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中药钊剂提高圈养黑熊繁殖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中药制剂对圈养黑熊进行繁殖试验,结果:壮阳促孕散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使雌性熊的受孕率由58.3%提高到91.7%;分娩率由50.O%提高到87.5%,产双胎率由16.7%提高到61.8%。壮阳促孕散药物组与白胎1号、白鹿1号药物组相比较,使雌性熊的分娩率提高了20.8%,产双胎率提高了36.8%。并使雌性熊每窝平均产仔数由1.2头提高到1.6头。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壮阳促孕散对雌性小鼠生殖机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药理学实验方法,探讨了中药壮阳促孕散对雌性小鼠子宫增重、卵巢结构和对去卵巢小鼠子宫内膜、阴道上皮结构以及阴道上皮脱落细胞角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壮阳促孕散能使幼年小鼠子宫显著增重,促进幼年小鼠卵巢发育,使其提早出现性成熟的形态特征;也能促进去卵巢小鼠子宫内膜和阴道上皮增生、分泌,提高阴道上皮脱落细胞角化率,从而证明中药壮阳促孕散具有雌激素样作用.  相似文献   

3.
“壮阳促孕散”对小鼠雌激素样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药理实验方法,探讨中药壮阳促孕散对雌性幼小鼠子宫增重及血清雌二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壮阳促孕散能使幼年小鼠子宫显著增重,血清雌二醇含量明显增高,从而证明中药壮阳促孕散具有雌激素样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小鼠肾阳虚证(去势)模型及少精模型,探讨了壮阳促孕散对雄性小鼠补肾壮阳的作用。结果表明,壮阳促孕散能明显提高去势小鼠包皮腺、精液囊-前列腺指数,大大缩短阴茎勃起潜伏期,并能显著提高少精模型小鼠的精子数量及精子活率,使低龄小鼠血清睾酮含量明显增加。提示壮阳促孕散具有补肾壮阳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工诱导母牛一胎双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MSG、HCG、氯前列烯醇,处理肉用母牛以期达到促使卵巢同时排双卵、产双犊的目的。本试验共分三组,每组5头。在母牛发情周期的不同时期,按不同的剂量及注射次数。对母牛进行药物处理。其中I、III两组产犊结果相同,5头母牛其中产单犊3头,产双犊1头,产三犊1头,双胎率20%,三胎率20%,多胎率达40%(P<0.001)。  相似文献   

6.
提高鹿双胎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计几万只家养梅花鹿,其双胎率为3.00%,与奶牛的2.98%接近;统计上万只马鹿,其双胎率仅在1‰。近廿年来,经应用鹿的现代遗传育种技术、生物技术、茸鹿杂交优势利用技术、提高营养水平方法和鹿的人工授精新技术等现代繁殖技术,可明显提高梅花鹿和马鹿及其杂种鹿的双胎率,使其分别达10.00%和1.00%以上,取得显著增效结果,现简述如下:选择产双胎遗传性稳定的母鹿留种,会年年产双胎,其雌性后裔会代代产双胎。它们不受营养、种公鹿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应用甾体激素免疫(双羔苗Fecundin)技术在9月中旬至下旬,在健康壮龄经产母梅花鹿的颈侧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7.
提高茸鹿双胎率和雄性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试验公鹿饲喂中药 ,提高精子中含Y -染色体精子的数量和活力 ;对试验母鹿注射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素 ,增加母鹿排卵数。试验结果表明 ,诱导双胎组比对照组双胎率高 2 5 %(P <0 .0 1) ,提高雄性比组雄性比率比对照组高 2 2 .0 1%(P <0 .0 1) ,诱导双胎与提高雄性比双项结合试验组双胎率为 15 %,雄性比为 64 .2 9%。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进口烯丙孕素内服溶液对性成熟后备母猪同期发情的诱导效果和其对母猪产仔的影响。先后筛选210日龄以上的120头健康后备母猪,随机分为药物受试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60头。药物受试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按20 mg/(头·d)口服5 mL进口烯丙孕素内服溶液和饮用水,连续给药18 d。试验中记录各组动物发情时间、妊娠时长、分娩结果(窝产总仔数、窝产活仔数、窝产健仔数)等,计算各组母猪的发情率、同期发情率、妊娠率、分娩率等指标,采用SPSS21.0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显示:药物受试组和空白对照组的母猪发情率分别为95.00%和81.67%(P<0.05),其中药物受试组猪在给药结束后第3天开始出现发情,24 h同期发情率为35.00%,48 h同期发情率为68.33%,而空白对照组试验猪发情时间离散,无集中发情规律;2组母猪平均妊娠时长、断奶后平均发情时长、平均窝总仔、窝产活仔和窝产健仔数、仔猪断奶后平均窝重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烯丙孕素内服溶液可有效诱导母猪同期发情,且对母猪生产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笔者调查了江苏省某奶牛场2004~2013年3 209头次中国荷斯坦母牛的产犊记录,探讨胎次与产犊月份对奶牛双胎率的影响;观察了2011~2013年留养的8头异性双胎母犊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奶牛的双胎率为4.4%;双胎率最多的胎次为第三胎,占26.1%,1月份的双胎率最高,占18.3%;8头留养的异性双胎母犊中有4头生殖器官发育正常,并具有正常繁殖能力,占留养的50%。  相似文献   

