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转基因抗虫杂交棉KBQS01(QS01)的增产潜力,为其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介绍其选育经过、品种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结果]KBQS01特征特性优良:生育期125d左右,株高120cm左右,第1果枝节位5.9节,单铃重6.37g,大样衣分41.35%,小样衣分41.59%,子指11.5g。KBQS01纤维品质较优,产量较高,2010年湖北省区试结果:子棉平均产量4155.0kg/hm2。比对照增产9.49%,居第1位;皮棉平均产量1611.0kg/hm2,比对照增产8.35%,增产显著,居第3位,8个点全部增产;霜前皮棉平均产量1240.5kg/hm2,比对照增产6.41%。2009、2010年湖北省区试,KBQS01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结论]KBQS0a性状优良,产量较高,纤维品质较好,适合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
临洮县旱作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品种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仲龙 《甘肃农业》2013,(19):23-24
在临洮县洮阳镇旱作农业区进行的玉米品比试验表明,中晚熟品种澳玉3202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折合平均产量16591.5kg/hm^2,较对照沈单16号增产28.7%,居第一位;中晚熟品种登海3622,折合平均产量13506kg/hm^2,较对照增产4.76%,居第二位:中晚熟品种沈单16号(cK)折合平均产量12892.5kg/hm^2,居第三位。  相似文献   

3.
特早熟高衣分棉花育种材料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高衣分棉花品种的选育提供新的育种材料。[方法]采用自然变异、连续选择的系选法,在天然杂交育种圃中选育出稳定的高衣分棉花品种。[结果]株行2008—3的籽棉产量为1705.5kg/hm2,皮棉产量为870.0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3.8%和34.9%,衣分高达51.1%。株行2008-6的籽棉产量为2595.0kg/hm2,皮棉产量为1305.0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73.1%和102.3%,衣分为50.3%。株行2008—8的籽棉产量为2356.5kg/hm2,皮棉产量为1140.0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57.3%和76.7%。衣分为48.4%。株行2008—10的籽棉产量为2458.5kg/hm2,皮棉产量为1215.0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64.O%和88.4%,衣分为49.4%。品系49-26的籽棉产量为1350.0kg/hm2,皮棉产量为675.0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25.9%和50.0%,衣分为50.0%。品系47-7的籽棉产量为1285.5kg/hm2,皮棉产量为637.5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9.8%和41.7%,衣分为49.6%。[结论]该研究为高衣分、高品质棉花新品种(系)的选育奠定了良好的种质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4.
杨梅 《农技服务》2010,27(4):451-453
在雷山县进行了6个马铃薯新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B01-31-9产量居第1位,产量为44439.0kg/hm2,比对照米拉增产16428.0kg/hm2,增幅为62.3%;B01-21-1产量次之,为42802.5kg/hm2,比对照增产16428.0kg/hm2,增幅为62.3%;超米拉产量为36552.0kg/hm2,居第3位,比对照增产10177.5kg/hm2,增幅为38.6%;9902-4产量为34734.0kg/hm2,居第4位,比对照增产8359.5kg/hm2,增幅为31.7%;B9910-9产量为33558.0kg/hm2,居第5位,比对照增产7183.5kg/hm2,增幅为27.2%。其中5个品种(品系)的综合表现均优于对照米拉,适宜在雷山县种植。  相似文献   

