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饲料工业》2017,(13):51-54
海兰白羽蛋育成鸡150只,按照试验设计随机分3组,每组50只,每笼5只鸡。试验鸡只被饲养在14%、17%和19%三个不同的蛋白浓度质水平条件下。从第9周到第10周这个期间试验观察鸡只的啄羽行为,同时也研究啄羽行为的细节,试验观察记录被啄鸡只的身体皮肤部位。在观察期间对皮肤损伤状况进行评分。被啄鸡只的身体皮肤损伤部位主要是尾部皮肤(42.96%)、背部皮肤(22.26%)和头部皮肤(14.09%)。育成期蛋鸡的皮肤损伤评分的总分随着蛋白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鸡只的身体只是轻微损伤。  相似文献   

2.
将200只4周龄海兰白蛋鸡雏随机分4组(D1、D2、D3、D4),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饲养密度水平分别为30只/m2、40只/m2、50只/m2和60只/m2。通过观察鸡只的啄羽行为,记录被啄鸡只的身体羽毛部位以及被啄时的行为表现,并对羽毛状况进行评分。试验期3周。结果:被啄鸡只的身体羽毛损伤部位主要是尾部羽毛(35.29%)、背部羽毛(17.08%)和头部羽毛(14.71%);育雏期蛋鸡的羽毛损伤评分的总分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但对鸡只的身体只是轻微损伤;啄羽行为发生时,被啄鸡只的行为表现以趴卧行为(41.26%)、站立行为(19.74%)和采食行为(16.58%)为主。  相似文献   

3.
将150只9周龄海兰白蛋鸡随机分2组,每组5只鸡。试验组鸡被饲养在15只/m2和30只/m~2两个不同的饲养密度条件下,观察鸡的啄羽、采食、趴卧、修饰、寻食、饮水、站立和走动行为。研究显示:饲养密度对育成期蛋鸡啄羽的影响很大(P0.05);饲养密度对趴卧行为、寻食行为和走动行为影响显著(P0.05);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育成期蛋鸡的啄羽、趴卧、饮水和站立行为逐渐增加,采食、修饰、寻食和走动行为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蛋白浓度对育成期蛋鸡啄羽及羽毛损伤状况的影响,本试验选取第九周到第十周海兰白羽蛋鸡雏200只,按照试验设计随机分40组,每组5只鸡。试验鸡只分别饲喂14%、17%和19%三个不同蛋白质浓度水平的饲粮。试验观察鸡只的啄羽行为,同时观察记录被啄鸡只的身体羽毛部位以及被啄时的行为表现。在观察期间对羽毛状况进行评分。结果表明:被啄鸡只的身体羽毛损伤部位主要是尾部羽毛(39.97%)、背部羽毛(23.11%)和头部羽毛(13.23%)。育成期蛋鸡的羽毛损伤评分的总分随着蛋白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对鸡只的身体只是轻微损伤。啄羽行为发生时,被啄鸡只的行为表现以趴卧行为(37.27%)、站立行为(24.56%)和采食行为(20.81%)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蛋鸡啄羽是现代养殖中有严重生产且尚未解决的行为问题之一。该文主要探讨恐惧情绪对蛋鸡啄食羽毛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第9~10周海兰白羽蛋鸡雏200只,随机分为20个栏进行饲养,在29周龄时对所有蛋鸡进行行为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在所有鸡中随机选取40只存在严重啄食羽毛行为的鸡以及40只非啄羽鸡,将存在严重啄食羽毛行为的鸡纳入啄羽组(n=40),非啄羽鸡纳入非啄羽组(n=40),并比较2组严重啄食羽毛行为次数以及被啄鸡羽毛损伤情况,应用Spearson法分析蛋鸡恐惧情绪与严重啄食羽毛行为行为的相关性。结果:高啄羽组TI持续时间、NO评分均高于低啄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啄羽组行走潜伏期、步数均低于低啄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羽毛损伤状况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蛋鸡TI持续时间、NO评分等恐惧行为测试评分与严重啄食羽毛行为行为呈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蛋鸡出现恐惧情绪可导致其出现严重啄羽毛行为。  相似文献   

