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台湾次睾吸虫15日龄成虫经扫描电镜观察:虫体整个背面和腹面前4/5的体表皮层着生有鱼鳞状的簇生体棘,簇生体棘在虫体前端分布较密集,由前向后渐变稀疏。每一簇生体棘中含3~6个尖刀形棘。口吸盘上有15~18个无纤毛圆丘状乳突,腹吸盘唇部光滑无乳突分布,但在其周围可见到10余个花蕾状乳突。  相似文献   

2.
用扫描电镜对寄生于鲇鱼膀胱内的鲇叶形吸虫成虫体表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成虫呈独特的乒乓球拍状。口吸盘背上方有一明显的小窝(前窝),它与发状科吸虫系统发育有关,鲇叶形吸成虫体表无体棘,表皮凹凸不平,由大小、形状较一致的表皮突起有规则地排列而成。表皮上可观察到皮孔和小珠状的分泌物。两种不同形状的无纤毛乳突被观察到。半球状突起的乳突数量多、分布广,并且在口吸盘和前窝周围呈对称分布。“玫瑰花”状乳突形同玫瑰花饰,数量少,仅分布于虫体背部。  相似文献   

3.
长伞杯冠线虫扫描电镜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长伞杯冠线虫的头部和尾部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方法]以河南驴的盲肠为材料,将从中采集到的线虫固定于70%酒精中逐条进行观察和鉴定,将鉴定出的长伞杯冠线虫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虫体头部有较发达的口领,4个亚中乳突自口领基部向顶部延伸呈隆起状,突出口领之上呈圆锥形。头感器为卵圆形。口孔周围有一圈外叶冠,叶冠为窄的叶状,末端钝圆。雄虫尾部有发达的交合伞,一对交合刺细长线状,末端有小钩。雌虫尾部为圆锥形,尾端尖细。肛门为横裂状,呈月牙形。阴门呈卵圆形,前部和两侧的内面有角质板支持,后部内侧面无支持物。[结论]该研究为该线虫的分类和鉴定提供了更为详细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首次对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虫卵、第一、三、四期幼虫和成虫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对各期虫体的口孔、唇片、头乳突,头感器,体表横纹和纵脊等主要形态特征作了详细描述,并与捻转血矛线虫,达呼尔奥斯特线虫及蒙古马歇耳线虫的扫描电镜结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自1986年以来,我们对大兴安岭林牧区经济动物寄生虫调查中,共剖检狼尸体5只,在其中一只狼胃内发现虫体23条,经鉴定为狼旋尾线虫 Spirocerca lupi Rudolphi 1809,隶属旋尾科 Spiruridat,旋尾属Spiroceca.宿主:狼,寄生部位:胃.分布区域:鄂伦春旗,感染率:20%,感染强度:23条.虫体形态记述:虫体呈棕色、卷旋状态、口孔呈六角形漏斗,神经环位于食道肌肉中部,有颈乳头、排泄孔距头端0.475~1.252mm.  相似文献   

6.
1994年4月下旬,我们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五桥屠宰场采集羊鼻蝇幼虫时在羊副鼻窦部位发现一种周围透明的黄褐色柔软虫体。经酒精固定检查,见虫体呈舌形,背面稍隆起,腹面扁平,前端有一口孔,口孔两侧有两对淡褐色口钩且边缘白色锯齿状中间黄褐色;虫体内充满虫卵.对其中的两条虫体进行观测.一条虫长95 mm,最宽处14 mm,有45条横纹;另一条长60 mm,最宽处亦为14 mm,有44条横纹,虫卵为卵圆形,平均大小为97.99μm×66.95μm,经新疆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分院徐显增教授鉴定该虫为雌性舌形虫.  相似文献   

7.
作者于1981年10月16日及10月31日,在施行剖腹产实习时,分别从水母牛体内取出两头8个月左右的胎儿,先后在两头胎牛腹腔中检出粉丝状乳白色活虫体共6条(一头胎牛腹腔中取出2条、另一头胎牛中取出4条),经实验室鉴定为指状腹腔丝虫(Setaria di-gitata) (见下图)。现将害体的大小与形态简要报告如下: 6条虫体均为雌虫,丝状,乳白色,体表厚,没有横纹的角质层,围口环向前延伸,口孔园型,在背、腹与两侧面形成舌状的突出,两侧唇为新月形,背、腹唇末端分叉,围口环  相似文献   

