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1989年12月8日至11日,中国蚕学会生理病理专业委员会在山东泰安召开了“蚕病发生及流行学术讨论会”.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计36名,来自全国23个科研、教学、生产单位.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38篇.在学术交流中,代表们分析了各地蚕病发生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东部沿海地区发病轻,内地重;养蚕技术条件好的老区发病轻,技术条件差的新区重;养蚕规模适当的蚕区发病轻,零星分散的发病重.蚕病发生的种类,有脓病、僵  相似文献   

2.
2004年秋蚕生产季节县蚕桑站陆续接到兴隆乡三溪、庙首、版书等地电话,反映旌德县蚕桑站卖劣质、带病蚕种给养蚕户,使秋蚕发生严重病害.县蚕桑站立即派员深入养蚕户进行调查处理.根据调查,2004年秋蚕发病类型以白僵病、软化病发生较为普遍.初步统计,全县饲养秋蚕(含晚秋蚕)5 500张,发病面积达30%,平均损失率为40%,发病严重的农户约占5%,基本无收.  相似文献   

3.
脓病又称体腔型脏病,第1~5龄蚕儿都有发生,也有在上簇后大量发生.脓病蚕儿又称高节蚕,是病毒病.其病原体的研究较快.农家发生的不结茧蚕多数是脓病.1、病征发病初期和健康蚕区别:病蚕进入催眠期不就眠,沿着蚕匾四周爬动,皮肤紧张发亮,其后环节间膜变高,成为高节蚕,皮肤易破,不时从蚕匾掉下,流出乳白色浓汁.这种状态极易和健康蚕区别.这种脓病蚕的最明显病征是血液混浊,白血蚕呈乳白色,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分析射阳蚕桑生产中蚕病发病原因和各季发生情况,跟踪调查并分析了2020年射阳县连续3期蚕病发生情况,为科学防治蚕病,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稳定蚕桑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调查在同一村屯、同一时期饲养同一蚕品种不同蚕户蚕病发生情况的资料为依据,分析我区某县蚕病发生严重的原因,结果显示凡是小蚕是在专用小蚕房饲养,并做到良桑饱食、防蚕病措施严格、饲养管理好的农户,饲养的蚕很少发病或不发病;而在人居住的房间里养小蚕的,养蚕卫生条件较差,消毒难于彻底的养蚕户饲养的蚕发病都较严重。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该县蚕病的综合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6.
广东蚕病发生的种类有多种,但为害严重的是传染性蚕病。传染性蚕病发生是病原,蚕体、环境三要素在蚕体内互相作用的结果。它们在蚕儿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病原是发病的首要因素,没有它不致发生传染病;蚕体生理状态在一定情况下能控制病原的致病力;环境条件既影响病原生活  相似文献   

7.
白僵病属真菌病的一种,是目前蚕茧生产中极为常见、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类蚕病,一般在晚秋蚕期最易发生.然而2006年春、夏蚕期,嵊州市郑亚兴户在蚕儿饲养期间有大面积白僵病发生,严重影响了该蚕户2006年春、夏蚕蚕茧产质量.为找出发病原因,确保下期蚕作安全,杜绝该蚕病的蔓延,笔者特地对该蚕户2005年冬天以来的蚕作生产进行了生产调查,现对其春蚕白僵病发生原因及对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蚕血液型脓病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血液型脓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春蚕、夏蚕和秋蚕都有不同程度地发生。它是由核型多角体病毒寄生蚕体而引起发病的,各龄蚕都可以感染发病。发病的症状表现有不眠蚕、起节蚕、高节蚕、脓蚕。病蚕运动狂躁、体色乳白、皮肤易破、流出脓汁、污染蚕座、传染健蚕,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9.
秋期家蚕血液型脓病流行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近几年湖州市区秋期蚕病的发生有加剧之势,并表现出3个显著特点:一是发病种类单一,多数为血液型脓病;二是发病时间早,据调查一般在2龄蚕期时已表现症状,4龄期就有少部分农户因发病而倒蚕;三是发病面广量大,如1998年全市血液型脓病发生面达90%以上,市属3区发病损失率在10%左右,有些严重乡发病损失率25%以上.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近几年通过座谈会、走访农民、察看蚕室和桑园及查阅有关资料等多种方式,就秋期血液型脓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的主要情况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0.
广西当前主要蚕病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闭立辉 《广西蚕业》2005,42(4):10-14
调查目前广西蚕业生产中蚕病发生的现状和发病种类,详细分析了发病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02年我区秋蚕期血液型脓病危害严重。蚕病发生的特点:一是发病面广;二是发病时间早,有的农户在2龄就发现血液型脓病,不仅在迟眠蚕中有病蚕,即使在大批蚕中也有蚕病发生;三是发病情况严重,损失较大。据对城区八里店镇调查,有3%农户的210张蚕种因暴发蚕病而颗粒无收;25%农户的1600张蚕种因发病严重,张产仅10~20kg;40%农户的2500张蚕种发病较轻,张产在25kg左右;只有30%左右的农户少量发病,张产在32kg以上。因血液型脓病危害,八里店镇饲养的6431张秋蚕,平均张产仅32.5kg,与去年同期比,平均张产减少3.4kg,损失蚕茧21.9t,估计全镇发病损失率在1…  相似文献   

12.
根据农林省近来统计的蚕病为害调查资料,在全国范围来说以1977年蚕病发生较多,蚕病为害减产率达3.6%,1978年蚕作收成较好,蚕病为害率降到2.2%,其中软化病和细胞质多角体病占80%。所以发生上述传染性软化病,首先是由于在小蚕共育所就感染了病原,分养以后,早的在4龄,迟的在5龄后期便大量发病,这是由于在共育阶段感染了病原而引起的大面积发病,其次是分蚕到农户后感染病原而引起发病,这称为一般性发病。  相似文献   

