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镇原试验站是1972年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为在陇东地区普及农业新技术设立的农村试验基点,此后随着农业科研与示范推广工作的需要,几经更名扩建,强化科研团队和基础条件建设,使服务"三农"的能力显著提升,成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在陇东地区的展示窗口。2005年被农业部命名为"农业部镇原黄土旱塬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相似文献   

2.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为依托单位,为"十二五"新进入建设的试验站,是国家50个玉米综合试验站之一,包括庆阳市的镇原县、宁县,平凉市灵台县、庄浪县,武威市凉州区5个示范县(区),产业规模140万亩。试验站核心试验示范基地设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镇原旱地农业综合试验站,科研用地100亩。试验站站长  相似文献   

3.
《甘肃农业科技》2010,(1):F0002-F0002
<正>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农所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镇原大豆综合试验站的重点任务是:大豆高产综合配套技术试验与示范、优良品种筛选和配套栽培技术研发、试验与示范,以及主要病虫草害预防与控制技术研发、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4.
<正>试验站站长:罗俊杰,男,汉族,1962年10月生,研究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兼任甘肃省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会高新技术农业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作物学会理事、甘肃省农业工程学会理事。甘肃省"千名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人选。甘肃省属科研院所学科带头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人选。  相似文献   

5.
甘肃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具有生产优质李的地理气候条件,是我国李优生区之一.2005年,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榆中高寒农业试验站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引进李品种10个,经过5a的观察,初步确认大玉大石早生、大李特早红、红宝石、新引3号、黑王、女神、安哥诺等7个李品种生长结果表现良好,可在甘肃省中部高寒地区及同类地区推广.现将这7个品种在引种试验区的主要性状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于20世纪50年代开展大豆病、虫、草害的研究,是我国最早研究大豆灰斑病、大豆疫霉病的单位,为黑龙江农业科学院大豆病理学重点学科。目前研究所承担了农业部佳木斯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试验站项目,是全国仅有的设在地级市的5所有害生物观测实验站之一,在2017年的农业部有害生物学科群评比中排名第8,评分达到优秀;黑龙江省农业科  相似文献   

7.
边纪 《新农村》2005,(9):23-23
波兰的农业研究工作分别由3个系统进行,一是农业部所属专业研究所,二是波兰科学院.三是高等院校。农业部所属各研究所在各主产区都设有试验站.各试验站负有为所在地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的职责。科研机构与欧盟各国开展多边合作研究并互派人员培训、进修.学习,互存种质资源,进行合作试验等,  相似文献   

8.
1品种来源 马铃薯新品种天薯9号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中梁试验站于1994年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新品系91—26-116为母本、以陇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新品系85—6—1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原代号为95—3—1。2004年通过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2005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并作为当年甘肃省马铃薯产区的重点品种进行推广。截止2006年底,该品种已在天水市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高寒阴湿地区及陇南等地累计推广5.9万hm^2,获得经济效益9900万元。该品种于2007年获天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9.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的交会处,系黄河中下游黄土高原沟壑区。习称"陇东",素有"陇东粮仓"之称。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庆阳市农业现代化及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可预见的未来,会严重限制该市的农业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为了更好地落实甘肃省农业部关于综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一系列决定,同时促进该市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文章尝试探讨该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以及简单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对相关部门的政策决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的交会处,系黄河中下游黄土高原沟壑区。习称" 陇东",素 有" 陇东粮仓" 之称。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庆阳市农业现代化及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可预见的未来,会严重 限制该市的农业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为了更好地落实甘肃省农业部关于综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一系列决定, 同时促进该市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文章尝试探讨该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以及简单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对相 关部门的政策决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甘肃农业科技》2010,(2):F0002-F0002
试验站站长: 罗俊杰,男,汉族,1962年10月生,研究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兼任甘肃省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会高新技术农业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作物学会理事、甘肃省农业工程学会理事。甘肃省“千名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人选。  相似文献   

