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苯肼酯是用于农作物害螨防治的一种新型选择性叶面喷雾杀螨剂。以43%联苯肼酯悬浮剂(SC)供试,采用叶碟喷雾法测定药剂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的室内毒性,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药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桑园施药后的残留毒性。43%联苯肼酯SC对2种害螨的成螨、若螨和螨卵均具有较高的杀灭活性,48 h LC_(50)值分别为4.93和3.38 mg/L、0.75和1.90mg/L、18.61和11.85 mg/L,其中对朱砂叶螨成螨和若螨的毒力分别为其对螨卵毒力的3.78和24.81倍,对二斑叶螨成螨和若螨的毒力则分别是对螨卵毒力的3.51和6.24倍。43%联苯肼酯SC对家蚕3龄起蚕48 h的LC_(50)和LC_(90)值分别为1 063.36和3 523.77 mg/L,属于低毒级农药(LC_(50)200 mg/L);桑树喷施143.33~573.33 mg/L药液后14 d采摘桑叶养蚕,对家蚕的龄期经过、眠蚕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均无明显影响。依据试验结果确定,43%联苯肼酯SC可以用于桑园内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的防治,建议田间施用联苯肼酯143.33 mg/L药液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定为10 d,286.67~573.33 mg/L药液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定为14 d。  相似文献   

2.
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2种桑园常用除草剂草甘膦钾盐水剂和草铵膦水剂对云7A等8个家蚕品种的急性毒性和对云7A等3个家蚕品种的慢性毒性,以清水处理的桑叶为对照。急性毒性测定结果表明:在添食2种除草剂的毒叶后48 h内未造成家蚕直接中毒死亡,在相同的药剂和浓度下不同品种家蚕的中毒程度不同,但中毒症状相似。慢性毒性测定结果显示:草甘膦钾盐水剂处理除了添食148.00 mg/L毒叶的菁松A比对照延迟6 h外,其他处理浓度及品种的龄期经过与对照一样;添食148.00 mg/L毒叶的云7A的全茧量和蛹体质量与对照间差异显著,添食37.00~148.00 mg/L毒叶对菁松A主要产茧性状无显著不良影响,添食148.00 mg/L毒叶的皓月A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蛹体质量与对照间差异显著。草铵膦水剂3种浓度对3龄家蚕的龄期经过无显著不良影响,但会造成4龄、5龄经过延迟,其中云7A添食22.73~90.91 mg/L毒叶的家蚕4龄经过比对照延迟9 h~3 d 23 h,添食22.73~45.46 mg/L毒叶的家蚕5龄经过比对照延迟1 h~2 d;添食90.91 mg/L毒叶的除了菁松A的家蚕能上蔟结茧外,其他2个品种的家蚕均在5龄饷食后逐渐体缩失水而死或发育不良,添食22.73~45.46 mg/L毒叶的3个品种家蚕全茧量、茧层量与对照间差异显著,添食22.73~90.91 mg/L毒叶的菁松A的家蚕茧层率和蛹体质量与对照间差异显著,添食22.73~45.46 mg/L毒叶的皓月A的家蚕蛹体质量与对照间差异显著。2种除草剂对3个家蚕品种的生长发育及经济性状均存在不良影响,建议桑园使用此类除草剂除草时应选在非蚕期进行。  相似文献   

