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棉花萎蔫综合症是山西地区发现的新病害。本文归纳了该病害的发生期和病株分布、株型、顶部叶片、幼蕾脱落、开花结铃,病铃色泽、硬度、吐絮、纤维品质、种子等的特征,初步研究,病株和病子分离不到致病性真菌,且播种病株种子不一定引发该病害。与棉花其他主要病害如枯萎病、黄萎病、铃病类及红叶茎枯病症状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2004年由于棉花苗蕾生长期间气温低、雨水多,土壤湿度大,造成棉田苗病、枯萎病较往年发病较重,但棉田发现一种新的病害,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危害初期在叶片上产生暗红色小斑点,后扩大成近圆形,边缘紫红色,中心灰白色,潮湿时产生白色霉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病叶易破裂。经查证该病是由尾孢霉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棉花尾孢霉叶斑病。1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上越冬,第二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借昆虫及风雨传播,在棉花生长季节为害叶片,经分生孢子多次再侵染,病菌大量积累,遇有适宜条件即流行。多雨高湿有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尤以秋季多雨、气候…  相似文献   

3.
 调查了山西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棉花萎蔫综合症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在参试材料中发生该病害较多,不仅本省参试材料发生,而且外省参试材料发生也较严重;该病已逐渐成为棉花上常态发生的新病害,亟待引起有关各方重视。建议在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将其列为考察项目。  相似文献   

4.
棉白斑病(Ramularia areola Atk)又名棉白霉病、棉粉霉病、棉灰霉病,是棉花生长中后期的叶斑型真菌病害。该病害在我国华东和西南地区普遍分布,华北和华南也有发现,但均未见有系统的研究和报道。1979年以来,该病在我场(位于苏北大丰县)连继发生,病田由一个分场扩及整个农场,面积达五、六千亩,病情逐年加重,遂  相似文献   

5.
棉花品种对黄萎病的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 K leb.)系维管束、土传病害,是棉花的主要病害之一,其发生与病原、品种、生态环境关系密切。不同地区的棉花黄萎病菌对抗感性不同的品种,致病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棉花黄萎病病原菌变异性较大,寄主范围较广,感病品种多,从病害流行上看,更加容易广泛流行成灾。在该病的防治领域内,尚无突破性的进展,主要是狠抓种子消毒、土壤铲除、轮作换茬和选种抗病品种等几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玉米灰斑病的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玉米灰斑病是由玉蜀黍尾孢菌(Cecrosporazeae-maydis<\i> Tehon&Daniela)引起的一种病害,最早于1924年在美国亚历山大州和伊利诺斯州发现,该病现在美国普遍发生。我国陈刚于1991年在辽宁省发现该病,至今该病在辽宁、吉林、河北等地均有发生,并已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从症状、病原、流行规律、发病条件、抗源鉴定、抗性机制、抗性遗传以及防治技术等方面对该病进行了综述,同时探讨了今后玉米灰斑病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7.
棉花枯萎病是棉花生产上一种危害性大的病害,已列为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之一。该病发生后,危害严重,根治困难,既影响棉花的产量,又影响棉花品质。棉花感病后,轻则落花、落蕾、铃小、质劣,重则枯死,造成缺株断垄,一般可减产20~30%,重的减产60~70%,甚至无收。一、发生蔓延情况棉枯萎病是一九六四年首次在我省原彭泽棉花试验站发现,病株仅百株左右,面积半亩。当即封锁病田,用氯化苦对病土进行消毒处理,并挖除病土,烧毁残株,期望一举根治,但未完全见效。至一九六五年发病面积扩大到五亩左右,病株九百余株。同年在芙蓉农场一大队,也发生零星病株。一九六六年又在彭泽棉船公社复排大队,发现零星病株。时隔八年后,于一九七四年在彭泽县  相似文献   

8.
棉花苗期病害是一类由多种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害总称,其分布广泛,危害棉种萌发和幼苗生长.出苗前发病,常造成烂种、烂芽;出苗后发病,棉苗易形成猝倒、茎枯、烂根、子叶和真叶出现叶斑等.棉花苗期病害发生严重时,可造成缺苗断垄以至田间成片死苗,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甘肃敦煌棉区由于受多年连茬种植、春季气候多变、施肥方式不当、部分棉种质量不高及播种时间不当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棉花苗期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了摸清甘肃敦煌棉区棉花苗期病害的发病规律,有效防治棉花苗期病害,作者于2010年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在敦煌植棉乡镇开展了棉花苗期病害发生情况的专项调查研究.现将调奄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加强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病虫害防控的指导,总结了近期会商预测的2022年棉花病虫害发生趋势及其依据。综合分析2021年秋季棉花病虫害越冬基数、历年病虫害发生情况、种植结构和气候条件等因素,预计202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主要病虫害整体中等发生,局地偏重发生,累计发生165.33万公顷次。其中:虫害发生130.66万公顷次,病害发生34.67万公顷次;棉花蚜虫、棉叶螨、棉蓟马中等偏重发生,棉花蚜虫在局地有重发趋势;棉铃虫、棉盲蝽偏轻发生;苗期病害局地中等发生;黄萎病中等发生,局地偏重发生;枯萎病中等偏轻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本课题组以棉花病害综合防治为中心,开展棉花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棉花抗病性鉴定及抗性机理、棉花枯黄萎病菌遗传多样性及致病相关基因分析、转基因棉花环境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槟榔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85年,在屯昌县海南药材场槟榔园首次发现槟榔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arecae(Rao & Mohan)Dye]。而后,陵水、琼海、万宁、儋县、保亭、乐东、白沙、琼中、通什和三亚等县(市)均有该病发生,严重影响槟榔生长和产量。田间病害的调查及系统观察结果表明,该病在海南岛周年都可发生,8—12月份为病害盛发期。温热、多雨、高湿是病害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台风雨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各龄槟榔树都可感病,幼树发病严重,结果树在台风雨期间受害也严重。  相似文献   

