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副猪嗜血杆菌对部分常用实验动物的致病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筛选对副猪嗜血杆菌易感的实验动物,对部分常用的不同品种、不同品系实验动物进行了副猪嗜血杆菌致病性试验。用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5型标准株(Strain Nagasaki)培养物,以2×10^8-2×10^10CFU的接种量,通过腹腔感染SPF级小鼠、大鼠、金黄地鼠、豚鼠以及清洁级豚鼠和兔。结果当接种量达到2×10^9CFU时,SPF豚鼠、清洁级豚鼠和SPF昆明小鼠出现死亡,在死亡豚鼠观察到典型的副猪嗜血杆菌病病理变化,而在死亡小鼠未见。其它各实验动物在上述剂量范围内均未发病或死亡,感染7d后剖检也未见任何异常。对死亡豚鼠和小鼠的各个组织器官进行副猪嗜血杆菌分离,结果在豚鼠的大脑、心血、肺、肝和腹水中分离到了副猪嗜血杆菌。提示豚鼠对副猪嗜血杆菌易感,可以做为建立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的候选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2.
豚鼠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学特点和生物学特性,被公众长期以来视为在生物医学研究,药品、化妆品检验检测和安全性评估等领域的经典实验动物。从动物的运输和包装、饲养和实验环境的监测、饲料饮水垫料的合理提供、生物安全管理、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管理以及动物福利等方面的科学管控和常见疾病的合理处置既符合动物福利的要求,又保障了实验数据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正>实验动物豚鼠现如今在生物类制品质量检测检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全国实验动物使用量排名中已位居第四位。但豚鼠因其生理学特点,在试验中经常出现致病和致死的情况。加上其本身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往往对实验正常进行产生干扰。为此从豚鼠生理学特点进行分析,针对这些特点制定饲养管理措施。并通过对人流、物流、动物流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保证豚鼠在饲养中健康和实验顺  相似文献   

4.
全价营养饲料是实验动物品质的重要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命科学的生产和研究领域中 ,实验动物作为四大支撑条件 (实验动物、仪器设备、化学试剂和情报信息 )之一 ,其质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实验数据的正确性 ,因此实验动物的品质越来越受到各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视。在 2 0 0 0年版生物制品规程中明确规定 ,凡生物制品生产、检定和科研使用的小鼠、豚鼠、地鼠必须使用二级 (清洁级 )以上的动物 ,鸡胚必须用 SPF鸡蛋 ,实验兔必须符合一级动物标准要求。实验动物质量受品种品系 (遗传因素 )、饲养环境、试验条件 (包括微生物控制 )和饲料营养三大因素影响。实验动物品种多 ,食性不同 ,对营…  相似文献   

5.
豚鼠在动物分类学上二属哺乳纲、啮齿目、豚鼠科、豚鼠属.又名天竺鼠、荷兰猪.由于豚鼠个体小,性情温顺,容易抓取,对许多细菌、病毒和药物比较敏感.同时,又具有某些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解剖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如微牛物学、免疫学、生理学、毒理学和营养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豚鼠又名荷兰猪、猪鼠和江猪,属于以草食为主的啮齿类动物。豚鼠原产于南美洲,16世纪引到欧洲一些国家,现已普及世界各地并作为一种经济与实验动物在广泛地养殖。该动物抗逆性能较强,不易患病,养殖业利用价值较高。全身皆宝,皮可加工裘皮、皮革、,肉可烹调肉菜或加工多种熟肉食物。 据医学科学试验证明,豚鼠是人医与兽医两大医学科学领域良好的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7.
豚鼠因其多种生物学特性,是生物制品检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实验动物。作为实验动物的使用单位,要在饲养过程中面临各种应激对豚鼠造成的影响。文中从豚鼠使用单位的角度出发,就其购买入库、饲养管理、试验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和医药学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实验动物作为医学研究的辅助手段也在不断地进步,除了常规的犬、鼠、兔、猴等常规实验动物外,由于猪的各种生理生化等医学指标与人类很接近,不仅步人了实验动物领域,而且正在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模型、皮肤与器官移植等领域.那么,我国有哪些猪种可以作为实验动物呢?本文将对此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中药C制剂免疫功能研究及相应动物模型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制剂是从中药中提取的以皂甙为主的混合物。据介绍,中药C性温、味苦、微甘、微毒,主要有散结消肿、攻毒疗疮等功能,可作为外用药使用。鉴于该中药的抗菌消毒作用,为了扩大该中药的药用价值,作者将C制剂作为免疫佐剂,与OVA模式抗原结合免疫豚鼠,通过测定机体T、B淋巴细胞部分免疫学指标,研究C制剂的免疫增强作用,并探讨不同品系豚鼠对C制剂的免疫反应性及免疫机制。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动物Zmu-1:DHP豚鼠,白毛白爪,普通级,雄性,由浙江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DHP豚鼠培育而成;DHP豚鼠,花毛花爪,普通级,雄性,属英国种豚鼠,由浙江…  相似文献   

