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麦田吸浆虫以幼虫为害小麦花器和吸食正在灌浆的籽粒汁液来危害小麦生产,通过无害化控制技术防治吸浆虫具有无污染,对环境友好的优点。笔者概述了麦田吸浆虫的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并分析了麦田吸浆虫的无害化防治技术,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和植物源农药在麦田吸浆虫的防治过程中均具有良好效果,且各具特点。然而,吸浆虫的发生与危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依据吸浆虫的发生规律与危害特点,适时的应用好各项技术,通过不同技术的结合实现吸浆虫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小麦上发生的吸浆虫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麦红吸浆虫学名为Sitodiplosis mosellana(G6hin)、麦黄吸浆虫为Comtarinia tritci(Kiby)。均属双翅目,瘿蚊科,是世界性害虫。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为害小麦花器并吸食正在灌浆的小麦籽粒的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一般可造成减产10%—30%,严重的达50%以上,受害严重时几乎毁产,它的危害直接威胁着小麦的丰产丰收。一、为害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危害小麦花器并吸食正在灌浆的小麦籽粒的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受小麦吸浆虫危害的麦田,一般可减产10%—30%,严重的可达50%,甚至几乎绝收。近年来,随着农业耕作制度的改革和立体农业的发展,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范围又有回升趋势,直接威胁着小麦的丰产丰收。一、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小麦吸浆虫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翌年3月底4月初破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小麦吸浆虫严重回升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简要回顾了河南省小麦吸浆虫发生危害历史,重点阐述了2005年全省小麦吸浆虫发生危害情况和普查结果,从生态学、生物学以及人为因素等,分析了小麦吸浆虫严重回升的原因,并提出了综合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小麦吸浆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河南省小麦吸浆虫发生危害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小麦吸浆虫防治的重要性,为配合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详细介绍吸浆虫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提出了防治对策和技术。  相似文献   

6.
棉苗划格器     
1956年四川省乐山县推广了方格育苗移栽,但农民感到划格麻烦。自从应用了棉苗划格器以后,大家反映都好。这个划格器具备以下几个特点:①效率高,每人一天至少能划2亩多地。比过去一个人用一把刀和一块木板划格,要快5倍多;②划出来的格子大小,深浅都一致;③成本低:每架成本只一元余。棉苗划格器是用长的木条9根和短的木条2根制成(见图2);另外有一把划格刀,重12两左右,稍带弯形,具有两个刀片(见图1),另外按上一根木把,长为4—5尺。使用时,先将此器放在4—5尺宽的苗床上,然后用划格刀跨在这个器具的木条上,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用手推过去,再拉回  相似文献   

7.
小麦吸浆虫分为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该虫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或为害花器,造成秕粒、空壳,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旦大面积发生,轻则减产30%~40%,重则达70%~80%以上,掌握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做好综合防治,对确保小麦丰产稳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一、发生危害 小麦吸浆虫在华北主要是红吸浆虫,是为害小麦的主要害虫。该虫以幼虫为害花器和吸食麦粒的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受害严重时几乎毁产。近几年来,由于耕作制度、栽培方式以及小麦品种的变化,小麦吸浆虫明显回升,  相似文献   

9.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俗称小红虫、喝浆虫、黄疸虫、麦蛆等,该虫主要以幼虫为害小麦花器和乳熟籽粒,吸食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小麦抽穗期成虫产卵在麦穗的颖壳内,随着小麦灌浆,幼虫吸食籽粒内的浆液,造成麦粒空秕,一般被害麦地减产30%~40%,严重者减产70%~80%,甚至造成绝收。我国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  相似文献   

10.
小麦吸浆虫,又名麦蛆,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是世界性害虫,两者均属双翅目,瘦蚊科。该虫幼虫潜伏在小麦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或为害花器,造成秕粒、空壳,轻则减产10%~40%,重则达50%~90%,甚至颗粒无收,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小麦吸浆虫是为害小麦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分为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近年来,由于栽培方式和小麦品种的不断更新变化,该虫发生的面积逐年扩大,对小麦的危害程度越来越重。一、红吸浆虫与黄吸浆虫的区分吸浆虫体形较小,形似蚊,成虫体长2~2.5mm,翅展5mm左右。体桔红色,密被细毛,头小,复眼大,前薄而透明,带紫色闪光,后翅退化为平衡棒,雄虫抱雌器基节有齿,雌虫产卵器较短,伸出时不及腹长的一半,末端有两瓣,足细长。幼虫2mm左右,蛆形头小,无足,体橙黄色,前胸腹面有"丫"形剑骨片。蛹为裸蛹。  相似文献   