8.
3种冠环线虫体表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冠状冠环线虫(Coronocyclus coronatus)、大唇片冠环线虫(C.labiatus)和小唇片冠环线虫(C.labratus)的体表结构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3种线虫的形态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冠状冠环线虫外叶冠由22个小叶组成;4个亚中乳突起自口领基部,向口领顶部延伸呈隆起状;雄虫生殖锥背唇上有1对卵圆形结构的附属物,中部相融合,上面分布着许多刚毛状突起;雌虫尾部直。大唇片冠环线虫外叶冠小叶19个;口领内上缘在背腹面和侧面向内延伸形成4个大的唇形结构,每个唇片的基部中央伸出1个亚中乳突;雄虫生殖锥背唇上约分布着10个大小不等的圆锥形附属物;雌虫尾部稍弯向背侧。小唇片冠环线虫外叶冠小叶18个;口领内上缘在背腹面和侧面向内延伸形成4个小的唇形结构,每个唇片的基部中央伸出1个亚中乳突;雄虫生殖锥背唇上有1个两端呈卵圆的月牙形附属物;雌虫尾部直。  相似文献   

9.
多头蚴常寄生于牛羊脑和脊髓,引起疾病.脑多头蚴病又称脑共尾蚴或脑包虫病,主要寄生于绵羊、山羊、黄羊、牦牛、偶见于骆驼、猪、马以及其他野生反刍动物的脑和脊髓中,尤以两岁以下的绵羊易感,极少见于人.是危害羔羊和犊牛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省、市、区均有报道,但多呈地方性流行,并可引起动物死亡.  相似文献   

10.
观察山羊球虫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球虫的内生殖阶段。利用光镜或扫描电镜检查小肠壁上的4种肉服病变:白色小点、平斑、突起斑和息肉。它们中都有大量的虫体寄生。息肉基部有一层厚厚的腺样上皮形成的腺。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被膜下、小梁周围的淋巴窦和淋巴管中有大裂殖体和卵囊存在。发现两种类型的裂殖体:大裂殖体和小裂殖体,前者寄生于小肠绒毛的中央乳糜管和肠系膜淋巴结中,后者大多寄生于肠腺上皮细胞中,少数在绒毛上皮细胞中。裂殖子、配子体和卵囊寄生于肠腺及绒毛上皮细胞中。  相似文献   

11.
两种颚口胃线虫的主要形态区别如下:①头部:陶氏颚口胃线虫的头球突出虫体的前端,上生8~10列头棘。口孔两侧各有一片明显分三叶的唇瓣,每一唇瓣基部有一椭圆形的乳突。而钢刺颚口胃线虫的头棘为11~12列,口孔两侧的唇瓣分叶不明显,唇基部的乳突呈圆形。②体部:陶氏颚口胃线虫体前半部的体棘大而扁平,分3~6齿,三齿的中齿明显长于两侧齿,中齿的长度为侧刺的4.4~5.1倍,体后部的刺是针叶状。刚刺颚口胃线虫体前部的体棘的齿数为3~11齿,三齿棘的中齿不明显长于两侧齿,中齿的长度为侧齿的1.9~2.1倍。体前端的体棘较小,到10齿体棘以后齿的数目迅速递减而体棘的长度增加,体后段的棘呈针状。③虫卵:陶氏颚口胃线虫的卵呈卵圆形,大小为63.68×26.96微米,两端各有一个帽状突起,卵壳表面有大小不等不规则的孔纹。刚刺颚口胃线虫的卵呈椭圆形,大小为61.35~37.96微米,仅一端有帽状突起,卵壳亦有孔纹。  相似文献   

12.
病原 锚头鳋对鱼危害较大的有3种:①多态锚头鳋,寄生在鲢鱼、鳙鱼、团头鲂等鱼的体表及口腔.②鲩锚头鳋,寄生在草鱼体表鳞下.③鲤锚头鳋,寄生在鲤鱼、鲫鱼、鲢鱼、鳙鱼、青鱼、乌鳢、鳗鲡和泥鳅等多种鱼的体表、鳍及眼周围.寄生在鱼体表的锚头鳋均为雌鳋,虫体细长,而雄鳋终生营自由生活.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确定堆型艾美耳球虫的感染途径及部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能够确定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在感染宿主时的途径及其进攻部位,将兔抗E.acervu-lina 3-1E基因多克隆抗体作为一抗,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鸡E.acervulina的子孢子及裂殖子进行染色。结果表明,虫体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中感染,经绒毛内毛细血管进入肠腺,并由肠腺基底部向肠腺开口处移行,进入肠绒毛基底部的上皮细胞,逐渐扩散,最后布满整个肠绒毛。  相似文献   

