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蟹,俗称毛蟹或螃蟹,学名中华绒螯蟹。近年来,随着蟹苗人工繁育和成蟹养殖技术的进步,河蟹生产发展很快,一些农民通过河蟹养殖走上了富裕之路,同时,也为出口创汇开辟了广阔前景。这里介绍河蟹人工养殖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河蟹,俗称毛蟹或螃蟹,学名中华绒螯蟹。近年来,随着蟹苗人工繁育和成蟹养殖技术的进步,河蟹生产发展很快,一些农民通过河蟹养殖走上了富裕之路,同时,也为出口创汇开辟了广阔前景。这里介绍河蟹人工养殖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河蟹早熟问题一直困扰着河蟹养殖业。本人根据多年来的观察和实践,认为河蟹早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积温升高 河蟹性腺的发育与池塘水有效积温值高低有关。因为池塘养蟹的养殖周期大于自然水域中的  相似文献   

4.
中华绒鳌蟹又名河蟹,是我国特有的水产珍品,随着我国水产品养殖业的飞速发展,各类养殖区域都开始养殖中华绒鳌鳖,养殖的产量也是逐年提高,随着河蟹各种养殖模式的产生,河蟹的营养源也从纯人工模式转换到以人工添加饲料为主的营养源。河蟹以其高营养价值吸引了大量的从业人员进行养殖,本文依据快速发展的河蟹养殖业对中华绒鳌蟹的营养需求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河蟹精养人工配合饵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学名中华绒鳌蟹(EriocheirSinensis),在我国分布很广。但50年代以来河蟹资源急剧减少,60年代开始的人工放流及70年代人工育苗的成功,使河蟹资源得到恢复。80年代以后人工精养河蟹面积不断扩大,天然饵料已不能满足养殖的需要,选择适口价廉的人工配合饵料成为河蟹精养的重要课题。我们于1986年─1993年就此进行了研究试验。现将1990─1991年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l材料和方法试验分蟹种(扣蟹)培育和成蟹养殖两阶段进行。蟹种培育阶段自1990年6月17日─9月20日共94天,成蟹养殖自1991年4月14日─9月11日共150天。试验地点:天津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河蟹养殖发展正方兴未艾。培育出数量足、质量优的蟹种,是开展大规模养殖河蟹的基础环节。河蟹养殖生产中要求放养蟹种规格大(每kg100~200只),体质壮、无病、无伤、无早熟现象。其中性早熟现象为河蟹育种中最普遍的难题,这种性早熟幼蟹,在河蟹成蟹养殖中,死亡率高,生长僵滞,因此成为无用的废品。为了解决这一困扰蟹种培育中的难题,为养蟹生产培育出体质、规格及质量上乘、且无性早熟的蟹种,我们使用河蟹防性早熟健康配合饲料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1 试验的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池条件 试验池为上海崇明中堡镇渔…  相似文献   

7.
<正>螃蟹这几年几乎占领着整个水产市场,河蟹在本地区养殖面积逐年增加,如果有条件可以增加螃蟹规格,价格必然坚挺。因此多养殖不如养大蟹,采取科学的养殖措施,养殖前景较为乐观。1巴彦淖尔河蟹养殖现状我国以养殖长江蟹、辽宁蟹为主。巴彦淖尔市从2000年开始成片引进长江蟹,经试养,生产出的河蟹品质好、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人工养殖由于周期短、见效快,故成为调整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8.
河蟹配合饲料的研制及饲喂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俗名螃蟹,属杂食性甲壳类水生动物,具有生长快,食性广,肉质营养丰富,肉味鲜美,以及养殖周期短等优点。随着人民生物水平的提高,对商品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河蟹的天然捕捞产量已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人工养殖河蟹就很必要。 河蟹的人工养殖,因其生活环境的改变,对池塘的水质要求较高,动物性饵料来源困难,易腐败变质且污染水质,逐渐被使用方便且河蟹喜食的全价颗粒饲料所替代,且在河蟹的规模养殖上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现将河蟹全价颗粒饲料  相似文献   

9.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人们喜食的水产珍品之一,河蟹适应性强、食性杂,养殖技术容易掌握,可在多种水域里开展人工养殖,稻田养蟹是利用蟹稻共生的原理实现蟹稻双丰收的一种养殖新模式,稻田养蟹已成为各地进行河蟹养殖的主体,对农民发家致富,繁荣农村经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河蟹 ,又称毛蟹、大闸蟹 ,螃蟹 ,学名中华绒螯蟹 ,是我国特有的水产珍品和重要的淡水渔业资源。80年代初随着天然海水、人工配制半咸水育苗技术的突破 ,蟹苗从湖泊放流到中小型湖泊养殖 ,围栏养殖以及水库、池塘和稻田等多种形式养蟹技术的开发、推广等科技进展 ,把我国的养蟹业推进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蟹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和养殖产量逐年上升 ,并一直保持着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河蟹的生态习性河蟹在淡水中生长 ,在海水中繁殖。它的一生依次经历蚤状幼体、大眼幼体 (蟹苗 )、仔蟹 (豆蟹 )、幼蟹 (稚蟹 )、蟹种 (扣蟹 )…  相似文献   