12.
复县万家岭公社万家岭大队铁西生产队采用打尖、疏苗、定干的方法,四亩五分地大豆平均单产524.7斤。这个队的大豆全部实行粒播,一尺六寸的垅,垵距三寸,每按播二粒。当幼苗长到四、五片叶时疏苗,每垵留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少脱谷时的劳力消耗,提高生产率和更均衡地运送谷物,许多集体农庄制造了各种从地上将谷物直接运送至脱谷机的升运器。下图是最广泛应用的升运器之一。这一升运器的架子是由长为4,180公厘的两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进行了棉花高密度栽培试验,其目的是探索在目前一般栽培条件下,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的最高密植限度以及高度密植后棉株的生育表现和生产力。密度分一、二、三、四、五、七、十万七种,种植方式为大小壠和带状种植。大壠二尺四、小壠一尺,大壠二尺、小壠八十,大壠一尺五寸小壠五寸三种;带状种植,畦长一百尺,宽三  相似文献   

15.
稻飞虱捕捉器属于试验用仪器领域,广泛应用于稻飞虱的防治、测报、药效试验等植保工作中。创新性的稻飞虱捕捉器有两个对称的部件组成,包括了盆体、振动棒、操纵杆;其中操纵杆为空心圆柱,对称部件的操纵杆为实心圆柱,将实心圆柱操纵杆插入空心圆柱操纵杆,即可完成捕捉器的组装。创新性的捕捉器填补了稻飞虱捕捉器的空白,其具备构造简单、操作便捷的优点,能提高稻飞虱的捕捉效率,减轻农技人员劳动强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柴油机颗粒排放物的组成、成因、危害以及国际上主要的颗粒排放标准、试验工况和我国的现状,同时介绍了三种揣捉器(蜂窝陶瓷颗粒捕捉器、泡沫陶瓷颗粒捕捉器和金属丝网颗粒捕捉器)的构造、捕捉机理及其主要特点和影响捕捉器主要性能(捕集效率、捕捉器压差、捕捉器压力升高率等)的一些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17.
运用灌浆期麦穗幼虫调查方法、地学统计学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对河南省北部新乡市辉县高庄乡小麦灌浆期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老熟幼虫种群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法模拟了吸浆虫老熟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辉县高庄乡小麦灌浆期麦红吸浆虫幼虫种群存在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一、深耕的增产效果及其原因自从去年党中央发布关于深耕和改良土壤的指示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群众性的深耕改土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党提出的农业综合增产措施“八字宪法”中的土主要是指深耕和改良土壤,一年多来在大面积农业生产中从原来三、五寸的浅耕基础上加深耕翻深度,能够获得不同程度的增产。试就已有的小麦生产资料来看,例如河北省二十二个县四十六个点的对比统计表明,耕层从四、五寸加深到六至八寸增产19.8%,加深到一尺左右增产30.5%;  相似文献   

19.
1.长江流域两熟棉区占全国棉田三分之一,小麦棉花两熟为该棉区的主要栽培制度。通过研究肯定了改变群众习惯小麦撒(点)播为宽窄行或宽幅条播方式,为克服两熟间作矛盾的基本关键,从而 可以加强麦田管理,实行棉花春耕施基肥、条播、及时间苗等一系列的技术改进措施,增加两熟产量。根据1951—1952年在湖北主要棉区内26处麦棉条播方法(小麦宽窄行条播)与群众习惯撒(或点)播对比示范结果,小麦每亩平均增产11.29斤(或8.39%);棉花每亩平均增产17.23斤(或16.58%)。目前这一技术措施已在各地广泛推行,取得良好成效。一般小麦宽窄行条播,两行麦的窄行距(或宽幅的播幅)以5—7寸,宽行距(或宽幅的幅距)以13—15寸为合适。在较肥的地可採用连种三行(窄行距各5寸)麦後隔一宽行(宽行距1尺),棉花行距2尺;在较瘦的地上可採用连种两行(窄行距5寸)麦後隔一宽行(宽行距1尺),棉花行距1.5尺。 2.本地区一般麦棉播种时期,从清明开始到小满止,先後拖长一个半月。据1955年在武昌试验结果:自清明起播种较早的表现结果较好,生育快,成熟早,产量高。清明播种的比谷雨播种的每亩增产籽棉5.72斤(或2.23%),比立夏增产21....  相似文献   

20.
<正>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近几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河北辛集市小麦吸浆虫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小麦吸浆虫以幼虫危害小麦花器和吸食麦粒的浆液,造成秕粒、空壳而导致小麦减产,一般损失10%~20%;严重的减产40%~80%,甚至绝收,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