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对不同树种在太湖滩地造林成活率、耐水性和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发现水杨梅、湿地松、金丝垂柳、垂柳、苏柳795、苏柳172、杞柳、35杨等8树种在水深30~50 cm中浸泡40 d时,其成活率均达97%以上,且生长正常,可以作为太湖滩地的造林树种;中山杉、池杉、落羽杉、水杉等4树种的成活率在30.2%~64.8%,加强前期管理可适当发展,光蜡树的造林成活率仅为19.5%,表明耐水性较差,不适合在长时间淹水滩地栽培。  相似文献   

2.
湿地松等5树种在太湖滩地造林耐淹水性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太湖滩地用湿地松、美国白蜡、水杉、池杉和柳树(对照)进行了不同树种、不同区域、不同淹水期和不同淹水深度的耐水湿对比造林试验。在淹水深度20~60.5cm、连续淹水时间达40d时观察结果为:①湿地松和柳树(对照)的成活率分别为99.7%和99.5%;美国白蜡、水杉和池杉的成活率分别为19.5%,30.2%和31.1%。②在太湖滩地湿地松表现与柳树(对照)一样,生长势和生长量一切正常,湿地松为常绿树种,病虫害较少,从绿化、美化和景观考虑,建议湿地松作为太湖滩地造林树种之一,并建议作为我国太湖地区淡水森林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的适生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3.
千岛湖库区消落带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浙江省千岛湖库区消落带的不同海拔梯度选用银叶柳(Salix chienii)、池杉(Taxodium ascendens)、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加杨(Populus×canadensis)、乌桕(Sapium sebiferum)、水竹(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8个树种,采用苗高3.2 m左右大苗造林,进行消落带造林技术研究。结果显示,在千岛湖水位涨落动态影响下,不同树种在不同水位梯度上的造林成活率差异明显。银叶柳能耐没顶水淹,在海拔99 m梯级上全年持续没顶水淹116d的成活率仍达70%;池杉和枫香树较耐水湿和水淹,但不耐没顶水淹,在海拔102 m梯级上持续淹水192 d的成活率仍达60%,但在101 m及以下梯级消落带上由于持续没顶水淹长达21 d或以上而死亡;水杉、枫杨、加杨和乌桕较耐水湿,但不耐高位水淹,更不耐没顶水淹,在海拔103 m梯级上成活率分别为20%,60%,80%和40%,建议种植时考虑最高水位时的苗木出露水面1 m(水杉、枫杨和乌桕)或1.5 m(加杨);水竹能耐一定水淹,不能深度水淹,更不能没顶水淹,在104 m梯级上成活率为40%,其水淹深度最深为0.52 m。  相似文献   

4.
油松容器育苗技术及造林效果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介绍了油松容器苗在河北省隆化县育苗技术,造林方法,并对造林后成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坡向、坡位、坡度、海拔等地形因子对油松容器苗造林成活率有不同影响,其中坡度较为显著,坡度>30毅的坡面成活率为68%,坡度<30毅的坡面成活率达到了82%以上;坡位的不同是相对的,但是基本上是中坡位跃下坡位跃上坡位;各坡向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海拔的毛竹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海拔造林中,造林前地类为果园和有林地成活率较高,疏林地和经济林地成活率明显较低。低海拔移栽母竹年龄最好选2~3年生。起苗至栽植天数1~2天内对毛竹成活率影响不大。不同海拔毛竹造林前地类为有林地时,低海拔造林成活率最高,中海拔和高海拔相差不明显。不同海拔毛竹造林前地类为疏林地时;低海拔造林成活率最高,其次为高海拔,最低为中海拔。  相似文献   

6.
介绍河北省隆化县移栽油松大苗造林主要技术,对造林后成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坡向、坡位、坡度、海拔等地形因子对移栽油松大苗成活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坡度较为显著,坡度30°的坡面的成活率为70%,坡度30°的坡面成活率达到了80%以上;坡位的不同是相对的,但是基本上是中坡位下坡位上坡位;各坡向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不同海拔、坡向条件下沙棘的生长情况以及土壤的蓄水能力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坡向、海拔的变化,沙棘的成活率有所差异,在北坡上造林,海拔300m以下成活率最高,为90.2%;西坡和东坡,200m海拔成活率最高,分别为86.7%和81.3%;北坡和东坡上,3年生沙棘苗高、地径生长量最大的分别是海拔在300、200m左右的区域;西坡上,苗高、地径生长量最大的分别是海拔200、300m处;北坡和西坡上,以海拔300m处的土壤含水量增幅最大,分别为7.48%、51.10%,东坡上以海拔200m处的土壤含水量增幅最明显,达到了15.25%。  相似文献   

8.
“三江流域”地区植被恢复重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三江流域"的芒康县不同海拔高度采用不同树种、不同造林处理技术进行植被恢复试验表明:在低海拔的干热河谷进行经济林木植苗造林,成活率可达93%以上,且生长良好;在中山带(海拔3 800~4 200 m)的灌丛林下采用遮荫和自然植被遮荫技术植苗造林可保证一定的保存率,但定植苗木要经过露地练苗。草原鼠危害、苗木质量、牲畜践踏是影响草地上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在高山带(海拔4 200 m以上至林线)采用常规植苗定植,不采用其它造林技术处理就可使造林保存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黄连木造林成活率和造林后的生长速度,对黄连木容器苗造林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塑料营养袋苗和塑料营养钵苗的苗高分别为43.6 cm和26.8 cm,造林成活率分别为96%和97%;适当深栽 覆草的造林成活率达100%;容器苗苗龄对造林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只影响当年生长量,以百日以上苗龄生长量最高,可达40 cm以上。  相似文献   

