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现阶段原料短缺仍制约着我国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筛选并规模化种植有潜力的非粮柴油植物将是产业发展的出路。本研究对陕西与甘肃两省的野生油料植物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并对采集的40份植物种子的油脂及其甲酯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0份样品反映油脂特性的含油率、皂化值、酸值和碘值指标变幅分别为10.43%~51.42%、112.52~312.11mg/g、1.76~56.03mg/g和19.47~160.25g/100g,反映油脂甲酯特性的运动粘度、十六烷值、冷滤点、高热值和密度变幅分别为1.89~3.70 mm2/s、28.77~68.34、-15.82~6.65℃、33.85~42.79kJ/g和808.04~867.96kg/m3。基于含油率、酸值、碘值、运动粘度、十六烷值、冷滤点、高热值、密度和产量等9项评价指标,利用等权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40份样品的综合性状给予评价与筛选。综合分析表明:40份样品中有潜力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前3名优势物种分别为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Lindl.) Ricker)、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 (sweet) Nakai)及桃(Amygdalus persica Linn.),它们与研究中构建的理想物种相似度(以灰色关联度表示)分别为0.688、0.674和0.628。  相似文献   

2.
灰色系统理论在非粮柴油植物评价与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油脂植物的主要性状进行综合分析,为评价及筛选优质非粮柴油植物提供科学参考。本研究选取9项评价指标并运用独立性权数法确定了其权重系数,总体变幅为0.085~0.186,其中碘值(0.136)与高热值(0.120)的权重较高,其余7项指标间差异不大。以秦岭地区23份符合柴油植物初步评价标准的野生资源为材料,分别利用等权关联度法与加权关联度法确定其与构建的理想物种间的关联度,并用于综合评价与筛选。结果表明:基于等权法的关联度变幅为0.906 5~0.985 1,前三名优势物种为山桃(γ=0.985 1)、粗榧(γ=0.984 2)与李(γ=0.983 9);基于加权法的关联度变幅为0.912 6~0.984 9,前三名优势物种为山桃(γ=0.984 9)、李(γ=0.983 9)与粗榧(γ=0.983 7)。基于两种评价方法下的23份资源综合品质排名差异不显著(P〈0.01),其秩相关系数达到0.998,说明所选9项指标对评价非粮柴油植物综合品质具有同等重要性,同时也表明等权关联度法可直接用于评价与筛选。  相似文献   

3.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开发利用能源植物成为发展趋势。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分析,对大兴安岭地区非粮生物柴油能源植物资源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地区野生非粮生物柴油植物有123种,隶属于37科92属。其中裸子植物包括2科4属8种,双子叶植物为34科87属114种,单子叶植物有1科1属1种。木本种类49种,其中乔木22种,灌木27种;草本种类74种。大兴安岭地区非粮生物柴油植物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价值多样,应用潜力巨大。通过分析本区非粮生物柴油植物资源的特点,对该地区非粮生物柴油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生物柴油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柴油是以生物质资源作为原料基础加工而成的一种柴油,作为一种石油资源的绿色替代品而备受世界各国重视,其发展符合未来世界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介绍了生物柴油的生产原料,主要有植物油脂、动物油脂、微生物油脂和废弃无用油脂四大类,综述了制备生物柴油的酸碱催化法、生物酶催化、法超临界法等各种技术,并对生物柴油的生产原料开发与制备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对海南主要含油部位含油量在30%以上的非粮油脂植物资源的种类组成、生活型、地理分布类型、分布状况、取用部位、含油量等进行了分析,并参照建立的非粮生物柴油能源植物评价标准对这些植物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海南主要含油部位含油量在30%以上的非粮油脂植物共有62科139属192种,优势科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樟科(Lauraceae)、番荔枝科(Annonaceae)、葫芦科(Cucurbitaceae)、山茶科(Theaceae);以木本植物为主,占总数的95.3%;地理分布类型以热带成分占优势;地理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以三亚市为中心的南部台地平原区和以东方市八所港为中心的西部台地平原区,随海拔升高植物种类逐渐减少;取用部位以种子和种仁为主,其中84种植物的含油量超过40%,并筛选出竹柏(Nageia nagi)、粗榧(Cephalotaxus sinensis)、观光木(Michelia odora)等59种可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6.
选育高油高产油菜品种,大力发展油菜生物柴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柴油具有空气污染物排放少、润滑性好、生物降解完全等优点,但生物柴油的成本高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根据柴油和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特点,结合我国国情对油菜在生产上的地位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认为油菜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且油菜资源丰富、适应范围广、原料充足,是我国发展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按照当前技术,利用植物油脂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原料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70%~90%,油脂原料是决定生物柴油价格的最主要因素。所以,关键是培育出高产或者高产油量的油菜品种,以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7.
亚麻荠(Camelina sativa(L.)Crantz)是一种新兴的柴油植物。笔者就国内外亚麻荠的研究现状与前景进行综合述评,从其生物学及农艺学研究现状入手,阐述亚麻荠的生物学特点、栽培特性、良种选育、抗旱及抗病虫害特性,重点介绍了亚麻荠油脂和油脂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其生产生物柴油的可行性研究进展。最终还论述了亚麻荠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并根据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由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牵头研发的以非食用油脂资源为原料转化生物柴油技术,突破了一系列技术瓶颈,目前取得重要进展。据介绍,这一技术以小桐子、光皮树、废弃油脂等非食用油脂资源为原料,实现了向生物柴油的转化。且其转化突破了原有技术转化率低、能耗高、废水排放大、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瓶颈,解决了因缺乏高效的非食用油脂资源生物柴油转化技术而导致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受制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生物柴油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生物柴油原料树种研究开发现状,对福建已有和可以引种的生物柴油原料树种资源情况进行分析,指出通过生物柴油原料树种资源调查评估、加强管理、完善投融资机制、经营机制发展福建生物柴油原料树种,为生物柴油产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原料供应,实现生物柴油产业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踏查和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松嫩草地的非粮柴油能源植物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松嫩草地非粮柴油能源植物包括20科54属75种,温带性质明显,世界分布科占绝大多数(70%)。北温带分布型的属所占比例最高(25.93%),中国-日本分布型和旧世界温带分布型的种所占比例最大(18.57%)。主要分5个区和亚区,非粮柴油能源植物中东北植物区成分(NE)占19.93%,华北植物区成分(NC)占18.92%,东北平原亚区成分(NEP)占22.64%,东蒙古草原亚区成分(EMS)占19.59%,大兴安岭植物区成分(DA)占18.92%。本区植物温带性质十分明显,保存了相当数量的相邻区系的非粮柴油能源植物资源,资源植物储备量大,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模拟酸雨对6种园林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模拟酸雨对6种园林植物损伤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处理前后新梢的生长比率。结果表明,不同的pH值的酸雨对6种园林植物新梢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酸雨的酸度越大,对园林植物的伤害越大。随模拟酸雨强度的加强,6种园林植物叶片叶绿素的含量逐渐下降,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pH值等于2.0的模拟酸雨对叶片伤害最为明显,pH值等于4.0时,伤害较为轻微,但不同种类之间对酸雨的抗性有明显差异。它们的抗性强弱顺序为扶桑,海棠花,细叶榕,灰莉,福建茶,九里香。  相似文献   

