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螺的人工养殖技术田螺肉鲜味美,营养丰富,已成为人们喜爱的优质水产品,市场价格也稳中有升。在稻田、水沟、鱼池中配养田螺,是一项成本低、收益高的增收好门路。人工养殖技术如下:一、场地要求。田螺适应能力较强,在稻田、水沟、鱼池中均可配养。但场地水底应该有...  相似文献   

2.
田螺是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田螺科一种常见的较大型螺类,它既可以作为人们喜食的佳肴,又可以作为优良动物蛋白和矿物质饲料,现在它还成为河蟹、甲鱼,青鱼等特种水产品养殖的最佳天然饵料和底质改良剂.近几年,野生田螺资源日渐匮乏,而田螺具有杂食性、生长快、繁殖力强、疾病少、适应性和生命力强等特点,且人工养殖田螺具有易学易养、成本低、周期短、销路广等优点,现根据安徽寿县地区养殖田螺的实际情况,结合有关资料,整理介绍田螺人工养殖技术,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3.
田螺是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田螺科一种常见的较大型螺类,它既可以作为人们喜食的佳肴,又可以作为优良动物蛋白和矿物质饲料,现在它还成为河蟹、甲鱼,青鱼等特种水产品养殖的最佳天然饵料和底质改良剂。近几年,野生田螺资源日渐匮乏,而田螺具有杂食性、生长快、繁殖力强、疾病少、适应性和生命力强等特点,且人工养殖田螺具有易学易养、成本低、周期短、销路广等优点,现根据安徽寿县地区养殖田螺的实际情况,结合有关资料,整理介绍田螺人工养殖技术,供养殖户参考。一、养殖场地的选择田螺养殖场应选择在水源方便、水质良好、腐殖质丰富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田螺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螺是盛产于我国的大型淡水螺,多年来,田螺的人工养殖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市场供应基本上依赖于野生资源。随着人们对田螺营养和保健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量迅速扩大,于是田螺的养殖也开始受到广泛注意。由于田螺对水域的适应能力强,且养殖技术简单、生产成本低、效益好,因此,许多地方把发展田螺养殖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有效措施。现将有关田螺池塘养殖技术要点向同仁作一介绍。一、池塘要求田螺在水深20cm以上的水田、水沟、水塘等水体中均能正常生活,且能适应肥水环境,只要选择池深1m以上的土池即可,池底以松软的腐殖质土…  相似文献   

5.
正田螺是我国生长的一种淡水螺,在分类上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田螺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是盛夏人们夜宵的美食,属上等保健食品。随着田螺天然产量日渐下降,田螺市场不断向好,田螺人工养殖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一、形态特征外形:壳,钙质,较薄,螺旋形,右旋。  相似文献   

6.
白洋淀圆田螺的人工围栏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白洋淀盛产的田螺个体大、风味细腻、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健身食品,近年来因过度捕捞,资源量日益减少,天然生产的田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目前白洋淀一些渔民通过围栏人工精养田螺,每667m~2产量可达1800kg,产值达6000余元,饲养田螺已成为淀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围栏养殖田螺,设施简单,饲养容易,管理方便。现将养殖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田螺是终生生活在淡水中的杂食性水生动物,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且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上等的滋补保健品,也是蜚声国内外的柳州螺蛳粉的一种重要原料。自柳州市政府大力推进螺蛳粉产业以来,螺蛳粉产业对田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野外捕捞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产业的需求。目前广西地区已开展一定规模的田螺稻田养殖,然而田螺人工养殖的一个重要瓶颈是高质量人工配合饲料的缺乏。为了解决田螺人工养殖对配合饲料的迫切需求,我们于2018年9-11月在广西柳州开展了自制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田螺的对比实验,现将实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田螺是我国产的一种淡水螺,也是一种保健食品。近几年,随着田螺天然产量日渐减少,田螺市场不断看好。目前在国内很多地区已开始人工养殖,不少农户把养殖田螺作为一项创业门路,大力发展。下面简要介绍田螺的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9.
唐文联 《内陆水产》2005,30(3):11-11
田螺是我国传统小水产品,它肉质鲜嫩可口,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深受欢迎,人工养殖田螺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养殖田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中,在种植稻谷的同时养殖田螺,不仅可以提高稻谷产量,还可以获得大量优质的商品田螺,且投入少、效益高,是一条比较适合农村快速增收致富的好门路。一、田螺的生物学特性在动物分类学上,田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田螺科,而田螺科包括圆田螺属等4个属,常见的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有:中华圆田螺、中国圆田螺、胀肚圆田螺、长螺旋圆田螺和乌苏里圆田螺,其中中华圆田螺分布于我国华北地区、黄河平原和长江流域,其个体大、生长快,是最适合进行人工养殖的品种。田螺喜栖息于冬暖夏凉、土质柔软和肥沃、饵料生物丰富的水体,最适生长温度20℃~28…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20,(3)
田螺肉具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维生素,是人们非常喜爱的水产品之一。从田螺的特性、池塘选择、放养螺种以及病害防治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田螺池塘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圆田螺隶属田螺科、圆田螺属,食性杂,在天然水域中主要通过摄食微型水生生物和有机质碎屑为生。人工饲养条件下,一般投喂菜叶、农作物残渣或者玉米粉、米糠、麦麸、豆腐渣等。近年来,广西柳州地区螺蛳粉产业发展迅猛,对包括圆田螺在内的“螺蛳”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满足螺蛳粉产业发展需求,柳州螺蛳人工养殖业发展快速,而大规模人工养殖的关键在于人工饲料的开发与应用。本研究通过研发可进行工业化加工生产的田螺颗粒饲料,开展投饲率、  相似文献   

