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北方棉区棉花受棉铃虫危害、棉田面积缩减的状况,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出发,提出了扩大沿江棉区棉田面积,稳步发展棉花生产,以及在沿江棉区再建优质棉基地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1993年棉花生产的气候分析肖望舒(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我省棉区地处长江流域中游南岸和鄱阳湖水系两岸,由于受季风和台风外围影响,近40年内出现了10年大小涝灾,1993年的天气也是涝灾年,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5、7、8、11月份多而温低寡照天气,对棉花生...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沿江棉区移栽棉田杂草发生及其化学防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2009年的调查,明确了安徽省沿江棉区移栽棉田杂草种类、发生规律及对棉花的危害,同时研究了4种棉田常用除草剂对移栽棉田杂草的防除效果,明确了其对棉花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沿江洲圩棉区和丘陵棉区有灌溉条件的棉田及丘陵棉区水改旱的棉田,棉花生长期长,若种植常规棉,在梅雨季节雨水少的年份,四、五代棉铃虫危害重,损失大,宜种植保铃棉.  相似文献   

5.
棉叶蝉(Empoasca biguttunla Shiraki),又名棉花叶跳虫、浮尘子、棉二点叶蝉(棉田还见到小绿叶蝉、印度棉叶蝉等多种,但数量很少)。我省南北棉区都有发生,是棉花后期主要叶面害虫。尤其在安庆沿江棉区,因其发生危害,一般棉田减产10%左右;受害重的棉田损失可达20~30%。  相似文献   

6.
龚平 《江西棉花》2008,30(2):49-50
安徽沿江棉区2007年是棉花生产的灾年,前期枯萎病严重发生,少部分棉田出现缺苗断垄,中期大部分沿江、淮北地区雨水过多,造成部分棉花高大空和中下部烂桃,盲蝽象、棉蓟马、斜纹夜蛾、烟飞虱发生严重,部分棉花叶片、花蕾被吃光,以上因素导致2007年棉花减产1 500~2 250 kg/hm2。大  相似文献   

7.
镇江市为新开发棉区,棉田面积26万亩,其中平原棉区占27%,沿江棉区占23%,丘陵棉区占50%。三个不同棉区由于受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的制约,在年际间棉花产量结构亦有明显差异。本文通过近几年生态条件与棉花产量形成的分析,探讨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安徽省长江两岸沿江棉区棉花生产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安徽沿江棉区杂交棉的种植现状,探索了杂交棉发展受阻的内因和外因,展望了安徽沿江棉区杂交棉生产发展的前景,同时对安徽沿江棉区棉花生产如何向机械化生产转移开展了讨论,为安徽沿江棉区的棉花生产走出困境寻找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棉区耕作制度改革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省棉田面积50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耕地面积7.4%,近年来总产300万担以上。发展我省棉花生产还有较大潜力。一、我省棉区的自然条件我省棉花分布在淮北平原,江淮丘陵,沿江圩区三个农业地域,自然条件兼有长  相似文献   

