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菌丝的培养接种后的菌袋立即放入18℃~20℃的菌丝培养室内,接种后10~15天菌丝可伸入培养基内20~25厘米,一般需培养25~30天长满菌袋。2.搔菌出菇袋菌丝发满菌袋时要立即进行搔菌,搔菌是把原种菌种块和深1~2厘的培养基一起刮掉使金针菇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一齐生长,搔菌采用负离子搔菌机自动旋转的机械化方法。搔菌后移入催蕾室。3.催菇蕾管理出菇菌袋进入催菇蕾室后,可采用超声波加湿器或自动增湿机来加湿,水要用磁化水。催菇蕾室的湿度应保持  相似文献   

2.
以杏鲍菇六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催蕾温度对工厂化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催蕾期,15℃更有利于诱导菇蕾形成和发育,且对幼菇子实体形态指标的影响与其他温度处理差异不显著。但至采收期,不同催蕾温度处理对子实体的影响差异显著。15℃处理子实体形态指标高于其他处理,且单朵菇质量、单包产量最高,但品质指标稍差;14℃处理杏鲍菇产量低于其他处理,但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3.
工厂化栽培杏鲍菇优良菌株筛选及菌包后熟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控制条件进行杏鲍菇的工厂化生产,经菌株对比试验,筛选到杏鲍菇1号和3号适宜工厂化生产需要。菌包满袋后经过5~6 d的后熟期再搬入冷库,杏鲍菇菌蕾分化快,形成早,子实体在冷库中生长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4.
<正>一、催蕾1.搔菌。将工作场所用百病傻或赛百09药物喷洒并沉降后,把菌袋两头的扎口打开,并拉直袋口,将接种块和基料表面的一层厚菌膜及老菌皮去掉,即为搔菌。搔菌可使菇蕾生长整齐一致。  相似文献   

5.
研究发酵杏鲍菇菇渣、草炭、蛭石、珍珠岩不同体积配比的复合基质对草莓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充分利用杏鲍菇菌渣和节省草莓种植成本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杏鲍菇菌渣复合基质综合理化性质在适合草莓生长的范围内,T1处理组(草炭、菌渣、珍珠岩、蛭石体积比为3∶1∶1∶1)的复合基质综合理化性质在适合草莓生长的范围内,且总钾含量显著提高,草莓植株长势(冠面积和叶面积)、显蕾和开花生长、产量及品质均优于其他处理组。  相似文献   