11.
马健  孙豹 《饲料工业》1998,19(10):22-23
河蟹的人工养殖,因其生活环境的改变,对池塘的水质要求较高。同时,动物性饵料来源困难,易腐败变质且污染水质,正逐渐被使用方便且河蟹喜食的全价颗粒饲料所替代。1河蟹的生活习性河蟹为杂食性甲壳类水生动物,偏食动物性饵料,人工养殖时以人工投喂全价颗粒饲料为主...  相似文献   

12.
河蟹人工养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开发性的特种水产养殖业。由于养殖单位及养殖面积猛增,作为蟹种的蟹苗及幼蟹数量也随之增多。蟹苗的来源除天然捕捞外,人工育苗巳获成功。幼蟹来源主要还是靠天然捕捞。把蟹苗强化培育成幼蟹,有些单位在搞,但成活率很低,问题的关键在于从蟹苗到幼蟹这个阶段的适口饵科成分的配比,特别是在饲料中添加某些生长素,促使幼蟹蜕壳迅速以及蜕壳的同步性来提高幼蟹成活率和加快生长。本试验就是探索在河蟹饲料中添加 F.A.M.P—87生长素,对蟹苗及幼蟹生长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华绒螫蟹营养需求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水产珍品,驰名中外。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天然海水、人工配制半咸水河蟹育苗技术的突破,蟹苗从湖泊放流到中小湖泊养殖、围栏养殖以及水库、池塘和稻田等多种形式养殖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使我国河蟹养殖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目前河蟹养殖亏本的大约占20%。为了帮助亏损户扭亏增盈,现将养殖河蟹失败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分析如下,供参考。 一、养殖失败的原因 (一)清塘不彻底,防寒不及时 近几年来,蟹大约有80%的种用苗是人工培育的豆蟹。由于豆蟹规格小,很容易受青蛙、蟾蜍、水老鼠、龙虾危害。据专家解剖一只中等大小的青蛙,发现内脏里竟有13只未消化的豆蟹。又如一家养蟹户有0.134公顷蟹池,由于没有带水清塘,在5月中旬投放了1.2万只豆蟹,6月份却  相似文献   

15.
中华绒螯蟹营养需求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水产珍品,驰名中外。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天然海水、人工配制半咸水河蟹育苗技术的突破,蟹苗从湖泊放流到中小湖泊养殖、围栏养殖以及水库、  相似文献   

16.
大水面放流养殖河蟹是指将人工繁育的或天然捕捞的蟹苗(大眼幼体)或仔蟹或幼蟹直接投放于湖泊、水库、河沟等水域,让其摄取天然饵料生物,自然生长直至起捕上市这一生产过程。现将河蟹放流增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河蟹养殖规模的扩大,加上苗种、饲料、用工等生产成本的增加,商品蟹市场不稳定因素变多,影响了养殖经济效益。为了规避养蟹风险、提高河蟹养殖综合效益,盐都区渔业技术人员在科技示范户的支持下,进行了蟹池混养泥鳅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华绒螯蟹人工配合饵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华绒螯蟹俗名河蟹,是属于杂食性甲壳类水生动物。生存在自然界中,既摄食动物性的饵料,又摄食植物性的饵料,其中有活体的,也有死亡腐烂的,直至腐殖质土。随着河蟹人工养殖的发展,市场需求的激增,近年来养殖单位和养殖面积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9.
河蟹是我国名贵的水产品之一,食 用价值极高。河蟹肉肥味美,是人们招 待宾客和日常生活中的美味佳肴。随着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河蟹 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天然河蟹已远远 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的 需要。所以人工养殖河蟹已成为人们从 事的重要的生产活动。 人工养殖河蟹的地点必须近水源。 而靠近水源的闲散荒地绝大多数已开 垦为稻田。所以,利用荒地挖掘蟹池大 面积养殖河蟹在我国已极不现实。而 在稻田中养蟹,就现实地解决了这一 实际问题。并且稻田养蟹吃掉稻田中 的一些害虫。水下杂草这些天然食料 后,可以…  相似文献   

20.
河蟹养殖在我国养殖行业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但目前河蟹养殖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促进我国河蟹养殖业的发展,本文介绍了高温对河蟹养殖的危害:使河蟹生长速度变慢、病害增加,使养蟹水体水草死亡腐烂、水质降低,使蟹塘发生虫害;提出了防治措施:保持均衡营养、增强河蟹的体质,维护良好水质、确保健康的生长环境,重视底质改良、降低池塘有毒物质含量,加强对蟹塘虫害发生的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