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明确芝麻三系杂交品种皖芝11号的株型特征及产量表现,对芝麻三系杂交品种皖芝11号与常规栽培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盛花期,杂交品种皖芝11号的株高、主茎直径、叶长、叶宽、叶面积指数等性状较亲本皖芝2号和对照品种豫芝4号要高,表明其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皖芝11号盛花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亲本材料皖芝2号和对照品种豫芝4号高24.45%和34.45%,且其具有最高的经济系数(0.212);杂交品种皖芝11号的每蒴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产量构成因子表现出超亲优势和超标优势,皖芝11号产量为1 430.00 kg/hm2,显著高于对照品种豫芝4号,适宜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芝麻三系杂交新品种皖芝12号的株型特征,对杂交品种皖芝12号与常规栽培品种豫芝98N09(亲本材料)、豫芝4号(对照品种)的株型特征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杂交品种皖芝12号与常规栽培品种豫芝98N09(亲本材料)、豫芝4号(对照品种)在株型上有明显差异,皖芝12号具有较高的株高、主茎直径、叶基角、叶长、叶宽、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较高,在盛花期较亲本材料豫芝98N09和对照品种豫芝4号分别高31.42%和20.19%,并具有较高的经济系数(0.239);皖芝12号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表现优于常规栽培品种豫芝98N09(亲本材料)、豫芝4号(对照品种),皖芝12号产量为1 570 kg/hm~2,显著高于亲本材料豫芝98N09和对照品种豫芝4号,体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3.
优质芝麻新品种皖芝2号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芝2号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芝麻新品种,2008年通过安徽省鉴定。该文介绍了皖芝2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并从地块选择、整地、播种、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皖芝1号选育与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优选适合安徽生态条件的芝麻新品种,研究其高产配套技术。[方法]以芝麻雄性不育材料为母本,豫芝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在F:中选择优良可育株,通过逐代优选,系统选育出皖芝1号新品种。[结果]安徽省芝麻新品种区试结果表明,皖芝1号在9个参试的常规品种中居第1位,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7.81%。2007-2009年在安徽及周边省份示范推广,表现产量高、品质好、抗性较强.综合性状优于当地主栽品种,比一般品种产量提高7.81%~59.70%。[结论]该研究对于加快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推广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豫芝4号为对照,对驻芝0019、郑芝0134-0-1、漯芝18号、舆芝18号、皖芝0222、漯芝16号、郑芝13号等10个芝麻品种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郑芝13号品种表现高产、稳产、综合性状较好,适应黄淮流域种植,可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杨普 《农村百事通》2006,(11):27-27
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芝麻育种课题组(邮编:230031,电话:0551-5160835)前不久选育出安徽省第一个杂交芝麻新组合“皖杂芝0176”和第一个常规芝麻新品种“皖芝2164”。皖杂芝0176和皖芝2164在2004年芝麻品种产量鉴定试验中,667平方米(1亩)产量分别为143.6公斤和136.7公斤,分别比豫芝4号增产19.6%和13.8%;在2005年安徽省芝麻品种区试鉴定试验中,667平方米产量分别为98.47公斤和98.03公斤,分别比“豫芝4号”增产8.36%和7.81%,在10个参试品种中居第一位和第二位。通过近两年产量鉴定和示范,两个芝麻新品种整体表现为产量高、品质好、抗性较强,综合…  相似文献   

7.
江淮地区芝麻新品种区域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正确鉴定安徽省选育和引进芝麻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在安徽省3个不同地点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9个芝麻品种进行了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新品种(系)比对照豫芝4号显著增产的有10-4919(增产15.35%)、皖芝7号(增产5.51%)、郑芝0308(增产3.94%)、11PJ07(增产3.54%)、10M4009(增产2.76%)、皖芝8号(增产1.97%)、固芝三号(增产0.39%),新品种产量高,适应性强,综合性状优良,建议作为该地区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芝麻是我国重要的特色优质油料作物。提高芝麻单产水平是实现我国粮油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为建立芝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本研究以耐密植黑芝麻新品种豫黑芝1号为试验材料,在3个产区(漯河、信阳和三门峡),开展了不同栽培密度(12万株/hm2、15万株/hm2、18万株/hm2、21万株/hm2)下豫黑芝1号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变化分析。结果显示,豫黑芝1号在不同产区的生育期差异明显;种植密度对豫黑芝1号的株高、有效果节数、主茎果轴长、单株蒴果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性状变化程度不同;对小区产量及单株产量影响显著。在21万株/hm2密度下,豫黑芝1号单产水平最高达到1463.33 kg/hm2(三门峡)。研究为芝麻高产高效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皖芝12号为芝麻三系杂交新品种,对杂交品种与常规栽培品种的株型特征和产量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杂交品种与常规栽培品种在株型上有明显差异,杂交品种具有较高的株高、主茎直径、叶基角、叶长、叶宽、叶面积指数;杂交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较高,在盛花期比亲本材料豫芝98N09和对照品种豫芝4号分别高31.42%和20.19%,并具有最高的经济系数0.239;杂交品种在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表现优于常规栽培品种,皖芝12号产量为1570 kg/hm2,显著高于亲本材料和对照品种,体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芝麻育种课题组经7年攻关研究,日前选育出我省第一个杂交芝麻新品种“皖杂芝一号”(原名“皖杂芝0176”)和第一个常规芝麻新品种“皖芝一号”(原名“皖芝2164”),2006年1月14日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评审委员会审定,结束我省无自主选育的芝麻杂交品种及常规品种历史。