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敖汉苜蓿授粉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敖汉苜蓿的扔粉受精、花粉萌发以及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敖汉苜蓿在人工授粉10min后花粉粒的内壁穿地外壁的萌发孔向外突出,20min时形成花粉管,1h后花粉管触及柱头,而后沿花柱道伸长。24~27h到达子房开始受精;经过受精作用胚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到第22d便形成了具有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的完整胚。胚的整个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球状胚形成期、子叶形成期、胚各部分发育成熟期。  相似文献   

2.
以建阳橘柚为试材,观察花器官结构、花粉育性、授粉后花粉管生长的荧光显微动态和早期胚胎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建阳橘柚的花为完全花,花粉染色活力为66.42%,花粉萌发率为8.68%;自花和异花授粉4h后花粉都开始萌发,授粉16h后异花授粉的花粉大量萌发,自花授粉萌发量比4h时多,但低于异花授粉,异花授粉24h后少量花粉管伸入子房中完成受精,自花授粉48h后花粉管进入子房,但并没有受精成功,自花授粉72h后可观察到少量受精成功。自花授粉胚胎在第2周观察到胚囊的空泡现象,出现早期败育;异花授粉前2周胚胎发育正常,第3周观察到部分胚囊的空泡现象。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干化的体细胞胚作为转基因苜蓿(Medicago sativa)人工种子的可行性,采用农杆菌菌株GV3101 感染苜蓿叶柄的遗传转化方法,获得转化苜蓿植株并诱导转化出苜蓿植株的体细胞胚。将成熟的子叶期体细胞胚先置于含10 mM脱落酸的胚形成培养基BOi2Y中培养14 d,然后将胚置于一系列的6种干燥剂中缓慢干燥7 d,最后将胚转到1/2MSO萌发培养基中,直到茎叶萌发和根形成。分析不同转基因株系干化人工种子的萌发率和再生植株中的GUS表达,并利用Southern杂交分析转基因干化人工种子再生植株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干化后的转基因人工种子萌发率达到74.3%,产生的植株从形态上相似于没有干化处理的体细胞胚再生植株。在随机的3个转基因株系中,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再生植株仍能稳定表达GUS,每个株系基因整合位点一致。因此,干化体细胞胚用作转基因植物种质保藏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内生根瘤菌在苜蓿芽苗与种子内的数量及优势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内生根瘤菌在11个苜蓿品种种子和芽苗中的存在部位与数量,并对游客苜蓿胚珠、幼嫩种子及芽苗内的根瘤菌含量和在可检出菌中所占的比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种子间根瘤菌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但其分布部位和比例基本一致,即主要存在于种皮内,而在子叶及胚中分布极少;游客苜蓿胚珠受精后开始有根瘤菌存在,含量随种子的发育而增大.种子储存1年后较刚收获时根瘤菌含量增加6.85倍,杂菌数量仅增大1.57倍;苜蓿芽苗中根瘤菌主要存在于子叶,仅37.24%的根瘤菌存在于茎,分别占其部位总可检出菌(同培养条件下)数的93.18%和76.78%,幼根内无可检出菌.说明在种子发育、储藏和发芽的过程中,根瘤菌在种子/芽苗中同一生态位下的内生菌菌落中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白乌鳢胚胎发育各个阶段的形态变化以及发育时序,试验通过显微观察并拍摄白乌鳢(Opniocepnalus argus)胚胎发育及胚后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并对白乌鳢胚胎发育各时期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结果表明:成熟白乌鳢卵为球形、桔黄色,为浮性卵,有油球,卵径为(2.35±0.05)mm,吸水膨胀后直径达(2.59±0.08)mm。在水温26~28℃条件下,受精卵在受精50 min后开始第一次卵裂,受精22 h 58 min后开始形成器官,受精41 h 48 min后孵出仔鱼,积温1 082.92℃。初孵仔鱼全长为(5.62±0.26)mm,卵黄囊大。根据白乌鳢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点,可将白乌鳢的胚胎发育过程分为7个阶段、27个发育期。  相似文献   

