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选择红壤旱地上不同培肥措施的土壤,分别代表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即荒地土(低肥力)、茶园土(中肥力1)、花生地(中肥力2)和菜园土(高肥力),通过设置施肥与不施肥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肥力水平红壤旱地的基础地力贡献率和肥料贡献率。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各肥力水平的玉米产量的变化趋势为菜园土花生地茶园土荒地土,在红壤旱地上,有机培肥措施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而且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基础地力对产量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2.
土壤肥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培肥是维持土壤肥力水平的最主要措施之一。茶叶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随着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如何对低产茶园进行科学培肥,使其达到高产、优质、稳产已成为茶叶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我国茶园土壤培肥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培肥措施、培肥技术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指出目前茶园培肥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未来茶园培肥技术发展的方向,旨在为合理培肥措施提高茶园土壤肥力、茶叶品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有机物料对黑钙土的培肥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两年的盆栽试验,研究了有机物料对黑钙土的培肥作用。结果表明:用有机物料培肥土壤时,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重组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的农化性质。提高有机无机复合量,降低原土复合度。追加复合量和追加复合度均随玉米秸秆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复合系数却因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施用有机物料还可以提高松结合态腐殖质的含量,改善重组有机质中腐殖质的结合形态。有机物料对黑钙土的培肥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年,医此可以认为每年向土壤中施入一定量未腐解的有机物料来不断地补充、更新与激活土壤中已渐老化的腐殖物质,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常规施肥作为对照,试验研究了土壤生物有机培肥体系(FBO)对茶叶品质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采用FBO培肥体系的茶园所产茶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品质成分含量比常规施肥对照有明显增加,感官品质也优于对照,说明茶园土壤采用FBO方式进行培肥管理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很多农民对菜地土壤理化性质和科学施肥不是很清楚,导致施入大量肥料而蔬菜产量质量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针对不同理化性质的菜地土壤提出改良和培肥方法,以达到调整土壤结构、培肥地力,使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6.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等总养分条件下,研究了有机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水稻生长、产量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水稻产量以50%有机肥+50%化肥处理最高,较单施化肥提高4.8%。有机无机肥配施也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以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因此,有机无机肥的合理配施,不仅能实现作物高产,还可以有效地达到土壤培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比较了不同有机培肥方式对大棚生菜一番茄一水稻种植模式产量、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蔬菜茬有机培肥方式以商品鸡粪肥处理的生菜、番茄产量最高;5种蔬菜茬有机培肥方式的种稻前土壤养分含量和对水稻产量的后效应均明显高于麦茬常规培肥方式,其中商品鸡粪肥处理的水稻产量低于其他4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茶树与食用菌复合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茶园的生态环境,结合食用菌覆土栽培的技术要求,开展了“茶树与食用菌复合栽培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和食用菌复合栽培模式具有增加茶园产出与收入;提高茶叶品质与产量;培肥茶园土壤;节省劳力减少支出等优点.为改变茶园种植管理模式单一、总体效益低,改善茶园环境,提高茶园综合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茶园专用有机液体肥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对新研制的茶园专用有机液体肥进行了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证明:该肥料能够促进茶树生长、提高鲜采芽叶重量、增加茶叶产量;同一茶园连续单独施用较常规施肥方法能够取得相同的产量效果;可以增加茶叶主要功能物质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有利于提高茶叶内在品质;对维持或改善土壤环境卫生指标也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0.
湛江市有机蔬菜栽培土壤培肥技术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培肥是有机蔬菜栽培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有机蔬菜的质量和产量。该文根据调查,分析了有机蔬菜土壤培肥的途径,总结了湛江市有机蔬菜栽培过程中土壤培肥技术的要点,以期为南亚热带地区有机蔬菜的栽培以及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不施肥和常规单施配方肥为对照,种植绿肥(夏季饭豇豆和冬季紫花苜蓿)、绿肥+单施配方肥、绿肥+配方肥减施20%对茶园耕层土壤肥力和养分农学效率及不同季节茶叶产量的影响,旨在为茶园土壤化肥减施、有机配肥和茶叶增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绿肥+配方肥减施20%能够明显改善茶园土壤肥力,促进产量提升。  相似文献   

12.
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作物产量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提升土壤生产力,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研究无机肥与牛粪、猪粪和小麦秸秆长期配合施用对砂姜黑土作物产量及土物理性质的影响,为培肥改良砂姜黑土、提升砂姜黑土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982年建立在安徽省蒙城县砂姜黑土上的长期定位试验,分析牛粪、猪粪、秸秆等不同有机物料与无机肥料配施对作物产量、土壤容重和土壤田间持水量的影响,评价有机物料与无机肥配施对砂姜黑土的培肥效果。【结果】长期不施肥处理的小麦、大豆产量持续下降,平均年降低分别为39.0和70.9 kg·hm-2,25年后产量在极低水平波动。单施无机肥或无机肥与有机物料配施,小麦产量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无机肥和有机物料配施的处理与单施无机肥(NPK)处理相比均表现出增产效果,年均增产率在5%以上。不同有机物料处理间的增产效果是牛粪处理(NPK+CM)优于猪粪处理(NPK+PM),而猪粪处理优于秸秆处理(NPK+S)。小麦、大豆产量年际间波动幅度较大,长期不施肥处理小麦产量变异系数(CV)最高,增施肥料可以降低CV,有机物料和无机肥配施的处理CV低于单施无机肥处理,牛粪处理CV最小。牛粪、猪粪、秸秆与无机肥料长期配合施用能降低砂姜黑土土壤容重,显著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小麦、大豆产量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田间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机物料与无机肥配施可以改善砂姜黑土不良的物理性状。【结论】长期均衡施用无机肥料或有机物料与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小麦产量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有机物料与无机肥配施能提高作物产量,降低产量变异,增强产量稳定性,作物高产稳产;能改善砂姜黑土不良的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有机物料与无机肥配施是安徽省砂姜黑土地区较为适宜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盐池县土壤肥力现状,并提出了实行豆粮轮作、草田轮作、秸秆还田、种肥深施、连年培肥、有机与无机相结合6种土壤培肥技术的方法与效果,以期起到以肥调水、提高农作物产量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来自法国、印度的科学家在北京向人们介绍了他们合作研究完成的“利用蚯蚓作用的有机培肥技术”。 蚯蚓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蚯蚓的排泄物中富含可培肥土壤的无机营养元素和腐殖质,能在根系附近释放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蚯蚓还可以改变土壤的物理结构,同时还可以促进与根系共生的菌根真菌  相似文献   

