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花脸蘑(Lepista sordida)蛋白粗提液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脸蘑蛋白粗提液为对象,研究了其诱导烟草对TMV的抗性,对TMV的体外钝化作用及对TMV引起的番茄病毒病的室内控制作用;探讨了浓度、温度、pH值对花脸蘑蛋白粗提液抗TMV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粗提液浓度为100μg/mL时,诱导烟草抗TMV的侵染枯斑抑制率可达83.97%,对TMV的体外钝化作用的枯斑抑制率为74.57%,对番茄病毒病的室内控制效果达到82.70%,表明花脸蘑蛋白粗提液通过诱导抗病性和对TMV的体外钝化作用达到了控制TMV的作用;花脸蘑蛋白粗提液具有很好的温度稳定性,在50℃的条件下处理30 min,抗TMV侵染的枯斑抑制率仍达66.30%;花脸蘑蛋白粗提液也具有很好的pH值稳定性,pH敏感性试验表明,在pH为4.0~10.0的条件下,都具有抗TMV活性,在中性(pH=8)的条件下,活性最强可达81.50%。  相似文献   

2.
用植物源抗病毒制剂VA与烟草花叶病毒(TMV)混合,经枯斑半叶法接种,结果证明,VA对TMV有较强的体外钝化作用,体外钝化后的枯斑抑制率为80.0%;用苯酚氯仿法提取TMV的核酸后,按一定的比例与VA混合,经枯斑半叶法接种测得枯斑抑制率为43.8%~77.9%;TMV与VA混合后用RNase处理,测得侵染率为78.6%,比未用RNase处理的对照降低21.4%,由此说明VA具有一定的体外脱衣壳作用  相似文献   

3.
6种病毒抑制剂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半叶枯斑法测定6种病毒抑制剂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活体治疗、保护和钝化作用,并用半定量RT-PCR检测药剂诱导烟叶中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5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有效成分为宁南霉素的金珠蔬美对TMV有较高的活体治疗和保护效果,在250 mg/L时枯斑抑制率分别达到了67.24%、54.55%;关于药剂对TMV的活体钝化作用,金毒冠氨基寡糖素的抑制率最高,5 mg/L时平均抑制率为60.31%。6种药剂处理烟草K326后,PR-5基因表达呈现不同程度地上调,表明它们均能诱导烟草产生对TMV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茶山海棠叶提取物对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烟草花叶病毒植物源农药的研发提供参考,采用半叶枯斑法测定茶山海棠叶提取物对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山海棠叶的乙醇提取物,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正丁醇和水相的液-液萃取物对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均具有显著体外钝化效果;当各提取物浓度为10mg/mL时,其对TMV的抑制率为100.00%~64.13%;茶山海棠叶各提取物对TMV的初侵染抑制率为47.57%~18.62%,增殖抑制率为25.56%。  相似文献   

5.
水杨酸诱导的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杨酸(SA)诱导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抗性.间接ELISA法检测诱导后烟草叶片的病毒含量.并用枯斑寄主的半叶法检测诱导抗性程度。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后烟草叶片内TMV含量明显降低.随着病毒挑战接种后时间延长.病毒含量增多.第28d普通烟叶片的病毒含量达到最大值。SA诱导处理后.处理叶片(T-SA)与其上部未处理叶片(N-SA)比较,枯斑数基本一致。均比对照处理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水提醇沉法从苍耳幼苗中获得不同醇沉级分的苍耳多糖,枯斑半叶法在心叶烟上进行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检测,发现苍耳多糖对TMV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浓度为1.0mg/mL时,乙醇浓度为30%的条件下获得的多糖对TMV的抑制率为48.36%.测定了苍耳多糖处理普通烟后烟草叶片中过氧化物酶( POD) 、多酚氧化酶( PPO) 、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的活性变化,发现喷施苍耳多糖后,可提高烟草叶片POD、PPO、PAL酶的活性,因此苍耳幼苗多糖可能通过诱导烟草中防御酶活性形成对TMV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7.
用植物源病毒抑制物WCT-Ⅱ直接处理烟草花叶病毒(TMV)病毒粒体,经枯斑半叶法接种和电镜检测发现,处理后的病毒致病力明显下降,病毒粒体大量发生断裂、略变弯曲等畸变现象,WCT-Ⅱ对TMV的枯斑抑制率为86.6%;WCT-Ⅱ处理烟草后,其叶片匀浆和胞间液的蛋白经SDS-PAGE不连续电泳发现,处理后的烟草叶片胞间在第5天至第9天和第7天分别存在1条酸溶性蛋白和1条碱溶性蛋白。上述研究结果表明,WCT-Ⅱ不仅对TMV病毒粒体具有体外钝化作用,而且能诱导植物产生病程相关蛋白,提高烟草抵抗TMV侵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烟草花叶病毒(TMV)为供试病毒,采用半叶枯斑法测定了白术提取物对TMV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为10 g/L时,白术石油醚提取物对TMV具有明显的体外钝化作用,钝化0.5h后,其抑制率达61.86%;对TMV的初侵染和增殖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处理24 h后,抑制率分别为40.12%和20.03%.白术中抗病毒的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石油醚萃取物中.  相似文献   