6.
摘要:以密斯蒂蓝莓为试材,进行花粉粒电镜扫描及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试验,观察花粉管萌发及生长动态荧光显微,调查不同授粉方式的坐果率,测定果实品质。结果表明,密斯蒂花粉形态均为四合花粉,呈四面体排列,近似圆角三角形,极轴*赤道轴为28.5*26.02μm;荧光显微观察发现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8h花粉开始在柱头萌发,14h有大量花粉萌发,花粉管进入花柱;24h花粉管进到花柱底部;48h花粉管进入胚珠,到达胚囊,完成双受精,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均有较好的亲和性;密斯蒂异花授粉坐果率最高,两种授粉方式果实品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何龙  师尚礼  康文娟  刘旵旵  王文娟  武蓓 《草地学报》2022,30(11):2892-2898
为探寻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的有效灭菌方法,试验以‘甘农9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Gannong No.9’)种子为材料,设置DF(碘伏浸泡6min),DS(碘伏浸泡5min→无菌水冲洗→ST液-0.9%无菌氯化钠溶液和0.5%吐温80浸1min),SH3(3%次氯酸钠浸泡6min)和SH10(10%次氯酸钠浸泡6min)4种灭菌方法,分别以完整种子、去皮种子、种皮、子叶、胚、子叶+胚、子叶-胚连接处、幼苗为研究材料,以无菌水浸泡相应时间处理为对照,分析4种灭菌方法对供试材料内生根瘤菌的灭菌情况以及对种子萌发能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生根瘤菌主要分布于紫花苜蓿种子的子叶+胚(52.7个·粒-1)中,种皮有少量分布(16个·粒-1),而在子叶+胚组织中内生根瘤菌主要分布于子叶-胚连接处(38.33个·粒-1),其余分布数量依次为子叶(9.67个·粒-1)、胚(4.17个·粒-1);DS处理可对种子完全灭菌,且DS处理下完整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芽长、胚根长和幼苗长与CK差异不显著。综上,子叶-胚连接处是紫花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的主要存在部位,DS处理是紫花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的最佳灭菌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红白锦鲤的胚胎发育形态特点及发育特点的研究,红白锦鲤成熟卵为黏性卵,卵径1.8 mm。发育期间水温为18~23℃。30 min受精后,受精卵吸水膨胀到最大,胚盘隆起,55 min后进入卵裂期,6 h后进入囊胚期,11 h后进入原肠胚期,15 h 22 min胚孔封闭,30 h 29 min后肌节收缩,31 h 21 min后心跳开始,43 h54 min出膜。初孵仔鱼长7 mm,出膜后2~3 d,胸鳍、鳃、口、体内血管等器官和色素相继发育完全,99 h后鳔充气,鱼苗开始平游和进食。红白锦鲤胚胎整个发育期,卵裂期、原肠期、尾芽期发育较慢,而在尾芽出现后发育较快。通过试验发现红白锦鲤自然产卵产生的卵质量优于人工催产。胚胎发育最适温度在20~23℃,出苗数目1~1.3万条/m3,与尼罗罗非鱼、盘丽鱼比较,在神经胚期、眼基形成期及出膜仔鱼体色上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9.
苜蓿组织培养体细胞胚发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采用17个农艺性状优良的苜蓿Medicago sativa丰产品种,诱导体细胞胚发生,结果表明:苜蓿无菌苗子叶在含有2.0 mg/L 2,4-D和0.25 mg/L KT的MS培养基(有机物质有改变)上诱导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含有0.05 mg/L NAA和0.5 mg/L 6-BA的MS培养基上形成胚性愈伤组织,并伴随着体细胞胚的发生;发育到子叶期的体细胞胚在不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上就可以萌发,再生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0.
据《SEXUAL PLANT REPRODUCTION》(2012年12月)的一篇研究报道,无核柠檬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调查花粉和胚囊育性、胚胎发育以及自花和异花授粉机制研究了"香水"柠檬无核性状的细胞及分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花粉和成熟胚囊的育性正常,当"香水"柠檬自花或异花授粉后,花粉粒能够在柱头正常萌发。在自花授粉情况下,花粉管发生扭曲,前端延长,花粉管在柱头底部破裂;异花授粉时,花粉管正常生长,并且在胚囊完成双受精作用。异花授粉的胚胎发育是正常的,合子在授粉2周后开始分裂,第3周能够观察到球形胚,第4周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无核沃柑的无核成因,以沃柑和无核沃柑为试验材料,对其花药发育、自交异交亲和性和种子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沃柑和无核沃柑花药发育均不良,表现为花粉囊狭小甚至缺失,产生的花粉粒少,同属于败育型花药。沃柑和无核沃柑异花授粉后,花粉管均能正常生长进入子房室,但产生的种子数差异大;不同授粉组合,沃柑平均每果种子数为10-18.5粒,无核沃柑平均每果种子数为0-1.5粒。沃柑和无核沃柑种子发育动态也不同,沃柑异花授粉后4周胚珠出现明显的大小分化,授粉后12-16周合子胚从球形、心形快速发育成子叶胚,授粉后20周部分子叶胚已占满整个胚囊;无核沃柑异花授粉后2周胚珠已停止发育,部分珠心细胞解体,授粉后10周胚珠组织细胞明显解体萎蔫,授粉后12周完全萎蔫皱缩,形成0.5 mm左右的微小瘪子。研究结果表明,雌性不育、受精受阻或胚早期败育可能是无核沃柑的无核成因。  相似文献   

12.
在本项研究中,以来自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7个商业苜蓿品种为材料,以无菌苗的子叶和叶片作为外植体,对其体细胞胚发生进行了研究。在我们所用的组织培养程序中,所有品种均有体外胚发生,但品种之间形成体细胞胚的能力差别很大。以从子叶和叶片再生植株的叶片为外植体,体细胞胚发生率明显提高,7个品种的平均值分别为73.01%和85.40%。由于体细胞胚诱导效率大大提高,建议在对再生频率低的优良苜蓿品种进行遗传转化时,使用再生植株叶片为外植体。  相似文献   

