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广东 《养猪》2006,(3):68-69
猪瘟(Hog cholera,HC)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出血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1当前猪瘟流行和发病特点近年来,我国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很大变化,其流行形式从频发的大流行转为周期性、波浪式、地区散发性流行。在发病特点上,出现所谓非典型猪瘟、温和型(慢性)猪瘟和无名高热等,症状显著减轻,死亡率降低,病理特征不明显,须依赖于实验室才能确诊;并出现猪瘟病毒的持续感染(亚临床感染)、胎盘感染、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和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  相似文献   

2.
<正>猪瘟(Hog cholera,HC)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近年来,猪瘟的流行特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非典型、温和型猪瘟,造成相当严重的猪瘟病毒持续感染(亚临床感染),出现胎  相似文献   

3.
1流行特点从频繁发生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性、散发性流行,通常3~4年为1个周期;疫点增多,疫区缩小,多局限于猪瘟不稳定地区的散发性流行,某些猪场,在形式上类似于寄生虫病的疫源地;既有急性、典型猪瘟,又有持续感染的温和型、非典型猪瘟,以及无名高热或隐性猪瘟。  相似文献   

4.
猪瘟(Hog cholera or 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Hog cholera virus or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一种猪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流行广泛、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是世界养猪业的第一大威胁,也是我国养猪业的头号杀手.其特征是:急性,呈败血性症状,实质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呈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近年来,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流行形式从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形的地区性和散发性流行,出现了非典型猪瘟、慢性猪瘟、猪瘟持续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等,给猪瘟的诊断与防制带来很大挑战.猪瘟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可感染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而且一年四季均发生;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猪瘟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经消化道或者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5.
规模化猪场猪瘟流行的新特点和防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瘟(Hogcholera,HC;Swinefever,SF,Classicalswine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HC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国际兽疫局16种A类法定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的一类传染病。近年来,在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猪瘟的流行发生了较大变化,从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散发性流行,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由典型转为非典型,并出现了亚临床感染、带毒母猪综合征和新生仔猪先天性感染等流行新特点,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本文拟对近些年来猪瘟的流行新特点以及防制策略进行以下阐述,以此为猪瘟的防治提供建议和参考。1规模化猪…  相似文献   

6.
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HC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疫病.急性病例表现为发病急、高热稽留和败血症;慢性病例表现为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随着饲养管理方式的变化和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各种疫(菌)苗的广泛使用,猪瘟的发生和流行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非典型猪瘟、温和型猪瘟,并常以散发流行,流行时还常与其他病原体一起形成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使猪瘟特征性临床症状现地不明显,并且常缺乏特征性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猪瘟的流行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河南省是我国的养猪大省 ,也是我国猪瘟流行严重的地区之一 ,近些年来 ,虽然采取各种措施 ,对猪瘟有了一定的控制 ,但其流行和发病又出现了新的特点 ,危害仍然十分严重。1 流行与发病特点1 .1 从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地区性流行 由于猪瘟的危害严重 ,所以一直被广泛重视 ,不论大型养殖场还是小规模的散户 ,猪瘟是必防的项目 ,加之现在猪瘟疫苗的可靠性较高 ,使得猪瘟的大面积流行越来越少 ,而呈现散发性、区域性流行的趋势。1 .2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由典型转为非典型 ,并出现了亚临床感染、母猪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先天性感染。1 .3 在加…  相似文献   

8.
当前猪瘟的发生和流行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猪瘟(HC)流行有地区性零星散发为主,正规免疫的猪群常发,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高发,规模猪场猪瘟发病严重和通过生猪调购传播猪瘟的比例上升等特点;从临床上分析,猪瘟发病多的原因有存在一定的亚临床感染,流行毒株病毒变异,母源抗体干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干扰及其他原因等。应对猪瘟发病的新特点,防制上应采取加强猪瘟诊断淘汰隐性感染猪,利用免疫监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加大免疫剂量维持群体均匀、稳定的抗体水平,实行定期消毒和紧急免疫接种以及研制新疫苗、疫苗保护剂和增效剂,猪瘟检测新技术和抗病育种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防制猪瘟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9.
<正>猪瘟仍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传染病之一。虽然近年来很少出现典型的临床病例,但发病猪群中总能见到猪瘟存在。现把目前猪瘟流行特点和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控建议总结如下。一、我国目前猪瘟的流行特点(一)猪瘟呈散发:没有出现大规模暴发,免疫猪群以非典型猪瘟为主。(二)持续性感染:猪场种猪带毒现象较为普遍,一些猪场带毒率比较高,常见于母猪,造成繁殖障碍,可垂直传播,造成仔猪先天感染,是仔猪发病的主要原因。后备种猪有隐性感染或带毒现象,因种猪  相似文献   

10.
猪瘟是由于猪瘟病毒感染而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传染性和致死性很强,也是一直影响养猪业的主要疫病。近几年来大多数养猪场(户)典型猪瘟的发生和大面积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但目前猪瘟病常和其它病毒病、细菌病或寄生虫病并发,出现混合感染的情况逐渐增多,尤其是“猪瘟不稳定地区”,相应的临床症状也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许多地区虽然注射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但猪瘟仍时有发生,且表现为非典型性、慢性及隐性状态,并普遍出现猪瘟的持续性感染。出现持续感染的原因可能是母猪带毒,这也是连年注射猪瘟疫苗还发生猪瘟…  相似文献   

