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3个高油大豆品种(绥农14、红丰9、东农47)为试验材料,在2003—2004不同年份探讨高油大豆品种 蛋白质和脂肪积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油大豆品种在不同年份间,脂肪含量的相对排序保持不变。油分含 量高的品种,蛋白质含量年份间变异较小;油分含量低的品种,则变异较大。高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积累呈现出 “高—低—高”趋势,并且种子成熟后的蛋白质含量要小于初期测量时的含量;高油大豆脂肪含量积累呈现了“低— 高—低”趋势,并且种子成熟后的脂肪含量要高于初期测量时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菜用大豆生产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都在不断发展,为了给菜用大豆配套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探讨菜用大豆和普通大豆的特异性,以普通大豆品种2个、引进菜用品种4个为试材,探讨施肥处理对不同类型大豆籽粒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就不同类型品种来说,普通大豆品种铁丰29号的品质最好,菜用大豆品种沈农引133的品质最好.T2磷酸二铵施肥处理使各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提高,而T3磷酸二铵施肥处理使各品种的蛋白质含量降低;T2和T3磷酸二铵施肥处理使各品种的脂肪含量、蛋脂总量、可溶性糖含量提高.在不同施肥处理下,籽粒脂肪积累呈"S"型曲线.同样施肥水平下,菜用大豆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普通大豆,而脂肪含量低于普通大豆.蛋白质含量与磷酸二铵施用量呈负相关,脂肪含量与磷酸二铵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蛋脂总量、可溶性糖含量与磷酸二铵施用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传统大豆制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大的市场。大豆原料的品质对传统大豆制品的生产和销售等有较大的影响。因采用加工工艺和产品的不同,传统大豆制品对大豆品质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豆腐用大豆要求籽粒饱满、蛋白质含量高、亚基11S/7S含量低;豆浆用大豆要求外观品质好、蛋白质和水苏糖含量高、亚麻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要低;菜用大豆应选择蔗糖、天门冬氨酸与谷氨酸含量高的品种;豆芽用大豆需选择小粒、发芽率高、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大豆品种;豆豉和纳豆用大豆要求籽粒吸水和保水能力强、蒸煮特性好的品种;酱油用大豆应选择不饱和脂肪酸、糖分、球蛋白及脂肪含量较高的品种等。本文对国内外大豆加工制品对大豆原料品质要求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大豆品质育种以及大豆加工制品适宜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化学品质是大豆遗传改良的重要性状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东北大豆微核心种质化学品质性状的分析,明确其分布范围与规律并发掘具有优异化学品质特性的大豆新种质。试验以241份东北大豆微核心种质为材料,测定其蛋白、脂肪、脂肪酸组分及16种氨基酸的含量,采用SSPS软件分析评价资源材料的品质性状。研究结果表明,所分析的化学品质性状均有较大的变异幅度。蛋白含量变异范围为34.12%~51.27%,均值为42.61%,变异系数为4.71%;脂肪含量变异  相似文献   

5.
大豆高脂肪组合F_4代脂肪含量遗传及亲本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高产或高脂肪的7个大豆亲本,采用NCII设计,配成8个组合,研究大豆高脂肪组合初世代脂肪含量遗传及亲本的关系.结果表明:F4代脂肪含量的变异大小与双亲脂肪含量的差异有关,双亲的差异越人,F4代脂肪含量的变异程度也越大双亲脂肪含世均高,且双亲熟期差异较大,F4代出现高脂肪材料的儿率高F4代脂肪含量与双亲的差值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本的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不同遗传背景大豆杂交F2代脂肪含量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盛有  宋书宏 《大豆科学》2011,30(6):916-920
选用11个脂肪含量不同的大豆品种配置6个杂交组合,对遗传背景不同的大豆杂交组合F2代脂肪含量遗传变异进行分析,并对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双亲脂肪含量高,其F2代脂肪平均值高,F2代脂肪含量与中亲值呈极显著正相关;(2)F2代脂肪含量存在广泛的变异,遗传变异的大小与杂交组合的遗传...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几个大豆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东北三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 11个试点 5个参试品种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测定结果 ,研究了各品种 (基因型 )、地点、品种×地点互作效应相对变异。结果表明 ,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脂肪总含量在品种间、地点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而且存在品种×地点交互作用。三个品质性状均以品种效应的相对变异最大 ,品种×地点交互作用的相对变异次之 ,地点效应的相对变异最小。各品质性状的品种主效应和品种×地点交互作用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重庆不同类型大豆异黄酮含量与品质性状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重庆地区96份野生大豆和102份地方品种,检测其蛋白质、脂肪及异黄酮含量,并进行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探索重庆大豆异黄酮含量的生态分布规律以及异黄酮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发掘品质优良的大豆种质资源.结果表明:重庆地区的野生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低于其地方品种,但异黄酮含量高,不同类型大豆的异黄酮含量变异丰富.试验同时...  相似文献   

9.
大豆种质资源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的聚类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辽宁省农科院种质资源圃的45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的测定,并对其进行相关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5份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在39.86%~47.37%之间,平均值为43.34%,变异幅度为7.51%;供试品种的脂肪含量在17.58%~22.08%之间,平均含量为20.52%,变异幅度为4.50%;供试品种蛋脂总量变异范围在60.15%~66.69%之间,平均值为63.86%,变异幅度为6.54%。大豆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75**,蛋白质与脂肪含量的关系为:y=-0.3461x+35.521(39相似文献   

