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验证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750 m 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达84.48%,极显著高于对照药剂,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作为小麦赤霉病防治的主药剂进行推广。防治小麦赤霉病要坚持在小麦扬花达5%~10%时喷第1遍药,5~6 d后立即喷第2遍药。  相似文献   

2.
45%戊唑·咪鲜胺EW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有效地防治小麦赤霉病,筛选出防治该病的有效药剂,于2016年进行了45%戊唑·咪鲜胺EW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45%戊唑·咪鲜胺EW40~50g+50%嘧菌酯WG5g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其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均高于常规药剂每667m~2用40%多·酮WP150g,且对小麦生长安全,该药剂可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药剂进行推广。以每667m~2用45%戊唑·咪鲜胺EW50g+50%嘧菌酯WG5g为宜,在小麦扬花5%时喷第1次药,喷药后5~6d喷第2次药。  相似文献   

3.
27%戊唑·噻霉酮EW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纹枯病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里下河稻区水稻生产上的常见病害,对水稻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探究新药剂27%戊唑·噻霉酮EW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特进行了相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7%戊唑·噻霉酮EW 600 g/hm~2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与240 g/L噻呋酰胺SE 300 mL/hm~2(常用药剂)相当,防效均在74%左右,且该药剂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经济、安全药剂品种,改善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中因大量使用多菌灵而造成的抗药性问题,特进行了6种药剂及不同施药次数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于小麦扬花初期施用27%戊唑·噻霉酮EW 450 mL/hm~2或48%氰烯·戊唑醇SC 800 mL/hm~21次,8 d后再施药1次,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因此,建议在小麦生产中,用这2种药剂替代多菌灵或与多菌灵交替使用,以高效防治小麦赤霉病。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几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不同药剂和不同用药次数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种试验药剂2次用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均比1次用药好,且均对小麦生产安全,其中以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2次用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最佳,其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86.36%和92.99%。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明确几种新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本文开展了氰烯菌酯、氰烯·戊唑、丙唑·戊唑醇、戊唑醇、多菌·戊唑、戊唑·噻酶酮(勇护)、戊唑·咪鲜胺(+助剂,金品)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病穗防效还是病指防效,复配剂效果明显优于单剂效果,特别是48%氰烯·戊唑750 mL/hm~2与15%丙唑·戊唑醇900 g/hm~2这2种复配剂药后19 d病穗防效均在85%左右,病指防效均在90%左右,是极具推广前景的2个复配药种。  相似文献   

7.
以45%戊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WP)对小麦赤霉病进行田间防治。结果表明,在江苏睢宁试验点,900 g·hm~(-2)和1 050 g·hm~(-2)的45%戊唑·咪鲜胺WP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分别为87.62%和91.36%,显著高于对照组(80%戊唑醇WP 120 g·hm~(-2)和25%咪鲜胺EC 900 mL·hm~(-2));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点,900 g·hm~(-2)和1 050 g·hm~(-2)的45%戊唑·咪鲜胺WP施用后14 d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分别为87.4%和91.4%,药后26 d分别为77.2%和81.2%,两种剂量处理的防效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30 g·L~(-1)戊唑醇SC 300 mL·hm~(-2)和50%咪鲜胺WP 600 g·hm~(-2)),但显著低于对照药剂(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 360 m L·hm~(-2))。综上所述,45%戊唑·咪鲜胺WP防治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效果,生产上建议使用剂量为1 050 g·hm~(-2),于小麦杨花期第1次施药,如药后7 d遇阴雨天气,必须进行第2次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2017年4月在宿州市埇桥区大店镇农技站试验田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25%氰烯菌酯sc、48%氰烯·戊唑醇sc、30%戊唑·多菌灵sc、400g/L戊唑·咪鲜胺sc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均在83%以上。  相似文献   