9.
用植物源抗病毒制剂VA与烟草花叶病毒 (TMV)混合 ,经枯斑半叶法接种 ,结果证明 ,VA对TMV有较强的体外钝化作用 ,体外钝化后的枯斑抑制率为 80 .0 % ;用苯酚氯仿法提取TMV的核酸后 ,按一定的比例与VA混合 ,经枯斑半叶法接种测得枯斑抑制率为 43.8%~ 77.9% ;TMV与VA混合后用RNase处理 ,测得侵染率为 78.6 % ,比未用RNase处理的对照降低了 2 1.4% ,由此说明VA具有一定的体外脱衣壳作用 ;又经电镜观察发现VA可使部分TMV粒体发生断裂或粗细不均、略变弯曲等畸变现象。  相似文献   

10.
壳寡糖的诱导抗性及对TMV的体外钝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摩擦接种法和半叶枯斑记数法调查了壳寡糖诱导枯斑寄主对TMV侵染的抑制率.试验结果表明,被壳寡糖诱导后的烟苗病斑率减少42.8%,被诱导植株的病斑小;壳寡糖在活体外对TMV粒子有钝化作用;壳寡糖钝化病毒液处理植株在1~5个小时内处理的病斑数比对照的减少80%左右,但其钝化作用在一定时间内有效,体外钝化处理超过15 d后钝化效果消失.壳寡糖液浓度为0.5×10~5 μg/ml以内,对病毒有明显的钝化作用,病斑率降低94.9%~77.6%,当浓度低于0.9×10~6μg/ml时,对病毒的体外钝化作用消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云芝葡聚糖对烟草马铃薯Y病毒(PVY)的抑制作用,为新型杀菌剂云芝葡聚糖水剂的开发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PVY枯斑寄主苋色藜(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系统寄主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为材料,采用枯斑法、叶圆片法及室内盆栽试验,测定云芝葡聚糖的抗PVY活性及其诱导抗病性,同时测定其对烟草防御酶POD、PAL活性的影响。【结果】云芝葡聚糖对PVY具有很强的预防作用和诱导抗性,700μg/mL云芝葡聚糖的预防效果达73.98%,诱导抗性达59.84%;对PVY有一定的钝化和抑制增殖作用,其中700μg/mL云芝葡聚糖对PVY的钝化效果为28.79%,对PVY的增殖抑制率达40.25%;云芝葡聚糖处理能提高烟草叶片POD和PAL活性;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云芝葡聚糖对PVY寄主表现出很强的保护活性,保护效果优于治疗效果,接种病毒14d后1.1%云芝葡聚糖水剂300倍液的保护、治疗效果分别为73.33%和38.46%。【结论】云芝葡聚糖是一种很强的免疫增强剂,对PVY的抑制作用显著,提前施用对寄主可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正交法提取了托盘根粗多糖,探讨了水提醇沉工艺,并通过体外试验检测了托盘根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托盘根水溶性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40,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100℃;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托盘根水溶性多糖的获得率为4.075%。托盘根中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呈浓度剂量依赖关系,50、75、100、200 mg/mL的托盘根多糖的抑制率分别为14.48%、21.72%、44.83%、50.57%,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B-氨基丁酸(β-amino—butyricacid,BABA)保护烟草增强其抗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的能力。[方法]以云烟87为材料,分别用O.5、1.0、5.0、7.0、10.0mmol/L的BABA处理烟草,以喷清水为对照,统计BABA对TMV的抑制率,筛选最适BABA浓度。用5.0mmol/LBABA喷施处理,观察烟叶的发病情况,同时用组织化学法鉴定BABA诱导烟草产生的过敏反应,进行H202原住检测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测定,采用SDS.PAGE检测病程相关(PR)蛋白。[结果]BABA处理后能显著诱导氧进发,引起过敏性反应,烟叶中的PAL活性升高,有分子量为20kDa的PR蛋白出现。烟叶TMV发病率明显减轻,BABA增强了烟草对TMV的抗性,5.0mmol/LBABA能保护烟草抵抗TMV侵染。[结论]为进一步揭示BABA的诱导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坚强芽孢杆菌的筛选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兰层琼脂法初选对枯斑盘多毛孢Pestalotia funerea有抗生作用的细菌苗株共10株,4株Pseudomonas spp.对枯斑盘多毛孢的抗生作用小于6株Bacillus spp.;在Bacillus spp.中,以B5菌株拮抗带最大,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的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对峙培养显示B5对枯斑盘多毛孢有明显的抑菌圈(平均6mm);B5产生的非挥发性物质对枯斑盘多毛孢菌落的抑制总的表现为稀释度越小,菌落直径生长越小.抑制作用越大,抑制中量为1:1000~1:10000;B5产生的多糖、粗脂肪、蛋白质对枯斑盘多毛孢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粗脂肪可完全抑制枯斑盘多毛孢的孢子萌发(抑制率为100%).多糖在24h可完全抑制孢于萌发,蛋白质相对较差,48~72h抑制率为85%左右.  相似文献   

