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瘐莉萍 《中国家禽》2006,28(4):36-38
1禽流感使养殖业损失惨重 2005年6月,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禽流感疫情,人秋以来发生疫情的地区范围进一步扩大。疫情发生后,各地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对疫区进行严格封锁、消毒和扑杀工作,并禁止疫区内家禽及产品的交易,直接影响了国内禽类养殖行业的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2.
2020年爆发的疫情让人们认识到动物防疫的重要性,预防的主要措施是针对动物的驱虫、疫病的监测,对动物进行接种疫苗,及时对动物生存的环境进行严格消毒、管理等一系列措施进行防治.动物防疫的控制措施是对发生疫情的地区进行隔离、消毒,防止疫情的扩散,阻断疫情传播,最后消除疫病感染,最终使疫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化.  相似文献   

3.
2019年5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发生的一起非洲猪瘟疫情。为追溯疫情来源,分析疫情扩散风险,以现场调查、追踪调查、座谈、采样检测等方式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显示,生猪贩运人员和车辆交叉感染导致疫情发生的可能性较高,不排除流浪犬以及废品杂物等传入疫情的风险,疫情扩散风险较低。由此,建议当地加大非洲猪瘟防控知识宣传,促进养殖场户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加强人员、物品、车辆的清洗消毒,规范生猪和生猪产品的跨地区调运、产地检疫、运输车辆备案管理以及相关场所和车辆的清洗消毒。此起疫情的调查结果对该地区非洲猪瘟防控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消毒工作是杀灭病原体,净化饲养环境的重要手段,是疫病防控的重要环节。做好消毒工作,能够切断疫病传播途径,减少生猪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提高猪肉的质量和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1消毒工作存在误区1.1未发生疫情不消毒,消毒是处理疫情的措施尽管平时没有发生疫情,也应做好消毒工作。消毒不仅是处  相似文献   

5.
专业化猪场由于猪群饲养密度大 ,其周围环境长期受到各种病原的严重污染 ,对养猪生产形成很大的威胁。因此 ,强化防疫消毒 ,及时杀灭各种病原 ,切断传染途径 ,预防和控制疫病流行 ,保障猪群健康 ,是养猪场安全生产的关键措施之一。1 猪场消毒对象、方法及对消毒效果的检查1 1 消毒种类猪场消毒根据防制传染病的作用及其进行的时间 ,可以分为预防性消毒和疫情期消毒 ;疫情期消毒又可分为疫情期间的消毒和疫情结束后的终末消毒。(1 )预防性消毒是在疫情静止期 ,为防止疫病发生 ,确保养猪安全所进行的消毒。现代化猪场一般采用每月 1次全场…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国周边地区及国内部分省区相继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病,给养殖业和人民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威胁和损失。特别是2005年5月在青海湖地区发生候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后由于采取措施得力,加强了各地公路动物检疫、消毒工作,使疫情在局部范围内就被扑灭。与此同时,毗邻我县的甘肃省兰州市2个区也有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7.
国外     
<正>法国2600只家禽发生低致病性禽流感疫情10月9日,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消息,法国农业与食品部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报告称,法国共有2600只家禽发生了低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疫情于10月3日得到确认,疫情发生于卢瓦尔——谢尔省索洛尼地区拉马罗尔镇,疫情源头未知。目前,法国已采取扑灭和消毒措施,疫情尚未结束,法国农业与食品部将持续提交疫情后续报告。  相似文献   

8.
1 未发生疫情可不消毒或随意消毒 消毒工作是净化环境,切断传染源的一个最重要和行之有效的办法.在畜禽养殖中,尽管有时没有发生疫病,也应消毒.如果不及时消毒,净化环境,环境中的病原体就会越积越多,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疫病流行.另外,消毒次数和消毒强度不够,不能进行定期预防性消毒,就不能有效减少和控制饲养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就有可能暴发疫病.所以未发生疫情也应做好消毒工作,并且贵在坚持,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第37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会议决定,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要重点落实好以下八项措施。⑴已发现疫情的地区,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时、准确公布疫情,按照防疫工作要求,坚决扑杀,彻底消毒,严格隔离,强制免疫,坚决防止疫情扩散。⑵未发现疫情的地区,要抓紧做好防疫的各项工作,同时完善疫情应急预案。要突出抓好重点地区、大型养殖场和养殖专业大户的防疫工作,加强疫情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生疫情。⑶落实防疫经费,明确补偿政策。对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地区扑杀家禽的损失,要给予合…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第37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会议决定,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要重点落实好8项措施。1已发现疫情的地区,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时、准确公布疫情,按照防疫工作要求,坚决扑杀,彻底消毒,严格隔离,强制免疫,坚决防止疫情扩散。2未发现疫情的地区,要抓紧做好防疫的各项工作,同时完善疫情应急预案。要突出抓好重点地区、大型养殖场和养殖专业大户的防疫工作,加强疫情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生疫情。3落实防疫经费,明确补偿政策。对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地区扑杀的家禽,要给予合理的补偿,对家禽…  相似文献   

