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对林间白僵菌宿存场所、松毛虫种群密度和针叶含水量等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的基础上,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空间状态马尾松毛虫白僵病流行的主因素相关模型,并应用模糊聚类方法,对白僵病的流行程度进行了划分.揭示了白僵病在林间流行所必备的奇主、病原和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马尾松毛虫白僵病流行的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按常灾区,偶灾区和无灾区3种类型以标准地,同时以调查植被种类,个体数及生物量为依据,采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分析,然后,再结合土层厚度,人为破坏等环境条件分析,确定辽西地区松毛虫发生类型。该法给松毛虫综合治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油松毛虫幼虫种群动态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乃斌  屠泉洪 《林业科学》1990,26(4):322-328
本文在以6种分布型指数测定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幼虫种群静态空间格局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可将油松毛虫幼虫种群在上树过程中的水平格局和垂直格局聚为两类:即前期型和中后期型;其6种分布型指数可分为三类:即(1)m~*/m,C_A,I_δ;(2)入;(3)C,L。  相似文献   

4.
应用模糊聚类方法,分析了湖南宁乡、永州,福建南安,广西钦州和四川永川、西昌等地松毛虫种群的生殖器的个体变异和种群类型。结果表明,在同一种群个体间存在着差异,有的种群个体差异显著,有的则不甚显著。各地种群在置信水平λ值为0.616 430 6时,可以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5.
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测定和分析了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基因组特征,从线粒体基因组水平探究鳞翅目蛾类昆虫高级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测序方法测定了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参考鳞翅目昆虫已知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对其各基因进行定位和注释。采用tRNA Scan-SE 2.0在线预测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基因组tRNA基因的二级结构。基于线粒体全基因组的蛋白编码序列构建了鳞翅目13个科32种蛾类昆虫的系统发育树和松毛虫属近缘种间的系统发育树。[结果]结果显示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 443 bp,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一段长度为321 bp的A+T富含区,无基因重排,存在较高的A+T含量(80.0%)。13个蛋白编码基因中除了ND2和COX1,其余均以ATN做为起始密码子。9个蛋白编码基因共享相同的终止密码子TAA(ND2、ATP8、ATP6、COX3、ND5、ND4L、ND6、CYTB和ND1),其他4个基因的终止密码子都是残缺的,COX1、COX2、ND4以T为终止密码子,ND3以TA为终止密码子。22个tRNA基因中,除了tRNA~(Ser(AGN))由于缺少DHU臂无法构成三叶草结构,其余T均为典型的三叶草结构。整个线粒体结构与鳞翅目中目前已得到的其他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结构一致。[结论]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云南松毛虫与思茅松毛虫是完全不同的近缘种,与其他松毛虫亲缘关系也较远,云南松毛虫与6种近缘种的系统发育关系为:(((((油松毛虫+文山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思茅松毛虫+云南松毛虫))+家蚕)。鳞翅目蛾类各科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毒蛾科+灯蛾科)+夜蛾科)+舟蛾科)+(尺蛾科+(蚕蛾科+(天蛾科+大蚕蛾科))))+枯叶蛾科)+(螟蛾科+草螟科))+卷蛾科)+蝙蝠蛾科)。  相似文献   

6.
【目的】马尾松毛虫是我国发生最为严重的针叶林食叶害虫,呈现周期性暴发。不同暴发区松林生理特征影响松毛虫暴发过程的机制还不清楚。植物挥发物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理、生态过程,通过揭示不同松毛虫发生区域马尾松挥发物的释放特性,以及不同地区的松针挥发物含量与松毛虫暴发情况的相关性,可为更加精确地利用植物挥发物进行松毛虫趋避或者天敌引诱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在广西凭祥大青山地区选取3个典型的松毛虫暴发类型区即无灾区、偶灾区和常灾区,鉴定并比较3个林场松针挥发物的组分及含量。【结果】马尾松针叶挥发物主要包括 S -α-蒎烯、R -α-蒎烯、月桂烯、R -β-蒎烯、S -β-蒎烯、(+)-3-蒈烯、α-萜品烯、(+)-柠檬烯、(-)-柠檬烯、γ-萜品烯。常灾区、偶灾区和无灾区的松针挥发物组成比例差异很大。这些挥发物可以分为4类:第1类包括 R-α-蒎烯和月桂烯,与马尾松毛虫的暴发频率呈负相关( P <0.05);第2类包括S-β-蒎烯、γ-萜品烯和 (+)-3-蒈烯,与马尾松毛虫的暴发频率呈正相关(P<0.01);第3类包括 R -β-蒎烯和(+)-柠檬烯,它们在3种松毛虫暴发区域的松针挥发物中呈现显著但不规则变化(P <0.05),最后一类包括S-α-蒎烯,(-)-柠檬烯和α-萜品烯,它们在3种松毛虫暴发区域的松针挥发物中无明显变化。【结论】松针挥发物的组成比例可能影响松毛虫的暴发情况。另外,天敌是控制松毛虫的重要因子,因此松针挥发物对马尾松毛虫天敌的作用程度也可影响害虫的暴发;无灾区或者偶灾区的针叶挥发物可能吸引更多的松毛虫天敌,从而对松毛虫的暴发起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河北省抚宁县、滦平县油松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及油松、栎类混交林地越冬上树的赤松毛虫种群数量变动进行监测,同时分析测定油松针叶量与松毛虫取食量之间的关系,以失叶25%为防治指标。结果表明,在河北省抚宁县赤松毛虫发生区、油松、栎类混交林地比油松纯林区防治指标高出1.9倍。在滦平县油松毛虫发生区,油松、蒙古栎、辽东栎混交林区比油松人工林地防治指标高出2.9倍。混交林地对松毛虫有明显的自然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河北省抚宁县、滦平县油松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及油松、栎类混交林地越冬上树的赤(油)松毛虫种群数量变动进行监测,同时分析测定油松针叶量与松毛虫取食量之间的关系,以失叶25%为防治指标。结果表明,在河北省抚宁县赤松毛虫发生区,油松、栎类混交林地比油松纯林区防治指标高出1.9倍。在滦平县油松毛虫发生区,油松、蒙古栎、辽东栎混交林区比油松人工林地防治指标高出2.9倍。混交林地对松毛虫有明显的自然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9.
今年6月中旬在新泰市土门林场采集的赤松毛虫茧,从中羽化出19头姬蜂。经浙江农业大学何俊华教授鉴定为喜马拉雅聚瘤姬蜂,属膜翅目,姬蜂科,学名为Gregopim-pla himalayensis(Cameran)。该蜂原寄生于松毛虫幼虫体外,由于被寄生  相似文献   