6.
从第四周到第六周,试验选择200只海兰白羽蛋鸡雏,按照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0组,每组5只鸡。试验鸡只被饲养在14%、17%和19%共3个不同的蛋白质质量分数水平条件下,研究观察鸡只啄羽、采食、寻食、趴卧、站立、走动、饮水和修饰等行为。研究发现蛋白质质量分数对育雏期蛋鸡啄羽、采食、寻食和趴卧行为的影响显著(P0.05);蛋白质质量分数对育雏期蛋鸡站立、走动、饮水和修饰行为的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蛋白质质量分数水平的上升,育雏期蛋鸡的趴卧行为逐渐增多,啄羽、采食、寻食、站立和走动等行为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7.
从第4周到第6周,将320只海兰白羽蛋鸡雏,按照试验设计采用4个水平随机分组,每组1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并将其饲养在5、10、15、20lx4个不同的光照强度条件下。观察鸡只的啄羽行为、采食行为、趴卧行为、修饰行为、寻食行为、饮水行为、站立行为和走动行为。试验发现,光照强度对育雏期蛋鸡啄羽的影响很大;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育雏期蛋鸡的啄羽、修饰、寻食、饮水、站立和走动行为呈增加趋势;采食和趴卧行为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1前言啄羽(FP)是典型的禽类的特异性行为,即啄其他鸡只的羽毛,有的甚至拔出羽毛并吃掉。啄羽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福利问题。由于羽毛损坏、皮肤裸露的鸡会损失热量和消耗大量的能量,以致会消耗更多的饲料来维持体温,其采食量几乎增加30%,导致养殖者投入更大的费用。严重的啄羽还会导致被啄鸡的外皮损伤而产生同类相残,从而产生更严重的损伤和伤亡。2关于啄羽原因的几种假说Blokhuis(1986)认为啄羽与蛋鸡的寻食行为有关。这种假说是基于家禽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在地面上的啄食和搔抓行为(Savory,1995)。当鸡只所处的环境缺少鸡只寻食的…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养模式对肉鸡生长性能、行为、步态评分及羽毛状况的影响。将200只7日龄混合性别的健康817白羽肉鸡随机分成笼养组与地养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地养组饲养密度为10只/m~2,笼养饲养密度为20.4只/m~2。试验期42 d。每2周测定各组肉鸡的体重和采食量,每周观察各组行为;在第4、6周进行恐惧试验;第7周测定步态评分和羽毛评分。结果显示:总体而言,与笼养组肉鸡相比,地养组肉鸡表现更多的行走行为和舒适行为(梳羽、伸展、觅食和沙浴),而饮水和趴卧行为较低(P<0.05)。地养组肉鸡的采食、饮水和站立行为在6~7周较笼养组低(P<0.05);趴卧行为在2~3周和4~5周较低,在6~7周则较高(P<0.05)。在第2~3周和第6~7周,地养组肉鸡采食量、体重和平均日增重较笼养组均增高(P<0.05)。在羽毛状况方面,地养肉鸡肛门羽毛得分较笼养肉鸡差,其他部位无显著差异。2组间步态评分无差异。在恐惧试验中,地养组肉鸡在第4周时紧张性不动状态持续时间更短(P<0.05)。这些结果表明地养模式提高了肉鸡的生长性能,增加了一些重要的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10.