3.
杀虫剂螨危的亚致死剂量对朱砂叶螨种群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砂叶螨是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从避免过度使用农药造成环境污染和控制害螨的抗性发展的角度,研究了杀虫剂螨危的亚致死剂量对朱砂叶螨敏感种群生存与繁殖能力的影响。分别用质量浓度为1.25、2.5、5、10、40 mg/L的螨危药液处理雌成螨,48 h后的存活率分别为96%、83%、81%、75%、48%;药液对雌成螨和卵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是35.005 mg/L和0.690 mg/L,卵的敏感性明显高于雌成螨。与对照组相比,随螨危药液处理浓度增高,雌成螨的7 d总产卵量和孵化率呈下降趋势;用10、5、2.5、1.25 mg/L药液处理后朱砂叶螨种群的瞬时增长率(ri)分别是-0.083、0.142、0.214、0.298,而对照组为0.544,有效中浓度(EC50)值为1.627 mg/L。研究结果表明,用低于推荐使用浓度(40 mg/L)的螨危药液就能有效控制朱砂叶螨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对朱砂叶螨等桑树害螨具有高效杀灭活性,且对家蚕安全的杀螨农药,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苯丁锡、溴虫腈、丁醚脲、炔螨特等14种杀螨农药对朱砂叶螨的室内毒力,并以食下毒叶法检测对家蚕3龄起蚕的急性毒性。溴虫腈、哒螨灵、苯丁锡、丁醚脲、螺螨酯和炔螨特6种农药表现出较强的杀螨活性,对雌成螨处理后24 h的LC50分别为8.80、17.69、93.26、154.67、428.65和435.38 mg/L。14种杀螨农药分别给3龄起蚕经口添食后24 h的毒性:苯丁锡的LC50为1 823.38 mg/L,安全性系数为19.55,属于低毒级;吡蚜酮、溴虫腈、丁醚脲、异丙威、噻虫嗪、炔螨特的LC50分别为171.66、118.66、81.46、47.57、46.31和46.02 mg/L,安全性系数分别为0.16、13.48、0.53、0.03、0.03和0.11,属于中毒级。综合杀螨活性和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的室内试验结果,初步认为可选择苯丁锡、溴虫腈、炔螨特和丁醚脲作为桑树专用杀螨农药,并且可轮换使用以延缓害螨的抗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朱砂叶螨是对桑树危害严重的害螨之一,将苯丁锡与溴虫腈2种杀虫剂混合使用以增强对朱砂叶螨的化学防治效果。采用共毒因子法和共毒系数法评价了2种杀虫剂不同混配比例的增效作用,以食下毒叶法评价增效配比的混合药液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苯丁锡和溴虫腈的质量比介于90.9∶9.1~81.1∶18.9间的共毒因子最大,二者的最佳配比为87∶13,对朱砂叶螨处理后24 h的LC50为22.45 mg/L,共毒系数为184.82,其毒力是单一苯丁锡处理毒力的4.15倍。最佳配比混合药液对家蚕3龄起蚕处理后24 h的LC50为461.00 mg/L,安全性系数为20.53,属于低风险农药。试验结果显示,苯丁锡和溴虫腈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对朱砂叶螨的防治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且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低,是具有应用价值的桑园杀螨复配药剂。  相似文献   

6.
73%克螨特乳油农药对家蚕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急性毒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73%克螨特对广西家蚕品种“桂蚕一号”(3龄、5龄蚕1在用药后72小时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2834.72 mg/L和63169.4 mg/L。拒食试验中,73%克螨特对5龄蚕的拒食回归方程为y=2.4611+1.9295x,拒食中浓度为2069.37mg/L,家蚕的拒食程度与农药的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572,相关性显著。田间施药慢性中毒试验结果表明:经不同间隔期和不同浓度连续添食等家蚕毒性饲养试验,73%克螨特乳油1000倍液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大于12d。2000倍液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大于7d。根据农药对家蚕毒性的分级方法,判定73%克螨特对“桂蚕一号”属于低毒性农药。  相似文献   

7.
新型杀虫剂虫螨腈对家蚕毒性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虫螨腈是一种新型吡咯类杀虫剂,杀螨剂。配制虫螨腈7个浓度梯度500×(200mg/L)、800×(125mg/L)、1000×(100mg/L)、1300×(77mg/L)、1500×(70mg/L)、1800×(56mg/L)、2000×(50mg/L)和CK(清水对照),采用添食毒叶的方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配制虫螨腈4个浓度梯度1000×(100mg/L)、1500×(70mg/L)、2000×(50mg/L)、2500×(40mg/L)和CK(清水对照)对4、5龄蚕多次添食毒叶,进行毒性累积试验。结果表明,虫螨腈对家蚕无急毒作用,连续多次喂食毒叶出现慢性毒性累积,可导致蚕体上蔟结茧死笼率升高、出蛾率降低,并与虫螨腈浓度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10%溴氰虫酰胺悬乳剂对桑粉虱的毒力及其亚致死浓度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试管药膜法和叶碟喷雾法分别测定10%溴氰虫酰胺悬乳剂对桑粉虱成虫和卵的毒力,并以食下毒叶法测定了其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5种亚致死浓度[0.002 mg/L(LC1)、0.004 mg/L(LC3)、0.008 mg/L(LC7)、0.015...  相似文献   

