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萼状粒毛盘菌YM-262胞内、胞外多糖对亚硝基的清除作用、对丙二醛生成的抑制作用、对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和抗炎作用。结果表明:胞内、胞外多糖质量浓度为1.2g·L-1时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可达最大,分别为63.21%和52.43%;胞内、胞外多糖均能显著抑制肝匀浆在自氧化和诱导氧化中丙二醛的生成,抑制率分别为32.81%和36.46%;此外,YM-262多糖可抑制.OH所致的氧化损伤,减轻线粒体膜肿胀度,且胞内多糖的抑制率大于胞外多糖;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均可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减少左右耳质量差,且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剂量为400mg.kg-1时,抑制率分别为56.68%和51.87%。  相似文献   

2.
张海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294-19294,19297
[目的]探明磁处理对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产生胞外多糖的影响,为蛹虫草胞外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不同磁场强度及不同处理时间对蛹虫草的液体菌种进行处理,采用乙醇沉淀法提取其胞外多糖。[结果]不同梯度的磁场强度处理对蛹虫草胞外多糖的影响明显,随着磁处理强度的增大,蛹虫草产胞外多糖的量呈上升趋势,但均低于对照。[结论]磁处理对蛹虫草胞外多糖的产生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新疆伊犁牧民自制酸马奶中筛选出一株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并对该菌产胞外多糖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从而得到更多的胞外多糖,为乳酸菌产胞外多糖的培养条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苯酚硫酸法筛选出产胞外多糖量高的乳酸菌,通过生理生化和糖发酵实验对产糖量高的乳酸菌进行鉴定;在培养条件的优化试验中,采用单次单因子法,探索初始pH值、培养时间、碳源及氮源等对乳酸菌产胞外多糖量的影响.[结论]鉴定出产胞外多糖量高的乳酸菌为干酪乳杆菌,并且确定干酪乳杆菌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合成条件为葡萄糖2;,蛋白胨1.5;,发酵时间28 h,初始pH值6.5,此条件下所合成胞外多糖量为121.6 mg/L.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白背毛木耳43-28胞外多糖进行提取和纯化。[方法]利用液体深层发酵进行培养,水提-醇析法分级提取胞外多糖,通过DEAE—cellulose52和SephadexG-200柱层析纯化胞外多糖。[结果]提取得到白背毛木耳43—28胞外多糖,粗多糖得率为2.4%,总糖含量为54.67%;胞外多糖粗提物经DEAE—cellulose52柱层析后分成酸性和中性多糖,这2种多糖分别经SephadexG-200柱层析后。酸性多糖分离成大分子酸性多糖AP5和小分子酸性多糖AP62个组分,中性多糖只有AW1个组分。[结论]成功提取得到白背毛木耳43-28胞外多糖并进行了纯化,为对白背毛木耳多糖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用湖南的11个致病力不同的菌株进行了白叶枯病菌胞外多糖与致病性关系的研究。供试自叶枯菌株的胞外多糖均由葡萄精、甘露糖、葡糖醛酸和一种未知糖组成。强致病力菌株单位菌量的胞外多糖生成量以及胞外多糖中上述未知糖的含量明显高于无致病力和弱致病力菌株。胞外多糖的致萎能力与其浓度呈正相关,但与菌株的致病力强弱关系不明显,致病作用无寄生恃异性。洗去和添加胞外多精对白叶枯菌的侵染有显著影响。说明胞外多糖在病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分离鉴定出的核桃黑斑病病原菌——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为试验菌株,制备该致病细菌的胞外多糖溶液,探究其致病性并测定其对核桃叶片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单胞杆菌胞外多糖溶液能使核桃呈现典型的黑斑症状,显著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核桃黄单胞杆菌胞外多糖与核桃叶片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和防御酶活性呈正相关;而当质量浓度较高时,胞外多糖与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以及防御酶活性呈负相关,这说明高质量浓度的胞外多糖溶液能影响核桃机体的正常生理指标,从而证明黄单胞杆菌胞外多糖在其对核桃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金针菇不同菌株、pH值、淀粉原料、微量元素、多糖的组成单糖、表面活性剂等几个重要因素对金针菇胞外多糖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以F-19产胞外多糖的能力最强;产多糖培养基的最适pH值为6.5左右;以马铃薯淀粉和甘薯淀粉作碳源,胞外多糖的产量比其他淀粉的高;在培养基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00×10-6-160×10-6的Mn2+能显著提高胞外多糖的产量,而添加同等浓度的Cu2+反而降低胞外多糖产量.发酵过程中添加胞外多糖的组成单糖中的D-木糖、D-甘露糖和D-阿拉伯糖能显著提高胞外多糖的产量,并以D-木糖的效果最佳.此外,发酵过程中添加质量比值为500×10-6的表面活性剂吐温80能显著提高胞外多糖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发菜多糖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发菜多糖的药物和食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发菜多糖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发菜胞外多糖和荚膜多糖对DPPH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当多糖加入量为312μg时,胞外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12.8%)高于荚膜多糖(11.2%)。发菜胞外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较明显,在试验浓度范围内荚膜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为37.7%。发菜胞外多糖和荚膜多糖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均较明显,当多糖浓度为125μg/ml时,胞外多糖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42.6%)略高于荚膜多糖(41.5%)。[结论]发菜胞外多糖与荚膜多糖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都有清除能力,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清除效果与多糖浓度呈正相关。胞外多糖的作用效果强于荚膜多糖。  相似文献   

9.
碳氮源对杏鲍菇菌丝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杏鲍菇产胞外多糖的最适碳源和氮源。[方法]利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不同碳氮源及碳氮源含量对杏鲍菇菌丝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在供试的5种碳源中,杏鲍菇胞外多糖在以淀粉为碳源时产量最大,其最佳浓度为6%,其次是麦芽糖。葡萄糖对菌丝生物量影响最大,高于淀粉和麦芽糖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在供试的6种氮源中,有机氮源更适合杏鲍菇菌丝的生长和胞外多糖的生产。其中酵母膏对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的影响最大,为最佳氮源,其最佳浓度为0.4%。其次是蛋白胨。[结论]不同碳源对胞外多糖产量与菌丝生物量的影响不成正相关,不同氮源对胞外多糖产量及菌丝生物量的影响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金针菇不同菌株、pH值、淀粉原料、微量元素、多糖的组成单糖、表面活性剂等几个重要因素对金针菇胞外多糖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以F-19产胞外多糖的能力最强;产多糖培养基的最适pH值为6.5左右;以马铃薯淀粉和甘薯淀粉作碳源,胞外多糖的产量比其他淀粉的高;在培养基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00×10-6-160×10-6的Mn2 能显著提高胞外多糖的产量。而添加同等浓度的Cu2+反而降低胞外多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