12.
新疆博州棉花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花是博州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6万hm2以上.在棉花的整个生育过程中,由于气候和重茬等原因,博州地区棉花立枯病、枯萎病、黄萎病和生理性病害红叶茎枯病常年发生,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保证博州棉花优质高产,2010-2012年对博州地区棉花主要病害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为做好棉花病害的防治工作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棉花枯、黄萎病是棉花的重要病害,直接影响棉花的产量,病害严重时可使棉花绝产,因此该病是限制老棉区棉花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抗枯、黄萎病性是棉花育种工作中选育新品种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棉花新品种一般对枯萎病的抗性可达到高抗水平,而对黄萎病的抗性大多表现为耐病,所以目前单靠棉花育种工作难以解决生产中的诸多问题;国内外有使用缩节胺抑制黄萎病的试验,但效果不突出,而市场上虽有多种预防黄萎病的药剂出售,但效果也不理想。因此,除控制好枯、黄萎病的传播途径外,从耕作栽培学的角度出发,改变棉花枯、黄萎病发生的生态环境,使之不…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新疆兵团棉花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2011年新疆兵团棉花病虫害的发生概况,总结了棉铃虫、棉蚜、棉叶螨、棉蓟马、棉盲蝽以及棉花苗期病害、棉花枯、黄萎病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分析了2011年棉花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棉花黄萎病是世界性危险性病害。据1982年普查,我国棉花黄萎病发病面积达146万hm2,年损失皮棉7.5~10万t。2002年统计我国黄萎病发病面积已达300万hm2,控制该病的危害已成为当前棉花生产科研重大课题。1危害现状90年代初一四七团连年调换棉种,种子未经检疫,黄萎病菌原体随种子带  相似文献   

16.
喻贵凯 《江西棉花》1992,(2):36-38,45
棉花黄叶枯病和红叶枯病都是生理性病害,群众称“黄叶病”、“红叶病”、“地火烧”,它是江西省都昌县棉花中后期一种常见性病害。近10年来该病发生较为严重,以丘陵棉区、土壤瘠薄、耕作层较浅、灌水条件较差、钾肥下得较少、角斑病严重的地块和水改旱未打破犁底层的棉田较为严重,田边重于田中间,一般造成减产20%~30%。  相似文献   

17.
大豆孢囊线虫是美国大豆生产最主要的病害,由该病引起的大豆损失比其它大豆病害引起的损失总和还要多。1997年大豆孢囊线虫使美国损失2.2亿蒲式耳(79.2亿公斤)大豆。自从该病1954年在北卡罗林纳州发现以来,一直是大豆生产最头痛的问题。目前该病在全美...  相似文献   

18.
棉花生长后期剖秆调查黄萎病方法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萎病菌侵染棉花后会造成植株维管束颜色加深、变黑。因此,除在棉花黄萎病发生期,通过对罹病棉株叶部出现的病害症状进行调查外,剖杆调查维管束是否变黑以及变黑的程度,也是鉴别棉花黄萎病及病害调查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调查方法在以往的抗病鉴定、抗病育种、病害综合防治等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后期剖秆调查结果与黄萎病发生期外部症状调查的结果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我市地处江西省北部,与湖北、安徽、湖南三省毗邻,植棉历史悠久。常年棉花种植面积为全省的三分之一,皮棉总产占全省的一半,故有赣北棉乡之称。六十年代初期,由于科研单位引种不慎带入了棉花枯萎病。以后随着棉花生产的发展,大量引种换种,植物检疫又被十年动乱所破坏,招致病害逐渐蔓延,危害日益严重。笔者,试将二十年来赣北棉枯萎病的发生危害和防治研究等方面的资料归纳报导,以加速控制该病的蔓延,减轻其危害,保障棉花生产安全,促进棉花生产的发展。一、发生分布  相似文献   

20.
我县棉花苗期病害发生普遍,最常见的棉花炭疽病和立枯病是造成棉苗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在棉花苗床栽培中,由于水、肥、热等条件适宜,容易形成高脚苗,降低棉苗素质。为此,笔者于1989年进行本项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