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断奶前犊牛饲养的日劳动力成本和单位增重成本均高于其他阶段;此阶段的重要目标是在不影响犊牛健康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早期断奶(21~35日龄)可降低饲料和劳动成本。因此,在喂足初乳的前提条件下,需要给断奶前犊牛饲喂代乳料。合格的代乳料可保证犊牛健康生长和发育,为早期断乳做好准备。本文还将介绍代乳料的成分和应达到的质量标准。1哺喂初乳初乳富有营养,但对犊牛的免疫效应(抗体保护)仅限于  相似文献   

2.
犊牛下痢直接影响犊牛生产,该病的发生给奶牛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犊牛从喂初乳开始到断乳前陆续出现。随犊牛的体质强弱不同,发病的日龄也有所不同。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原因主要是在犊牛饲养过程中喂初乳和常乳的方法、步骤不固定,引起犊牛消化机能紊乱,营养不良,代谢不平衡,防御能力下降等不良因素所造成。  相似文献   

3.
防制奶牛犊下痢“五定”措施张速喜王志峰张东方(哈尔滨市香坊实验农场奶牛场150038)犊牛下痢直接影响犊牛生产。该病的发生给奶牛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发病特点:犊牛从喂初乳开始到断乳前陆续出现。随犊牛的体质强弱不同发病的日龄也有所不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4.
正犊牛,系指初生至断乳前这段时期的小牛。肉用犊牛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的育肥经济效益,本文阐述肉用犊牛的饲养管理要点。1犊牛的饲养1.1早喂初乳初乳是指母牛产犊后5~7 d内所分泌的乳,初乳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免疫球蛋白,它对犊牛发育、增强抗病力以及排出胎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犊牛出生后应第一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新生犊牛被动免疫转移失败(failure of passive transfer,FPT)会导致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高,影响后期生长发育。本试验针对国外引进的安格斯母牛初乳产量和质量进行测定,并对其新生犊牛被动免疫效果进行评估,以期为新生犊牛初乳管理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健康安格斯初产母牛(24月龄)和经产母牛(36~48月龄)各15头,待母牛产犊后立即进行人工挤奶测定初乳产量、营养成分及免疫球蛋白浓度。选取初产和经产新生犊牛各15头,测定其初生重,分别采集犊牛出生后未食初乳(0 h)和食初乳后(24~36 h)血样,测定其血清总蛋白含量及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 初产母牛平均初乳产量极显著低于经产母牛,但其初乳中乳蛋白、非脂乳固体、乳糖、灰分含量,以及密度和电导率均极显著高于经产母牛(P<0.01)。初产母牛和经产母牛初乳中免疫球蛋白浓度分别为28.72%和26.24%,合格率分别为93.33%和91.67%,差异均不显著(P>0.05);初产和经产新生犊牛被动免疫失败率分别为33.3%和25.0%;初产新生犊牛平均初生重极显著低于经产新生犊牛(P<0.01);被动免疫成功犊牛平均初生重和球蛋白含量均极显著高于被动免疫失败犊牛(P<0.01)。【结论】 新疆安格斯犊牛FPT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母牛初乳产量低导致新生犊牛初乳摄入不足,初生重较低的犊牛FPT的风险性较高。本研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新生安格斯犊牛初乳补饲计划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犊牛的饲养   (一)喂初乳   初乳是母牛产犊后1~7天内所产的奶.正常的初乳是浓稠的,呈奶油状的黄色分泌物,具有很高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是新生犊牛不可缺少的营养品.  相似文献   

7.
正1早期断乳的意义国内外的试验表明,过多的哺乳量和过长的哺乳期,虽然可使犊牛增重较快,但对犊牛的内脏器官,特别是消化器官有不利影响。乳和精料的水平适当和早期断乳,使犊牛早期习惯采食精、粗饲料,可以促进消化器官的发育。另外,犊牛哺乳期缩短,哺乳量减少,可以节约大量商品乳供应市场,节约劳动力,降低犊牛的培育成本。早期断乳的肉用犊牛,与常规断乳的犊牛相比,增重成本低,上市屠宰年龄早,肉中的  相似文献   

8.
犊牛下痢直接影响犊牛生产,该病的发生给奶牛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犊牛从喂初乳开始到断乳前陆续出现。随犊牛的体质强弱不同,发病的日龄也有所不同。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  相似文献   