9.
双甲脒防治桑树害虫朱砂叶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双甲脒(Amitraz,Mitac)对朱砂叶螨的毒性比三氯杀螨醇(Dicofol)对照慢,但总毒性比对照强。室内24小时后测得的LC_(50)值分别为38.0ppm和25.1ppm在48小时后测得的LC_(50)分别为8.9ppm和17.2ppm。双甲脒对朱砂叶螨卵有很好的杀灭作用,用50ppm浓度即可以全部杀死,效果高于对照。田间防效:用20%双甲脒1500倍(133ppm)喷药后第四天和第八天分别为92.36%和99.01%,高于对照;田间对朱砂叶螨持效期11天左右。对家蚕的残毒期约为10天。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10%吡螨胺水乳剂对蜜柚红蜘蛛的毒力。结果显示,该药剂对蜜柚红蜘蛛雌成螨具有较高的活性,其LC50值为0.61mg/L,毒力分别是阿维菌素、哒螨灵、螺螨酯和炔螨特的3.3倍、31倍、47倍和117倍。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吡螨胺水乳剂对蜜柚红蜘蛛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4000~2000倍液药后3d的防效均达85%以上,药后30d的防效仍保持在90%以上,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240g/L螺螨酯悬浮剂。  相似文献   

11.
蚕病是影响蚕茧产量与质量的主要因素,在养蚕生产上,家蚕血液型脓病(BmNPV病)、家蚕中肠型脓病(BmCPV病)、家蚕白僵病是主要的传染性蚕病。为了防治家蚕传染性蚕病,将丙氧鸟苷、泊沙康唑、金雀异黄酮、尿素等按一定比例配制成复方药物(简称NBBJ),进行了复方药物NBBJ对BmNPV病、BmCPV病、家蚕白僵病的防治效果和对家蚕生长发育及死笼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食复方药物NBBJ的家蚕(药物组),在5龄起蚕经口添食多角体浓度为10~8个/m L、10~7个/m L的BmNPV悬浮液时,BmNPV病发病率分别降低40.00、21.67个百分点,产茧量分别提高了113.80%、43.06%;在5龄起蚕经口添食多角体浓度为10~8个/m L、10~7个/m L的BmCPV悬浮液时,BmCPV病发病率分别降低40.00、34.00个百分点,产茧量分别提高了335.32%、87.09%;在5龄起蚕体喷分生孢子浓度为10~(10)个/m L的白僵菌液时,家蚕白僵病发病率降低61.70个百分点,产茧量提高299.77%。家蚕添食复方药物NBBJ与对照相比,5龄经过基本一致,收茧量高5.42%,全茧量高5.42%,茧层量高5.50%,茧层率差别不大,产茧量和盒种产茧量均提高10.21%,死笼率降低3.31个百分点。家蚕添食复方药物NBBJ可以明显起到抑制蚕病发生,降低死笼率,提高产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葎草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8℃、60%~80%RH、16L∶8D的实验条件下研究了葎草乙醇和水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葎草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有较强的触杀作用,80g/L浓度的提取物平均死亡率高达91.11%,80g/L浓度的水提物下平均死亡率51.11%;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有较强的驱避作用,在浓度为10g/L的醇提物下驱避率达60%,醇提效果优于水提;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成螨产卵量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浓度为10g/L的醇提物和水提物下,减少率分别为62.39%与47.93%。研究结果有助于朱砂叶螨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桑树不同季节施用杀虫剂虫螨腈对家蚕的残留毒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虫螨腈因其对家蚕的低毒性而成为桑树害虫防治药剂之一。为了确保桑园施用虫螨腈对家蚕的安全性,分别于春、夏、秋季对桑树喷施虫螨腈后,调查药剂对家蚕的残毒性及家蚕的中毒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桑树喷施虫螨腈对家蚕的残毒性差异较大。夏季以24%虫螨腈悬浮剂3 000倍稀释药液喷施桑树后3 d采叶饲养对3龄期家蚕基本安全,1000、2000倍稀释药液喷施后5d采叶饲养对3龄期家蚕已无致死性;春季3种浓度药液喷施后7 d采叶饲养仍造成3龄期家蚕100%死亡。夏蚕期3龄期家蚕饲喂1000倍稀释药液喷施后1h的桑叶后即出现中毒死亡,而中秋蚕期、春蚕期的3龄期家蚕食下相同毒叶分别在1、3d后才出现中毒死亡现象。此外,调查虫螨腈对不同龄期家蚕的残毒性,表明对5龄期家蚕的残毒性明显低于3、4龄期的家蚕,因此建议在家蚕4龄期之前尽量不用虫螨腈防治桑园害虫。  相似文献   