10.
以黑龙江省92个主栽大豆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在2010年和2011年的脂肪含量进行分析,发掘与脂肪含量紧密连锁的SSR标记,用以辅助鉴定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的脂肪含量.结果表明:供试材料脂肪含量变异范围2010年为17.10% ~23.14%,2011年为17.70% ~ 23.04%,两年平均为17.40%~ 23.09%.结合SSR数据的品种系统进化树分析,可以将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脂肪含量总体上分成大于20%和小于20%两类.此外,鉴别出2个与脂肪含量相关的SSR标记(Satt428-900、Satt502-150),标记指数与脂肪含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和0.41*).  相似文献   

11.
大豆高脂肪组合F3代脂肪含量遗传及亲本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豆高脂肪组合早世代脂肪含量的遗传规律。选择高产或高脂肪的7个大豆亲本,采用NCII设计,配成8个杂交组合。结果表明:F3代脂肪含量的变异与双亲脂肪含量的差异有关,双亲的差异越大,F3代脂肪含量的变异程度也越大。双亲脂肪含量均高,且双亲熟期差异较大,F3代出现高脂肪材料的几率高。F3代脂肪含量与双亲的差值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与父本的脂肪含量呈极弱的正相关;与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呈一定的正相关,但也不显著。在F2代中,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与F2代脂肪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但F3代已经不显著了。说明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对后代脂肪含量的影响在逐代减弱。  相似文献   

12.
王惠贞  唐红艳  牛冬  吕淼 《大豆科学》2021,40(1):112-121
为评价大豆气候品质,优化布局优质大豆产区、提升大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利用2005-2018年内蒙古东北部大豆主产区主栽品种内豆4号的品质分析、发育期和同期气象观测等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典型年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确定影响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和关键期,并构建大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等品质成分与关键气象因子的定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温度和降水是影响大豆蛋白质含量的主导气象因子,而影响大豆脂肪含量的主导气象因子是温度;8月上旬至9月上旬(结荚期~鼓粒期)是影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共同关键期,也是影响大豆品质形成的最关键阶段.大豆进入开花期后,气温高、降水多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而开花初期和结荚鼓粒期气温较低、成熟期气温较高,利于大豆脂肪含量的提高.在分析生物学意义基础上优选因子,构建大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与关键影响因子定量关系模型,拟合率均较高.通过对2019年大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的模拟检验,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大豆异黄酮含量与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中的重要成分,具有广泛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检测了黑龙江省野生和栽培大豆252份种质资源的总异黄酮、大豆苷、染料木苷含量,同时检测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析了大豆异黄酮与大豆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种质异黄酮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大豆总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也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脂肪含量呈不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重迎茬对大豆化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徐永华  何志鸿 《大豆科学》1997,16(4):319-327
在中国黑龙江省6个不同生态区设置固定轮作场圃,连续3年研究重迎茬大豆蛋白质、脂肪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迎茬和短期重茬对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无明显影响,重茬3年以上,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降低。农艺措施对重迎茬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化学调节剂以重迎茬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淮阴、盐城两地区十五个县274个夏大豆地方品种的十种数量性状、十三种质量性状和蛋白质、脂肪含量,统计分析了它们的变异幅度以及表型相关系数,证实了该区夏大豆地方品种不论数量性状、质量性状和品质均具有较宽广的变异度。明确了主要性状间的相关程度,提出了淮、盐地区夏大豆地方品种的利用价值及该地区夏大豆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6.
选用3个早熟和1个晚熟菜用大豆品种,探讨了始花期不同尿素追施量(0、75、150 kg·hm-2)对菜用大豆籽粒可溶性糖、蛋白质和脂肪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鼓粒到籽粒成熟,菜用大豆籽粒的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脂肪积累呈现“S”型曲线变化,蛋白质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后期出现小幅下降.早熟品种籽粒的可溶性糖含量在...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12份陕西大豆品种资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大豆品种资源的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3.30±2.69%;脂肪平均含量为16.76±1.41%,说明陕西大豆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为60.05±2.48%.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404**).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都与生育日数正相关与株高负相关,其程度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显著负相关而脂肪含量与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不同花色、茸毛色、结荚习性、粒色、粒形的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以不同粒色、粒形和结荚习性间的差异最为明显,无限结荚习性、籽粒为黑色肾形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低,籽粒为双色肾形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低.研究结果为大豆品质育种选择亲本和杂交后代处理的提供依据,并筛选了12份高蛋白和大粒的品种供育种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灌水对高油大豆和高蛋白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灌水使高油大豆的产量略有提高,较对照增产1.9%,对高蛋白大豆产量未表现出增产效果.灌水对不同品质的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影响不同,灌水可提高高油大豆品种脂肪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相反,灌水提高高蛋白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降低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9.
氮磷钾肥对大豆脂肪含量的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正交回归旋转设计方法,建立了氮、磷、钾肥对大豆脂肪含量的综合作用模型。根据该模型探讨氮、磷、钾肥对大豆脂肪含量影响的规律。氮、磷、钾肥对大豆脂肪含量的单因素效应、二因素互作效应受到其它因素水平的影响。氮肥对脂肪含量的影响均为增加效应,增加速度随着氮肥编码值增高而加快。磷肥和钾肥对脂肪含量的作用有正有负。获得绥农14号大豆品种21.5%以上的脂肪含量,相应的施肥措施为:施N量为0.07~0.13 g/kg,施P2O5量为0.11~0.37 g/kg,施K2O量为0.04~0.10 g/kg,采用这个比例施肥有95%的可能使大豆品种绥农14的脂肪含量高于21.5%。  相似文献   

20.
采用NCII设计,配成8个组合,选择高产或高脂肪的7个大豆亲本.试验结果表明,F2代脂肪含量的变异大小与双亲脂肪含量的差异有关,双亲的差异越大,F2代脂肪含量的变异程度也越大.双亲脂肪含量均高,且双亲熟期差异较大,F2代出现高脂肪材料的几率高.F2代脂肪含量与父本的脂肪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但不显著;与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