9.
对28头牦牛犊牛在3月龄是断乳,与5月龄断乳的相比较,结果实验组犊牛断乳体重是42.96kg,增重20.18kg,增重率为46.97%。对照组犊牛断乳体重是66.61kg,增重30.31kg,增重率为45.50%。实验组比对照组高1.47%,差异性不显著(P〉0.05)。19月后,试验组犊牛体重是66.78kg,增重23.91k.增重率是35.76%。对照组犊牛体重是106.45kg,增重39.48%,增重率是37.43%。试验组比对照组低1.67%,差异性不显著(P〉0.05)。在2008年试验组母牦牛的繁殖数是59头,繁殖率是92.19%。对照组的繁殖数是57头,繁殖率是89.09%。试验组的繁殖数比对照组多2头,试验组比对照组高3.13%,差异性不显著(P〉0.05)。犊牛的生长发育和母牛的繁殖率上没有受到影响。证明对3月龄的牦牛犊牛可以进行断乳。  相似文献   

10.
1犊牛 犊牛是指出生后到断乳的牛,哺乳期一般为3-6个月。犊牛生后最初几天,由于各种组织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对外界不良环境抵抗力低,适应力较弱,消化道黏膜容易被细菌穿过,皮肤保护能力差,神经系统反应不足。生后的1-5天,主要喂养初乳。初乳中比常乳的于物质多,营养丰富,特别是蛋白质比正常奶高4倍,比白蛋白及球蛋白高10倍。所以犊牛出生2小时内必须吃上初乳,而且愈早愈好。  相似文献   

11.
王永康 《中国乳业》2011,(12):34-36
11.6初乳的补充在没有高质量初乳来源时,可以通过初乳补充物来增加饲喂犊牛的IgG数量。但在选购初乳补充物时,要考虑产品所提供的IgG数量和犊牛对其的吸收率。基于牛血清的补充产品含有高水平的IgG,并具有与初乳相似的吸收率(25%~35%)。  相似文献   

12.
犊牛早期断奶技术要点刍议黑龙江省安达市畜牧局李国江,迟淑艳新生幼畜的哺乳行为是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现代畜牧科技中,利用反刍动物的生理特点,对犊牛进行早期断乳培育,是一项投入小、效益高的优选途径。实践证明,实施犊牛低奶量培育法,人为缩短犊牛哺乳期,既保...  相似文献   

13.
未哺初乳的犊牛(n-24),给以初乳、初乳代用品或代乳品,使其血清中被动获得病毒中和抗体。然后,用非致细胞病变牛病毒性腹泻强毒(BVDV-890)鼻内攻毒,监测犊牛体温,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腹泻情况,此外,用犊牛的鼻分泌物、细胞棕黄层和血清进行病毒分离和滴定,病毒中和效价为256或以下的犊牛出现体温升高和病毒的全身感染,病毒中和效价低于16的犊牛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即体温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减  相似文献   

14.
犊牛下痢的防治吕永艳孙国强(莱阳农学院山东265200)犊牛下痢为犊牛常发病,本病一年中都有发生,其中在寒冷的12—1月及炎热潮湿的7—9月出现2次发病高峰,病牛多为1月龄以内的犊牛。1病因1.1饲养不当喂初乳不及时,喂量不足或根本未喂初乳;喂乳量、...  相似文献   

