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甘蔗作为我国南方一种主要经济作物,其收获既费工时又费劳力,而脱叶的劳动时间最长.通过各种剥叶方法的比较和分析,介绍甘蔗剥叶机剥叶装置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以及研制现状,得出小型甘蔗剥叶机是最适合我国南方甘蔗收获的一种小型农机,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2.
甘蔗机动剥叶机是在原有的手推式甘蔗剥叶机的基础上,通过模块化与集成的创新设计,即是将手推式甘蔗剥叶机的剥叶模块移植、转换为可与小型四轮拖拉机配套使用的农机具。该机具能充分利用闲置的拖拉机,同时提高剥叶机的工作效率,实现拖拉机的一机多用,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和农户的购机成本。对于甘蔗收获过程和小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轮式拖拉机驱动型甘蔗剥叶机研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甘蔗收获过程中剥叶作业的特点,在已成功开发小型手推式甘蔗剥叶机的基础上,研制开发出与中小型四轮拖拉机配套使用的机动剥叶机。经试验验证,该机具有转移方便、机动灵活、生产效率高、可适用于山区田间作业的甘蔗剥叶的特点,设计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4.
新型小型甘蔗剥叶机剥叶机构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剥叶元件在剥叶过程中受到周期性动载荷的作用,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随机性。针对一种使用新型剥叶元件的小型甘蔗剥叶机为研究对象,在ADAMS中建立一个与剥叶机构动力学等价的仿真模型,用虚拟仿真的方法分析剥叶元件在不同螺旋角装夹下的工作受力情况,获得仿真模型的动力特性曲线。经分析后进行实验验证并找到最优值,为小型甘蔗剥叶机的研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课题由华南农业大学承担,包括研制两种型号的悬挂式整秆甘蔗收割机和一种型号的甘蔗剥叶机,基本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甘蔗收获技术体系。机具经过了300亩甘蔗收获生产作业考核。其中4ZZX-48型后偏置半悬挂式整秆甘蔗收割机和4ZBQ-9型甘蔗剥叶机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科研成果鉴定,两项成果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小型甘蔗剥叶机剥叶质量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甘蔗剥叶试验台,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的实验方法,对采用两种不同剥叶元件的小型甘蔗剥叶机剥叶质量影响因素(剥叶滚筒转速、输入输出辊转速、输入辊到剥叶滚筒的距离、输出辊到剥叶滚筒的距离)进行物理模拟实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数学建模和计算机优化等,建立起影响因素与甘蔗剥叶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初步进行了影响机理分析,同时对因素进行优化。试验表明:因素优化组合条件下含杂率降低,其中菱形剥叶胶指和尼龙剥叶刷剥叶元件含杂率分别为0.42%和0.182%。  相似文献   

7.
甘蔗剥叶元件工作过程受力的动态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剥叶元件是甘蔗剥叶机构的核心元件,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甘蔗剥叶的效率和质量。为此,用虚拟仿真的方法分析了小型甘蔗剥叶机剥叶元件工作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建立了一个与剥叶元件动力学等价的ADAMS仿真模型,通过计算机动态仿真实际甘蔗剥叶机的运行,获取仿真模型的动力学特性曲线,为剥叶元件的优化设计提供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甘蔗整秆剥叶关键技术与剥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目前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技术水平较低导致蔗糖生产成本较高;而剥叶关键技术研究是甘蔗机械化收获技术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国内外关于甘蔗整秆剥叶关键技术与剥叶机理的研究现状,指出叶鞘剥离机理是甘蔗整秆剥叶关键技术研究的重点内容。同时,提出了3个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①叶鞘的基本破坏强度和破坏形式以及叶鞘剥离机理;②剥叶元件对叶鞘的破坏作用机理及其运动状态方程与动力学模型;③基于叶鞘剥离机理理论的甘蔗整秆剥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小型整杆式甘蔗收割机剥叶系统功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剥叶系统是整杆式甘蔗收割机的核心部分。为研究剥叶系统功耗的影响因素,通过在自制的小型整杆式甘蔗收割机上进行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甘蔗喂入量、甘蔗弯曲程度、甘蔗直径等3个因素对剥叶系统功耗的影响,并进行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喂入量及甘蔗直径对剥叶系统的功耗有显著影响,应综合蔗地实际种植密度、蔗杆直径等因素来匹配剥叶系统的功率。此试验为小型整杆式甘蔗收割机剥叶系统的机械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瑞  梁式  单兰  仇高贺 《农机化研究》2007,(4):99-101,105
针对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制的4ZB-6A小型甘蔗剥叶机在剥叶过程中伤皮率较高的缺陷,提出了剥叶元件的一种新的装夹方式,即75.螺旋装夹方式.通过两种方式的对比试验研究,在保持或降低含杂率的前提下,成功降低了伤皮率,并改善了剥叶元件的受力状况,达到了更好的剥叶效果.  相似文献   