10.
2006年间课题组在银川金凤区丰登镇,对用性别调控剂处理并顺利产犊的813头母牛的产犊结果统计:母犊率63.47%,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90%(57/119),在奶牛人工授精过程中,结合用增牝散B、增牝散A、10%的精氨酸溶液和性别调控剂X2液处理的母犊率依次比对照组提高62.84%、50.32%、43.25%和25.77%;用增牝散B的母犊率最高为78.0%,且结合肌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既治疗了不发情的牛,又提高了母犊率,而课题组自行研制的X2液的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具有实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153头健康经产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分为3个组,用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第1组注射1次氯前列烯醇;第2组注射2次氯前列烯醇;第3组注射促排3号--氯前列烯醇--促排3号.结果表明第1组、第2组和第3组经不同的处理后,发情率分别为32.65%(16/49)、45.59%(31/68)和91.30%(42/46),第3组的发情率分别显著高于其它2个组(P<0.05).结果提示促排3号--氯前列烯醇--促排3号是较适合中国荷斯坦奶牛的同期发情方案.  相似文献   

12.
153头健康经产中国荷斯坦牛分为3组,用3种方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第1组注射1次氯前列烯醇;第2组注射2次氯前列烯醇;第3组注射促排3号-氯前例烯醇-促排3号.结果表明:第1、2、3组发情率分剐为32.65%(16/49)、45.59%(31/68)和91.30%(42/46),第3组发情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  相似文献   

13.
在广西选取两个肉牛场,应用FSH、PMSG结合人工授精技术诱导肉牛产双胎。结果表明:用FSH诱导肉牛排双卵,处理87头,直肠检查排双卵的有10头,妊娠27头,其中8头产下双犊,妊娠率31%,双胎率29.6%;用PMSG处理33头,排双卵10头,妊娠3头,1头产下双犊,妊娠率9.1%,双胎率33.3%。可见应用FSH、PMSG+人工授精诱导肉牛产双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资料介绍了两试验组和一个农场试验系列组,应用导激素加 PMSG 处理青年母牛和哺乳母牛后,其排卵率、产犊率和双胎率均明显增加,最终导至犊牛总数增加。对青年母牛使用0,500、750和1000国际单位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后,排卵率平均值(±SE)表现为0.9±0.6.2、0±0.34、3.1±0.7和5.3±1.4.对青年母牛使用500单位剂量,其怀孕率和双胎率稍微增加(P>0.05).对肉用哺乳母牛使  相似文献   

15.
不同定时输精程序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定时输精程序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实验设置对照组(C组,51头)、烯丙孕素组(A组,51头)、烯丙孕素+PMSG+Gn RH组(APG组,50头),比较不同组间后备母猪的发情率、发情集中度、配种率、分娩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结果表明:在发情率和配种率上,APG组(84%、100%)和A组(92.16%与92.16%)显著高于对照组(70.59%、70.59%)(P0.05),且APG组、A组的发情集中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妊娠率上,对照组(62.75%)极显著低于APG组(90%)和A组(88.24%)(P0.01);在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上,APG组(13.40、12.75)和A组(12.65、12.03)显著高于对照组(10.88、10.35)(P0.05)。综上可知,利用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后备母猪,可以显著提高后备母猪的发情率、配种率、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  相似文献   

16.
153头健康经产中国荷斯坦牛分为3组,用3种方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第1组注射1次氯前列烯醇;第2组注射2次氯前列烯醇;第3组注射促排3号—氯前例烯醇—促排3号。结果表明:第1、2、3组发情率分别为32.65%(16/49)、45.59%(31/68)和91.30%(42/46),第3组发情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能繁母牛的生产效率,验证肉牛产双胎技术的可行性,笔者开展了利用同期发情、超数排卵+人工授精的方式诱导肉牛产双胎的初步试验,选择了29头试验牛,使用孕酮阴道栓(CIDR)+雌二醇(E2)+黄体酮(P4)+促卵泡素(FSH)+前列腺素F2α(PGF2α)+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A3)法进行试验处理,人工诱导肉牛产双胎。结果表明:共产双胎犊牛7头,激素处理后肉牛产双胎率平均达到35%。说明应用同期发情、超数排卵+人工授精的方法对母牛人工诱导生产双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经统计几万只家养梅花鹿的双胎率为3.00%,与奶牛的2.98%接近,上万只马鹿的双胎率仅在1‰。近廿年来,经应用鹿的现代遗传育种技术、生物技术、茸鹿杂交优势利用技术、提高营养水平方法和鹿的人工授精新技术等现代繁殖技术,可明显提高梅花鹿和马鹿及其杂种鹿的双胎率分别达10.00%和1.00‰以上,能取得显著增效结果,现简述如下:1选择产双胎遗传稳定的母鹿留种,把属于遗传因素而产双胎的母鹿留种,会年年产双胎,其雌性后裔会代代产双胎。它们不受营养、种公鹿等其它因素的影响,应选留这些鹿。2应用甾体激素免疫(双羔苗Fecundin)技术在9月中旬至下…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生殖激素对乏情母猪的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目前常用的3种不同生殖激素处理乏情母猪的效果比较,证实氯前列烯醇(PGF)+孕马血清促性胰激素(PMSG)组效果最佳,2周内发情率为93.3%,受胎率为85.7%,分娩率为78.5%,平均窝产仔数9.7头,窝产活仔数9.45头。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中药促孕散对奶牛产后子宫复旧的影响,试验采用中药促孕散对卵巢、子宫和恶露排放情况进行检查并统计发情率和受胎率。结果表明:处理组0~30 d、0~45 d的发情率分别是75%、90%,60 d内的受胎率为65%;恶露排尽的平均时间为12.4 d,比对照组提前6.6 d;子宫颈、子宫孕角及卵巢活动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极显著提前(P0.01)。说明促孕散能够加快子宫复旧过程以及奶牛生殖系统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