饲养密度对蛋用鹌鹑生产性能和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饲养密度对蛋用鹌鹑生产性能和行为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饲养密度,为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福利水平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71日龄体况相近健康的蛋用鹌鹑44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设4个重复,饲养密度分别为65、80、95、110只/m~2,鹌鹑自由采食、饮水,其他饲养管理条件相同,试验期为4周。试验期间测定了蛋用鹌鹑生产性能和行为指标。结果表明,不同饲养密度对蛋用鹌鹑生产性能的影响存在差异,平均日采食量、平均蛋重、产蛋率各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3组产蛋率呈现升高趋势;料蛋比3、4组显著低于1组(P0.05)。不同饲养密度对蛋用鹌鹑行为影响不同,采食行为3、4组显著高于1、2组(P0.05),且1组显著高于2组(P0.05);饮水行为3组显著低于1、2、4组(P0.05);站立行为2组显著高于1、3、4组(P0.05);趴卧行为3、4组显著高于1、2组(P0.05)。行走行为1组显著高于2、3、4组(P0.05)且2组显著高于4组(P0.05)。梳羽、伸展等舒适行为各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啄物等异常行为3、4组显著高于1、2组(P0.05)。因此,饲养密度95只/m~2时有助于提升饲料转化率且产蛋率存在升高趋势。高饲养密度(95、110只/m~2)有助于采食、趴卧行为的发生,低饲养密度(65、80只/m~2)有助于饮水、行走、站立行为的发生;而且高饲养密度(95、110只/m~2)增加了啄物异常行为的发生,并使梳羽、伸展等舒适行为呈现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1发病情况2014年8月,湟中县某养鸡场笼养的20000只蛋鸡出现啄羽、消瘦贫血,产蛋下降的现象,在蛋鸡舍的鸡笼缝隙、笼架、食槽、水管等处见有大量的虫体聚集。经仔细的观察发现虫体在夜间爬到鸡只上吸血,白天隐藏在隐蔽的地方成群聚集,询问饲养人员,小虫还引起饲养工的皮肤骚痒、红疹等症状。2临床表现鸡群表现不安,啄肛啄羽进而形成啄癖,影响休息和采食;饲料消耗量增加3%,产蛋率下降5%,产蛋量应该达到高峰时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选取农大3号节粮小型蛋鸡为试验对象,采用两种饲养模式:单层栖架系统与自由散养。研究单层栖架系统中密度和垫料对农大3号节粮小型蛋鸡行为的影响,并与自由散养模式下舍外运动场中蛋鸡的行为进行对比,从而为单层栖架系统中适宜的饲养密度和合适的垫料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在5.5只/m2、9.7只/m2、13.8只/m2三种密度中,刨垫料、沙浴、抖身、梳羽和啄羽等行为均可以得到满足,当饲养密度为13.8只/m2时,进攻啄发生率最低;在砂土、沙子和稻草三种垫料中,刨垫料、沙浴、抖身、梳羽和啄羽等行为均可以得到满足,当沙子作为垫料时,进攻啄发生率最低。单层栖架系统不设运动场,刨垫料、沙浴、抖身、梳羽和啄羽等行为可以基本得到满足,与自由散养模式相比,进攻啄行为显著减少(P0.05)。  相似文献   