10.
稳定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目前长江流域棉区的棉花生产形势,并通过对棉区农民植棉意向的调研,结合作者从事棉花生产技术推广的体会,以江西赣北植棉区为例,管中窥豹地总结了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的现状和特点,并从推行棉田耕作机械化、因地制宜发展棉田多熟制、突出重点主攻棉花超高产和扶持建设标准棉田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稳定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的技术举措。旨在促进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棉花早衰指棉花提前衰亡或北方棉区棉花不能充分利用生产季节、光热资源过早死亡的现象。山东省是我国的传统棉花产区,近年来由于地力下降等原因棉花早衰现象日趋严重。据调查和田间观察,目前鲁西北植棉区一熟棉田早衰面积占当地棉田面积的70%,鲁北盐碱地和鲁西南两熟棉田也有20%左右出现早衰,全省发生早衰的棉田占棉田总面积的3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环鄱阳湖棉区植棉常遇的自然灾害及预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磊  张允昔 《江西棉花》2009,31(6):8-12
环鄱阳湖棉区是国家优势产棉集中区,是江西的优质高产棉区。在分析了环鄱阳湖棉区棉花生产上常出现的高温干旱、涝灾渍害、雹灾、台风和低温冷害自然灾害后,提出了相应的有效预防及补救措施。以提高环鄱阳湖棉区植棉的防灾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沿江棉区位于长江出海口两岸 ,海拔高度仅 2 .5~ 4m,地势较低 ,季节性地下水位高 ,土壤湿度大 ,渍害普遍 ,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影响较大。据对南通市 1 951~ 1 989年中 5~ 1 0月棉花生长季节降水总量与棉花平均单产统计 ,季节性降水量与棉花皮棉单产间的相关系数 r=- 0 .5493,呈极显著负相关。为了探索棉田排水措施 ,降低地下水位 ,改善土壤水环境 ,促进棉花生产 ,1 989年我们在沿江地区 (南通农业学校实验农场 )代表性最大的轻壤质灰潮土上设计了畦作棉田与平作棉田的田面设置试验 ,重复 4次 ,四面有保护行 ,小区面积 2 …  相似文献   

14.
苏北沿海棉区在盛蕾初花阶段正遇梅雨季节,2003~2007年的5年之中,就有3年发生涝灾,给棉花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探索涝灾对棉花生产的影响,作者对涝灾后棉花的生长发育情况及灾后管理措施与效应进行了跟踪调查,现总结如下。1棉花的耐涝能力棉花虽然是耐旱怕渍的作物,但因其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植棉150万亩左右,棉田多分布在红壤丘陵和沿江及波阳湖洲地,种植制度较为复杂,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是发展棉花生产、立足抗灾持续增产的有效措施。根据多年来的调查研究,本棉区的耕作改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2005年我国棉花市场发展动态以及棉花育种的发展方向,针对我国棉花生产上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沿江棉区选用棉花品种值得注意的有关问题,并介绍了沿江棉区杂交棉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慈溪县是我省植棉面积最大,布局最集中的高产老棉区,五十、六十年代棉花生产发展较快,产量较高。但从七十年代以来,棉花产量不高不稳,近年来恢复也不快。这除了灾害性天气影响外,基础工作薄弱,从而引起棉田生态的失调是很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黑龙港地区是黄淮海平原重要棉区之一,常年种植棉花700~800万亩,占河北省棉田面积近60%,其中生育期间不能灌溉的旱地棉田达70%。近年这部分棉田单位面积产量有所提高,但年度间差异很大,稳产性较低,单产在50公斤皮棉上下徘徊。提高旱地棉花的单产对整个棉区的棉花产量有巨大的意义。几年来我们对旱地棉花的栽培  相似文献   

19.
从历年江汉平原棉区棉花生产期间的气候来看,在棉花播种到6月上旬期间,出现干旱、棉田墒情不足的现象较多,伏、秋干旱也经常出现。这种气候条件对江汉平原棉区棉花生产极为不利,因此,大力推广棉花节水生产技术,对缓解水资源紧张、发展棉花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06年6月29日到7月4日,阜宁县境内连降暴雨,累计降雨量达418mm,雨量居20世纪80年以来之首,涝灾重于2003年。对正处于现蕾开花期棉花造成了极大影响。不少棉田长期积水,导致棉花生理机能衰退,叶片受伤,根系受损,出现烂根、黑根和死苗。综合1991年、2003年棉花涝后抢管夺高产的经验,在田间管理上应针对不同涝灾特点分类指导。因苗、田地制宜,充分利用棉花补偿能力强,恢复生产快的特点,加强田间管理。1受淹棉田1.1排水。先鉴定棉花植株生死。连续淹没5天以上,退水前主茎表皮呈褐色或顶心茎叶糜烂的,退水后棉株倒伏枯死的棉田必须改种,其余田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