10.
赤松毛虫蛹的捕食天敌主要有螽斯、蚂蚊 ;寄生天敌主要是寄生蝇类。天敌对赤松毛虫蛹有较好的自然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松毛虫在我国10种森林病虫害排名之首,其危害性较大,全国每年发生面积达2000—4000万亩,重者松叶吃光,树木枯死,造成大面积森林被毁。为了彻底防治松毛虫,国内各级科研机构与防治单位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示范,获得了很多科研成果和防治松毛虫方法,国家林业局制定了《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松毛虫监测、预测预报办法》。对测报点监测预测松毛虫提出了规范性的管理办法,为全面科学防治松毛虫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有的省、市制订了《松毛虫防治技术方案》,对松毛虫防治作业设计、虫情监测、划类分区、分类实策、防治指标的确定,选择可行的防治方…  相似文献   

12.
为科学预测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指导基层有针对性开展防治工作,收集湘西州各县2007—2021年51种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面积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最优分割法、系统聚类法、趋势图法,对其发生时空格局动态进行综合分析并预测2022年发生态势.结果表明:油茶炭疽病菌(Camellia oleifera)、马尾松毛虫Den...  相似文献   

13.
本文引用朝阳市8年松毛虫发生的历史资料,应用K—均值动态聚类分析法,对松毛虫发生类型区域进行了定量划分,得出目前常灾区、偶灾区和自控区的配置比例是11:9:1。在此基础上,根据贝叶斯判别准则,建立了3种类型区域判别模型。并首次应用多次式趋势面分析理论,对各类型区松毛虫种群的动态变化趋势和多因素组合扰动作用结果进行了评价;以植物多样性指数为测度,综合考查它对各类型区域的影响效应;较详细地描述了各区的结构特征;提出了分类施策、优化管理、趋势对策与适时对策相结合的治虫方针。进而早期作出对策选择行为,实现缩小常灾区,扩大偶灾区,巩固自控区的现行治虫规划。  相似文献   

14.
在湖南省株洲地区,用马尾松针叶饲养马尾松毛虫、文山松毛虫、赤松毛虫、油松毛虫和云南松毛虫,并进行41组213个配对的种间杂交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文山松毛虫杂交,以及杂交种第一、二代自交和回交,一般都属正常,所产虫卵一与般能受精发育,幼虫一般能正常生长、结茧、化蛹和羽化。文山松毛虫与马尾松毛虫杂交所产的后代有一定的杂种优势,用其与马尾松毛虫回交所产的第二代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5.
运用列联表法和聚类分析一次聚合法,对吉林省九台市落叶松毛虫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其预报准确率达93.8%和100%。  相似文献   

16.
在马尾松毛虫测报中应用逐步回归电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主要探讨在马尾松毛虫测报中,应用逐步回归方法,通过电子计算机分析,11个省区22个县市或林场的马尾松毛虫发生数量与当地气候的相关性。组建了各地马尾松毛虫测报数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 虫害的测报,是防治虫害的首要工作。为了获得第二年松毛虫发生面积与危害程度,我们应用概率回归估计方法,根据连江县发生松毛虫的历史资料,进行主导因子分析,探讨松毛虫发生与消长的规律,筛选出与松毛虫发生直接关系的12个主要因子、17个项目,建立预报方程。然后根据上一年松毛虫发生面积和危害情况以及气象部门对当年气象因子的预报数  相似文献   

18.
为了拓宽山区松毛虫防治生物农药的选择面,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好生态环境和天敌资源,我们开展了几种灭幼脲类仿生农药飞机防治山区松毛虫的试验研究,试验表明灭幼脲4号及混合制剂防治效果达90%以上,适宜今后山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对松毛虫黑卵蜂的产卵行为及寄主选择进行观察试验,结果表明,黑卵蜂产卵过程分为3个阶段9个步骤;当其在马尾松毛虫卵上寄生时,与寄主卵卵块和卵粒的大小及颜色无关。将马尾松毛虫卵与人工卵放在一起时,黑卵蜂只选择松毛虫卵。但在人工卵上涂上马尼松毛虫体表鳞片时,可引诱黑卵蜂在其上完成整个产卵过程。  相似文献   

20.
影响油松毛虫种群数量的主导因子有5个,即:山形、坡度、坡向、土壤质地和山的开阔度。根据油松林分立地类型不同,松毛虫发生量也不同的情况,划分出3种立地类型及其相对应的松毛虫发生量林分,采取相应的对策控制松毛虫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