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旱作藜麦的养分吸收特征,开展田间试验研究藜麦对氮、磷、钾养分需求规律及其养分限制因子,以期为旱作藜麦大面积推广和高效生产提供合理的施肥方案。本试验以‘陇藜1号’为材料开展大田肥料缺素试验,分析在全施肥区不同生育期藜麦的干物质量、养分含量及积累量。结果表明:孕穗期和灌浆期是藜麦整个生育期内干物质累积量最大和日累积量增长最快的两个阶段,其中孕穗期干物质累积量占干物质总量的48.14%,且单株干物质日累积量为6.42 g,灌浆期干物质累积量占干物质总量的27.93%,且单株干物质日累积量为1.58 g;藜麦对氮素的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在花期-孕穗期这一阶段达到最大值,吸收量占吸收总量的29.97%,吸收速率达到7.15 kg·hm~(-2)·d~(-1);藜麦对磷素吸收量最大的生育期是孕穗-灌浆期,为17.49 kg·hm~(-2),占总量的32.70%,但吸收速率却在花期-孕穗期最高,为0.96 kg·hm~(-2)·d~(-1);孕穗期-灌浆期是藜麦对钾吸收量最高的时期,为103.24 kg·hm~(-2),占总量的31.09%,吸收速率在花期-孕穗期最快,为6.30 kg·hm~(-2)·d~(-1)。单位面积氮、磷、钾吸收累积量分别为353.88、53.63、333.62 kg·hm~(-2),其比例为6.60∶1∶6.22。氮磷钾全施显著提高藜麦的产量,缺氮、缺磷、缺钾、全施处理与没有施肥处理相比较,增产幅度为18.2%~118%,所有施氮的处理比不施氮的处理增产84.2%,所有施磷的处理比不施磷的处理增产37.4%,所有施钾的处理比不施钾的处理增产5.7%,限制藜麦生长及产量的养分因子大小顺序为氮磷钾。  相似文献   

2.
红芸豆养分限制因子及养分吸收、积累和分配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红芸豆养分限制因子、植株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积累及分配规律,可为红芸豆合理施肥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大田试验条件下,以‘英国红’红芸豆为试材,设置缺素试验,采集全施肥区植株样品,分析研究红芸豆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干物质量、养分含量及积累量。结果显示,氮磷钾配合全施显著提高红芸豆产量;缺氮、缺磷、缺钾处理与全施肥处理相比,产量分别降低14.2%、8.0%和11.3%,表明影响红芸豆产量的限制因子为氮钾磷。在整个生育期,红芸豆干物质累积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根、茎、荚皮和豆粒干物质累积量呈上升趋势,叶干物质在收获期有下降趋势,收获时不同部位干物质量为豆粒茎≈荚皮叶片根。随生育期推进,茎、叶和荚皮中氮含量呈递减趋势,豆粒中氮含量呈递增趋势,而各器官磷、钾含量呈递减趋势。盛花期到结荚期是养分累积最大期,其氮、磷、钾吸收量分别占整个生育期吸收总量的28.14%、49.22%和56.20%;不同器官吸收累积氮、磷、钾量不同,成熟期豆粒、叶、茎和根中均为累积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荚皮中累积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每生产100 kg红芸豆需供给N 4.37 kg、P2O5 2.38 kg、K2O 3.53 kg,比例为1∶0.54∶0.81。  相似文献   

3.
