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建立高效、稳定的海南油茶良种离体快繁体系,加快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的繁育,以海南本土油茶良种海大油茶4号当年生枝条的腋芽及顶芽为外植体,初代诱导定芽萌发建立无菌体系,再通过增殖培养提高组培芽增殖系数,进一步对增殖芽进行壮芽和炼芽,作为海南地区油茶芽苗砧嫁接用接穗。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外植体消毒方法为:以2% NaClO 15 min + 0.1% HgCl2 12 min进行复合消毒,外植体在添加杀菌剂0.1 g/L清菌易的培养基上初代培养,污染率可控制在20%以下;腋芽和顶芽的初代芽诱导适宜培养基为:MS+0.1 mg/L IAA+2 mg/L 6-BA+0.5 mg/L GA3;无菌组培芽的适宜增殖培养基为:WPM+2 mg/L 6-BA+0.05 mg/L IAA+2 mg/L GA3;组培单芽的适宜壮芽培养基为:WPM + 活性炭500 mg/L;将组培芽接穗用6-BA 50 mg/L的溶液浸泡基部2 min,嫁接成苗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以日本单头切花菊‘白扇’的顶芽和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对其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初代培养中,先用75%酒精消毒30 s,后用0.1%升汞溶液消毒,顶芽和带腋芽茎段最佳消毒时间分别为3 min和4 min,初代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1 mg/L,平均芽诱导率为100%,平均单芽数达1.69个。以无菌苗腋芽茎段进行扩增繁殖,其最佳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15 mg/L,30 d后增殖系数达3.05,有效芽率65.26%,平均株高3.22 cm;瓶内生根培养时,添加了NAA和IBA的1/2MS培养基均能诱导生根,生根率达100%;也可瓶外生根,插穗浸蘸NAA溶液5 min后插入基质,生根效果良好。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白扇’的大面积推广和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种苗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以变叶木‘金皇后’的顶芽和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繁研究,建立‘金皇后’的离体快繁研究体系,为‘金皇后’的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外植体表面消毒的最适条件为75%酒精消毒30 s后再用0.1%升汞消毒10 min,消毒后的污染率为22.63%,成活率最高达72.77%。最适初代培养基为MS+6-BA 2.0 mg/L+IBA 0.2 mg/L,有效不定芽数可达3.75。最适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2 mg/L,增殖系数达10.77。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1.5 mg/L,生根率达100%。最适的移栽基质为泥炭土+沙+蛭石(3∶1∶1),成活率达90%。  相似文献   

4.
采用改良DNS等方法筛选出的生长快、糖苷含量高的甜叶菊品系109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植体、不同激素种类和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茎尖为外植体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率均最高;其次是带腋芽茎段;再次为叶片。无腋芽茎段和无菌根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但不能诱导成芽。茎尖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mg/L;叶片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mg/L+IAA 1.0mg/L;带腋芽茎段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5mg/L。不定芽继代增殖培养采用MS+6-BA 0.5mg/L+NAA0.05mg/L;在1/4MS+IBA 0.1mg/L+NAA 0.1mg/L+1g/L活性炭的培养基上诱导生根,生根率可达100%,生根苗移栽后成活率达95%。  相似文献   

5.
以福鼎大白茶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其组织培养过程中防止外植体褐化及污染的方法。结果表明,最佳的外植体消毒方式为:75%酒精消毒20~25 s+0.1%升汞消毒4 min+无菌水冲洗2遍+0.1%升汞消毒5 min+无菌水冲洗4遍;培养基中加入150 mg/L活性炭(AC)时,能够有效控制外植体褐化;在培养基中加入150 mg/L的硫酸链霉素能够有效降低外植体的污染率。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辣木离体组织培养体系,以辣木嫩枝为外植体,对外植体的选取与消毒、不定芽的诱导及增殖、炼苗移栽等技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75%酒精消毒1 min,再用0.1%HgCl_2消毒25 min,污染率和褐化率均能保持相对较低水平。以辣木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不定芽的最佳诱导和增殖培养基分别为MS+0.5mg/L6-BA+20g/L蔗糖和MS+0.5mg/L6-BA+0.2mg/LNAA+30g/L蔗糖,芽的诱导率和增殖系数分别可达73.3%和5.6。辣木生根培养基最佳配方为1/2MS+2mg/LNAA+0.2mg/L6-BA+20g/L蔗糖,生根瓶苗经炼苗10天后移栽至泥炭土:珍珠岩=1:1的基质中成活率可达80.6%。  相似文献   

