。泡饮功夫茶除了讲究用水(泉水)及茶(乌龙茶)之外,还需要一套雅致、小巧的专门茶具。台湾基本承袭了闽南传统饮茶习俗。闽南茶道的入台传播,对台湾同胞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极大且持久。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播映电视片《闽南风》撷取闽南四朵艺术奇葩,其中之一是令人百看不厌的在国内外演出中多次获大奖的提线木偶。闽南泉州的提线木偶在旧时地位之高,可用“上可通天,下领群戏“来概括。过去,无论演什么剧种,总得先让提线木偶(也叫“嘉礼戏”)先演,故有“前棚‘嘉礼’后棚戏”之说。艺人表演时,站在布屏后,右手拇指与食指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方差分析研究闽中、闽南蔗区82/83年和83/84年两个榨季甘蔗蔗糖份和成熟期间自然气象要素的关系。闽中(仙游)和闽南(泉州、漳州、厦门、云霄)五个糖厂的全榨季平均甘蔗蔗糖份,82/83年榨季再次下降和83/84年榨季全面回升与工艺成熟期间自然气象要素的异常和好转十分默契,再次确认起主导作用的是气象要素。本文还简略地讨论了预防或减轻异常气象要素对甘蔗蔗糖份不利影响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伴随我国深入经济全球化,我国经济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国际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互相传播着具有不同显著特色的文化。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之间文化交流日益扩展,各国的文化都在逐渐为之影响。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也在当前的经济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着转变,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有所虚弱又有所增强,本文即探讨有关当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如何适应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资源共建共享一直是图书馆界的重要课题.随着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和厦、漳、泉同城化步伐的迈进,在闽南区域文化背景下,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迎来了新的局面,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建立厦、津、泉三地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有其必要性,同时也应具备相应的基础条件.此外,还应充分考虑几个建设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