11.
傅隆政 《山东农机》2012,(1):1-3,16
阐述了目前我国甘蔗收获机械的现状.指出尚无适用的丘陵甘蔗收获机械的主要关键问题是研发的各种机型整体性能均未能达到使用要求,传统物理样机研发模式存在时间长、花费多、难度大等不足,结合先进的可视化虚拟设计技术及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是解决收获机械成功开发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甘蔗的捆绑现行均为人工,面临着工作效率低、经常出现农民手掌被绳子划伤的问题。为此,设计了一种甘蔗捆绑机,并通过UG进行三维造型的设计,通过Adams虚拟样机进行可行性分析,同时对甘蔗捆绑机的效率进行理论分析。最后,对样机进行试制,实现甘蔗捆绑的半人工半机械化,提高了甘蔗捆绑的效率,减少了农民手掌割伤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章霞东  曾伯胜  鲁华 《湖南农机》2013,(6):53-54,56
近年来,甘蔗联合收割机已在我国南方甘蔗种植区逐步推广使用,但由于工作环境恶劣,收割机故障率较高,严重影响收割机的工作效率。文章设计了能实时监测收割机动力系统、液压系统及自身重心偏移情况的综合保护系统,出现故障时能提示故障信息及处理方法,严重时自动停机保护,降低故障造成的损坏程度。  相似文献   

14.
对于甘蔗在运输上车目前均为人工作业,并应对运输汽车的车厢底板高度不一的问题,提出一种甘蔗运输机用于实现甘蔗运输车的半机械、半人力作业。通过虚拟样机Adams动态仿真,以及运用Mat Lab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的方法,对甘蔗运输机工作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蔗运输机可以满足农民对甘蔗运输上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韦承坤 《湖南农机》2011,38(9):22-24
国内各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正在积极进行甘蔗收获机械的研制,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有些机型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但距离批量化生产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我国目前农业生产力相对落后,蔗农收入普遍较低,以分段式中、小型机具作业为主体,大中型联合收获机为辅助的模式将会持续一段时间.甘蔗收获机械化的未来将会向以高效率、适应性强的切段式甘蔗联合收获机为主体,其他机型为辅助的模式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4Q-2型甜菜切顶去叶机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我国糖用甜菜的机械化收获水平,研制了4Q-2型甜菜切顶去叶机。在简述机具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机具的主要工作部件传动轴总成、悬挂架总成、单体总成、割刀、分叶地轮和变速箱的设计及特点。  相似文献   

17.
In a vegetative crop like sugar cane, soil water stress will invariably result in reduced growth and yield. Under inadequate rainfall conditions such a crop needs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to maximize the yield.The present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gar cane yield and rainfall/irrigation requirements. Special attention is given to the potential sugar cane yields and benefit/cost ratios in the Malaiman area in Thailand, under four water conveyance systems (from low- to high-density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network) and under optimized rainfed cultivation.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ane yield and water use is applied for the prediction of potential crop yields for the various water conveyance systems. These yields are compared with the actual cane production in pilot areas with different irrigation infrastructure, which has been monitored over a period of years. Actual yields fall short of predicted in all cases. This is mainly be attributed to the low cane prices, resulting in sub-optimal cultivation practices by the farmers.Prediction of potential sugar cane yields for local circumstances is quite possible. At present sugar cane price levels, development of a low-density irrigation infrastructure seems to be the most economical solution.  相似文献   

18.
甘蔗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收割后产生大量蔗叶。目前,国内现用的蔗叶粉碎还田机易损伤宿根,降低发芽率,因此,蔗农普遍就地焚烧,污染环境。以蔗叶粉碎还田同时不伤宿根为研究背景,对蔗叶粉碎还田机的核心部件刀轴总成进行研究,基于三维数模,从刀轴转速计算、动平衡校核、排刀密度和方式的确定、许用剩余不平衡量分析和向允差平面分配,对刀轴总成的设计思路和分析方法进行了论述,为蔗叶粉碎还田机的可靠性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Agricultural Systems》1995,47(4):427-437
Before being harvested sugar cane is burnt in the fields and then cut and carried to the processing plant. After burning, the cane must be processed within 15 days, otherwise the saccharose in it transforms into ethanol and the cane has to be discarded.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simulation algorithm for scheduling the operations and planning the resources, in such a way that the lapse of time between end of burning and processing is minimized. This algorithm can be used as a basis for a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It calculates the maximum size of a field that can have all its cane processed within 15 days. Alternatively, it can give the quantity of cane in a field that cannot be processed in time and hence will be spoilt.  相似文献   

20.
甘蔗收获机扶蔗机构的概念设计与创新设计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对甘蔗收获机的扶蔗机构进行概念设计,采用构思一设计法(Beitz)构建部件的功能原理解和设计过程模型,并对原理解进行功能分解;对概念设计所产生的概念样机进行发散性创新设计,建立满足功能要求的虚拟概念样机;针对传统螺旋扶蔗机构,采用TRIZ创新设计方法,提出了能够解决传统螺旋扶蔗器对严重顺倒伏和较小程度的侧顺、侧逆倒伏的甘蔗较难扶起的问题的新型扶蔗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