12.
正孝感市农业科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19年的孝感地区专署农业科学试验站,1995年改正科级为副县级农业科学研究所,2012年合并孝感市原种场成立全额拨款的正县级孝感市农业科学院。主要职责一是开展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研究,提高孝感市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二是承担国家、省、市重大农业科技攻关  相似文献   

13.
《甘肃农业科技》2013,(6):1+65-66
国家胡麻产业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为依托单位,是国家10个胡麻综合试验站之一,包括金昌市永昌县、兰州市永登县、皋兰县、榆中县,庆阳市华池县5个示范县,产业规模25万亩。试验站核心试验基地设在榆中县良种繁殖场,科研用地50亩。  相似文献   

14.
《甘肃农业科技》2011,(8):F0002-F0002
国家胡麻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为依托单位,是国家胡麻产业技术体系在全国设立的10个试验站之一。试验站站长为罗俊杰研究员,团队成员为王方、谢志军、叶春雷、陈子萱。示范县包括永昌县、皋兰县、榆中县、永登县、华池县。  相似文献   

15.
大豆新品种陇黄1号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和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于2008年初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引进的,以汾豆56为母本、汾豆62为父本常规杂交的F_3代群体中,经系谱法选育而成。陇黄1号2013—2014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产量2 442.00kg/hm~2,比对照陇豆2号平均增产3.75%;2015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71.30 kg/hm~2,比对照陇豆2号增产9.04%。籽粒粗蛋白质含量39.40%,粗脂肪含量20.52%。其突出特点是抗病性强、稳产、商品性优且适宜间套作。该品种于2016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西灌区、沿黄灌区、陇东旱塬区及等生态相似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甘肃农业科技》2011,(12):F0002-F0002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对甘肃省绿肥品种资源研究与利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多年来,绿肥种质资源观察、鉴定研究利用,相继在省内河西内陆灌区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兰州、黄羊试验农场,武威、张掖及玉门、临泽盐碱地区和陇东旱塬区等开展,主要对各类绿肥品种的植物学特征特性,物候期,适应性及栽培技术进行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VB的Asp.net为主要开发工具,结合Visual FoxPro和Excel技术,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镇原、定西两试验站气象台站的数据资料为实例,研发了基于Intranet的气象基站数据资料查询管理系统,为实现实时查询统计分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 丹东农业科学院是一个以玉米研究为重点的综合性农业应用科研单位,始建于1948年3月,现有职工28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 49名。先后被确立为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国家玉米原原种基地,承担科技部"863"项目、农业部"948"项目和"国家粮食丰产工程"等重大科技研发项目,是辽宁省 "十一五"重点攻关项目——玉米育种课题的主持单位。研究院以辽宁丹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丹东五加高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载体进行科研成果转化,为中国的农业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成立于1987年,为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类科研事业单位。现设有旱区农业生态研究室、旱地农业资源研究室、冬小麦育种室、高寒阴湿区农业持续发展研究室、区域发展与信息农业研究室、农业科技开发中心和办公室。在安定区、镇原县、庄浪县、会宁县和崆峒区、康乐县等地建有6个长期综合试验站(点)。在降雨量300~600mm的半干旱、半  相似文献   

20.
陇东地区苹果生产水分适宜性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陇东地区水分对苹果生长的水分适宜性特征。【方法】运用甘肃省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1984~2006年)和平凉农业气象观测站(2004~2006年)的苹果物候观测资料及两地气象站1971~2006年的气象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Penman-Monteith公式及作物系数,对苹果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进行估算,建立估算水分利用程度的水分适宜度模型,并分析西峰地区苹果产量与水分适宜度的相关性。【结果】陇东地区苹果的水分条件比较优越,年平均水分适宜度均在0.50以上,川区(崆峒)的水分条件优于塬区(西峰),苹果初始生长期及成熟后期的水分适宜性逐年代下降,但旺盛生长期变化不大;水分适宜度与苹果产量相关性最显著的时期为初始生长期,其次为旺盛生长期,果实成熟后水分适宜度对来年苹果产量影响较小。【结论】建立了水分适宜度模型,利用该模型可对陇东地区苹果的水分适宜性进行评价,从而为当地的苹果种植区划及科学灌溉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