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类番茄茄LA2730与多毛番茄、醋栗番茄杂交,类番茄茄LA2951与秘鲁番茄、小花番茄杂交,类番茄茄LA2386与潘那利番茄、智利番茄杂交,类番茄茄LA1990与契斯曼番茄、多腺番茄、克梅留斯基番茄杂交,类番茄茄与栽培番茄P180、L402杂交。结果表明,无论正反交都不亲和。  相似文献   

2.
番茄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栽培种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粤农二号”(E)],野生种秘鲁番茄(L.peruvianum(P)],以及“粤农二号×秘鲁番茄”的F_1(“E×P”F_1)为材料,进行相互间的有性杂交。在“P×E”F_0杂交组合中,E的花粉管与P的花柱部位发生不亲和;“E×P”F_1自交,自身的精卵细胞不亲和;PדE×P”F_1回交,远缘杂种“E×P”F_1的花粉管与P的胚珠不亲和。“E×E”和“P×P”两融交组合,E和P的花粉管在授粉后24小时左右已可看到进入子房,到迭胚珠。  相似文献   

3.
栽培番茄与野生秘鲁番茄杂交胚胎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栽培番茄与野生秘鲁番茄(Lycopersicon peruvianum Mill.)的有性杂交及其F_1与双亲回交的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 在栽培番茄×秘鲁番茄、栽培番茄×(栽培番茄×秘鲁番茄,F_1)、栽培番茄×[(栽培番茄×秘鲁番茄,F_1)×秘鲁番茄,BC_1F_4 ]的情况下,父本的花粉均可在栽培番茄的柱头上萌发,花粉管进入胚囊,并可能发生双受精作用,单受精作用或受精过程失败。杂种胚发育滞缓,长时间停留在球形胚阶段,很难进一步分化,并时常出现败育;杂种胚乳的发育仅在最初阶段形成若干游离核,到授粉后约12d时,胚乳游离核完全退化,随后珠被绒毡层(Endothelium)细胞增生而将胚囊填满,最后胚及珠被绒毡层细胞也全部退化,胚囊成为空腔。 在(栽培番茄×秘鲁番茄,F_1)×秘鲁番茄的情况下,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缓慢,在一些胚囊内,会出现胚乳解体退化及珠被绒毡层细胞增生的现象,但在部分胚囊中也有正常发育的胚及胚乳。 当栽培番茄×[栽培番茄×(栽培番茄×秘鲁番茄,F_1)],BC_2F_2自交时,胚胎发育过程基本正常,但较栽培番茄自交时缓慢。  相似文献   

4.
栽培番茄,醋栗番茄,小花番茄,“醛栗番茄×契斯曼番茄,F1”,‘醋栗番茄×小花番茄,F1’,‘克梅留斯基番茄×醋栗番茄,F1’(作母本),多毛番茄(作父本)与潘那利番茄杂交亲和,杂种能育;智利番茄,多腺番茄,契斯曼番与潘那利番茄(作父本)杂交和,但杂种自交不稔。‘栽培番茄×潘那利番茄,F1’×潘那利番茄,可获能育性低的交后代,性状酷似潘那利番茄,反交不结一果。栽培番茄ב栽培番茄×潘那利番茄,F1  相似文献   

