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斜纹夜蛾是杂食性、暴发性害虫,也是草莓主要害虫之一。探讨草莓斜纹夜蛾的发生危害规律与监测防控技术,对于有效防控其发生危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监测和调查试验,探明了草莓斜纹夜蛾发生消长动态、影响发生主要因子,制定了草莓斜纹夜蛾的预测预报方法,确定了成虫观察、虫口消长与危害、卵孵进度、栽培管理和气象条件记载等调查项目与方法,提出了发生期、发生量和危害程度的预测方法。探讨了防控对策,集成提出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诱杀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可以有效控制该虫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2.
小地老虎为杂食性、迁飞性害虫,在浙江杨梅产区苗圃和栽种期受害较重。调查结果表明,在浙江杨梅主产区,小地老虎1年发生4~5代,以春、秋季第1、4代盛发期长,为害重,试验探明了该虫生物习性、发生消长动态及寄主植物、土壤与气候、天敌因子与虫害发生关系,制定了杨梅园小地老虎预测预报方法,确立了成虫诱集、为害情况、农事管理活动和气象监测调查方法,提出了发生程度的预测方法。研究提出农业防治、灯光诱杀、人工捕捉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和探讨杨梅天牛的发生危害与监测防治技术,综合防控害虫的发生。近年来,在浙江台州、宁波等杨梅主产区,对杨梅星天牛、褐天牛和茶天牛的发生危害与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星天牛和茶天牛1年发生1代,褐天牛2年完成1个世代,以幼虫或成虫在枝干内越冬。同时明确了寄主植物、栽培管理、自然天敌等因素与虫害的发生关系,确立了虫口基数与危害、栽培管理与天敌等的调查方法,制定了杨梅天牛的预测预报方法和防控策略,提出了清洁田园、人工捕捉、性诱杀、灯光诱杀、生物药剂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方法,以综合防控害虫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4.
甜菜夜蛾和棉花叶螨是天津市近年来危害较严重的害虫。这两种害虫7、8月份达到危害盛期.防治这两种虫害对农作物增产增收致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近几年,绿豆虫害主要有豆天蛾、盲蝽象、蚜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尤其是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在临泉县发生较为严重,绿豆叶片被咬成网状,豆荚和花也被咬食。8月中下旬到9月初这两种害虫世代交替,暴食危害,抗药性较强,一般药剂难以彻底防治。  相似文献   

6.
吸果夜蛾是柑橘园的大敌,顾名思义,吸果夜蛾是在夜间活动危害果树果实的蛾子,为山地或近山地果园的主要害虫之一。据调查,脐橙、蜜柑等被害率由前几年的 10%左右上升到 20%,局部地方的被害率由 20%上升到 30%以上。群众大多不知是何种害虫,只称之为夜老虎、刺果虫。 吸果夜蛾种类多达 50种,发生规律、取食危害、生活习性各不相同,有的 1年发生 2代,有的 4代。以南方发生较普遍、危害较严重的嗜食健果的鸟嘴壶夜蛾, 1年发生 4代。即 6月中旬结束越冬代, 6月上旬到 7月中旬为第 1代, 7月上旬至 9月下旬为第 2代, 8月中旬到 12月上旬为第 3代。幼虫、成虫均能越冬。成虫飞翔力强,活动范围广,白天分散潜伏,于傍晚 6时到清晨 5时危害果实,尤以夜间 7~ 9时成虫数量最多、危害最重。成虫夜间伏在果实上用针刺口器穿刺入果肉内吸食果汁的蛾子。被害果实刺孔处的果肉逐渐腐烂,相继脱落;到采收期被害的果实,因刺孔微小而难以发觉,造成采果后腐烂损失。  相似文献   

7.
吸果夜娥是山区柑桔的主要害虫。经调查,在广东发生的种类共52种。按成虫取食方式的特点可划分为:嗜食健果,兼食性和间接取食等三种类型,前两种类型能直接刺吸健果,是防治的主要对象。 在广东半山区和山区。嘴壶夜蛾属优势种,常造成严重的为害。据室内和田间调查,嘴壶夜蛾在广州发生5个叠置世代。雌蛾必须取食补充营养才能正常交配和产卵,幼虫寄主植物为粉防己与木防己。主要以幼虫在寄主植物或松土块下越冬。田间数量消长属于秋季大发生型,即年中幼虫发生数量以9~10月间为最高,成虫高峰期出现于10~11月。  相似文献   