13.
适宜内蒙古通辽地区种植的优质苜蓿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通辽地区研究了18个苜蓿品种的主要生产性能及越冬率.结果表明:加拿大苜蓿、美国杂花苜蓿、加拿大中间苜蓿、敖汉苜蓿、美国紫花苜蓿和草原3号在各方面都优于其他供试品种,其中敖汉苜蓿、美国紫花苜蓿和草原3号表现最优,适宜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对收集到的6种东北地区常见苜蓿品种(肇东、公农1号、敖汉、龙牧801、龙牧803及美国苜蓿王(Alfalfa King)进行了Na2CO3溶液胁迫下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在碱性盐的6种不同浓度梯度下,测定了6种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度、胚根及胚芽的相对长度等指标。结果表明,Na2CO3溶液胁迫苜蓿种子萌发的耐受临界水平为0.002g/100mL,超过上述浓度水平对种子萌发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胚和胚乳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披碱草花后6h卵细胞受精形成合子,合子休眠期长约6h。花后12h,合子进行第一次分裂。花后1d,形成了四细胞原胚,胚胎发生属紫菀型。花后第9d,在梨形原胚偏上一侧出现小凹沟,器官开始分化。花后第18d时,胚的结构基本发育成熟。披碱草有异常胚发生的现象。胚乳发育早,胚发育晚,胚乳的类型属于核型胚乳。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2002年收获的敖汉苜蓿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水温浸种、98%浓硫酸不同浸种时间和石英砂磨破种皮等处理来研究打破敖汉苜蓿种子硬实的效果.结果表明,浓硫酸浸种处理中效果最佳的是浸种60 min,平均发芽率达到99%;不同水温浸种处理中效果最佳的是75 ℃的热水处理,平均发芽率达到79%.3种处理中以98%浓硫酸浸种60 min的效果最好,其次是石英砂磨破种皮,而各种水温浸种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7.
水分胁迫下苜蓿品种抗旱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33,自引:9,他引:24  
赵金梅  周禾  王秀艳 《草地学报》2005,13(3):184-189
研究在水分胁迫下4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抗旱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叶片水分饱和亏缺、甜菜碱含量、甜菜碱醛脱氢酶活性和脱落酸含量在水分胁迫下明显增加,品种间差异显著;叶片水分饱和亏缺在中度和重度胁迫下明显增加,其中WL323和皇后苜蓿较高,Vector和敖汉苜蓿较低;WL323和Vector苜蓿甜菜碱含量随着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皇后和敖汉苜蓿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含量较高的是Vector和敖汉苜蓿;Vector苜蓿的甜菜碱醛脱氢酶活性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皇后、WL323和敖汉苜蓿呈单峰变化,在中度胁迫下达到最大值;在水分胁迫下ABA含量明显增加,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敖汉苜蓿,WL323苜蓿变化最小;脱落酸通过甜菜碱醛脱氢酶间接影响苜蓿叶片在水分胁迫下甜菜碱的积累;敖汉苜蓿的抗旱性最强,其次是Vector,WL323和皇后苜蓿抗旱性较弱。  相似文献   

18.
不同刈割频率下紫花苜蓿品种的越冬率与主根C/N比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哈尔滨地区,对种植第二年的4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不同频率刈割处理,越冬前测定其主根内可溶性糖、淀粉、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4种贮藏营养物质含量,计算C/N(碳氮比);翌年返青后测定其越冬率.结果表明,随着刈割频率的增加,4个紫花苜蓿品种越冬率均逐渐降低.肇东苜蓿和敖汉苜蓿越冬率极显著高于和平苜蓿和阿尔冈金苜蓿.随着刈割频率的增加,肇东苜蓿、敖汉苜蓿主根中C/N略有升高,且变化比较缓慢;而和平苜蓿、阿尔冈金苜蓿主根C/N逐渐下降,且变化比较迅速.  相似文献   

19.
《农业新技术》2006,(1):31-31
硼元素具有不可代替的专一的生理功能,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过程。并加强作物的许多重要大量生理功能。硼素供应充足,植物生长繁茂,坐果率高。品质好,产量高,根系良好,丰产有保证,反之,植物生长不良,产品质量和产量下降。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硼能刺激花粉的萌发、增强花粉的活力,促进花粉管伸长,促进授粉受精、开花结实,缺硼时,作物不能形成或形成不正常的花器官,花粉管形成困难,妨碍受精作用。花粉粒发育不良,形成“蕾而不花,花而不实,实而不果,果而不良”等现象。  相似文献   

20.
2,4-D和6-BA组合配比对金达苜蓿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建立一个高效的金达苜蓿(Medicago sativa L. cv. Jinda)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我们以金达苜蓿无菌苗的胚轴上段、下段、子叶为外植体,进行了2,4-D和6-BA不同组合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和胚性愈伤组织及胚状体分化的影响,这对其以后建立遗传转化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结果表明:胚轴上、下段和子叶是很好的诱导愈伤组织的外植体;在MSO胚状体诱导培养基上,分化出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2,4-D、6-BA剂量配比为8:0.2,成苗培养基为MSO+30 g/L蔗糖+6 g/L琼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