宁夏马铃薯氮、 磷、 钾养分的吸收累积特征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马铃薯氮、 磷、 钾养分吸收累积特点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但在宁夏地区的生产条件下尚缺乏系统研究,马铃薯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中也缺少施肥参数,难以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因此,针对宁夏地区马铃薯种植基地的土壤条件,系统分析马铃薯干物质累积和氮、 磷、 钾养分含量,探明其对氮、 磷、 钾养分吸收累积特点,以期为马铃薯的精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于2012年分别在宁夏西吉县、 原州区、 红寺堡和同心县马铃薯种植基地进行肥料田间试验,按照当地推荐的施肥量统一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农家肥、 70%氮肥、 全部磷、 钾肥基施,30%氮肥在现蕾期追施),在马铃薯不同生育期采集植株样品,测定不同器官干重和氮、 磷、 钾含量,分析不同生育期马铃薯干物质累积量、 氮、 磷、 钾含量及其吸收累积量的变化特点。【结果】1)从不同种植基地来看,红寺堡区马铃薯干物质累积量最高,其次是原州区和西吉县,同心县最低;马铃薯干物质累积量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增加,符合Logistic曲线,幼苗期、 块茎形成期、 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累积期的干物质累积量分别占总累积量的5%、 20%、 40%和35%。2)马铃薯植株氮含量随生育期而降低,其变异系数较大; 磷、 钾含量随生育期呈先增后减的变化态势,但变异系数较小; 氮、 磷含量叶片高于其他器官,钾含量茎秆中较高。3)马铃薯氮、 磷、 钾吸收累积量在红寺堡区最高,原州区和西吉县居中,同心县最低;苗期氮、 磷、 钾的吸收量分别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11%、 6%、 8%,块茎形成期占28%、 23%、 31%,块茎膨大期占36%、 39%、 41%,淀粉积累期占25%、 31%、 20%;成熟期块茎中氮和磷的累积量分别占各自总累积量的60%以上,钾的累积量占50%。【结论】供试土壤条件下,马铃薯干物质累积量及养分吸收量因种植基地、 生育期和器官不同而异。从不同种植基地来看,红寺堡区马铃薯的干物质及氮、 磷、 钾累积量较高,原州区和西吉县居中,同心县最低;干物质及氮、 磷、 钾累积量随生育期的变化符合Logistic曲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块茎膨大期累积最多,块茎形成期和淀粉积累期次之;马铃薯根、 茎和叶中吸收累积的氮、 磷、 钾占同期总累积量的比例随生育期而降低,但块茎则相反,氮、 磷、 钾吸收累积量随生育期而增加,成熟期块茎中吸收累积的养分量占全株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棚栽培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结球甘蓝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结球甘蓝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施肥(CF)相比,在化肥减量45.3%的条件下,用缓释肥部分替代化肥,并配施60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效果最佳,可显著提高产量,增加整株干物质与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叶球某些中微量矿质元素吸收;具体表现为:较CF处理,增产12.9%,叶球Zn、Mg、Cu、Mn、Ca含量分别提高61.2%、7.2%、5.4%、12.5%、10.7%,Na含量降低39.9%,整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15.8%,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分别提高45.3%、17.1%、41.9%,肥料利用率分别提升24.3、8.8、33.3个百分点,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15.9%、80.0%、9.9%和121.3%。综合上述结果,以缓释肥部分替代化肥配施60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枸杞植株不同物候期各器官干物质与氮磷钾含量的测定,计算出不同物候期枸杞养分需求量,以期为宁夏枸杞营养诊断及精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4年生'宁杞7号'为对象,通过在不同物候期采集整株植株样,测定养分相关指标,经过综合分析发现:宁夏枸杞树随生育进程延续,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呈现出主干>根>侧枝>叶片>主枝>果实;根中氮...  相似文献   

6.
施氮模式对春玉米养分累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模式对春玉米养分累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明显提高了春玉米干物质和NPK的累积量及累积速度,这种影响均在拔节期以后更明显.随着生育期推进,春玉米干物质及NPK的累积量均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同.干物质及NP累积量的增加幅度在大喇叭口期以前较小,大喇叭口期以后较大;K累积量的增加幅度则正好相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河北省主栽山药品种的矿质养分累积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差异,以期为山药生产提质增效制定科学的养分管理措施。【方法】田间试验在河北省蠡县进行,供试山药(Dioscorea oppositifolia L.)品种包括棒药、大和白玉、紫药和小白嘴,山药4个品种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均一致。在成熟期,取样测定了山药地上部、根茎生物量,以及9种矿质元素(氮、磷、钾、钙、镁、铁、锰、铜和锌)含量和累积量。【结果】4个主栽山药品种根茎的鲜生物量表现为大和白玉>棒药>紫药>小白嘴,而干生物量表现为紫药>大和白玉>小白嘴>棒药。大和白玉根茎的氮、钙、镁、锰、铜、锌累积量最高,且钾、钙、镁、锰、铜、锌分配系数最高,紫药根茎的磷、钾累积量最高,且氮分配系数较高,磷分配系数最高,棒药根茎的铁累积量及分配系数均为最高。4个山药品种形成1000 kg产量对大量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均表现为钾>氮>磷,对中量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均表现为镁>钙,对微量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均表现为铁>锌>锰>铜。以《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中山药的9种矿质营养品质指标作为参...  相似文献   

8.