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郑芝98N09、晋芝1号、晋芝2号、丰城白芝麻、密荚霸王鞭、冀157、皖芝1号、豫芝4号8个高芝麻素芝麻品种在农艺经济性状、抗性、产量等性状的生态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皖芝1号、郑芝98N09、冀157综合性状较好,产量水平较高,分别为1 692.00 kg/hm2,1 570.50 kg/hm2,1 566.00 kg/hm2,适合在黄淮区域种植;产量最低的是密荚霸王鞭,仅1 122.00 kg/亩。晋芝1号、晋芝2号抗性较差,产量一般,不适合在豫东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皖油9号产量结构与高产栽培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了皖油9号在不同产量水平下的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差异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提出了获得皖油9号高产的主攻目标和具体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3.
赣芝3号播期和密度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芝麻新品种“赣芝3号”进行了播种期和种植密度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步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及其互作对“赣芝3号”籽粒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在南昌地区种植“赣芝3号”的适宜播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土壤肥力中等的条件下,其对应的适宜密度为15~18万株/hm2,且可获籽粒产量1275~150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4.
芝麻是我国重要的特色优质油料作物,提高芝麻单产水平是实现我国粮油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为建立芝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本研究以黑芝麻新品种豫黑芝1号为试验材料,在3个产区(漯河、信阳和三门峡),开展了不同栽培密度(12万、15万、18万、21万株/hm2)下豫黑芝1号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豫黑芝1号在不同产区的生育期差异明显;种植密度对豫黑芝1号的株高、有效果节数、主茎果轴长、单株蒴果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性状变化程度不同;在21万株/hm2密度下,豫黑芝1号单产水平最高,达到1 463.33 kg/hm2(三门峡)。  相似文献   

15.
芝麻株高是制约机械化生产和规模化种植的重要因素。本项目组研究了不同芝麻品种在100 mg/L矮壮素处理后,对株高、株型和产量等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矮壮素可显著降低各个品种的株高,平均降低7.88%;常规栽培品种皖芝2号和三系杂交品种皖芝11号矮壮素处理后,株型矮化紧凑,单株蒴果数和每蒴粒数增加,单株产量分别提高了28.83%和65.90%,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研究结果将为芝麻矮化调控适应机械化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粳稻新品种皖垦糯1号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介绍皖垦糯1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抗病性和抗逆性、品质和产量表现,并探讨与之相适应的适时播种和移栽、大田肥水运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及收获方法等高产栽培技术。[结果]皖垦糯1号是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从武育糯16号的变异株中,经过3代系统选育而稳定的常规粳糯稻品种,201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皖垦糯1号综合性状较好;白叶枯病抗性MR(3级),稻瘟病抗性MR(3级),纹枯病抗性为5级,稻曲病抗性为3级,株高矮、茎秆韧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综合评价品质达农业部部颁2等优质糯米标准;一般产量9 000~9 750 kg/hm2,高产田块单产可达10 500 kg/hm2以上。[结论]皖垦糯1号具有早熟、丰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皖垦糯3号是扬州大学与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优质糯稻新品种,该品种自2015年参加安徽省中粳组区试试验,于2018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好,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该品种的推广和运用能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提高社会效益。本文作者介绍了皖垦糯3号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皖油17号的特征特性、产量水平、品质表现及抗(耐)病性,论述了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利用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专家大田测产有关资料,对皖麦29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变异系数、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皖麦29的产量变异主要由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变异引起;皖麦29产量构成因素对其产量均有正向作用,各产量构成因素对其产量贡献大小的排列顺序为: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了皖麦29每公顷6750kg以上的产量结构为:穗数600~675万/hm2,平均每穗30~33粒,千粒重42~43g。同时指出为达到上述群体结构,皖麦29在高产栽培中应注意的3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芝麻育种课题组经过7a攻关研究,日前选育出安徽省第1个杂交芝麻新组合皖杂芝1号(皖杂芝0176),2006年1月14日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评审委员会审定,刷新了我省无自主选育的芝麻杂交品种历史。皖杂芝1号:亲本组合是"0176A×0222",母本0176A为隐性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