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临床病死雏鸡的肝和心血处进行采样、分离、鉴定,获得13株致病性沙门氏菌。采用Kirby-Bauer法检测13株分离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细菌对10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且均为两重或两重以上耐药,有的甚至达到对其中8种药物产生耐药性。13株分离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已高达100%,对复合磺胺、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2.3%、84.6%、84.6%、84.6%、69.2%、23.1%和7.7%;对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敏感。结果表明,沙门氏菌的耐药现象已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2.
试验通过CLSI推荐的K-B药敏纸片法,对胶东地区分离的肉鸡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研究。结果显示:169株肉鸡大肠杆菌分离株对17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四环素、多西环素、阿莫西林耐药的菌株数量较多,耐药率分别为94.08%、94.08%、92.90%;对多黏菌素B耐药菌株数量最少,耐药率仅为0.59%;耐药率低于30%的有4种,依次为磷霉素、大观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多黏菌素B;其余10种药物耐药率在36.09%~79.89%。169株大肠杆菌中仅有一株大肠杆菌表现单一耐药性,其余168株分离菌均对抗菌药物表现出多重耐药,耐药范围在3~15种,其中对9~13种抗菌药物具有多重耐药性的分离菌共106株,占全部分离菌的62.72%。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鸡源性沙门菌临床分离株多重耐药情况与质粒的携带关系,采用K-B纸片法对13株鸡源沙门菌分离菌株进行10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通过质粒图谱检测耐药菌株质粒携带情况,分析质粒图谱和耐药谱的关系,采用0.5%SDS和43°C对分离菌进行质粒消除,根据质粒消除前后耐药谱的变化,初步对耐药基因进行定位。13株分离菌均表现为多重耐药,大部分菌株为5重及以上耐药,最主要的多重耐药谱是AMP-CIP-OFL-NOR-SXT-TET,分离菌均检测到了质粒的存在。质粒消除后,耐药谱明显变窄,耐药菌株恢复了对大多数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鸡源性多重耐药沙门菌的耐药性与质粒的携带关系密切,初步推断编码四环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的耐药基因主要存在于质粒上。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仔猪源沙门氏菌对抗菌药物和消毒剂的耐药情况,从广西崇左市某猪场采集仔猪肛拭子样品150份,采用常规的细菌分离方法分离沙门氏菌,运用营养肉汤稀释法测定了分离菌对常用的13种抗菌药物和4种常用消毒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50份样品中共分离出13株沙门氏菌,分离率为8.7%;13株分离菌对链霉素、硫酸新霉素、乙酰甲喹、土霉素、庆大霉素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92.3%、69.2%、61.5%、53.8%、53.8%,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和磺胺间甲嘧啶钠的耐药率为0;多重耐药类数最多为耐9类抗菌药物,多重耐药率为76.9%;13株分离菌对消毒剂百毒杀的耐药率为23.1%,而对新洁尔灭消毒液、聚维酮碘溶液及病毒灭敏感。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了解鸡源性沙门氏菌分离株多重耐药与Ⅰ类整合子及耐药基因的携带关系。采用K-B纸片法对29株鸡源性沙门氏菌分离菌株进行10种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PCR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Ⅰ类整合子及耐药基因检测。29株分离株中有13株对2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属于多重耐药株,氨苄西林-四环素-头孢唑啉-复合磺胺是主要多重耐药谱;13株多重耐药菌中有8株携带Ⅰ类整合子,blatem-1、tetA和tetB基因检出最高。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多重耐药性与整合子的携带之间关系密切,耐药表型测定结果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银川地区鸡源沙门菌的耐药性及优势血清型,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测定了69株鸡源沙门菌对常用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同时采用玻板凝集法对沙门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12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萘啶酸、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率较高;对美洛培南、环丙沙星的耐药菌株比率较低;多重耐药情况比较严重,部分菌株同时具有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具有5重耐药能力的菌株占21.74%。分离到的菌株中主要血清型为鸡白痢沙门菌(S.gallinarum),其次为鼠伤寒沙门菌(S.typhimurium)和伤寒沙门菌(S.typhi)。  相似文献   

7.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是危害世界养猪业的重要细菌性病原菌之一,本研究旨在了解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特点和四环素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为临床上该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采用K-B法和CLSI推荐的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猪链球菌广东分离株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显示,被检菌株对四环素类、磺胺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表现较强的耐药性,尤其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率高达98.2%;对头孢菌素类药物比较敏感;菌株都耐受6种或6种以上的抗菌药物,其中以6和14重耐药菌株的数量最多,分别占20%和17%。本试验设计了4对引物检测四环素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发现56株菌中以携带tetM基因为最多(85.71%)。结果表明tetM很可能是介导广东SS分离株对四环素产生极高耐药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鸡源性沙门菌分离株多重耐药情况与转座子及耐药基因的携带关系,采用K-B纸片法对23株鸡源性沙门菌分离菌株进行10种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PCR对分离菌株进行转座子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3株分离株中有10株对2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属于多重耐药株,其中四环素-氨苄西林-甲氧苄啶-诺氟沙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是主要多重耐药谱;10株多重耐药菌中有8株分别携带不同种的转座子(tnpA、tn1721、tnp513、IS26),其中以转座子tnpA、tn1721和IS26的检出率最高,耐药基因中以blatem-1、tetA和tetB的检出率最高,携带转座子多的菌株中耐药基因检出率较高且耐药谱广。