6.
杏鲍菇近几年国内发展很快,已有工厂化栽培,但仅仅是通过制冷设备调节温度,整个生产程序仍然是手工操作,采用塑料袋栽培.非常耗工耗时,而且污染率较高,栽培后的塑料袋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造成环境污染,另外长期在无菌环境下工作的工人容易出现身体不适.而在台湾,杏鲍菇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从拌料、装瓶、打洞、封盖、杀菌到接种、培养、搔菌、出菇、挖瓶等都完全自动化,栽培技术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现将台湾杏鲍菇自动化生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工厂化袋栽杏鲍菇不同后熟期对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杏鲍菇菌丝色泽、长势和菌袋质地,培养料的含水量和重量、现蕾时间和产量进行试验比较,研究了工厂化袋栽杏鲍菇不同后熟期对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后熟期9~12d的菌丝长势最好,并且此时菌丝洁白,菌袋质地紧实,菌丝新陈代谢处于旺盛时期,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杏鲍菇近几年国内发展很快,已有工厂化栽培,但仅仅是通过制冷设备调节温度,整个生产程序仍然是手工操作,采用塑料袋栽培。非常耗工耗时,而且污染率较高,栽培后的塑料袋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造成环境污染,另外长期在无菌环境下工作的工人容易出现身体不适。而在台湾,杏鲍菇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从拌料、装瓶、打洞、封盖、杀菌到接种、培养、搔菌、出菇、挖瓶等都完全自动化,栽培技术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现将台湾杏鲍菇自动化生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从生产工艺流程、栽培料配方、装瓶、灭菌冷却、品种选择、接种、发菌、搔菌、催蕾、出菇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海鲜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海鲜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产工艺流程、栽培料配方、装瓶、灭菌冷却、品种选择、接种、发菌、搔菌、催蕾、出菇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海鲜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来源的杏鲍菇菌渣为原料栽培草菇,比较其菌丝生长情况、满床时间、现蕾时间、采收时间、蛋形期子实体的形态特征以及产量,同时检测供试配方的矿质元素,重金属Pb、Cd、As、Hg、Cr等含量,研究其对草菇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不同来源的杏鲍菇菌渣栽培草菇,尽管配方的辅料、发酵处理方法、出菇管理等处理措施相同,但最终的草菇农艺性状、营养品质、矿质元素含量等均存在一定差异.杏鲍菇菌渣用于栽培草菇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但需注意不同来源杏鲍菇中的玉米芯含量对草菇栽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烟草白粉菌对烟草重要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烟97为材料,接种白粉菌前后分别测定烟草叶片中PPO、POD、PAL、β-1,3-葡聚糖酶活性,分析白粉菌对烟草重要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接种白粉菌后,PPO活性变化明显,除接种后1 d PPO活性低于对照外,其他时间PPO活性基本都高于对照。白粉菌入侵后烟草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大幅度提高。烟草接种白粉菌后PAL活性逐渐升高,接种3 d达到峰值,4 d后略有下降,但基本保持平稳。本研究中,接种组、对照组之间β-1,3-葡聚糖酶活性差异并不是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3.
介绍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总结高原地区金针菇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培养料生产配方、菌株和栽培袋选择、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管理、搔菌、催蕾、均育和抑制、病虫害防治及生育与采收加工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金针菇既是一种美味食品,又是较好的保健食品,国内外市场日益广阔。金针菇人工栽培技术并不复杂,只要能控制好环境条件,就容易获得稳定可靠的产量。室内发菌:接种后的金针菇菌袋,宜放置于20℃恒温的培养室发菌培育,约经25~30天,菌丝可长满袋。搔菌催蕾:菌丝满袋后,要及时将菌袋搬到栽培室进行栽培管理。先将棉花塞和套环去掉,把塑料袋拉直成原来的圆筒状,然后进行搔菌处理。就是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表明:在黑暗条件下低温处理0~5d,再在自然光照下培养有利于白灵侧耳原基的形成;在光照条件下,低温刺激10d对白灵侧耳原基形成的效果最好;后熟培养和搔菌不利于原基形成且延长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的胚诱导和加倍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大田甘蓝型油菜为材料,对小孢子培养不同取样时间和不同开花时期接种的胚状体诱导频率和不同加倍方法的加倍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田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最佳取样时间是上午7:00时,此时取样出胚率达4.31枚/蕾;接种最佳开花时期是单株开第一朵花后6~20d的2周时间,此开花时期接种出胚率为4.08~4.34枚/蕾。在不同加倍方法中,以50mg/L秋水仙碱处理游离小孢子48h为最佳,并且能够获得76.47%最高加倍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水稻秸秆作为基质栽培食用菌的技术,开展了水稻秸秆栽培杏鲍菇(野树林—杏2号)试验。结果表明,野树林—杏2号对以水稻秸秆为主要栽培原料的培养基适应能力表现较好,菌丝培养最适菌龄为28 d;最佳修蕾方式为留主蕾2~3个,最佳修蕾期为主蕾长3.5 cm时;野树林—杏2号在不同的生产环境中,其子实体生长存在明显差异,在智能温室环境中栽培最佳,标准温室大棚和简易温室大棚栽培次之。  相似文献   

18.
在工厂化栽培的条件下,利用液体菌种发酵罐和韩国先进的液体接种机等设备对瓶栽杏鲍菇液体菌种工厂化生产应用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杏鲍菇液体菌种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接种量150 mL、通气压力0. 050 MPa、培养液最适初始pH 6. 3,液体接种设备最佳接种喷射时间为0. 50 s,培养期最佳后熟时间为6—15 d。与使用固体菌种栽培相比,使用液体菌种可以使菌丝发满栽培瓶时间缩短6 d,并能保持单瓶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为构建作物秸秆饲料的低温发酵菌系并对发酵产物品质进行探讨和评价,首先在10℃条件下通过长期限制性培养,以pH值作为指标,获得一组秸秆饲料发酵低温复合菌系.复合菌系在48 h内,pH迅速下降到4.4以下,各代pH变化趋势一致.复合菌系接种于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的发酵体系后,pH下降速度显著高于对照,2 d内接种处理的pH迅速下降到4.4以下,而对照则在6 d后下降到5.0以下.对接种后的发酵产物进行气谱分析表明,接种复合菌系后发酵产物中没有丁酸.发酵结束后,接种处理有浓郁的芳香味,而对照则有腐败臭味.接种复合菌系可明显改善秸秆饲料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20.
<正> 白色金针菇与黄色金针菇比较,一般生长势较弱,生理成熟较晚;耐二氧化碳及耐湿性差,抗病力弱,容易受高温的危害。在出菇管理中稍有疏忽,很容易发生异常,影响产量和质量。 1.肥胖菇。菌盖肥大,菌柄粗短。原因:①菌种块上出菇;②搔菌过晚或现蕾后搔菌;③料面干燥,菇蕾稀少或只在沿袋壁四周出现少量菇蕾。防止办法:①适时搔菌,刺激料面同步现营;②在菇蕾出现后再撑开袋筒,防止料面干燥;③在沿袋壁四周见有菇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