11.
2019年6月27日,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一生猪屠宰场报告发现1例ASF病例。疫情发生后,自治区、市、沙坡头区有关部门分别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对此疫情开展应急处置。划定屠宰场和关联养猪场周边3 km为疫区,对其实施封锁;疫区设置临时检查消毒站点,安排人员巡查和值守;关闭生猪屠宰场和仔猪市场,停止生猪流通和产地检疫出证。采取"拔点灭源"处置措施,扑杀疫点染疫、疑似染疫及易感动物,对病原可能污染的场所、物品等进行消毒或无害化处理;同时加强疫区内生猪养殖场户生物安全管理和疫情排查监测。生猪运输至掩埋场后对其进行电击扑杀并无害化处理。为加大疫情排查力度,着重对疫区、受威胁区开展疫情排查,同时排查临近区域及有生猪贸易地区的疫情风险。在各部门的相互配合下,此次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未发生疫情扩散。本次疫情处置提示,检测诊断要严谨、紧急流调要严密、疫情处置要严肃、疫情排查要严实。本次疫情的处置经验对全国其他非洲猪瘟的应急处置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畜禽养殖业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是畜禽的疫病。面对复杂的疫情和高昂的药价,消毒是最简单、最低成本控制疫情的方法。进行科学有效的消毒是减少疫病发生的最重要措施之一。下面就如何科学消毒介绍如下:(一)消毒方法的种类 1.卫生消毒法。通过清扫、水冲、洗刷、粉刷等手段,直接减少病原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 去冬今春,亚洲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暴发了高致病性禽流感。我国有16个省、市、自治区相继发生了禽流感疫情影响了畜牧业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更给人们带来诸多的思考。 疫情发生后,疫区的各级政府及时采取了扑杀、封锁、消毒和强制免疫等一系列措施,使疫情得到控制和扑灭。非疫区各级政府,采取严防严控,外堵内消等防治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农业部3月16日宣布,我国前一阶段确诊的49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相似文献   

14.
养殖生产消毒技术(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原,是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隐患。而要消灭和根除病原体,必不可少的办法就是消毒。消毒是兽医卫生防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预防和扑灭传染病的最重要的措施,其目的就是杀灭和根除病原,从而在根本上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从社会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的角度来看,兽医消毒工作也是防止和减少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人类环境卫生、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之一。在集约化养殖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消毒工作更显得突出重要。它已成为畜禽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尤其当发生疫情时经过防疫消毒可以减缓疫情的扩散,防止疫情的蔓延和传播,尽快控制和扑灭疫情。但是若消毒方法不当,例如消毒剂的选择不当、消毒液的浓度不足、操作程序不合理等等,即使是实施了消毒也不可能达到消毒的目的,这样疫情不仅不能得到及时地控制,还可能会向更大范围蔓延扩散。  相似文献   

15.
正做好种兔场卫生防疫工作,确保无重大疫病发生,对于家兔良繁体系建设和促进家兔产业健康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环境消毒建立和完善卫生消毒制度,定期对场区、笼舍、生产用具等进行消毒,切断病原传播。场区每月消毒1次,发生疫情或受到疫情威胁时要每天消毒,选用20%石灰乳或0.3%~1%菌毒敌溶液。笼(舍)、饲具每周消毒1次,选用2%~4%福尔马林溶液或3%~5%过氧  相似文献   

16.
《山东家禽》2004,(3):49-50
消毒工作应在疫情发生后及时有效地进行。对必须消毒的对象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消毒工作应避免盲目,如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可以使污染物品无害化时,可以不进行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17.
1 消毒原则。消毒工作应在疫情发生后及时有效地进行。对必须消毒的对象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消毒工作应避免盲目,如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可以使污染物品无害化时,可以不进行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发生流产疫情的规模化羊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初步判定为羊衣原体感染。经采取免疫、消毒等综合措施控制了羊场衣原体疫情。  相似文献   

19.
目前,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在我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疫情发生的风险依然存在,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扩散,必须建立健全常态化防控制度.出入猪舍的人和车辆都要进行消毒,也不要给猪喂食泔水和餐桌上的垃圾.一旦发现疫情要立即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处理,还应当严格地对疫区进行消毒.  相似文献   

20.
刘孝玮  高慧 《畜牧兽医杂志》2005,24(3):46-46,48
过氧乙酸是一种呈弱酸性、易挥发及有刺激性气味的强氧化剂,它对细菌、病毒、霉菌和芽胞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2003年春季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非典”疫情,为防止“非典”的流行,许多单位和家庭都应用过氧乙酸进行环境消毒。由于在消毒过程中稀释浓度偏高,刺激性气味过大,过后又无很好的进行通风换气,从而致使有些宠物犬发生吸入性中毒,笔者现将诊治的四例中毒犬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