15.
11日龄犊牛的喂养 断脐、擦洗、称重、打耳号(产后24小时)、做好犊牛健康检查,建立犊牛档案,将犊牛在产后24小时从产房运送到犊牛舍内喂养。首先,喂初乳,挤出初乳,按挤奶程序进行挤奶,并判定初乳是否为好奶,凡是奶汁异常者不能作为初乳喂犊牛,需喂其他母牛的优质初乳。犊牛出生后30分钟内喂第一次初乳,出生第六小时、出生第12小时各喂一次初乳。其次,夏季奶的温度37.5~38.5℃,冬季38.5~39.5℃。产房饲养员在饲喂前必须严格测温后才可饲喂犊牛。视犊牛的个体大小、强弱有所区别,一般第一次喂量为1.5-2.0千克,第二次喂量为2千克,第三次喂量为2千克,以保证犊牛能吸收母乳中足够的免疫球蛋白。用奶瓶或胃管喂奶,若因犊牛体弱,吃奶太慢或因犊牛头数多而喂初乳人员少时,为尽快使犊牛吃上初乳,可用胃管灌服初乳。每喂完一头犊牛,对用过的胃管要用消毒液消毒,或用75%酒精棉球消毒后再喂第二头。1日龄犊牛在犊牛舍的犊牛笼内喂养,犊牛卧床及运动场均应铺软草,厚度不得低于3厘米,防止犊牛因站立不稳而发生摔伤,垫草要保持干燥、清洁。凡被粪尿严重污染的垫草都要及时更换。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掌握乳牛隐孢子虫病在河南省的流行动态,从河南省郑州、开封、济源和鹤壁4个地区9个奶牛场采集12月龄以内的乳牛粪便样品582份,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26.12%(152/582)。其中,断乳前犊牛(5日龄至2月龄)隐孢子虫感染率为30.91%(51/165),断乳后犊牛(3~12月龄)感染率为24.22%(101/417)。依据形态数值初步鉴定为2种隐孢子虫,即微小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微小隐孢子虫在断乳前犊牛阳性样品中的比率为50.98%(26/51),在断乳后乳牛阳性样品中的比率为9.90%(10/101)。另外,饲养方式(断乳前犊牛单独隔离饲养和未隔离饲养)对断乳前犊牛2种隐孢子虫的感染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在现代肉牛生产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通常采取犊牛早期断奶,即犊牛哺乳45~60 d之后进行断奶。本文简述哺乳期为60 d早期断奶肉用犊牛的饲养管理。1肉用犊牛的饲养1.1哺乳1.1.1哺喂初乳(出生3日龄内)初乳营养丰富,含有免疫球蛋白、酶类等,新生犊牛依靠摄入初乳来获得被动免疫能力,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犊牛尽早适量摄入初乳,生产中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初乳巴氏杀菌与否对犊牛生长性能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20头新生荷斯坦牛犊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犊牛饲喂未经过巴氏杀菌的初乳,试验组犊牛饲喂经过巴氏杀菌的初乳,试验期90 d。试验期间测量两组犊牛体重、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及料重比(F/G),同时观察犊牛腹泻情况,在0、30、60及90日龄测量两组犊牛体尺指标。结果显示,在90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别增加了1.74%和2.33%(P> 0.05),试验组犊牛管围和体斜长分别增加了2.68%和1.41%(P> 0.05),而腹泻率和料重比却分别降低了0.67%和2.40%(P> 0.05)。初乳巴氏杀菌与否对犊牛复胃重、小肠重及小肠长度的影响不显著(P> 0.05),但显著降低了犊牛复胃重与活体重比(P< 0.05)。综上所述,巴氏初乳对90日龄内犊牛的生长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1作用 犊牛生后至5~7天吃初乳,称为初乳期.初乳含有特殊的生物学价值,是新生犊牛不可缺少的食品.初乳可代替粘液附在胃肠壁上,阻止细菌侵入血液.初乳中有保护性的物质,可提高犊牛对疾病的抵抗力.初乳进入胃后,促体胃分泌大量的消化酶,使胃、肠机能开始早期活动.初乳有轻泄作用,可促进胎粪排泄.初乳酸性为45~50酸度,可使胃液变成酸性,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但是,初乳的酸度迅速下降,到生后第5天降到18~20酸度.犊牛喂第1次初乳前,要测定其酸度.初乳为10~20酸度时,是造成犊牛胃肠病的原因之一,不适于犊牛饮用.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探究野生型蓝舌病毒血清8型(BTV-8)对牛的潜在垂直传播。试验结果表明,1头犊牛经胎盘传播感染野生型BTV-8,用另1头犊牛经口感染野生型BTV-8。用15头怀孕8个月的多次经产母牛中的7头进行BTV-8感染试验,RRT—PCR检测结果表明,每头新生犊牛摄食初乳之前就已经胎盘感染了BTV,如果经胎盘感染试验不成立,那么给犊牛饲喂感染BTV-8母牛的初乳或未感染BTV-8母牛的初乳。初乳中掺入含BTV-8的血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