结果表明沙门菌多重耐药性与转座子的携带之间关系密切,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奶牛子宫内膜炎源性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及其耐药性之间的关系。采用K-B纸片法对临床分离的54株奶牛子宫内膜炎源性大肠埃希菌进行12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应用PCR进行这些抗菌药物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54株大肠埃希菌对复方新诺明、恩诺沙星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7%、39%和35%。分离的54株大肠埃希菌中有41株至少含有所检测耐药基因中的1种,CyrA、CyrB、ParC和Tet耐药基因较为普遍,其耐药菌基因检出率依次为96%、83%、100%和95%,13株没有检测到相应的耐药基因。奶牛子宫内膜炎源性大肠埃希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严重,耐药基因普遍存在于耐药菌株中,除氨基糖苷类耐药菌株,其他3种抗菌药物类型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有较高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初步了解重庆市羊源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流行情况。在5个山羊养殖场采集185份山羊粪便样品,经选择性增菌和PCR鉴定分离沙门氏菌,确定了其血清型,测定了分离菌对2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检测了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的耐药突变位点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PMQR)、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基因。共分离到羊源沙门氏菌11株,其中10株为德尔卑沙门氏菌。分离的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噻肟、四环素和培氟沙星耐药严重;9株菌表现为多重耐药,对3~7类药物耐药。所有菌株均存在QRDR耐药突变且携带bla_(TEM)基因;7株菌携带1~5种PMQR基因。本研究分离的羊源沙门氏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整体耐药较为严重,且广泛存在耐药突变和携带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1.
采用K-B法,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37株不同年代、不同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用14种药物进行了体外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分离株耐药性较低,耐药谱从1重耐药到6重耐药,未见5重耐药和超级耐药株,其中,3重耐药株数最多,占总分离株比例的16.2%;多数分离株对呋喃唑酮、头孢氨苄、新霉素、壮观霉素、洛美沙星和诺氟沙星等6种药物具有高度敏感性.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分离株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耐药谱从8重耐药到11重耐药,其中8重耐药菌株数最少,占总株数比例的2.7%,11重耐药最高,占总株数比例的18.9%;1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也出现新高,其中链霉素耐药率达到了94.4%.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肠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应加强重视和研究,严格控制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广泛传播以及由此带来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某鸡场沙门菌临床分离株血清型分布与药物敏感性,以常规方法从病死雏鸡分离出多株细菌,经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PCR检测和血清型定型,最终鉴定出10株沙门菌,其中2株为肠炎沙门菌,8株为鸡白痢沙门菌。采用Kindy-Bauer(KB)法检测分离菌株对2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表明,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对阿奇霉素等12种药物的耐药率达到70%以上,而对复达欣等13种药物的敏感率均高于70%。结果表明,沙门菌早期感染仍是造成雏鸡高死亡率的重要病因之一,长期以来抗菌药物在养鸡业上的不合理使用已对沙门菌的耐药谱产生了明显影响,给沙门菌的临床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105株动物源携带耶尔森强毒力岛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状况和致病性,分别对各分离菌进行2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并选择不同毒力基因型的10株大肠埃希菌进行雏鸭的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四环素、多西环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链霉素耐药性较高,耐药率均在80%以上;敏感率在80%以上的药物有头孢...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内蒙古地区羊源大肠杆菌的耐药表型及其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内蒙古地区108株羊源大肠杆菌对13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吩、磺胺甲唑、黏菌素的耐药率最高,均达100.0%,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四环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50%~80%之间,对头孢噻肟、美洛培南、新霉素的耐药率均低于10%,较为敏感。108株羊源大肠杆菌中耐7种以上药物的菌株占94.4%,其中15.6%菌株对13种抗菌药物耐药,只有1株菌对所有抗菌药物敏感。采用PCR方法对羊源大肠杆菌分离株所携带的6种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6种耐药基因中的4种耐药基因blaTEM、proP-2、sul-Ⅰ、ampG检出率超过50%,耐药基因aph(3')-Ⅰ携带率达40%,只有耐药基因aac(3)-Ⅱ检出率仅为5.5%。由此可见,内蒙古地区羊源大肠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存在严重的多重耐药情况,羊源大肠杆菌分离株携带aph(3')-Ⅰ、sul-Ⅰ、ampG、blaTEM、proP-2、aac(3)-Ⅱ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5.