11.
猪瘟是一种猪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主要病变特征是由猪瘟病毒 (SwineFeverVirus,SFV)引起微血管变性而造成全身性出血、坏死和梗塞。在贵州省牲畜疫病控制规划中 ,“两瘟一病”即猪瘟、鸡瘟和五号病是我省目前重点防疫的主要传染病。近年来 ,猪瘟流行和发病的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流行形式从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局部的散发流行 ;发病特点出现了非典型猪瘟、温和性猪瘟与亚临床感染。在流行和发病过程中 ,除猪瘟病毒以外 ,细菌或其它病原微生物的合并感染使疾病的症状和病变更加复杂化 ,这种情况无疑增加了…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已经将猪瘟列为一级传染病,该病在防控上十分困难。近年来猪瘟的流行特点、发病特征相较之前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如今慢性的病程要比急性的更多,临床症状也以非典型为主。这种温和型的猪瘟虽然病毒毒力较低,但是却更容易出现持续感染的现象,这是导致该病长期流行最主要的原因。猪瘟对种猪的生产性能影响较大,种猪场必须加强控制并进行净化。  相似文献   

13.
<正>猪瘟对大多数国家来说仍是目前危害养猪业发展的最重要疾病。近几年随着集约化养猪业的迅速发展,猪瘟的流行形式和发病特点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部分猪群时有猪瘟发生,而且多发生于免疫猪群。在发病特点上,自然病例中常见非典型、温和型或亚急性症状,表现为持续感染、胎盘感染、母猪繁殖障碍、新生仔猪先天性感染、免疫耐受等。这给猪瘟的防控带来了新困难,为掌握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及摸清当前玉田县猪瘟流行情况,笔者于2013年6—8月份对全县12个规模猪场进行了猪瘟的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以便进一步作好玉田县猪瘟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养猪》2015,(1)
<正>猪瘟仍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传染病之一。虽然近年来很少出现典型的临床病例,但发病猪群中总能见到猪瘟存在。现把目前猪瘟流行特点和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控建议总结如下。一、我国目前猪瘟的流行特点(一)猪瘟呈散发:没有出现大规模暴发,免疫猪群以非典型猪瘟为主。(二)持续性感染:猪场种猪带毒现象较为普遍,一些猪场带毒率比较高,常见于母猪,造成繁殖障碍,可垂直传播,造成仔猪先天感染,是仔猪发病的主要原因。后备种猪有隐性感染或带毒现象,因种猪流通和交易而造成猪瘟病毒的传播,成为其它猪场和新建猪场猪瘟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5.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集中化猪场均实施了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猪瘟的发生和流行。但近年来,集约化猪场猪瘟流行特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非典型、温和型猪瘟。主要表现为猪瘟病毒持续感染(亚临床感染)、胎盘感染、初生仔猪先天性颤抖、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繁殖障碍)等。当前非典型猪瘟在我国较多的集约化猪场不同程度地发生。由于当前猪病比较复杂,猪瘟又非典型化,往往易被其他病病或继发并发感染而造成误诊而忽视猪瘟的存在。为了有效地防制当前集约化猪场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现就当前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病变、发病原因及防制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刘东军 《中国猪业》2009,4(8):11-12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猪是该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近年来,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大规模流行转变为地区性的散发流行.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由典型变为非典型为主。出现亚临床感染、繁殖障碍型、新生仔猪先天性感染等感染类型。在超量免疫、增加免疫次数的猪场有时仍然不能有效控制猪瘟病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1流行特点 近年,世界各国的猪瘟流行形式和发病特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也不例外,普遍出现了长期持续存在的多点散发性猪瘟,临床上表现为非典型、温和型、亚临床和无症状的隐性感染。特别是持续感染、胎盘垂直传播、初生仔猪先天性带毒和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等非常普遍。其根源主要是带毒母猪,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一些地区的猪瘟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但与先前相比 ,其流行和发病的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多年来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防制策略 ,有效地控制了猪瘟在我国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 ,使流行形式转变为地区性散发 ,疫点显著减少 ,病程由急性变为慢性过程 ,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症状显著减轻 ,发病率不高 ,病势较缓和 ,死亡率减低。仔猪死亡率较高 ;成年猪较轻或可耐过 ,病理变化也不典型。由于病原毒力降低 ,出现持续感染(亚临床隐性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先天感染) ,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及新生仔猪…  相似文献   

19.
<正>众所周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猪瘟列为A类传染病,为必须申报的动物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近年来,猪瘟在美洲、亚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呈现复发的趋势,一些已宣布消灭猪瘟的国家又见猪瘟复发的报道。在我国,虽然采取了免疫防制措施,但该病仍在全国范围内不间断的流行,呈现典型猪瘟和非典型猪瘟共存、持续感染与隐性感染共存、免疫耐受和带毒综合征共存等现象。猪瘟新的流行形式给世界和我国养猪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感染猪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流行广泛,病猪死亡率高。但世界上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流行形式已从以前频繁发生的大流行转为周期性、波浪形的地区性散发性流行。非典型猪瘟是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