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雉鸡驯化期短、野性强、适于网舍式散养,所以雏白痢才得以传播、流行,给雉鸡饲养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笔者在几年饲养中统计因雏白痢死亡的雏雉鸡占总死亡雏鸡的90%,所以防制雏白痢为饲养雉鸡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就雉鸡发生雏白痢的具体原因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2.
环颈雉人工驯化饲养繁殖技术的成功,使得其逐步转为经济用禽类,走向商品化生产。但由于雉鸡驯化期短、野性强、更适于网舍式散养,所以雉鸡白痢的传播、流行较普通鸡群严重,给雉鸡饲养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几年饲养中统计白痢死亡的雏雉鸡占总死亡雏鸡的90%。所以防治雏白痢为饲养雉鸡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1 病状 病雏精神萎顿,羽毛蓬乱,两翅下垂,闭眼缩颈,不愿活动,离群呆立,饮水频繁,排白色稀便,肛门周围污秽不洁,食欲减退或废绝。2 剖检变化 早期死亡的病雏无明显病变,只有肝肿大、呈土黄色、充血、间有出血,胆囊充盈胆汁…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珍禽饲养业的不断发展,雉鸡以其外形美观,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由于饲养技术不高,特别是不懂育雏技术,导致雉鸡在育雏阶段就大批死亡,给雉鸡饲养专业户造成很大损失。笔者将育雏经验及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1温度由于雉鸡体型小,对温度特别敏感,因此必须保证适宜的温度才能有较高的成活率。需要在室内挂温度表以便随时查看雉雏所需要温度,见表1。  相似文献   

4.
鸡的幼雏期(0-4周龄)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营养的需要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弱,常常发生各类疾病死亡,无论鸡场.还是专业养禽户,均有盈利与亏损的经验与教训,放养者造成大批死亡而亏本的较多,而“老”养禽者则是普通病不断而造成经济效益降低的居多。_大批死亡原因分析一、胚胎病和孵化不良禽胚的营养不良几乎全是山于对亲代(种禽)的不合理饲养条件引起的在用非全价的饲料喂养母禽时,卵黄成分即发1明显差异,不能满足卵细胞和胚胎继续发育的需要,就能造成禽胚生命力和抵抗力的降低,甚至比亡即使出壳也影响雏禽健康,雏禽的许…  相似文献   

5.
刚出壳的雏鹅个体小,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较弱,特别是怕冷、怕湿、怕热,如果饲养管理不善,容易引起疾病,造成死亡,因此,特别需要精心饲养。  相似文献   

6.
<正>(一)弱雏死亡弱雏抵抗力很差,容易发生疾病,即使是轻微的刺激,也可能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甚至造成死亡。预防措施:选择强壮的鸡苗,把好进雏关是降低育雏期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强壮雏鸡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雏雉鸡生物素缺乏症的诊治和诱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克英  张化贤 《中国家禽》1999,21(10):22-23
1997年春季,四川某养殖场的第7批雏雉鸡出现大量死亡,死亡率高达50%。1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该鸡群自19日龄起出现精神状况欠佳,羽毛蓬乱。病雏雉鸡口角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痂块样病变和开裂;眼睑边缘有粒状小痂块,有的眼睛被渗出物粘连,导致单侧或双侧眼视力受阻;脚趾发生不同程度的角化和开裂,肛门边缘有粒状痂块。病雏采食及饮水障碍,逐日消瘦而死亡。剖检可见死亡鸡只消瘦、脱水,心、肝、胃、肠等内脏器官无明显病变。可排除发生传染病的可能。2诊断和治疗2.1泛酸或生物素灌注试验根据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泛酸或生…  相似文献   

8.
雏鹅(1~30日龄)的饲养管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它直接影响着雏鹅的成活率、中鹅的生长发育和种鹅的产蛋率。刚出壳的雏鹅体小,绒毛稀,自身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也较弱,怕湿、怕冷、怕热。若管理不当,就会引起疾病,造成死亡。所以在育雏阶段,应当给雏鹅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实行精心饲养管理,才能养好雏鹅。  相似文献   