5.
研究番茄种质资源形态学性状遗传趋势,以期了解其多样性状况、亲缘关系,为中国番茄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50尖黄,47(A-6t),93-29,A33-1,46(A-10t),93-11,A-17,49(7-1t),48(7t)9种不同的番茄品种及杂种F1代群体植株为实验材料,对杂交亲本及杂种F1代的株高,叶型指数,开展度等性状进行遗传趋势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株高上杂交组合93.29xA33.1表现出杂种优势,其他的五个杂交组合株高都表现出趋中变异的特性;(2)在开展度这一性状上杂交组合:93-29×A33-1,93-11×48(7t),93-11×49(7-1t),50尖黄×A-17都表现出了杂交优势,说明通过杂交育种方法增加开展度是可行的;(3)在叶型指数这一性状上组合93-11×48(7t)和组合50尖黄×A-17明显的表现出了杂种优势,其他四个组合表现出了趋中变异的特性;(4)组合93-29×A33-1与93-11×49(7-1t)的杂种F1代植株较抗番茄青枯病.通过杂交育种可以改变番茄的部分形态性状,从而提高番茄的产量、品质及其抗性.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加工番茄7个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Griffing第2种方案配制21个杂交组合,对番茄粘稠度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粘稠度性状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80、77和81,其杂交后的组合77×80、77×81的特殊配合力也最高;粘稠度性状是以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为主,狭义遗传力较低,不宜早期时代进行选择。但杂种一代值具有超亲优势现象,存在杂种优势。因此,高粘稠度品种育种应以优势育种为主,辅之以杂交育种。  相似文献   

7.
利用 18份稳定的番茄高代自交系和L4 0 2等 4份F1一代杂交种对粉果番茄三交种育种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试验结果表明 :若亲本选择选配恰当 ,三交种在前期产量、总产量、单果重等方面可超过单交种 ;三交种的整齐度不明显低于单交种 ;并初步选育出一个前期产量、总产量、单果重均高于L4 0 2的抗叶霉病、耐低温弱光保护地番茄三交种组合 (P7×P6 )×P1。  相似文献   

8.
亚洲百合和铁炮百合正反杂交亲和程度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亚洲百合与铁炮百合杂交的亲和性,比较正反交组合在杂交亲和性上的差异。【方法】以亚洲百合‘Brunello’和铁炮百合‘新铁炮2号’配制正反交组合,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花粉在雌蕊中的生长动态。【结果】两个组合花粉均可在柱头上萌发,但花粉管在柱头乳突细胞、花柱通道细胞中会依次发生胼胝质反应。杂交后7-18 h,正交组合花粉管的平均生长速度一直比反交组合的快,18 h后反交组合花粉管的生长速度逐渐加快并超过正交组合。授粉后55 h正交组合花粉管到达花柱1/2处并停止生长,48 h时反交组合花粉管进入子房。正反交组合均表现柱头和花柱不亲和。【结论】正反交亲和性程度存在差异。采用切割花柱授粉和子房授粉结合胚培养可以克服杂交障碍,提高获得杂种胚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RAGA的投影寻踪模型在番茄杂交组合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番茄育种杂交组合间的优劣排序问题,采用基于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RAGA)的投影寻踪分类模型(PPC)来评价样本的优劣,对番茄21个杂交组合13个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78×76组合表现为高产、优质,硬度大、耐贮运,各方面性状能够互相兼顾,是综合性状最优良的组合。  相似文献   