7.
对“蜜宝”火龙果组织培养的外植体选择,不同培养基对腋芽诱导、丛生芽增殖及生根培养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老熟茎段为最佳外植体,最适腋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3.0 mg/L+NAA0.1 mg/L+琼脂6.4 g+蔗糖30 g,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1.5 mg/L+NAA0.1 m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0.5 mg/L+活性炭1 g/L+琼脂6.4 g+蔗糖30 g。  相似文献   

8.
以屏南县棠口乡龙源村400多年‘四季杜鹃’古树的顶芽为外植体,开展离体快繁技术研究,探讨外植体消毒方式、取材时间对无菌系建立的影响,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配比对芽苗继代增殖的影响,以及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与配比对无根苗瓶内生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表面消毒以75%酒精作用30 s后再用0.1% HgCl2消毒8 min,消毒效果最好。外植体最佳的取材时间为5月中旬前后。在无菌系建立中污染的外植体可采用75%酒精消毒20 s,然后用0.1% HgCl2消毒5 min,再经4次转瓶后成功率可达71%。初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WPM+3.0 mg/L ZT+0.1 mg/L NAA+0.5 mg/L GA3 ,平均有效芽数为3.45。在增殖培养中,带腋芽茎段诱导丛生芽的增殖效果优于顶芽,最适培养基组合为Anderson+0.5 mg/L TDZ+0.1 mg/L NAA,增殖系数达13.23。最适的瓶内生根培养基为:WPM+0.1 mg/L ZT+0.5 mg/L NAA,生根率达92.6%。本研究的结果可为‘四季杜鹃’古树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以山蒌单芽茎段为外植体,对其进行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山蒌嫩茎最佳消毒方法为70%酒精消毒30 s,再用0.1%升汞溶液消毒9 min;适合腋芽萌发的启动培养基为MS+0.5 mg/L NAA+3 mg/L 6-BA;继代增殖培养最适宜的培养基为MS+0.1 mg/L NAA+3 mg/L 6-BA;试管苗在1/2MS+3 mg/L NAA+0.1-0.5 mg/L6-BA生根较好;山蒌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可以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以福鼎大白茶的新梢茎段为外植体,建立一套完整的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最适的腋芽诱导培养基为MS+1.5 mg/L 6-BA+0.3 mg/L NAA;最适的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1 mg/L NAA;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0.2 mg/L NAA,生根率达70%,平均生根数4条,平均根长5.4 cm,移栽成活率达71.4%。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海南甘薯主栽品种‘心香’、‘广薯87’、‘川山紫’、‘宁紫薯1号’、‘薯绿一号’、‘高系14’和‘三角宁’为材料,从外植体的选择、不同消毒方案、培养基配方和防褐化剂筛选等方面进行研究,建立一套适合热带地区甘薯主栽品种的脱毒快繁优化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侧芽增殖率与存活率最高;在不同的外植体消毒处理中,依次用75%酒精消毒60 s,2% NaClO消毒15 min,以及0.1% HgCl2消毒15 min的污染率最低;最佳的生根培养基配方为:MS+0.05 mg/L NAA+0.1 mg/L GA3;茎长生长最快的培养基配方为:MS+0.1 mg/L NAA+1 mg/L 6-BA+0.5 mg/L GA3;干重增长最快的培养基配方为:MS+0.1 mg/L NAA+1.5 mg/L 6-BA+0.5 mg/L GA3;在培养基中加入5~6 g/L硫代硫酸钠和1.25 g/L聚乙烯吡咯烷酮能有效地抑制外植体的褐变。  相似文献   