14.
杉木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中的淀粉粒和胼胝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杉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积累的淀粉粒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减数分裂前期Ⅱ,淀粉粒主要聚积在母细胞的中部呈一直线状,减Ⅱ末期,淀粉粒主要分布在将形成小孢子壁处。花粉粒在液泡化后积累淀粉.第一次分裂前,淀粉粒呈一球状聚集在花粉粒中心。减数分裂细线期,母细胞周围胼胝质的沉积为颗粒状或片层状.前期Ⅱ,位于母细胞中部的胼胝质增厚呈现一环状胼胝质带.减Ⅱ末期至四分体早期,位于母细胞两极和环状的胼胝质向母细胞中心伸展产生隔壁.花粉粒第一次分裂后,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周围有明显的胼胝质荧光.  相似文献   

15.
鸭对体吸虫成虫和卵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对体吸虫成虫和虫卵扫描电镜观察:成虫腹吸盘及其周周有许多纤毛球型乳突,背腹面体表无棘、皮层均呈网状海绵样构造。虫卵平均为29.99×16.93μm,卵盖直径7.24~8.28μm,卵壳表面布满膜样隆起,末端有结节样突起。文中对鸭对体吸虫、华枝睾吸虫和东方次睾吸虫的致病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于浩  赵彦禹  孙西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0960+20997-20960,20997
[目的]为我国缓步动物区系研究提供资料。[方法]从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采集苔藓标本,将标本在蒸馏水中浸泡12 h后挑出熊虫,制片、观察、拍照并测量虫体各部位长度,鉴定其种类。[结果]该虫体表橙红色,有侧丝A、头乳突及口须;肩板分为2部分,假隔板明显;身体背部分布着大量由较大颗粒状突起组成的网状刻饰物;后肢基部外侧有乳突。经鉴定,采集到的熊虫标本属于朱氏假棘甲熊虫。[结论]该研究报道了陕西省缓步动物一新纪录种Pseudechiniscus juanitae Barros。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家兔绒毛的显微形态结构,[方法]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单根家兔绒毛,从尖部到根部对其进行显微结构观察,并检测其纤维直径.[结果]家兔绒毛的毛尖由鳞片层和皮质层组成,无髓质层;中部一般由鳞片层、皮质层和髓质层组成;根部无髓质层,鳞片层呈麦穗状.这是家兔绒毛的特性,可用于与其他动物纤维的比较研究及种类鉴别.兔毛具有发达的髓质层,纤维直径与髓腔列数成正相关.绒毛一般为单列,粗毛为多列.单根兔绒的尖部最细,中部变粗,根部又变细,且各部分直径差异较大,外形生长特性呈纺锤形.[结论]利用生物显微镜法鉴别不同动物毛皮及其产品种类是较为客观、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位于大巴山南麓的四川省通江县,气候温和,水草丰富,适宜于发展牛羊等草食性牲畜,2000年末统计全县有肉用山羊321923只.2000~2004年的5年间,本县部分地方的山羊在其体内发现有一种绦虫蚴病.根据本病发生、临床观察、屠体剖检与病原体鉴定,被确诊为山羊斯氏多头蚴病.我们按绦虫蚴病防治措施预防本病收到明显效果,已有5年未出现本病,现将防控本病的情况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猪带绦虫虫卵和六钩蚴膜的超微结构。【方法】猪带绦虫病患者用槟榔、南瓜籽法驱虫,收集成熟虫卵。次氯酸钠法破壳后,等渗percoll溶液收集六钩蚴,人工肠液激活六钩蚴。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虫卵和六钩蚴。【结果】猪带绦虫成熟虫卵呈卵圆形,直径约为50-58μm,由胚膜、内胞质层、六钩蚴膜和六钩蚴等几部分组成;发育期猪带绦虫六钩蚴的膜结构由外向内分别是外胞膜残留层、外胞质层(包括不规则较致密的外层和均质透明的内层)、胚膜(包括胚层和内胞质层)和六钩蚴膜,而成熟六钩蚴的膜结构仅六钩蚴膜一层,厚度约为49-51nm。【结论】猪带绦虫虫卵和六钩蚴膜的超微结构和缩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diminuta)及肥胖带状绦虫(T.saginata)的超微结构相似,但膜下层的糖原颗粒外周无包膜。  相似文献   

20.
1 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寄生虫在其全部寄生生活过程中,以机械的损伤,夺取营养,产生毒素及引入其他病原生物等各种不同形式危害宿主,致使家畜发生寄生虫病. 1.1 机械的损害 寄生虫可以多种形式损伤宿主,例如钩虫等的口器能咬伤宿主的肠粘膜造成损伤;肝片形吸虫、蛔虫、圆形线虫的移行阶段中幼虫穿过某些组织引起宿主组织的损伤;蛔虫、绦虫结成团块后,可以在家畜的肠道中造成阻塞;另一些虫体(如棘球蚴、多头蚴)在体内不断增大,对周围组织器官产生压迫,而使周围器官发生萎缩.因此,总的看来机械损害有三种形式,即损伤、阻塞和压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