5.
中晚熟玉米新品种评比展示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几年审定,在太原市有推广价值的19个中晚熟玉米品种进行评比展示,结果表明,晋玉168产量居第一位,平均产量11938.5kg/hm2,比对照农大108增产21.5%;晋玉811产量居第二位,平均产量11871kg/hm2,比对照增产20.8%;先玉335产量居第三位,平均产量11232kg/hm2,比对照增产14.3%;强盛49产量居第四位,平均产量11077.5kg/hm2,比对照增产12.8%;屯玉50产量居第五位,平均产量10947kg/hm2,比对照增产11.4%;永玉3号产量居第六,平均产量10839kg/hm2,比对照增产10.3%;潞玉6号产量居第七位,平均产量10728kg/hm2,比对照增产9.2%;强盛12产量居第八位,平均产量10128kg/hm2,比对照增产3.1%;农大84产量居第九位,平均产量10051.5kg/hm2,比对照增产2.3%;农大95产量居第十位,平均产量9963kg/hm2,比对照增产1.4%;强盛16居第十一位,平均产量9952.5kg/hm2,比对照增产1.3%。建议2008年太原市春播中晚熟玉米主推品种是晋玉811、先玉335、晋玉168、强盛49、永玉3号、农大84;搭配品种是潞玉6号、农大95、强盛16、强盛12。春播中熟主推品种是先玉335。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新品种合作00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马铃薯新品种合作001。[方法]阐述了马铃薯新品种合作00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其栽培技术要点。[结果]1999、2000年品比试验,合作001的平均产量分别为47538.0、47904.0kg/hm2,分别比对照分别增产27.5%、16.1%;2001、2002年多点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33139.7、34705.5kg/hm2,比对照分别增产7.0%、25.0%;2003、2004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35670.0、36390.0kg/hm2,比对照分别增产4.12%、4.16%;2004、2005年示范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40410.0、36240.0kg/hm2,比对照品种米拉分别增产20.5%、22.4%。[结论]合作001是一个适应性广、品质优良、抗性好、增产性高的马铃薯新品种,适合于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棉花新品种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进疆内外各地选育的优良棉花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了解其丰产性、适应性、抗虫性、利用价值,从而筛选出适合本地区推广的棉花品种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14个品种(系)中12个品种(系)的产量都超出当地主栽品种及小区试验对照品种冀杂-566。其中国抗杂1号产量为2565kg/hm^2,居第一位,比对照品种冀杂-566增产32.5%;品系永1268、GM-507和品种邯杂154均比对照品种冀杂-566增产,增产幅度分别为27.1%,22.4%,及21.7%,参试品种(系)中居第2至第4位。  相似文献   

8.
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对引进的6个冬小麦新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兰天26号折合产量9044.7kg/hm2,较对照增产17.29%;02—116—3—3折合产量8511.3kg/hm2,较对照增产10.37%。两个品种(系)均对务锈病表现免疫,且越冬性强、综合性状好。  相似文献   

9.
Ⅱ优129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株型好,穗型大,熟相好。2005年参加安徽省引种试验,平均单产9229.5kg ,/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73%,综合表现居参试组合第1位。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氮肥比例对水稻产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基蘖穗肥不同施入比例,探讨了氮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施氮肥量处理B2(N为116.5kg/hm^2)与基蘖穗肥施入比例3/2(6:4)时,公顷产量最高达到8188.7kg,比B2(N为116.5kg/hm^2)×A1(基蘖穗肥比例7:3)、B2(N为116.5kg/hm2)×A3(基蘖穗肥比例5:5)、B2(N为116.5kg/hm2)×A4(基蘖穗肥比例4:6)分别增产10.6%、11.7%、12.5%;比在同一基蘖穗肥施入比例A2(基蘖穗肥比例6:4)×B1(N为93.4kg/hm2)、A2(基蘖穗肥比例6:4)×B3(N为140kg/hm2)分别增产4.4%、4.3%。  相似文献   

11.
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高密1号产量居第1位,平均为18 291.0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34.4%,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7.1%;强盛19号产量居第2位,平均为16 351.5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20.1%,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8.3%。而且高密1号株型紧凑,叶片上冲,适宜密植,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产量居第5位的强盛29号,无论是产量还是综合性状都具有相当的优势,可继续试验。  相似文献   

12.
2011年金沙县种子管理站进行杂交水稻新品种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各展示品种全生育期为169~176 d。8个参试品种中,以准两优1102折合产量最高,达11 431.78 kg/hm2,较对照品种中优85增产14.46%;泰优99折合产量居第2位,达10 572.71 kg/hm2,较对照品种中优85增产5.85%,科优21、湘优8218、冈优363分别居第3、4、5位,折合产量分别为10 403.30、10 265.37、10 199.40 kg/hm2,较对照品种中优85分别增产为4.16%、2.78%、2.12%;F优993、域优363的折合产量居后2位,分别较对照品种中优85减产3.00%、10.04%。苗期各参展品种无叶瘟发生;黄熟期调查除域优363未发现穗颈瘟外,其余各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穗颈瘟发生,发病株率为0.94%~9.90%,病情指数为0.19~2.19。  相似文献   

