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栽植苦楝隔离带和糖槭诱饵树防治光肩星天牛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以来,开展了以光启星天牛为主的杨树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其中,在营造杨树丰产林时栽植苦楝隔离带和糖槭诱饵树,可提高杨树林分自然控制能力,是光肩星天牛综合防治的有效途径。栽植两行苦楝隔离带和糖槭诱饵树可分别便降低53.1—74.6%和58.6—77.5%。  相似文献   

2.
光肩星天牛在黑龙江省的分布及危害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在黑龙江省的危害地点、危害树种及危害部位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在哈尔滨市周围地区形成严重危害,主要危害树种有哈青杨、小黑杨、柳树、家榆、白桦、文冠果、糖槭、茶条槭等;危害部位大多在树干中部区域。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市区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光肩星天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异小杆属(Heterorhabditidae)的HB-NJ品系线虫和斯氏属(Steinernematidae)的S.glaseri、S.feltiae和Sc-All 4个品系线虫对光肩星天牛幼虫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HB-NJ品系线虫和Sc-All品系线虫对光肩星天牛幼虫均有较高致病力,侵染5d后对幼虫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和93.3%。并对哈尔滨市绿化树种糖槭树上光肩星天牛幼虫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HB-NJ品系线虫和Sc-ALL品系线虫在林间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14d后防治效果均可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4.
光肩星天牛成虫寄主选择中的"记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和2005年,对羽化于5种树种的光肩星天牛成虫在5种相同寄主树种上的停留、取食、交配、刻槽、产卵等5个寄主选择指标进行了试验.从总体结果看,光肩星天牛成虫在进行寄主选择时,对原寄主具有一定“记忆效应”.具体来讲,受到嗜好树种复叶槭的影响,来源不同的光肩星天牛成虫在停留、取食和交配3个指标上没有表现出很强的“记忆效应”.但就刻槽和产卵两个指标而言,光肩星天牛成虫在其来源树种上的比率最高,“记忆效应”表现得十分明显.该结果为在多树种合理配置中发挥诱饵树作用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qlahripennis (Motsch)在我省主要为害银糖槭,近年趋于严重,每年不少县林场、苗圃、林科所引种的银糖槭都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严重者全部枯死。为此,笔者进行了观察并做了部分防治试验。为害情况通过直接调查和根据湖南省森林昆虫普查资料,目前已知光肩星天牛在湖南主要林区均有零星分布与为害,以长沙市郊,常德市郊、汉寿、临浬、湘阴、澧县等均有发现。为害严重的主要树种有银  相似文献   

6.
释放肿腿蜂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新疆杨光肩星天牛幼虫,测定管氏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率。试验确定,在放蜂15d后,光肩星天牛幼虫开始停止排粪,管氏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幼虫寄生率为46.6%,防治效果为45.2%。管氏肿腿蜂对新疆杨农防林带中的光肩星天牛幼虫有一定的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光肩星天牛主要危害杨、柳、元宝枫、榆、糖槭等树木。  相似文献   

8.
光肩星天牛属于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给我国林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及生态效益损失。为了提高针对该虫的预测预报技术及综合防控措施,减轻林木生产及生态环境的损失,对光肩星天牛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首先对近几年光肩星天牛成虫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对光肩星天牛的分布和危害、生物学特性、配偶或寄主识别机制以及综合管理策略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复叶槭Acer negundo挥发物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选择寄主的影响,采用触角电位仪(GC-EAD)测定光肩星天牛成虫对复叶槭在1 d中出现频数和相对含量都较高的10种挥发物1-戊烯-3-醇、β-蒎烯、乙酸-3-己烯酯、莰烯、环戊烯、己醛、D-柠檬烯、庚烯、3-戊醇和烯丙醇4个浓度的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雌、雄成虫触角对10种挥发物均有EAG反应,特别是对2 mol/L和0.2 mol/L 2个浓度反应明显;雌、雄成虫触角对挥发物的EAG反应差异显著。用Y型嗅觉仪测定光肩星天牛雌雄成虫对挥发物4种浓度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0.2,2 mol/L的庚烯和乙酸-3-己烯酯对雌雄成虫具有驱避作用,且驱避率与引诱率之间差异显著;2 mol/Lβ-蒎烯对雌雄天牛具有引诱作用,且引诱率与驱避率之间差异显著;2 mol/L的3-戊醇对雌雄天牛的驱引作用相当,引诱率和驱避率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通过EAD和“Y”型嗅觉仪测定光肩星天牛对5种槭树的40种挥发物及挥发物混合物的嗅觉电生理及嗅觉行为反应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糖槭挥发物的主要成分为酯类、烯类、酸类和醇类,复叶槭为酯类、醛类和烷烃类,五角槭为酯类和醛类,华北五角槭为酯类、烯类和醇类,而挪威槭为酯类、醛类和醇类。光肩星天牛雌成虫对5种槭树的21种挥发物存在明显的的EAD反应,而雄成虫则对12种挥发物存在明显的EAD反应;其中雌雄成虫对11种挥发物均存明显的EAD反应。进一步嗅觉行为测定发现,光肩星天牛雌成虫对11种挥发物存在正趋向反应,雄成虫对7种挥发物存在显著的正趋向反应,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其中7种挥发物对雌雄均表现出引诱作用。雌成虫对8种挥发物存在负趋向反应,雄成虫对10种挥发物存在显著的负趋向反应,具明显的驱避作用,其中4种挥发物对雌雄成虫均表现出驱避作用。光肩星天牛雌雄成虫对5种槭树挥发物混合物的嗅觉反应都表现为正趋向反应,引诱率大小依次为糖槭、复叶槭、五角槭、挪威槭和华北五角槭。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研究了管氏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的控制作用,旨在找到呼和浩特地区园林生产应用中控制光肩星天牛的生物防治新途径。在温度20±2℃、相对湿度60%±5%的室内环境下,研究了管氏肿腿蜂对不同虫龄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情况。结果表明:管氏肿腿蜂对低龄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率较高,对高龄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率较低。同时研究了不同虫蜂比对光肩星天牛幼虫致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接蜂量下,在虫蜂比为1︰1、1︰5、1︰10、1︰15时,寄主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74%、5.10%、15.88%和16.68%。经过分析,认为在呼和浩特地区,可于9月份根据虫口密度以1︰10的虫蜂比防治光肩星天牛。  相似文献   