10.
利用CAPS标记转育野生番茄的高产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野生多毛番茄中的高产基因渗入到普通番茄骨干亲本以创造高产番茄育种材料。【方法】TA1229是野生多毛番茄(Lycopersicon hirsutum acc.)LA1777的一个近等基因系,带有来源于LA1777的高产基因(QTL)。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对TA1229×9706的BC1群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获得23个比TA1229含有的外源染色体片段更短的渐渗系,其中16个渐渗系为高产番茄材料,并检测到了一个影响番茄成熟果实平均重量的QTL,将其定位于标记TG53和TG158之间。【结论】16份渐参系可用作为高产番茄新种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常规授粉方法,进行杂种系内和系间杂交以及品种自交的研究。结果表明,亚洲百合(A)及东方百合(O)同一杂种系内品种间杂交几乎全部亲和;其中亚洲百合品种间杂交中11个组合都获得有胚种子,各组合有胚种子为2.2%~11.5%;东方百合的7个组合中6个获得有胚种子,各组合有胚种子为5.4%~18.8%;而LA×LA的5个组合中,仅有两个组合获得未成熟的果实。在不同杂种系间杂交时,东方百合与亚洲百合间的杂交未获得有胚种子。当以OT及LA杂种系的品种为母本时,分别与东方百合、喇叭百合及亚洲百合杂交,母本亲和性较高;其中OT×O的组合中,大多获得有胚种子,有胚率2.9%~9.3%;OT×岷江百合(喇叭百合)的7个组合可得到有胚种子,有胚种子率4.8%~12.4%;LA×A的组合中,几乎都可以获得有胚种子,有胚率为0.31%~3.76%,而A×LA的10个组合均未得到有胚种子。大部分品种自交不能结实,仅亚洲百合Black out获得少数有胚种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阿月浑子与黄连木远缘杂交是否存在授粉障碍。【方法】以阿月浑子和黄连木杂交组合为材料,以阿月浑子自交组合为对照,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父本花粉的形态特征,采用离体萌发试验对父本花粉萌发率和活力进行测定,采用压片法对不同授粉组合的花粉管生长动态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阿月浑子T-491花粉极面观可见4个萌发孔,外壁具稀疏刺状颗粒;黄连木花粉极面观萌发孔仅见2个,外壁有较密刺状颗粒分布;黄连木花粉极轴长和赤轴长分别为53.84 μm和44.85 μm,均大于阿月浑子T-491雄株花粉。用于授粉的父本黄连木和阿月浑子T-491的花粉萌发率分别为77.3%和84.38%,花粉活力分别为82.4%和89.14%。杂交组合黄连木花粉授粉4 h后开始少量萌发,授粉12 h后花粉管进入花柱,授粉48 h后花粉管进入子房,授粉72 h后到达胚囊。自交组合阿月浑子T-491花粉授粉2 h后即开始大量萌发,6 h后花粉管进入花柱,12 h后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24 h后花粉管进入子房;与自交组合相比,杂交组合的黄连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速度相对滞后,并伴有花粉管弯曲、膨大变粗、花柱中有大量不规则胼胝质沉积等现象。阿月浑子T-491授粉的自交组合坐果率为57%,而黄连木授粉的杂交组合坐果率为26%,杂交组合表现出较低的结实性。【结论】阿月浑子和黄连木远缘杂交的授粉过程存在一定障碍,可能是导致杂交坐果率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设置2个授粉组合(无籽八月橘×无籽八月橘、无籽八月橘×有籽八月橘),对无籽八月橘自交和异交后花粉管的行为及授粉受精结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无籽八月橘自交和异交授粉后,花粉管在柱头、花柱和子房中均能正常生长,最后经珠孔进入珠心;对授粉受精果实种子数进行分析,其杂交果平均单果种子数在15粒以上.本研究表明无籽八月橘自交是可亲和的,其无籽的原因不是由自交不亲和所引起.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内源激素与海南油茶自交不亲和性的关系,利用酶联免疫检测法,研究了海南‘青果油茶’(Camellia vietnamensis)和‘糙果油茶’(Camellia furfuracea)授粉过程雌蕊内源激素(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花粉管进入胚囊后,IAA的水平降低,抑制了后期花粉管的生长,较低水平的GA3也抑制了花粉管的生长;当花粉管进入胚囊后,高水平的GA3抑制了花粉管的生长和配子体的释放,但高水平的ZR能促进花粉管在柱头中的正常生长,同时高水平的ABA也能促进花粉管的生长和受精;内源激素的比例失调也是海南油茶的自交不亲和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向杂草诸葛菜的潜在基因漂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抗除草剂草甘膦和草丁膦转基因油菜为父本 ,诸葛菜为母本 ,在人工授粉条件下研究抗性基因向诸葛菜的潜在基因漂移。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基因油菜花粉在诸葛菜柱头上的萌发生长情况 ,并与诸葛菜自花授粉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2种转基因油菜花粉在诸葛菜柱头上的萌发生长情况类似。花粉粘合的数量比自交时显著减少 ,出现粘合延迟现象 ;花粉在柱头上不能正常萌发生长 ,有的呈现明显的畸形 ,花粉管不能穿过乳突细胞 ,更不能进入花柱和胚囊发生受精 ,这些结果表明两者的亲和性较差。授转基因油菜的花粉后诸葛菜不能结实也进一步证明了两者的亲和性较差。上述结果表明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抗性基因向诸葛菜漂移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6.
以甘蓝对甘蓝型油菜授粉后,观察花粉在柱头上附着、萌发,花粉管在柱头表面和花柱中生长,以及杂种早期的胚胎发育。结果表明,该杂交组合的主要障碍在于杂交不亲和,表现在甘蓝花粉粒很难在甘蓝油菜柱头上萌发以及萌发的花粉管难于穿过沉积有胼胝质的柱头乳突细胞。这种不亲和反应与孢子体自交不亲和反应在形态上十分相似。初步提出了解决该杂交组合不育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7.
自花结实鸭梨授粉受精过程中生理代谢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鸭梨及其自花结实变异品种--"金坠梨"和"魏县阎庄自花结实鸭梨"的自花授粉表现、花柱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内源激素含量及比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坠梨"和"魏县阎庄自花结实鸭梨"自花授粉后,花粉管能进入花柱,在沿花柱向子房伸长途中未被抑制,花粉管能顺利通过花柱进入胚囊,并能完成受精作用.鸭梨的自花结实变异品种...  相似文献   