10.
滩地杨树生长量与高程-淹水时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同一滩地按高程差0.5 m设置固定样地,并根据样地高程求得12年轮伐期内各高程汛期年均淹水天数,逐年监测样地胸径、树高生长量。湖区滩地杨树各指标生长量均随滩地高程降低、淹水时间增加、地下水位升高而降低。在洞庭湖东南湖,高程在32.8 m以上、年均淹水34.8 d以下滩地可建杨树大径材工业用材林基地,31.8~31.3 m的滩地采取挖沟抬垄措施可用于杨树造林,30.8 m以下的滩地不宜用作杨树造林。  相似文献   

11.
根据同一滩地、不同高程杨树林一个轮伐期的定位观测,杨树造林保存率和材积生长量均随滩地高程降低、淹水时间增加而减小。东南湖滩地根据其杨树宜林性分为3类:①高位滩地,适于建速生丰产林基地;②中位滩地,可作一般用材林、防浪林、抑螺林的造林;③低位滩地,一般不宜直接用于杨树造林。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速生丰产林的概念.依据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营造林核查结果与媒体报道,分析了速生丰产用材林数量、质量与存在的问题.建议从完善森林分类经营、营造林统计制度、速生丰产用材林的核查、调查方法等方面来切实掌握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环洞庭湖拥有滩地20多万hm2,近几年来,随着杨木市场需求的迅速增长,中、高住滩地成为营造杨树速丰林基地重要区域.滩地杨树人工林的兴起,不仅使滩地的自然景观发生了变化,同时滩地的水分、光照、植被等环境因子也发生了改变,有害生物种类随地面高程提高呈递增态势,成为制约滩地杨树生长量和木材材质的瓶颈.连续6年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多坝沟绿洲杨树造林初期技术,包括选苗、选地、整地方式、整地时间、造林时间、造林技术、营林密度等方面的调查总结,为当地营造速生丰产杨树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宜在福建杉木中心产区推广的杉木良种,选择5个杉木良种(福建尤溪第2代种子园实生苗、福建洋口第2代种子园实生苗、广西融水第1代种子园实生苗、洋020无性系组培苗、福建沙县本地种源实生苗),在福建农林大学莘口教学林场开展不同杉木良种、不同坡位造林对比试验,造林后12 a对不同杉木良种林分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黧蒴栲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利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了黧蒴栲芽苗截根移栽、截根苗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黧蒴栲芽苗截根处理对苗高、主根长、一级侧根数、叶干重、茎枝干重、根器官干重有极显著影响,对苗木地径、一级侧根长度有显著影响.芽苗截根处理后苗木高度增加17.51%、地径增加13.72%.不同剪叶处理方式对黧蒴栲苗木造林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芽苗截根苗造林以剪叶75%效果最好,造林成活率达95.86%,而未剪叶苗造林成活率为57.69%;应用芽苗截根苗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17.0%~24.0%,增加当年树高、地径生长量分别为18.22%、15.44%.  相似文献   

17.
杨春生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3):80-82,100
采用苦槠裸根苗、容器苗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与桂花、杉木、木荷进行混交造林试验,连续2 a的观测结果表明:苦槠容器苗的造林成活率、树高、地径生长量均比裸根苗高;Ⅰ级地苦槠的造林成活率、树高、地径生长量均比Ⅱ、Ⅲ级地高。说明营建苦槠人工林选择立地条件较好,采用容器苗造林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油茶造林成活率不高的问题,调查了不同油茶苗木类型对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容器苗的造林成活率及造林后幼林长势明显优于裸根苗,以无纺布轻基质苗最好,造林成活率达90.6%。苗龄对容器苗造林成活率有较大影响,其中以3年生容器杯大苗的造林成活率最高,造林成活率达98.3%。容器杯实生苗的造林成活率及造林后幼林前期生长要优于容器杯嫁接苗,但花芽出现的时间较容器杯嫁接苗要晚。  相似文献   

19.
杨树在我国分布很广,是人工林主栽品种之一。近年来由于天然林禁伐,木材短缺的问题,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倍受重视。通过沙地上不同苗龄型造林试验,提出了利用杨树大苗造林,可有效地提高杨树速生丰产林的经济效益,3根2干苗为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的适宜苗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证日本落叶松造林后林相整齐,减少苗木分化,提高林分质量,确保尽快郁闭成林。2009~2011年间,开展了苗木分类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无论用哪个类别的苗木造林其成活率和保存率没有太大区别;造林后连续3 a地径、树高新生长依次为:1 a生超级苗>2a生Ⅰ级苗>2 a生混合苗>2 a生Ⅱ级苗。造林时,一定将苗木进行分类,在2 a生Ⅰ级苗用完后,可采用1a生超级苗造林,不提倡混合苗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