13.
我们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将硫酸钠(即芒硝)试用于鸡的啄癖防治上,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将情况报道如下。我市某鸡场饲养的伊莎蛋鸡发生啄肛、啄羽等恶癖,1周内两群鸡(一群为6188只,另一群为6393只)因啄癖致死的鸡只分别达244只和232只,占全群的3.94%和3.63%。当采取紧急断喙措施后,仍有2.50%以上的啄  相似文献   

14.
随着规模化养鸡业的发展,笼养蛋鸡群在实行断喙后,鸡的啄羽和啄肉现象相对减少。但近年来,鸡群发生同类相残的现象时有发生,啄癖可降低肉品的级别,增加蛋品的损耗和鸡群的死亡率,提高鸡的应激强度,从而造成了一定的的经济损失。一.鸡的行为特点啄食是鸡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发行为,对鸡啄羽行为的动机研究表明,啄羽是变相的啄地行为。这种生存适应性的行为在商业饲养条件下会变成啄击其它鸡的羽毛。对圈养鸡的观察发现,有70%以上的鸡有轻柔啄羽行为,主要是啄击其他采食鸡和砂浴后正在梳理羽毛的鸡的身体,其中,严重啄…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通过研究地面平养模式下不同饲养密度对蛋鸡行为、外观、血液应激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筛选保证蛋鸡福利状况及生产性能的最大饲养密度,为我国推广地面平养模式蛋鸡福利养殖奠定理论基础。将780只苏禽绿壳蛋鸡按舍内密度分为四组,其中地面平养分为低密度组(6只/m^2)、中密度组(8只/m^2)、高密度组(10只/m^2),笼养组为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期为18~27周龄,蛋鸡行为学数据均采用视频录像收集,在27周龄末进行翅静脉采血和福利外观评价,统计分析24~27周龄生产性能。结果显示:笼养蛋鸡的产蛋率,攻击、刻板等非福利行为均显著高于平养组(P<0.05),脚垫损伤、羽毛评分、应激激素浓度(CORT、ACTH)显著低于平养组(P<0.05)。地面平养各组间,高密度组蛋鸡料蛋比显著高于低、中密度组(P<0.05);低、中密度组蛋鸡行走和休息时间比例均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低密度组蛋鸡啄羽行为显著低于高密度组(P<0.05),但与中密度组差异不显著(P>0.05);低、中密度组蛋鸡脚垫损伤、背羽损伤显著低于高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蛋鸡血清中CORT和ACTH浓度显著低于低、中密度组(P<0.05)。由此可见,平养蛋鸡比笼养蛋鸡行为表现更积极,羽毛覆盖度更好,但应激水平和足部损伤较高、生产性能较低;在试验场地模式下,推荐8只/m2为最佳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16.
饲养蛋鸡或肉仔鸡过程中,一旦饲料中缺少硫,就会发生鸡啄羽现象,啄羽严重可导致鸡只死亡。而生石膏粉中含有23%的钙和18.6的硫,在家禽的饲料中加入1%~1.5%的生石膏粉,是防止鸡啄羽的有效办法,并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早期研究结果表明,蛋鸡啄羽与食羽有关。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蛋鸡对羽毛消化率的反馈可能影响其啄羽或食羽习惯。假设富含蔗糖的羽毛可形成正反馈,而富含硫酸奎宁的羽毛形成负反馈。将48只蛋鸡单独笼养,饲喂颗粒饲料,自由采食。24只每天饲喂羽毛,其中12只喂给4%硫酸奎宁浸泡过的羽毛(Q),12只喂给4%蔗糖浸泡过的羽毛(S);另外24作为对照组,不喂给羽毛(C)。10d后,将12只S和12只C分成3组,每组4只S和4只C,将12只Q和另外12只C也分成3组进行试验。记录为期8 d的啄羽行为。Q组食羽的数量显著低于S组。采食过硫酸奎宁浸泡羽毛的蛋鸡,啄羽现象显著低于饲喂S和C的蛋鸡。结果表明,硫酸奎宁因其适口性不好,可用于防止蛋鸡啄羽。  相似文献   

18.
<正>啄癖是鸡群(包括人工饲养的野鸡)常发生的现象,雏鸡啄毛、啄趾,成鸡多啄肛和啄尾,蛋鸡多啄蛋。其发生原因较为复杂。光照过强、饲养密度过大、采食槽位不足、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日粮中蛋白质不足或氨基酸不平衡,缺乏矿物质、维生素,粗纤维含量低等都可产生啄癖。肛门被啄的鸡,肛门破伤出血,直肠脱出或输卵管脱垂。啄羽的鸡,局部羽毛或全身羽毛脱光,皮肤裸露,啄死率可达10%~12%。  相似文献   

19.
蛋鸡啄癖是指鸡群同类互啄,主要包括啄肛和啄羽。啄肛集中在鸡体肛门及肛门以下腹部;啄羽主要集中在鸡体头、背和尾部。啄癖是由饲养管理不当引发的一种恶癖。鸡群各日龄均可发生,主要危害是被啄只致残或致死,增加死淘率,影响鸡群的生长发育及产蛋性能,从而加大了饲养成本,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鸡群产生啄癖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笔者在大型鸡场长期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经过实践总结,就啄癖产生的原因及防治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一.原因1.饲养密度过大饲养密度过大,鸡群拥挤,水槽、料槽不足,鸡群争抢水料,使有些鸡只体内营养…  相似文献   

20.
正蛋鸡发生互啄癖(异食癖)主要表现为互相啄羽、啄肛,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1)饲养密度过大。饲养密度过大是蛋鸡发生互啄的主要原因。饲养密度过大,水槽、料槽不足,鸡群争抢水料,使有些鸡只体内营养缺乏,易发生啄癖。2)鸡群整齐度差。1~130日龄鸡群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体重和骨骼快速增长,若饲养管理不当,会造成鸡群的体重、胫长不达标,使鸡群整齐度差,这样会造成鸡群发生啄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