14.
马波沙星是一种新型的氟喹诺酮类抗菌剂,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支原体均有抑制或杀灭作用。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和生物试验探究马波沙星对家蚕主要细菌病害的防治效果。马波沙星对苏芸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黑胸败血芽孢杆菌(Bacillus bombysepticus)、沙雷铁氏菌(俗称灵菌,Serratia marcescens)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25 mg/L、0.50 mg/L、0.25 mg/L,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8 mg/L、16 mg/L、32 mg/L,均大于或等于盐酸环丙沙星的MIC和MBC值。以质量浓度为50 mg/L、200 mg/L的马波沙星药液给5龄起蚕添食8 h,对由苏芸金芽孢杆菌、黑胸败血芽孢杆菌感染引起的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率为100%;以800 mg/L马波沙星药液给5龄起蚕添食24 h或连续3 d每日给药8 h,对由灵菌感染引起的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率为100%,防治效果显著优于盐酸环丙沙星(P0.05)。5龄起蚕接种苏芸金芽孢杆菌3 h后添食50 mg/L马波沙星药液24 h,对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率为100%;5龄起蚕接种黑胸败血芽孢杆菌1 h后添食100 mg/L马波沙星药液24 h和接种3 h后添食200 mg/L马波沙星药液24 h,对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率均可达90.0%以上;5龄起蚕接种灵菌3 h后添食1 600 mg/L马波沙星药液24 h,对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率可达90.0%以上,防治效果显著优于盐酸环丙沙星(P0.05)。药物对家蚕的毒性试验表明,给3龄、4龄、5龄家蚕幼虫连续添食200 mg/L、600 mg/L、1 000 mg/L的马波沙星药液,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和茧质无不良影响。试验结果初步显示,马波沙星对家蚕无安全风险,可以用于家蚕细菌性败血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杀虫剂呋喃虫酰肼对家蚕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呋喃虫酰肼是具有类似蜕皮激素作用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为了明确呋喃虫酰肼用于大田害虫防治后对农业生态环境中家蚕安全性的影响,进行了该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50~1 000 mg/L呋喃虫酰肼药液对家蚕3龄幼虫无熏蒸毒性,但有一定触杀毒性和强烈的胃毒作用。采用食下毒叶法添食呋喃虫酰肼药剂,对2龄起蚕的48 h LC50值为142.095μg/L;对4龄起蚕6 h、24 h的LC50值分别为1.284 mg/L、0.274 mg/L;对5龄起蚕的6 h、24 h的LC50值分别为9.180 mg/L、1.431 mg/L。用LC10以下浓度的呋喃虫酰肼药液给3龄、4龄家蚕幼虫添食后,幼虫未出现蜕皮症状,熟蚕的上蔟时间也未改变。桑树喷洒100 mg/L呋喃虫酰肼药液至湿润,喷药后68 d时采摘桑叶连续24 h饲喂5龄起蚕仍会导致其全部中毒,头胸部出现与眠蚕相似的三角区,部分中毒幼虫的表皮剥落。由于呋喃虫酰肼对家蚕具有强烈的胃毒作用,且在桑叶中的残效期很长,因此该杀虫剂不能用于蚕区及周围的大田与森林害虫防治。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添食壳聚糖对家蚕若干饲养成绩的影响,以家蚕一代杂交种菁松×皓月为试验对象,采用桑叶喷洒壳聚糖溶液的方法,从4龄第2天开始连续添食不同质量浓度的壳聚糖,调查家蚕4龄起蚕死笼率、4龄起蚕结茧率、4龄起蚕虫蛹率、万头收茧量和万头茧层量等。结果表明,4龄第2天开始连续添食壳聚糖,当质量浓度达到1.0 mg/mL时,可以缩短家蚕幼虫的龄期经过、提高4龄起蚕生命率;4龄起蚕虫蛹率比对照提高了1.07个百分点以上,普通茧百分率比对照提高了0.55个百分点以上;茧层率、总收茧量、万头收茧量和万头茧层量等也均优于对照,但是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桂蚕2号"的亲本8810和8711全龄添食和4-5龄添食,并调查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虫蛹统一生命率、死笼率、良卵数和不良卵率进行对比较。结果显示:全龄添食、4-5龄添食蚕服康1号和蚕用氯霉素各浓度处理(蚕服康1号1000mg/L、蚕服康1号500mg/L、蚕用氯霉素500mg/L)对上述性状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即对"桂蚕2号"的亲本8810和8711无不良影响,可以在其繁育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5龄饷食后分别给家蚕添食一定浓度的豆浆和蔗糖,以全叶清水添食为对照,调查家蚕在全叶和缺叶条件下添食对产茧量、茧质、生长发育和饲料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叶情况下,添食蔗糖没有明显增产效果,但可以提高茧质。在缺叶30%情况下,添食蔗糖的蚕茧产量比对照降低17.67%,但茧质没有降低,饲料效率提高17.65%,50kg 桑产茧提高17.19%。在缺叶在缺叶30%和40%情况下,添食豆浆,蚕茧产量比对照分别降低61.05%和78.24%,对蚕生长发育和饲料效率均有良影响,但茧质没有降低。  相似文献   