《土壤通报》2020,(2):398-403
以红花株系‘2-3’为材料,通过检测红花幼苗期、花蕾期、成熟期不同器官N、P、K、Na、Ca、Fe、Mn、Cu、Zn、Pb、Cd等矿质元素含量,探计了红花生长过程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及吸收后矿质元素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红花对矿质元素吸收、器官分配差异明显;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N、P、K含量不同,幼苗期叶中N含量最高,茎中P、K含量较高,从幼苗期到成熟期N、P、K向花和蕾转移,根、茎、叶N、P、K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花中K含量上升最快;N、P、K需求量高于Fe、Mn、Cu、Zn等元素,氮磷钾三元素比较,花蕾期累积能力为P> K> N,成熟期累积能力为P> N> K,Na在红花的根和茎中累积能力最强,Ca在叶中累积能力最强,Fe和Cu在幼苗期累积能力最强,Fe、Cu、Zn在花蕾期和成熟期均以花蕾和种子生长中心累积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9.
水稻不同品种在海南富硒土壤中硒的吸收和分配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盆栽研究了5个水稻品种在两种不同的富硒土壤中Se吸收累积的生育期动态变化和Se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分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发育期的推进,水稻在孕穗期对Se含量和累积量同时骤增,从苗期到孕穗期水稻Se的累积量占总Se累积量的45.5%~67%,同时Se含量也达到最高,说明这一段时期是水稻吸收Se的关键时期;在富硒土壤1中水稻各器官Se含量都显著大于相应土壤2中水稻各器官,水稻各器官Se含量顺序依次为根>叶>茎>籽粒,Se易向营养体富集;5个水稻品种中只有杂交稻在土壤1中生长正常;3个常规水稻中旱14、2004-95、稻翅品种在土壤2中的SOD、POD酶活性比土壤1中呈明显减小趋势,但杂交稻特优10 SOD酶活性变化相反,其POD酶活性变化的幅度也最小;在土壤2中5个水稻品种生长都正常,杂交稻的平均硒含量最低,但累积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两种枣树矿质营养元素累积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明枣树矿质营养元素的累积分配特征,以3年生骏枣树和灰枣树为试材,采用彻底刨根、分解取样的方法,研究了生物量的构成特点、各器官矿质元素含量和累积分配特性。结果表明,骏枣树总干质量为2694.3 g/plant,其中营养器官占68.0%,分别比灰枣高27.6%和21.9%。其N、P、K、Ca、Mg总累积量为33.91、3.43、22.20、31.25和5.53 g/plant,分别比灰枣树高50.1%、22.5%、24.7%、51.0%和88.7%。其中,N主要分配到叶片和果实,P、K主要分配到果实和叶片,Ca、Mg主要分配到叶片和主干;新生营养器官N、P、K的吸收比例为1: 0.063~0.083: 0.41~0.46,果实N、P、K的吸收比例为1: 0.19~0.20: 1.34~1.48。每生产1000 kg干质量骏枣需吸收N 32.83、P 3.41、K 23.14、Ca 29.06、Mg 5.32 kg;灰枣需吸收N 20.53、P 2.66、K 17.71、Ca 18.01、Mg 2.49 kg。骏枣生产单位干质量果实需吸收的养分比灰枣多,养分利用效率比灰枣低。骏枣树养分在叶片中的分配率显著高于灰枣树,在果实中的分配率则显著低于灰枣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