了解库尔勒市牛源空肠弯曲菌流行及耐药性状况,为空肠弯曲菌的防控与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特异性选择培养基培养并结合PCR法对新疆库尔勒市及其周边牛养殖场采集的787份肛拭子样品进行空肠弯曲菌的分离鉴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对牛源空肠弯曲菌分离株进行10类2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结果共分离到空肠弯曲菌38株,总分离率为4.83%(38/787); 38株空肠弯曲菌对克林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林可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表现高度耐药,耐药率均达80%以上;对美罗培南的敏感性最高,耐药率为0。研究表明,库尔勒市存在牛源空肠弯曲菌的流行隐患,空肠弯曲菌分离株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且耐药谱具有多样性,多重耐药情况普遍,应引起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从4个动物园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中采集了214份粪便样品,经过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和生化试验等分离鉴定出88株克雷伯氏菌,分离率为41.12%。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判定标准,对分离到的88株克雷伯氏菌进行了22种抗生素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88株均表现出不同的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耐药程度最高的是羧苄青霉素(耐药率为95.45%);敏感度最高的是阿米卡星(敏感率为77.27%)。88株克雷伯氏菌分离株均有较为严重的多重耐药性,耐8~15种抗菌药物的菌株最多,有64株,占分离菌株的72.73%;耐10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菌株有63株,占分离菌株的71.59%。从不同动物园分离的克雷伯氏菌对22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来看,在所调查的4个动物园中,重庆某动物园(CQ)和北京某动物园(BJ)的克雷伯氏菌分离株间耐药率无差异(P>0.05);上海某野生动物园(SHW)和上海某动物园(SHZ)的克雷伯氏菌分离株间耐药率无差异(P>0.05);而北京某动物园(BJ)与上海某野生动物园(SHW)和上海某动物园(SHZ)的克雷伯氏菌分离株相比,其耐药率差异均极显著(P<0.01);重庆某动物园(CQ)与上海某野生动物园(SHW)和上海某动物园(SHZ)的克雷伯氏菌分离株相比,其耐药率差异均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7.
对塔额垦区6个团场的15个羊养殖场(户)采样并分离大肠杆菌,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共分离76株大肠杆菌,临床药敏试验显示,67.1%的菌株对5~10种的抗菌药耐药,32.9%的菌株对10种以上的抗菌药物耐药,无完全耐药菌株,其中,164团分离株的耐药情况较严重,61.5%的菌株对10种以上的抗菌药物耐药,161、165、168与170的情况稍好。塔额垦区规模化养殖场中的羊源大肠杆菌对当前临床上允许使用的多种类型抗菌药物呈现一定程度的耐药,尤其是对临床中使用较多的青霉素、阿莫西林等耐药,这种耐药性的产生将对大肠杆菌病的抗菌药物治疗形成严重挑战,应选择性地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乱用、滥用抗菌药物,建议以流行菌株的耐药性为依据开展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湖北省鸡源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性规律,对分离的56株鸡源沙门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鸡白痢沙门菌所占比例最高(62.5%),为优势血清型;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所占比例也较高,分别为16.1%、10.7%。采用纸片扩散(K-B)法检测分离菌株对15种药物的敏感性,56株鸡源沙门菌对呋喃妥因均敏感,对磺胺异恶唑和阿莫西林表现为较高的耐药性(大于80%),对其他12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14.3%~75%);同时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三重以上耐药菌株占分离菌株的96.4%,其中5耐最为严重,占28.5%。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青海省宠物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状况,试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法,选用16种抗生素对100株宠物源大肠埃希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100株菌株对16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2重耐药15株(15%),3重耐药21株(21%),4重耐药34株(34%),5重耐药17株(17%),6重耐药6株(6%),7重耐药4株(4%),8重耐药1株(1%);16种抗生素耐药作用最强的为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占(86%),其次是氨苄西林(79%)、林可霉素(71%)。说明青海地区宠物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比较严重,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沙门菌分离株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和血清群之间的关系,对血清型鉴定为B群和D群的29株鸡源致病性沙门菌,采用ATB VET药敏试剂条法对19种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测定,应用PCR对这些抗菌药物19种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9株沙门菌分离株中,青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最高(100%),耐药率超过50%的还有磺胺甲恶唑(82.76%)、链霉素(75.86%)、恶喹酸(75.86%)、氟甲喹(65.52%)、恩诺沙星(55.17%)、四环素(55.17%)、阿莫西林(51.72%),而对大观霉素、庆大霉素、安普霉素、多黏菌素E没有出现耐药性。所有29个分离株至少对6种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以6重~7重耐药为主(占51.73%),最高可达14重耐药(占3.45%)。所检测的19种耐药基因中,共检测到14种耐药基因,其中blaTEM检出率最高(100%),检出率超过40%的还有aadA1(62.07%)、Sul2(62.07%)、Sul3(51.72%)、tetA(48.28%)、qnrA(44.83%),而blaPSE、aadA2、tetG、tetM、tetX未能检出。所有29个分离株至少携带2种耐药基因,以携带4种~6种耐药基因为主(占79.31%),最多者携带10种耐药基因(占3.45%)。B血清群和D血清群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携带率没有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广西鸡源致病性沙门菌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性非常普遍,耐药表型与相关耐药基因检出率呈正相关,而与血清群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