13.
2011-2012年度引进8个冬小麦新品种(系)进行试验比较。结果表明,04—394、04—267株高适中,生长整齐,抗逆性强,丰产性好,平均产量分别为7650kg/hm2和7440kg/hm2,比对照品种兰天20号平均产量6630kg/hm2分别增产15.4%和12.2%。适宜在庄浪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优质鲜食夏大豆新品种“通豆6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系统育种方法,育成大荚大粒、高产、优质、综合性状优良的鲜食夏大豆新品种“通豆6号”。从播种至采收青荚约97d,标准荚数364.3个/kg,二粒荚长5.72cm,宽1.34cm,鲜籽百粒重70.2g,出仁率52.3%。江苏省鲜食夏大豆区域试验平均鲜荚产量8647.1kg/hm2,2005年比对照“绿宝珠”增产23.4%,2006年比对照“南农菜豆5号”增产12.5%;平均鲜籽产量4492.3kg/hm2,2005年比对照“绿宝珠”增产21.7%,2006年比对照“南农菜豆5号”增产19.1%。江苏省鲜食夏大豆生产试验平均鲜荚产量12500.8kg/hm2,比对照“南农菜豆5号”增产15.6%,平均鲜籽产量6750.0kg/hm2,比对照增产26.9%。该品种适宜江苏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鲜食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5.
以常年种植的西瓜品种西农8号为对照,对4个引进西瓜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新玉产量为78 666.67 kg/hm2,较CK增产4 636.37 kg/hm2,增产率为6.26%,居第1位;新金兰产量为75 121.21 kg/hm2,较CK增产1 090.91 kg/hm2,增产率为1.47%,居第2位;新兰产量为74 727.27 kg/hm2,较CK增产696.97 kg/hm2,增产率0.94%,居第3位;对照西农8号产量为74 030.30 kg/hm2,居第4位;白玉产量为66 545.45 kg/hm2,较CK减产7 484.85 kg/hm2,减产率10.11%,居第5位。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宜社旗县种植的抗倒、抗病、高产当家接班玉米品种,以LM99、浚黎908、高高909、九恒玉11、睿玉208、金粒202等16个玉米新品种(系)为材料进行了夏播区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2020年6—9月份特定气候及管理水平下,比郑单958(CK)增产的有7个品种,分别为:农丞100居第1位,产量10485kg/hm2,比CK增产17.85%;睿玉801居第2位,产量10245kg/hm2,比CK增产14.66%;知玉56居第3位,产量9770kg/hm2,比CK增产9.35%;LN16居第4位,产量9620kg/hm2,增产7.67%;商道6128居第5位,产量9450kg/hm2,比CK增产5.76%;睿玉206居第7位,产量9115kg/hm2,比CK增产2.01%.经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差异(LSD法)检验,农丞100增产达显著水平,其余6个品种增产未达显著水平;试验中的其他9个品种均比CK减产,减产率在5.88%~35.09%,除CM99和华科208减产不显著外,其余7个品种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9个马铃薯品种(系)在山丹县二阴山区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引进的9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克星18号生育期较长,单株结薯数、单株产量、大薯率最高,综合性状优良,折合产量达43200kg/hm2,较对照品种大西洋增产54.83%;LK99、新大坪生育期适中、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大薯率较高,折合产量分别为35250、33900kg/hm2,较对照品种大西洋分别增产26.34%、21.50%。3个品种(系)适宜在山丹县二阴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皖稻149系丰乐种业选育的三系中籼杂交稻新组合,全生育期138d左右,与汕优63相仿,适宜安徽一季稻区种植。 1 特征特性 1.1 产量高 2003~2004两年安徽省中汕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8169kg/hm^2和9520.5kg/hm^2比对照分别增产8.41%和10.24%,居参试组第1、第2位。大田种植一般产9000kg/hm^2左右,高产田块9750kg/hm^2。  相似文献   

19.
晚播冬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播冬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菏麦13产量7 675.0 kg/hm2,较对照(鲁麦15)增产9.18%,居参试品种第1位.032产量7 650.0 kg/hm2,较对照增产8.82%,居参试第2位.淄麦7号产量7 545.0 kg/hm2,较对照增产7.33%,居参试第3位.3品种均抗病、抗倒、抗干热风,熟相好,适宜在菏泽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7014 品种来源:协青早A×苏恢728 产量表现:2004年江苏省区试平均单产625.1kg,比汕优63增产11.3%,达极显著水平,列小组第一位;2005年江苏省区试平均单产542.41kg,较对照汕优63增产14.7%,并列小组第一位;2005年江苏省杂籼生产试验,平均单产494.63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20.53%,列小组第二位。2005年全国区试平均单产569.62kg,比汕优63(CK1)增产6.45%,达极显著水平,比Ⅱ优838(CK2)增产5.33%,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单产565.39kg,比Ⅱ优838(CK)增产2.87%,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区试平均单产567.51kg,比Ⅱ优838(CK)增产4.09%。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42.48kg,比Ⅱ优838(CK)增产1.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