18.
沙梨花粉原位萌发与花粉管生长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荧光显微镜对自交不亲和强度不同的梨品种丰水和菊水自花授粉及以丰水为母本的异花授粉后的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自花与异花花粉在柱头上均有较高的萌发率,高达95%以上,且二间没有显的差异。自花与异花花粉管在花柱内的生长速度及停止生长的位置不同,丰水自花花粉管生长到花柱1/3处就完全停止生长,表现为强自交不亲和性,而菊水自花花粉管大部分也在花柱1/3处停止生长,但仍有少量长至花柱基部,表现为弱自交不亲和性;而异花授粉的花粉管虽然在花柱内也有停止生长现象,但大量的花粉管能长到花柱基部,表现为杂交亲和性。花柱内自花授粉的花粉管在停止生长之前有弯曲、先端膨大变形等现象,而异花授粉的花粉管没有此现象。  相似文献   

19.
有髯鸢尾观赏价值高,但中国夏季雨热集中,有髯鸢尾软腐病多发,限制了有髯鸢尾的应用。为提高有髯鸢尾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存活率,利用鸢尾属内不同系间远缘杂交有望为有髯鸢尾引入鸢尾(Iris tectorum)和西伯利亚鸢尾(Iris sibirica)抗软腐病特性。将有髯鸢尾与鸢尾、西伯利亚鸢尾人工授粉远缘杂交,观察花粉在柱头上萌发及花粉管行为,分析合子前障碍,观测杂交后子房发育动态,明确胚拯救时期。结果表明:1)有髯鸢尾系间远缘杂交存在一定的合子前障碍,表现为花粉萌发量少、花粉管生长异常及花粉管生长停滞。除有髯鸢尾×西伯利亚鸢尾合子前障碍严重外,其余组合花粉管均能到达胚珠完成受精,合子前障碍不是有髯鸢尾系间杂交的主要障碍。2)有髯鸢尾与西伯利亚鸢尾杂交后败育速度快于与鸢尾杂交,有髯鸢尾系间杂交与亲缘关系呈正相关。3)有髯鸢尾×鸢尾的最佳胚拯救时期为授粉21 d后,鸢尾×有髯鸢尾为授粉24 d后,西伯利亚鸢尾×有髯鸢尾为授粉12 d后。合子后障碍是有髯鸢尾系间远缘杂交的主要障碍,通过胚拯救可获得鸢尾有髯鸢尾系间远缘杂交后代。本研究通过解析有髯鸢尾系间远缘杂交障碍及胚拯救研究,为培育适应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