10.
豚鼠作为实验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重要作用。豚鼠的生存能力不强,对外界饲养环境较为敏感,其饲养管理要科学、可行。文中结合豚鼠的生理特点,对其科学饲养管理进行简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农业出版社近期隆重推出《动物分子免疫学》专著,该书由中国农业大学郑世军教授执笔,针对动物免疫学领域最新知识以及理论进行阐述,具有时效性强、内容新颖、直观易懂、结合实际等特点。内容新颖,体现在对某些重要的热门领域阐明新理论、新技术和重要的原创性实验;直观易懂体现在图文并茂;书中配有126幅原创精美彩图,有助于理解描述的内容;结合实际体现在如何利用免疫学  相似文献   

12.
<正>豚鼠作为实验动物或宠物不应存在任何体外寄生虫,因为它会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豚鼠背毛螨是寄生在豚鼠被毛上的螨类寄生虫,一年四季均可寄生,但以夏季多见,一旦感染此病就会迅速波及全群。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故常常  相似文献   

13.
对于每个兽用生物制品厂,实验动物是必不可少的检验工具,实验动物是保证生物制品厂生产、检验、研发必不可少的材料,所以只有按照正确的饲养管理方法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实验动物是活的试剂和活的精密仪器,是衡量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实验动物的种类有很多,用于兽用生物制品检验较常见的有小白鼠、豚鼠、兔子等。  相似文献   

14.
猫作为实验用动物在医学、生物学等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某些实验中,如降压实验、作为弱视动物模型及高眼压动物模型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国内科研对猫使用量的增多,实验用猫多是从商贩或"收购型饲养场"购买,其来源混杂,遗传、年龄、微生物和寄生虫等携带情况不明,实验重现性差,实验结果存在未知因素的影响。我国在猫标准化方面建设缓慢,已经无法适应实验动物学科的发展及人们对实验动物伦理与福利的需求。本文结合吉林省实验用猫使用情况,对猫实验动物标准化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几年,我国某些地区动物疾病明显表现出流行与多发等态势,还有些老疫病表现出非典型化的特点。在防治动物疾病阶段,患病动物临床症状越发的复杂,不断的有感染新型病毒细菌的疾病出现,防治动物疾病也成为了确保养殖行业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环节。当前中兽医"治未病"学说广泛普及于防治动物疾病领域,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喜人成果。1中兽医"治未病"学说不治已病而治未病的"治未病"思想最早是在  相似文献   

16.
志贺氏痢疾杆菌是人类肠道传染病的常见病原菌之一,非人的灵长类动物亦有感染的报道,至于其它实验动物如豚鼠对此菌的感染和带菌情况在我国则未见报道。由于志贺氏痢疾杆菌分布广泛,而豚鼠有食青草和鲜菜等青饲料的习性,我们认为豚鼠年龄越大接触青饲料的机会也就越多,因而豚鼠带菌及感染的机会也就越多,在调查的40例豚鼠中有35只其年龄在1.5岁左右。我们在1986年6月和1987年3—4月对40例豚鼠作了  相似文献   

17.
在免疫学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抗体大都是靠免疫动物制备抗血清而获得。常用兔、豚鼠,有时也用山羊、绵羊、马制备抗血清,但动物小所得的血清量有限,动物大饲养管理又较麻烦。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禽类对抗原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都是高水平的。与哺乳动物的初乳一样,禽类的卵黄为新生动物提供大量抗体,从而使新生动物获得被动免疫,研究还表明转移到卵黄中的抗体主  相似文献   

18.
基于选择实验动物时的差异性原则,对豚鼠、大鼠和小鼠的脾脏、胸腺、淋巴组织的形态以及其石蜡切片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免疫器官的差异,为免疫相关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采集豚鼠、大鼠和小鼠的血液进行血常规及血液生理生化检测,采集脾脏、胸腺进行形态和切片观察比较。观察血涂片可以看到豚鼠、大鼠和小鼠外周血液中免疫细胞有一定差别。根据血常规和血液生理生化检测可见在部分指标差异极显著,部分指标差异显著。器官外观以及石蜡切片分别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正>由于小鼠个体差异小,成本低,易于饲养繁殖,因此常作为药代动力学、毒理学及药物化学等研究领域中理想的实验动物。实施动脉血管插管手术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植入小鼠体内的动脉插管不仅能实现随时、便捷地采血的目的,而且还可作为自身给药动物模型,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研究,而手术的好坏及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因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1885年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就指出:动物在没有肠道细菌参与下不能生存.他认为微生物对营养有影响,这一观点受到了其他科学家的非议,并因此而推动了无菌动物的研究.十年以后,Nuttall和 Thicrfcldct 获得了世界上第一只无菌豚鼠,并使之存活了13天.从第一只无菌豚鼠到现在,不仅已培育成功无菌大、小鼠、豚鼠而且兔、狗、猫、鸡、猪、马、羊、猴、和鹌鹑的无菌培育早已不是奇迹.尽管到本世纪初已基本确立生命在无菌条件下也可以存活的论点,但这并不能完全否定巴斯德的观点,因为微生物对宿主的营养确实有着一定的作用(吴桂林等,1990).随着采用无菌动物工作的增加,出现了缺乏微生物对营养是否有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