12.
光肩星天牛幼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肩星天牛是糖槭、杨、柳、榆等树种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通过测定6种不同的判断空间分布格局的聚集度指标,并应用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分析法,得出光肩星天牛幼虫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聚集原因是由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异质性共同作用引起的;另外,根据距离干基部的不同位置划分为3个高度,得出不同高度的虫口数量在1%水平达显著差异,且2m以上的虫口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3.
银糖槭树引种至川中丘陵及北缘山地,在海拔900m以下地区,前期生长较均正常,年均高生长量可达125.3cm,地径生长量可达2cm.但光肩星天牛危害较剧,可导致成片林分死亡.近期内不宜大面积引种推广银糖槭.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植被覆盖率、郁闭度、林分位置对光肩星天牛数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覆盖率、郁闭度及林分位置对光肩星天牛有显著影响,随着覆盖率和郁闭度的提高,光肩星天牛数量越少,并且林缘的数量大于林中的数量。  相似文献   

15.
"注射法"防治光肩星天牛试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找到一种防治光肩星天牛切实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对光肩星天牛进行了“注射法”防治实验。结果表明,其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喷雾法”,且药效持续时间长,同时省工、省力,方便实用,对于防治光肩星天牛及其他乔木树种害虫不失为一种简便、成本低、效果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光肩星天牛防治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光肩星天牛生物学特性、成灾原因及发生发展的历史,从生态学出发,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并以林业措施为基础,营造多树种、配置合理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光肩星天牛的危害可达到持续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光肩星天牛是我国的重要检疫害虫,现遍布广东省以北青海省以东所有省份.主要危害杨、柳、榆、槭等阔叶树种,一经感染,就会造成部分长势衰退的树木主校或侧枝干枯,严重者全树死亡.光肩星天牛不仅危害大树,也危害幼树.大树虫口密度达到15只,幼树有1只,就能造成严重危害.光肩星天牛在三北地区已造成毁灭性危害,宁夏仅1990~1991年就砍伐虫源木1500万株,给宁夏造成经济损失2.5亿元.内蒙古、甘肃每年砍伐都在200万株以上.  相似文献   

18.
杨树天牛主要指黄斑、光肩星天牛,系K—对策昆虫,幼虫营钻蛀为害。遭受天牛为害的杨树种群为一特殊的植物生态系统,它不同于短周期、集约经营的农田生态系统,是一种人为的特殊生境下的植物群落(农田防护林、行道树、成片林等)。加之黄斑、光肩星天牛对寄主树种的适应和选择,增加了该虫的防治难度,为此必须从黄斑、光肩星天牛  相似文献   

19.
应用花绒寄甲和管氏肿腿蜂防治杨树光肩星天牛试验,结果表明:2种天敌对光肩星天牛均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联合应用效果更佳。在不同释放模式下,林间有虫株率均分别下降了20.84%~43.71%,其中联合应用区域有虫株率仅为37.5%,下降显著,较对照区有虫株率下降了52.5%。同时发现2种天敌对不同位置的寄主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其中对南向枝干上的寄主寄生几率最低。  相似文献   

20.
光肩星天牛求偶,交尾及产卵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通过对光肩星天牛求偶、交尾及产卵行为的详细观察,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求偶时发出的信息来源是雌虫,接受此信息的是雄虫,接收器官为触角、雌、雄虫求偶与交尾行为在24小时内谐有。雌、雄虫一生均可多次交尾,产卵对树种有明显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