13.
鲍克成  王森 《北方蚕业》2004,25(1):40-41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淮阴区农村养蚕蚕病危害加剧.据不完全统计,因蚕病危害年平均损失占总产量的15%以上,发病严重的受灾户颗粒无收,挫伤了蚕农蚕桑生产积极性,对淮阴区蚕桑生产的稳定与发展构成了较大威胁.控制蚕病发生,减少蚕茧损失,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王玉云 《四川蚕业》2006,34(4):39-40
2004年射阳县饲养晚秋蚕47800盒,9月6日出库,9月17日收蚁一日孵化率在95%以上。1~2龄前期小蚕发育良好,整齐健壮,2龄后期部分养蚕户发生血液型脓病,3龄又发生一定数量的僵病,5龄后期至上蔟大量发生蚕病和不结茧蚕。据调查,全县80%的农户不同程度地发生蚕病,发病严重的户损失70%以上,个别户甚至颗粒无收。对此蚕农反映强烈,有人认为蚕种质量存在问题。为了正确分析蚕发病的原因,10月19日中国蚕业研究所专家对病蚕进行了鉴定,其结果是:大部分为血液型脓病,少量蚕有微量化学因子积累性中毒症状,蚕发病及不结茧主要是由于消毒防病及饲养不善造成…  相似文献   

15.
夏秋蚕期在气候不良、叶质差的情况下,中肠型脓病和空头病发生严重,发生原因大多因蚕具消毒不彻底、早期蚕座接触感染.笔者分析现行消毒药剂漂白粉液,当药液用量不足或蚕具病原污染严重时,药液有效成分不能完全彻底杀灭病原,成为感染下期蚕的祸根.笔者于1980年起选择期期发病、低产欠收的镇海县河头公社勤山蚕桑队,改药液消毒蚕具为蒸汽消毒蚕具,消毒灶内保  相似文献   

16.
目前,内污茧成了严重的问题.大部分内污茧是病蚕毙死茧中造成的.预防内污茧的办法,除蚕室蚕具消毒外,还需要加强饲育技术处理.蚕儿发病不仅是由于病原物的侵入,某些降低蚕儿体质的因素亦有助于感染.这些因素包括饲育环境和技术处理等.所以,控制内污茧的发生,不但是要做到消毒彻底,而且,适当的饲养技术同样是很重要的.初秋蚕(日本初秋蚕一般是七月上旬收蚁)开始,蚕病发生就引人注目了,这是由于高温多湿、叶质差、蚕儿体质虚弱的原因引起.考虑到今年初秋蚕期也可能发生内部污染茧,所以,下面打算从养蚕技术角度,提出一些防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蚕白僵病是由白僵菌经皮肤侵入蚕体而引起发病的。传染途径为接触传染,蚕死后,先软后硬,全身被白色分生孢子覆盖,称为白僵蚕。白僵菌喜湿怕干,多湿地方、多雨季节,蚕就容易发生白僵病。蚕期如果忽视消毒防病工作,就会造成白僵病的大流行。 一、白僵病发生原因 1.小蚕共育室的蚕室、蚕具消毒不彻底,没有按规定的标准进行消毒,蚕室、蚕具白僵菌残留量多。 2.大小蚕套养。多数联户育蚕的农户没有专用室、具,房屋里间养小蚕、外间养大蚕,或者前屋养大蚕,后  相似文献   

18.
1发生不结茧蚕的概况 溧水县在2003年晚秋期发生了大面积不结茧蚕,全县8个镇就有7个镇的2123户发生蚕病,占总养蚕农户80%的蚕农受灾,其中50%的蚕农几乎绝收.全县晚秋期发放蚕种2991张,占南京市总发种量的50%.病害致溧水县晚秋蚕张产茧只有18.05kg,比上年的37.55kg减少了5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 32万元.对此,县镇两级领导及农林主管部门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一方面采取紧急求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省蚕种管理所、江苏省经贸委和苏州大学组成的专家组进行取样会诊、调查分析发病原因、安抚蚕农;另一方面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在查明发病原因后全面发动蚕农及时进行彻底消毒和灾害发生后的处理工作,以力求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9.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8,45(3):103-103
最近笔者接到宾阳等地蚕农电话,说当地有好几个村都同时发生5龄蚕大批死于脓病的现象,疑似蚕种有问题。笔者分析这现象与蚕种无关,因为脓病从感染到发病一般是小蚕期为2~3天,大蚕期为4~6天,如果是蚕种受脓病病毒污染,那么蚕在1~2龄时,早就发病死亡了,不会拖到5龄蚕才发病。为什么最近广西各地都普遍发生家蚕脓病呢?主要是入夏以来,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几年,无锡县农村蚕病有所抬头,1989年我县因发生蚕病而损失鲜茧33.5吨,减少收入36万元左右。对此,笔者最近调查了我县农村蚕病的发生现状,并对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一、当前农村蚕病发生的现状 1.白僵病:发病户数量多,全年各蚕期都发生,且流行于全县所有的养蚕村,目前,已成为威胁蚕茧稳产高产的主要病害。1989年中秋蚕期梅村镇有1786户发生白僵病,占总养蚕户数的36.7%,联心村三户养蚕户,因小蚕发生白僵病,致使2.75张蚕儿全部死亡。安镇乡安西村河北生产队,1988年中秋蚕共饲养蚕种5.25张,6户养蚕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