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年2月以来,福建省漳州、漳浦、龙海等地饲养的半番鸭群流行一种以软脚、短嘴、生长障碍为临床特征的新疫病(暂名"鸭短嘴矮小综合征"),经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和病原学鉴定,结果表明:该病病原为新型小鹅瘟病毒或小鹅瘟病毒变异株。鉴于该病以短喙和生长障碍为临床特征,故将该病原命名为短嘴型小鹅瘟病毒。  相似文献   

2.
<正>鸭"白点病"是由鸭疱疹病毒III型引起番鸭和半番鸭的一种病毒性禽类传染病,鸭子一般多在35日龄以内发病,发病率为30-90%,死亡率一般在65%-85%以上,因此又叫鸭新病。应激条件下、环境卫生差的场易发,且在应激和混合感染的情况下,其死亡率高可高达90%,是目前危害养鸭业的又一大敌。一、病原有关该病的病原还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番鸭"花肝病"病原是呼肠孤病毒科呼肠孤病毒属的一个新种。他们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接种病料后,在胞浆内看到大量球形、无囊  相似文献   

3.
正番鸭细小病毒病又称"三周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侵害雏番鸭的一种急性、全身性和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以腹泻、喘气、运动失调和出现神经症状等为临床特征,病理变化特征是消化道黏膜充血、出血并形成类似小鹅瘟的"腊肠粪",胰脏呈点状坏死。目前,本病已成为危害番鸭群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常引起雏番鸭的大批死亡,给养鸭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具体的流行、症状、病理和防治方案见正文部分。1流行病学第一,传染源。病死的雏番鸭和带毒番鸭。第二,传  相似文献   

4.
雏番鸭小鹅瘟是侵害雏番鸭又一特定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以传播快、死亡率高、剧烈下痢、小肠中段和(或)后段内形成腊肠样栓子为特征。1病原本病原为鹅细小病毒,直径20~25nm,无囊膜。该病毒无血凝活性,但能凝集黄牛精子。目前,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2流行特点2.1易感动物在自然条件下只有雏番鸭和雏鹅发生本病,其他禽类和哺乳动物不发病。  相似文献   

5.
番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番鸭肝“白点病”患鸭的肝脾匀浆中分离到 7个病毒分离株 .在电镜下观察到病毒粒子呈球形 ,无囊膜 ,有可见的双层衣壳结构 ,外壳直径 75nm,内核直径 50 nm;病毒核酸型为 RNA;不凝集鸡、鸭、兔、豚鼠红细胞 ,与禽呼肠孤病毒有一定的抗原相关性 ;对番鸭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可致感染细胞圆缩、融合 ,出现多核细胞和巨细胞 ,胞浆内有近核包涵体 ;试验感染 1日龄敏感雏番鸭死亡率达 10 0 % ,临床及病理变化与自然感染发病的番鸭基本一致 ,并可回收到该病毒 .结果表明 ,目前国内流行的番鸭肝“白点病”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番鸭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6.
番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从番鸭肝“白点病”患鸭的肝脾匀浆中分离到7个病毒分离株。在电镜下观察到病毒粒子呈球形,无囊膜,有可见的双层衣壳结构,外壳直径75nm,内核直径50nm;病毒核酸型为RNA;不凝集鸡、鸭、兔、豚鼠红细胞,与禽呼肠孤病毒有一定的抗原相关性;对番鸭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可致感染细胞圆缩、融合,出现多核细胞和巨细胞,胞浆内有近核包涵体;试验感染1日龄敏感雏番鸭死亡率达100%,临床及病理变化与自然感染发病的番鸭基本一致,并可回收到该病毒。结果表明,目前国内流行的番鸭肝“白点病”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番鸭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7.
番鸭"白点病"(Muscovy Duck White Necrosic Disease,MDWND)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此病因其肝脏特征性病变又称为"花肝病"。重点对番鸭"白点病"病原进行分离培养、鉴定、纯化;易感动物攻毒试验;病毒蚀斑克隆,克隆病毒回归试验。通过试验鉴定出MDWND的一个广东清远分离株为细小病毒科成员,对该病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番鸭又称瘤头鸭、全番、正番或红鼻番,多分布在我国福建、浙江、广东等长江以南地区。近年来,随着番鸭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发疫病的不断出现,番鸭饲养的难度逐渐加大。目前影响我国番鸭养殖的主要病毒性传染病及其诊断和防控要点如下。一、雏番鸭呼肠孤病毒病俗称番鸭"花肝病"或"肝白点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传染病。1997年开始在我国流行,发病日龄小,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9.
正雏番鸭呼肠孤病毒性坏死性肝炎是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雏番鸭发生的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烈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为病鸭食欲废绝、怕冷、脚发软和腹泻,病理变化为肝脏表面和实质有弥漫性、大小不一、灰白色小点或花斑点,故又称"花肝病"。1流行病学本病的自然潜伏期为5~9 d,人工感染时约4 d,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的特点。本病可通过滴鼻、饮水、肌内和爪垫注射、同居等感染。本病多发于7~45日龄雏番鸭和雏半番鸭  相似文献   

10.
正小鹅瘟也称为鹅细小病毒感染,是初生雏鹅或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其病原为鹅细小病毒。本病是1956年在我国扬州首先发现,并定名为小鹅瘟。1965年后,德国、荷兰、匈牙利、英国、苏联、法国、以色列、越南、南斯拉夫等国相继报道了该病的发生。目前本病已遍布世界许多养鹅和番鸭的国家和地区。本病表现为"两高一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