9.
将5种杀菌剂(36%多酮SC、40%戊唑多菌灵SC、59.7%咪鲜多菌灵WP、40%百菌灵WP和25%赤霉清WP)于小麦始花期施药1次及小麦始花期、盛花期各施药1次,研究了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始期、盛期各施药1次36%多酮SC1 050 m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最佳,病穗、病指防效分别达47.67%和64.01%;40%戊唑多菌灵SC 1 200 ml/hm2、25%赤霉清WP1 800 g/hm2处理对小麦赤霉病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达59.18%和59.86%。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8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0%叶菌唑EW和20%氟唑菌酰羟胺SC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好,一次用药与二次用药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均达80%以上,且防效差异不显著;25%氰烯菌酯SC、48%氰烯·戊唑SC、40%戊唑醇SC、45%戊唑·咪酰胺EW、50%戊唑·百菌清WP、40%戊唑·多菌灵SC二次用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均明显高于一次用药,但其中45%戊唑·咪酰胺EW、50%戊唑·百菌清WP、40%戊唑·多菌灵SC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差。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危害、提高小麦品质,于2014年进行了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发生年份,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120 g/667m2、50%灵单多酮120g/667m2、50%多酮120g/667m2的病穗率防效、病指防效均达80%以上,而30%戊唑·福美双140g/667 m2的防效稍差,病穗率防效、病指防效均在70%左右;同一药剂1次喷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随用药量的增加而增加;2次喷药比1次喷药的防效提高5%~10%。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该药剂有效成分用量162~324g/hm2,对赤霉病的防效达79.41%~91.23%,且对小麦安全,对产量无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扩大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的选择范围,特研究了8%叶菌唑悬浮剂等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具体效果。结果表明,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100 mL、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75mL+36%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40 mL、每667 m2施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0 mL、每667 m2施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60 mL,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好,第2次施药后7 d的病指防效均在70%以上,第2次施药后27 d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均达100%,上述药剂建议在小麦赤霉病偏重以上发生的年份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防效高、安全性好的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对2 5%氰烯菌酯S C等6种药剂进行了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初期、盛期各施药1次,36%黑包公SC 100 mL/667 m2的防效最佳,病穗防效达85.07%,病指防效达84.21%,25%赤霉清WP 220 g/667 m2、42%咪鲜·甲硫灵WP 60 g/667 m2对小麦赤霉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病穗防效分别为85.07%、82.27%,病指防效分别为82.66%和80.19%。  相似文献   

15.
小麦赤霉病药防的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勇 《农学学报》2016,6(4):20-25
针对当前江苏省建湖地区小麦赤霉病频发、重发,且防治主体药剂——多菌灵及其复配剂防效下降的现状,笔者提出了一些新的药防理念,以期为小麦赤霉病的大面积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主要通过提高多·酮的利用率、多菌灵的减量使用、选择代替多·酮的药剂新组合来防治小麦赤霉病等3 个办法,改进小麦赤霉病的药防。结果表明:40%多·酮1500 g/hm2 兑水225 kg 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为65.24%,与40%多·酮2250 g/hm2兑水300 kg 的病指防效(68.43%)接近。40%多·酮1500 g/hm2加入5%白醋1500 m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为71.04%,好于40%多·酮2250 g/hm2的病指防效(68.43%)。药剂新组合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达84.71%,远高于常规药剂40%多·酮2250 g/hm2的病指防效(68.43%),理论产量的增产效果达12.83%。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用水量可以提高多·酮的利用率,添加助剂可以达成多·酮的减量使用,使用新药剂组合可以达到很好的防治和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6.
15%丙唑·戊唑醇SC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开展了15%丙唑·戊唑醇SC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齐穗初花期(扬花5%~10%)用第一遍药,隔5~7d用第二遍药,15%丙唑·戊唑醇SC 1 050g/hm2的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56.08%、58.05%,与40%多·酮WP 2 250g/hm2的防治效果相当;15%丙唑·戊唑醇1 500g/hm2的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68.61%、72.15%,优于40%多·酮WP 2 250g/hm2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农药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25%氰烯菌酯SC,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据试验,在小麦齐穗初花期(扬花5%~10%)用第一遍药,隔5~7 d用第二遍药,施用25%氰烯菌酯SC1 050 g/hm~2的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56.08%、58.05%,与施用40%多·酮WP 2 250 g/hm~2的防治效果相当;施用25%氰烯菌酯SC 1 500 g/hm~2的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68.61%、72.15%,优于施用40%多·酮WP 2 250 g/hm~2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安全高效的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研究了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0%戊唑·咪鲜胺微乳剂、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在当涂县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上述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效较好,且对小麦安全。由于2018年小麦齐穗—扬花期雨水多,赤霉病发生偏重,分别于扬花初期喷施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 g/hm~2,7 d后喷施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 g/hm~2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3 000 mL/hm~2,开展2次防治,对赤霉病防效优异,值得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不同含量多·酮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及验证新型杀菌剂30%戊唑·福美双对小麦赤霉病的控病效果,特进行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结果表明,多·酮类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仍有较好防效,但由于多·酮类复配剂在海安县已使用多年,对赤霉病的抗性上升较快;而30%戊唑·福美双140g/667m2对小麦赤霉病防效较好,为52.05%,与50%喜果宝90g/667m2的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小麦赤霉病防治水平,2016年在小麦齐穗阶段进行了不同药剂及不同用药技术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药剂咪鲜·甲硫磷、戊唑·福美双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3组试验平均病指防效分别为78.0%、77.7%,其次为甲基硫菌灵、多·酮,平均病指防效分别为63.2%和47.6%;除甲基硫菌灵外,其他药剂2次用药对小麦赤霉病的平均防效明显高于1次用药;在2次用药的处理中,第2次在雨前用药比在雨后用药的防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