19.
研究唐古特莨菪中生物碱对农业害虫(螨)的生物活性,可为利用该植物研制新型植物源杀虫(螨)剂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柱色谱分离法从唐古特莨菪地上部分分离得到2个生物碱类化合物,通过MS、NMR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分别为莨菪碱、东莨菪碱。采用微量点滴法和玻片浸渍法测定了莨菪碱、东莨菪碱对甘蓝蚜、桃蚜等9种蚜虫和朱砂叶螨、二斑叶螨等4种叶螨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莨菪碱对禾谷缢管蚜、桃粉蚜、豆蚜和绣线菊蚜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LC50值分别为257.863,275.459,344.645和344.717 mg/L。东莨菪碱对豆蚜和禾谷缢管蚜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LC50值分别为311.585和392.309 mg/L。对照药剂鱼藤酮对甘蓝蚜和棉蚜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LC50值分别为399.542和436.124 mg/L。对甘蓝蚜等9种蚜虫的触杀作用,莨菪碱强于或与东莨菪碱相当;对豆蚜、禾谷缢管蚜的触杀作用,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均强于鱼藤酮;对甘蓝蚜、桃蚜和棉蚜的触杀作用,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均弱于鱼藤酮。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对截形叶螨、山楂叶螨、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2种生物碱对4种叶螨的毒力相当,对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的毒力(201.027~224.172 mg/L)均高于截形叶螨和山楂叶螨(257.014~332.698 mg/L)。对照药剂鱼藤酮对截形叶螨、山楂叶螨的LC50值分别为196.847和224.592 mg/L,其毒力高于莨菪碱和东莨菪碱。  相似文献   

20.
农用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对家蚕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独特的杀虫原理和优良的杀虫效果使其迅速成为大田作物害虫防治的主要药剂之一。采用食下、内吸和熏蒸等方法,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对家蚕的毒性效应。食下毒力试验结果经Pearson拟合度检验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3龄起蚕的食下致死中浓度(LC50)为4.090 5×10-3mg/L,致死中量(LD50)为1.143 5×10-8mg/头;药剂在常规浓度下对家蚕无熏蒸毒性;1.25×10-4mg/L稀释药液对桑树根灌和喷叶处理,表现极强的根部、叶部和全株性内吸传导特性;药液对家蚕的残毒期很长,1.25×10-4mg/L稀释药液田间喷雾桑叶,间隔60 d后采叶饲喂3龄和5龄蚕的死亡率均为100%,且中毒反应极快,添食毒叶后1~5 h出现中毒症状,经停止食桑、静伏、少量吐液、蚕体萎缩等过程后陆续死亡。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农药管理部门尽快采取措施,确保该杀虫剂在防治其它农作物害虫时,减少对养蚕业的影响,蚕区最好禁用该杀虫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