8.
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是芦笋上的2种主要鳞翅目为害害虫,近些年在浙江发生极为严重,对浙北地区的芦笋产量和品质造成极大的影响。于2016年采用性诱法对2种害虫的年发生动态展开监测。结果显示:浙北地区斜纹夜蛾年可发生5代,甜菜夜蛾年可发生6代。全年斜纹夜蛾的发生量高于甜菜夜蛾,其中,5—11月斜纹夜蛾总诱蛾量为41 338头,甜菜夜蛾总诱蛾量为2 255头。无论是斜纹夜蛾还是甜菜夜蛾,大棚外诱捕器诱蛾量均远高于大棚内,这表明监测用途的诱捕器更适宜设置在大棚外。在浙北芦笋种植区,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主为害均为第3代、第4代和第5代,因此控制好第1代和第2代的虫口基数对于控制2种夜蛾全年发生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与绿色防控试验得出,危害该市的吸果夜蛾主要为鸟嘴壶夜蛾和嘴壶夜蛾,其中鸟嘴壶夜蛾1年出现2次成虫高峰、嘴壶夜蛾出现1个高峰,分别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8月中下旬和7月中至8月上旬;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捕器(果瑞特)+套袋绿色组合防控技术,可达到最佳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0.
草地贪夜蛾以其对农作物生产危害严重性深受关注,该文对该类害虫形态特征、生物型、生物学特征等等发生特点简要概述,具体从组织管理、全面监测、综合防控技术应用等方面入手,详细介绍了草地贪夜蛾的有效防控措施,以降低此虫害在农业生产中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贵阳地区杨梅害虫发生危害调查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贵阳地区杨梅害虫发生种类危害情况,为杨梅生产及害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0~2011年对贵阳地区杨梅害虫种类进行定点、定时系统调查和收集标样鉴定.[结果]贵阳地区杨梅主要害虫有21种,属昆虫纲的6目、16科,其中发生危害严重害虫3种,次重害虫3种,其他种类为危害轻.[结论]在生产中要针对不同害虫发生特点及危害特性,加强抚育管理,提高杨梅树体抗虫害能力,同时合理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诱杀防治、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以确保杨梅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甜菜夜蛾又名贪夜蛾,玉米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为世界性、多食性、暴发性害虫,现在我国长江流域为害较为严重。环境因素中的温、湿度对其生长发育和迁飞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利用有效积温法则可以推测出它的地理分布范围、一年发生的代数及各代发生为害的高峰期。在甜菜夜蛾的综合防治上可以采取重点压低二代数量,控制三、四代为害的防治策略,防治的研究方向应以生物防治为主导,采取与其他各种防治办法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甜菜夜蛾的识别特征、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及监测防治技术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二点委夜蛾是我省夏玉米区新发生的害虫,该害虫随着幼虫龄期的增长,害虫食量将不断加大,发生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这种害虫的传播速度极快,如不能及时控制,将会严重威胁玉米生产,甚至会导致大面积玉米地绝收。因此,需加强对二点委夜蛾发生动态的监测,做好虫情预报或警报,指导农民适时防治,以减轻其为害损失。现将其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形态特征1、成虫。颜色:二点委夜蛾灰褐色。二点委  相似文献   

14.
赖萍  蔡冬梅  杜军平  温华英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6):201-201,206
吸果夜蛾是我国南方丘陵山区果实的重要害虫,广东柑橘产区优势种为嘴壶夜蛾。本文主要介绍了吸果夜蛾的分布、为害特点、形态特征、生活规律及习性,并提出了吸果夜蛾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代建堂  汪德民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8):152-153,160
甜菜夜蛾为世界性、多食性、暴发性害虫,现在我国长江流域为害较为严重。环境因素中的温、湿度对其生长发育和迁飞都有一定的影响。在甜菜夜蛾的综合防治上可以采取重点压低2代数量,控制3、4代为害的防治策略,防治应以生物防治为主导,采取与其他各种防治办法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甜菜夜蛾的识别特征、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及监测防治技术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贵阳地区杨梅害虫发生种类危害情况,为杨梅生产及害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0~2011年对贵阳地区杨梅害虫种类进行定点、定时系统调查和收集标样鉴定。【结果】贵阳地区杨梅主要害虫有21种,属昆虫纲的6目、16科,其中发生危害严重害虫3种, 次重害虫3种,其他种类为危害轻。【结论】在生产中要针对不同害虫发生特点及危害特性, 加强抚育管理,提高杨梅树体抗虫害能力, 同时合理采用农业防治、 生物防治、 诱杀防治、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以确保杨梅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利用性诱剂对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进行监测,通过3年的监测,江川区草地贪夜蛾1年发生8代,以8月下旬,9月、10月、11月上旬成虫数量最多,7月、8月、9月幼虫危害虫量较多,危害较重,世代交替严重,本试验结果可为大面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二点委夜蛾在孟津县局部发生。二点委夜蛾是危害夏玉米幼苗的主要害虫之一,对夏玉米生产构成较大威胁,孟津县植保站高度重视,认真部署二点委夜蛾防控工作,及时落实防控措施,有效控制危害,以保秋作物丰收。一、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及危害形态二点委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该害虫随着幼虫龄期的增长,害虫食量不断加大,发生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如不能及时控制,将会严重威胁玉米生产。二点委夜蛾1年发生2代。成虫有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测,6月  相似文献   

19.
《农技服务》2016,(7):52-54
近4年的性诱监测表明,两种夜蛾成虫盛发期主要集中在8月中下旬~10月下旬,发生程度与温度、降雨日平均雨量关系密切,幼虫三、四代是主害代。通过采用轮作、高温闷棚、防虫网覆盖、性诱剂诱杀、杀虫灯诱杀及茚虫威、甲维盐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剂防治等措施集成的绿色防控技术能很好地控制两虫的危害,又能保障蔬菜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20.
<正>二点委夜蛾是2005年在河北省新发现的一种玉米新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幼苗,将玉米茎基部咬成一个洞或咬食根部,引起幼苗心叶萎蔫、倒伏甚至死亡。平山县自2011年二点委夜蛾暴发以来,开始了二点委夜蛾防治技术研究,通过在多点进行田间试验示范,筛选出了防治效果好、成本低、"一喷多防"的综合防治技术,使平山县二点委夜蛾的危害得到了有效遏制。1二点委夜蛾的形态特征二点委夜蛾成虫为灰褐色,体长10~12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