12.
以猫尾射无菌播种苗(去除根部)为外殖体,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及其不定芽增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外殖体在MS+6-BA 1.0 mg/L+NAA 0.1 mg/L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效果较好,愈伤诱导率为82.0%,分化率为74.5%;经不定芽增殖培养基MS+6-BA 0.5 mg/L+NAA 0.05 mg/L培养,不定芽增殖倍数为8.2,平均株高为4.7cm。组培苗在MS+IBA 0.5 mg/L培养基上生根率达90%。生根苗移栽成活率达84%。  相似文献   

13.
猫须草又称作“肾茶”,是一种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在东南亚,猫须草作为一种传统的茶饮而深受人们喜爱,在我国则更多是作为一种中草药用于治疗肾脏疾病。然而猫须草野生药材资源日趋枯竭,传统生产繁殖方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采用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为猫须草大规模种植提供种苗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研究适合猫须草的无菌短枝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本研究以带一对腋芽的猫须草幼嫩茎段为外植体,探究不同消毒方法、激素类型与浓度及培养基配方对猫须草无菌短枝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猫须草无菌短枝组织培养的最佳消毒方法为75%酒精浸泡10 s或15 s+0.1%升汞浸泡6 min,当0.1%升汞消毒时间为8 min时,猫须草无菌短枝的萌芽率显著下降,当0.1%升汞消毒时间为4 min时,猫须草无菌短枝的污染率显著提高。最佳初代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或MS+6-BA 0.5 mg/L+NAA 0.2 mg/L;但当6-BA的浓度达2.0 mg/L时,组培苗长势细弱,叶片发黄,并有玻璃化发生。最佳继代培养基配方为MS+TDZ 0.05 mg/L+IBA 0.2 mg/L;与添加6-BA相比,添加TDZ更有利于猫须草无菌短枝继代组培苗的生长。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NAA 1.0 mg/L+IBA 1.0 mg/L+活性炭3 g/L,组培苗生根率可达95%。培养基配方及不同激素组合均会影响猫须草无菌短枝组培苗的生根,1/2MS培养基明显优于MS培养基,同时添加NAA和IBA比单独添加NAA的效果好。将组培苗移栽至珍珠岩、细河沙、泥炭土的体积比为1:1:1的混合基质中,植株生长良好,成活率高。研究结果可为猫须草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提供科学可行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以澳洲坚果品种'H2'的幼嫩茎段和种子为材料,获取腋芽、子叶和上胚轴等外植体,开展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增殖研究,再通过石蜡切片法对不同愈伤组织的细胞结构进行观察,分析比较不同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性质与不定芽分化效果.结果表明:适合腋芽愈伤诱导和分化的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5 mg/L KT,腋芽...  相似文献   

15.
为开发利用海南本地魔芋种质资源,以海南本地野生疣柄魔芋球茎顶芽为外植体,研究其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外植体消毒以在0.1% HgCl2溶液中浸泡20 min为宜;采用MS+6-BA 3.0 mg/L+NAA 0.1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培养基,较有利于从顶芽基部直接诱导出丛芽,且增殖系数较高,达4.37;而丛芽分切成单芽后,在MS+NAA 0.5 mg/L+蔗糖30 g/L+琼脂7 g/L+活性炭1 g/L培养基上的生根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6.
刚果12号桉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再生植株快繁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刚果12号桉(Eucalyptus 12ABL)7 d苗龄的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了组织培养试验,研究了具分化潜力的愈伤组织的获得、不定芽的分化、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建立了从愈伤组织到再生植株的快繁体系.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阶段表现最优的配方是改良H培养基+6-BA0.5mg/L+NAA0.5mg/L+蔗糖40g/L,红色紧密愈伤组织诱导率达65.7%;诱导不定芽表现最优的配方是改良H+6-BA1mg/L+NAA0.1 mg/L+蔗糖40g/L,诱导率达54%;增殖培养中表现最优的配方是MS+6-BA1mg/L+NAA0.1mg/L+蔗糖30g/L,增殖系数达3.4;生根效果表现最优的配方是1/2MS+IBA0.5mg/L+蔗糖30g/L,生根率达100%,平均每株萌发的根系数为3.6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