13.
田螺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所含蛋白质高,脂肪低,含有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此外,田螺还含有丰富的钙和维生素A。现在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野生田螺数量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稻田养殖田螺前景广阔,而且稻田养殖田螺具有短、平、快的优点,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现将稻田养殖田螺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华圆田螺俗名田螺、香螺,一些养殖户开始零星养殖,市场价格越来越高,因此开展规模化池塘田螺人工养殖前景十分广阔。一、种螺来源种螺来源,一是到湖泊、稻田、池塘、沟渠、河流等收集;二是市场上购买商品成螺。用于繁殖的亲螺主要挑选色泽淡褐、壳薄、体圆、个大尾钝、螺壳无破损、介壳口厣片盖完整、新鲜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田螺的饲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拥军 《内陆水产》1998,23(2):22-22
田螺是我国产的一种大型淡水螺。其肉质脆嫩,味道鲜美,富含营养;并且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镇静脑神经的功用,是上等保健食品。近几年,随着田螺天然产品日渐减少,田螺市场不断看好。目前,在广东、福建等地区已开始人工饲养,不少农户把养殖田螺作为一条创收门路,大力发展。田螺养殖简单易行,现将其饲养技术简介如下:l田锐的习性田螺喜栖息于底泥富含腐殖质的水域环境,如:水草繁茂的湖泊、他沼、田注和缓流的河沟等水体中,常摄取混杂泥土中的微生物和腐殖质及水中浮游植物,幼嫩水生植物、青苔等为食。田螺耐寒、怕热。其生活适…  相似文献   

16.
该文测试了丙氨酸、甲硫氨酸、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甜菜碱、大蒜素、酒糟干粉这7种诱食剂对于田螺摄食行为的诱导作用,以期为探索田螺人工养殖的科学方法提供一些依据。试验结果显示在饲料中添加诱食剂对田螺的趋食性有明显的诱导作用,七种诱食剂中甜菜碱和大蒜素的效果最好,但大蒜素的添加量为0.2%,低于甜菜碱的0.4%。  相似文献   

17.
<正>田螺是一种肉质鲜嫩美味、口感极佳的水产品,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淡水湖泊、池塘沼泽、滩涂河沟中。随着消费的增多,传统的养殖模式逐渐无法满足田螺的消费需求。这项技术旨在缩短养殖周期,提高田螺产量,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本文就田螺精养技术进行介绍,以供参考。一、养殖环境1.场地选择田螺养殖的场地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爽水域边较开旷、保水的土地,以汛期不涝、旱期有水为宜。避开含铁、硫磺质较多的土壤。  相似文献   

18.
大型田螺是以非洲田螺和阿根廷田螺杂交的热带淡水田螺。该田螺可用蔬菜皮进行养殖,其它如萝卜叶、卷心菜、白菜、西红柿、黄瓜、马铃薯及米糠等亦可饲养。但以蔬菜皮养殖的成长快、形体大、繁殖力强。该田螺为雌雄同体,体重在30克时,便开始产卵,一年可产卵12~16次,每次产卵200~800粒,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主要淡水经济贝类养殖研究进展(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腹足类我国淡水养殖腹足类的品种主要是田螺科和苹果螺科的一些种。其中,田螺科的主要养殖品种为圆田螺属的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和环棱螺属的方形环棱螺(Bellamya quadrata)、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因腹足纲生活习性基本类似,在渔业统计年鉴中都归为淡水螺类,因此合并介绍淡水腹足类的养殖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浙西南山区--庆元县四山乡砻头村,利用抛荒多年的冷水田,采用有机生产方式,进行了中华圆田螺人工养殖的示范试验.示范试验基地产出的田螺经有机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符合国家有机产品标准(GB/T 19630),获得了认证证书,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