15.
土壤肥力低是限制河北省部分地区粮食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子,因此,通过合理的栽培措施来快速培肥地力非常重要。作者以单施复合肥为对照,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基础上底施复合肥、复合肥+有机肥、复合肥+菌肥、复合肥+有机肥+菌肥+微肥等不同的肥料种类对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秸秆还田并施用复合肥的基础上,鸡粪与牛粪混合施用或施入菌肥均可明显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施入鸡粪和牛粪均可明显促进冬前小麦植株生长,还可增加穗长和茎粗,且施用牛粪或施入低量菌肥均能明显提高小麦产量。在秸秆还田并施用复合肥的基础上,鸡粪与牛粪混合施用或施入菌肥均能够显著提高中低产田的土壤肥力和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培肥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玉米不同培肥模式的田间试验,探索3种不同培肥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肥模式的增产效果及其对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的影响效果相同,依次为有机培肥半量秸秆还田全量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其中,增产效果最显著的是有机培肥模式,增产率达到41.4%。不同培肥模式对玉米植株茎秆强度的影响以有机培肥最好,其次是全量秸秆还田、半量秸秆还田,最后是常规施肥。不同培肥模式对玉米植株根重的增加表现为有机培肥全量秸秆还田常规种植半量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17.
施肥对黄土母质生土稻田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黄土母质生土复垫后的戈壁滩稻田产量、品质提升的培肥方式。[方法]于2017—2018年连续2年,选用龙稻15号水稻品种,设置不施肥料、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配施4种处理方式,在黄土复垫后的生土稻田区进行定点试验,研究不同肥料配施对水稻产量、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生土施肥后,产量逐年不断提高,增产效果为有机无机配施单化肥但有机肥;品质分析表明,有机肥参与的培肥方式显著降低了大米的垩白度、提高了稻米的整精米率,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而单施无机肥则降低了稻米的品质参数。[结论]有机无机配合施用是快速改良黄土母质生土获得高产优质的优化培肥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40年红壤长期有机培肥试验为研究平台,探究长期施用紫云英、猪粪及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土壤微生物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6个处理:不施肥处理(CK)、化肥处理(NPK)、早稻施绿肥紫云英处理(M1)、早稻施绿肥紫云英和早稻施猪粪处理(M2)、早稻施绿肥紫云英和晚稻施猪粪处理(M3)、早稻施绿肥紫云英和晚稻秸秆还田处理(M4)。于2020年晚稻收获前采集耕作层(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组分、微生物量碳氮等肥力指标。【结果】(1)长期有机培肥处理提高了水稻产量,较不施肥处理CK相比,绿肥紫云英添加猪粪的M2、M3处理早稻产量,分别提高1.4、1.25倍,晚稻产量则分别提高0.59、0.65倍;绿肥紫云英添加猪粪的M2、M3处理早稻产量,较化肥NPK处理分别提升18.1%、10.6%,晚稻产量分别提升15.7%、20.0%。(2)长期有机培肥处理提高了各形态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早稻绿肥紫云英+猪粪的M2处理较不施肥CK处理显著提高易氧化性有机碳、游离态颗粒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含量(P0.05),且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均高于化肥NPK处理,其中游离态颗粒有机碳含量M2处理(0.97 g·kg~(-1))显著高于NPK处理(0.68g·kg~(-1))(P0.05);化肥NPK处理和有机培肥处理(M1、M2、M3、M4)土壤微生物量碳较不施肥CK处理相比提高了22.1%~58.9%,早稻绿肥紫云英+猪粪的M2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231.2 mg·kg~(-1))最高且提升最为明显(P0.05)。(3)长期有机培肥提高了游离态颗粒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且早稻施绿肥紫云英+猪粪M2处理效果明显;易氧化性有机碳是红壤有机碳的主要存在形式;土壤有机碳与易氧化性有机碳、游离态颗粒有机碳及可溶性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4)长期有机培肥提高了全氮、碱解氮等养分指标,产量与速效磷、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可溶性有机碳极显著相关(P0.01),与全磷、游离态颗粒有机碳、易氧化性有机碳显著相关(P0.05)。【结论】长期有机培肥通过提升红壤肥力水平,调增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促进水稻稳产增产,尤其是紫云英添加猪粪处理模式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农家顾问》2009,(5):33-33
春茶生产基本结束,重点是轻修剪、肥培管理和茶园病虫害防治。 对采摘夏秋茶的茶园进行轻修剪、肥培管理和茶园病虫害防治。剪去枯焦叶、鸡爪枝,保留新梢基部,刺激芽叶萌发,使冠面整齐,便于采摘、管理。  相似文献   

20.
合理选择有机物料种类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土壤培肥,改善土壤结构,减缓地力衰竭,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并增加耕层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进而提升相关酶活性。对培肥后评价指标的确定也有利于培肥效果的系统评价。本文重点分析不同种类有机物料培肥土壤的效果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为培肥策略的制定与评价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