12.
模拟酸雨对12种园林植物的伤害及敏感性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了12种园林植物在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条件下新梢增长量、叶片损伤的程度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以此分析了园林植物对酸雨污染的敏感性反应。结果表明,酸雨对园林植物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和伤害,酸雨的pH值越低,抑制作用和伤害程度越大,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越大。不同种类对酸雨污染敏感性反应不一,用受害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为指标进行酸雨可见伤害阀值的计算和敏感性分级评价。在所试的12种园林植物中,以福建茶、垂榕对酸雨的抗性最强,红背桂、美蕊、大叶紫薇对酸雨的抗性最弱。  相似文献   

13.
许晓钰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0):100-101
近年来,垂枝型植物在园林中的应越来越广泛,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和市场前景。文章分析了垂枝植物美化功能,探讨了垂枝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多种植物色素酸碱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月季花等多种植物花瓣的色素进行了提取,并对其在酸、碱溶液中的性质作了详细的研究。发现植物色素随着溶液PH值的变化,出现了颜色的改变,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得出了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植物文化贯穿人类历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淀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取向指引着人的精神生成和人格养成。从植物的生物贡献和生命进化过程中领悟“懂感恩、知敬畏”的基本道德伦理,从植物的生命轮回和无私奉献中领悟“勇担责、乐奉献”的生命使命特质,从植物的艰难开拓和生长繁殖中领悟“怀天下、求真知”的胸怀气度,从植物的生命回归和物种进化中领悟“尚守正、善创新”的价值导向。在此基础上,植物文化为人类探寻了“同生命、共成长”的哲学理念,植物文化精神培养了人的德性品质、涵育了人格魅力,推动个人道德养成向社会群体道德发展,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社会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6.
王文静  王鹏  乔卿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001-1002,1027
简述了我国鸢尾属植物遵循的分类系统和目前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归纳了鸢尾属植物的景观、生态、药用及其他价值,提出了鸢尾属植物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野生鳖与养殖鳖肌肉营养、保健价值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中华鳖(Ttronyx sinensis)肌肉中蛋白质及氨基酸、脂肪及脂肪酸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并与野生鳖肌肉营养成分作对照。结果表明:养殖鳖肌肉中蛋白质及赖氨酸、谷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明显降低,而缬氨酸、甘氨酸和丝氨酸的含量显著提高;脂肪及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含量显著增加,但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的含量明显降低;胆固醇的含量显著增高,此外发现,缬氨酸为鳖肉食用营养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此  相似文献   

18.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评价了图牧吉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的观赏价值,为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利用该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鹅绒萎陵菜、百里香、细叶百合、太阳花、瓣蕊唐松草、棉团铁线莲、野苜蓿、火绒草、狭叶柴胡等9种野生植物综合评价值较高,是周边地区可以考虑引种应用的乡土野生植物种类,可进行保护性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主要防风固沙植物及其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人们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从而导致我国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出现了土 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土地呈沙漠化等一系列土地退化现象。而沙漠化的土地不仅给当地地 区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干扰,还会导致我国生态环境进一步的恶化。因此现阶段在沙漠地区 使用防风固沙植物资源,增加沙漠天然植被的数量已经成为我国防风固沙的主要措施,本文中便对主 要防风固沙植物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植物热值是衡量植物体能量利用策略的指标,反映了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转化光能的能力,是评价生态系统能量固定﹑转化和利用效率的基础。该文论述了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群落演替阶段、群落内不同层次、相同林内种间关于植物热值研究相关成果,以及森林热值的季节动态,并对热值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