9.
<正>2009年8月11日,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三多寨镇一雉鸡千克养殖户来我局求诊。该养殖户1个多月前从泸州购回1 000只雏雉鸡千克,10天前开始发病,死亡率急剧上升,每日死亡近30只,已死亡200余只。一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锥鹅(1~30日龄)的饲养管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它直接影响着雏鹅的成活率、中鹅的生长发育和种鹅的产蛋率。刚出壳的雏鹅体小,绒毛稀,自身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周嗣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也较弱,怕湿、怕冷、怕热。若管理不当,就会引起疾病,造成死亡。所以在育雏阶段,应当给雏鹅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实行精心饲养管理,才能养好雏鹅。  相似文献   

11.
一、发病情况广州郊区一个体珍禽饲养户于1996年3月间连续4批雏雉鸡共4784只均在5~10天龄内发病,出现以共济失调和头颈震颤为特征的症状。由于发病后雏雉鸡不能站立和采食困难,常被其他鸡只踏死。发病后共死亡2120只,死亡率为44.3%,追查种鸡饲...  相似文献   

12.
雏鹅由于个体小,体质娇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往往因管理不当而导致疾病,甚至死亡,给养鹅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将在指导生产实践工作中接触比较多的雏鹅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雉鸡又名七彩山鸡、野鸡、环颈雉等,具有较高的观赏、食用、药用价值。发展雉鸡养殖是一条很好的致富门路。在雉鸡的培育过程中,育雏期尤为关键,这是因为雏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因此,掌握育雏技术,科学饲养管理雏雉,能提高雏雉的成活率,促进生长发育,减少疾病发生,提高生产性  相似文献   

14.
雉雏死亡的病因分析田致甲闫金坤(河北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牧医系,永年057150)我校近邻海后于1995年初从外地引进50只产蛋成雉鸡(美国七彩山鸡)。所产的蛋从4~7月份共孵化7批,其平均受精率为85%左右,中后期死胚占40%~50%,出雏率约50...  相似文献   

15.
雉鸡又名野鸡、山鸡、环颈雉,是集肉用、药用、观赏用于一身的特种家禽。雏雉鸡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它的存活率、生长发育及以后的利用价值,最终影响饲养者的经济效益。因此,育雏是雉鸡生产中非常关键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随着珍禽饲养业的不断发展,雉鸡以其外形美观,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由于饲养技术不高,特别是不懂育雏技术,导致雉鸡在育雏阶段就大批死亡,给雉鸡饲养专业户造成很大损失。笔者将育雏经验及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雏鸭的健康状况和成活率,直接关系到养鸭业的发展及经济效益。雏鸭,抵抗力较弱,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常患有感冒、小鸭病毒性肝炎、球虫病、等疾病,严重影响雏鸭的成活率,给养鸭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就雏鸭的常发疾病及其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雏鹅是指出壳后给温期的养育阶段,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左右。这个阶段的雏鹅绒毛稀少,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与抵抗力都较弱,特别怕冷、怕热又怕湿,饲养管理不当容易引起疾病的发生,造成死亡。北方大都饲养4月至6月上旬孵出的雏鹅。这时气候适宜,有利于雏鹅成活和生长发育,到了中雏阶段,能利用夏季生长茂盛的青草和秋季收获后的茬地放牧,既可节省大量精饲料、降低成本,又可培育出健壮的鹅只。刚出壳的雏鹅,本身调节体温能力差,为了防止他们之间打堆压伤或受热“出汗”而成僵鹅,必须人为地创造一定的外界温度,这样的温度约在26~…  相似文献   

19.
规模养殖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960%以上,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为什么雏鹅容易死亡?这与雏鹅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力很差;雏鹅生长快而胃肠容量小,消化力弱;同时生活力、抗病力较弱,容易患病,因此必须针对雏鹅的生理特点认真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以满足雏鹅对环境的需要,促其正常生长发育。导致雏鹅死亡的主要环境因素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雏鹅(1~30日龄)的饲养管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它直接影响着雏鹅的成活率、中鹅的生长发育和种鹅的产蛋率。刚出壳的雏鹅体小,绒毛稀,自身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也较弱,怕湿、怕冷、怕热。若管理不当,就会引起疾病,造成死亡。所以在育雏阶段,应当给雏鹅创造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