15.
用植物源病毒抑制物WCT- 直接处理烟草花叶病毒(TMV)病毒粒体,经枯斑半叶法接种和电镜检测发现,处理后的病毒致病力明显下降,病毒粒体大量发生断裂、略变弯曲等畸变现象,WCT- 对TMV的枯斑抑制率为86.6%;WCT- 处理烟草后,其叶片匀浆和胞间液的蛋白经SDS-PAGE不连续电泳发现,处理后的烟草叶片胞间在第5天至第9天和第7天分别存在1条酸溶性蛋白和1条碱溶性蛋白。上述研究结果表明,WCT- 不仅对TMV病毒粒体具有体外钝化作用,而且能诱导植物产生病程相关蛋白,提高烟草抵抗TMV侵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超敏蛋白对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的诱导抗性影响,采用半叶枯斑法和田间效果试验研究超敏蛋白BaPE1提取物对枯斑三生烟和普通烟的诱导抗性和促生作用。结果表明,超敏蛋白BaPE1能诱导烟株对烟草马铃薯Y病毒产生抗性,并对烟草有一定的促生作用。接种前48h喷施500μg/mL超敏蛋白BaPE1预防效果达70.46%,接种后24h、48h喷施500μg/mL超敏蛋白BaPE1治疗效果达61.30%和60.5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喷施500μg/mL超敏蛋白后烟草在株高、茎围、最大叶面积等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生长势,并高于其他处理。因此,超敏蛋白BaPE1不仅可以提高烟草抗性而且还能促进烟株生长、提高烟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活性,并对其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为发现新的植物源抗病毒物质提供依据。【方法】以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和普通烟(N. tabacum)为材料,结合活性追踪法,对木瓜中抗TMV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并采用半叶枯斑法和室内盆栽试验对粗提物及单体化合物抗TMV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木瓜乙醇提取物对TMV表现出较强的钝化作用(10 mg干样/mL的抑制率达97.76%),对TMV系统侵染具有预防作用(10 mg干样/mL的防效为49.98%);乙醇浸膏的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物对TMV具较强的体外钝化活性,其抑制率分别为89.02%、82.84%和84.74%;从木瓜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相中分离得到邻苯二甲酸二戊酯(WZ-31,Dipentyl phthalate)、β-香树素(WZ-32,β-Amyrin)、(8E)-十六烯酸(L3,8E-hexadecenoic acid)和(8E)-十九烯酸(L4,8E-nonadecenoic acid)共4个化合物;β-香树素、(8E)-十六烯酸和(8E)-十九烯酸在浓度为1.0 mg•mL-1时对TMV表现出较好的体外钝化活性,其抑制率分别为27.51%、33.33%和41.08%,相当于或显著高于1.0 mg•mL-1 20%盐酸吗啉胍•乙铜可湿性粉剂(MCA)。【结论】木瓜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TMV活性,具备进一步开发和应用的潜力,β-香树素、(8E)-十六烯酸和(8E)-十九烯酸是其抗TMV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8.
大孔树脂纯化青钱柳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8种树脂对青钱柳多糖的静态吸附性能,筛选出一种吸附较好的树脂,并利用柱层析进行青钱柳多糖的纯化研究。结果表明:D301R树脂对青钱柳多糖吸附量最大;D301R树脂在吸附液30℃,pH为7,浓度为4mg/mL,吸附流度为1.5mL/min时吸附较强;用0.4mol/L氯化钠洗脱效果最好,洗脱率可达到82.12%。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锦灯笼的快繁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锦灯笼茎尖为外植体,NAA浓度分别为0.1、0.3、0.5mg/L,研究不同浓度NAA对锦灯笼诱导成活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NAA对锦灯笼诱导成活率的影响不同,以处理③(MS+NAA0.5mg/L+6-BA0.3mg/L+琼脂8g/L+蔗糖30g/L)的诱导效果最佳,诱导成活率达93.3%;其次为处理②(Ms+NAA0.3mg/L+6-BA0.3mg/L+琼脂8g/L+蔗糖30g/L),诱导率为63.3%;处理①(Ms+NAA0.1mg/L+6-BA0.3mg/L+琼脂8g/L+蔗糖30g/L)的诱导率最低,仅43.3%。[结论]处理③是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  相似文献   

20.
刺芹侧耳液体培养及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刺芹侧耳液体培养的适宜碳源为葡萄糖和玉米粉,适宜氮源为酵母膏和豆饼粉,经0~48h的适应期,48~120h的增殖生长期后进入稳定生长期,生物量可达1.70g/l00mL(干重)以上。菌丝体多糖含量为18.29mg/g,多糖主要由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构成,菌丝体氨基酸含量≥200mg/g。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Fe^2 催化亚油酸脂质过氧化体系及Fenton催化亚油酸脂质过氧化体系中,0.5%的添加量抑制率可高达48.20%和46.72%,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