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讨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lpastatin,CAST)基因5'调控区的多态性与鸡肉质性状的关系,本研究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选育的F、D、Y、B和S3等5个优质肉鸡(Gallus gallus)品系为试验素材,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检测CAST基因的SNPs,并分析其多态性与肌肉pH值、维生素B1、肉色、系水力、肌内脂肪和肌纤维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距CDS-198位点发现1个突变位点(G→A),G-198A位点检测到3种基因型GG、GA和AA,相关分析显示,AA基因型个体的肌内脂肪和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GG型和GA型个体(P<0.05),而其他肉质性状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对于肉质性状而言,AA是最有利基因型,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CAST基因G-198A多态位点的A等位基因是提高鸡肉质性状的一个潜在的DNA标记.  相似文献   

2.
莱芜猪和杜洛克猪H-FABP表达差异和肉质性状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H-FABP基因在体重100kg左右的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中的表达差异,分析了H-FABP基因表达差异与肉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莱芜猪的背最长肌H-FABP基因mRMA的表达水平比杜洛克猪高38.60%,认为可能与莱芜猪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杜洛克猪有关(P<0.01);H-FABP基因的背最长肌mRNA的表达水平与肌内脂肪、pH值成正相关,与肌纤维直径成负相关,与大理石纹和肉色的相关关系两品种不一致。其中莱芜猪和杜洛克猪H-FABP基因mRNA表达量与肌内脂肪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0.363和0.943。对H-FABP基因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肌内脂肪的提高,而且可提高肌肉pH值、降低肌纤维直径,全面改善肌肉的肉质性状  相似文献   

3.
为了寻找更多的和性状关联的猪候选基因或分子标记,用DNA差异显示技术扫描140头大白×梅山F2猪的DNA,发现了2个与猪的性状具有显著关联的分子标记,并对这2个分子标记进行测序和鉴定.标记1与最后肋骨处估测背膘厚(P<0.01)、倒数三四肋骨处估测背膘厚(P<0.01)、估测瘦肉率(P<0.01)、骨重(P<0.05)、骨率(P<0.05)、肥肉重(P<0.05)、肥肉率(P<0.05)、瘦肥比率(P<0.05)、肩部最厚处背膘厚(P<0.05)、6~7胸椎间背膘厚(P<0.01)等性状关联.标记2与背最长肌pH值(P<0.05)、失水率(P<0.05),系水力(P<0.05),背最长肌肉色评分(P<0.05),背最长肌含水量(P<0.05)、肋骨数(P<0.05)骨率(P<0.05)、胸腰椎结合处背膘厚(P<0.05)、胃净重(P<0.01)等性状关联.经与GenBank进行Blast比较,这2个标记与已知的猪基因或基因组序列没有明显的同源性,提交到GenBank,登陆号分别为CN605659和AY626262.研究所用的方法为揭示新的猪候选基因或分子标记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研究了3个黄牛(Bos taurus)品种(鲁西牛、晋南牛和秦川牛)及4个杂交肉牛(夏洛莱×鲁西牛、安格斯×鲁西牛、利木赞×鲁西牛和西门塔尔×鲁西牛)群体乙酰辅酶A: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DGAT1)第17 exon和3'UTR的多态性.在3'UTR有5个碱基突变位点,分别位于8 402 bp(C→T)、8 414 bp(A→C)、8 445 bp(T→C)、8 465 bp(A→G)和8 545 bp(G→A),并且8 402 bp处碱基突变属首次发现.x2检验的结果表明,在该基因座位7个群体均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或P<0.01).经DUNCAN'S检验表明在该基因座位上BB基因型个体的宰前体重、胴体重、眼肌面积、膘度和日增重均显著高于CC基因型的个体,而CC基因型个体的大理石花纹、背膘厚度和肌内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BB型个体.研究表明,DGAT1基因的等位基因B与肉牛的眼肌面积等胴体性状相关,等位基因C与大理石花纹、背膘厚度、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性状相关.  相似文献   

5.
肌内脂肪含量(intramuscular fat,IMF)被认为是影响畜禽肉质风味的主要因素,而作为影响畜禽肌内脂肪沉积的候选基因,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s,H-FABP)基因对鸡肌内脂肪的沉积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选择H-FABP基因的3个变异(SNP或插入缺失)对华南农业大学杏花鸡×隐性白洛克鸡全同胞家系F2代资源群进行了标记-性状关联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对不同组织、不同日龄及不同基因型的H-FABP基因mRNA表达水平上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926A位点多态性与胸肌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14 bp插入缺失位点与鸡肉质等性状关联分析的结果都是差异不显著(P>0.05),仅与70日龄和84日龄体重等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P<0.01);C+2851T位点与腿肌粗脂肪含量显著相关(P<0.05).qRT-PCR及单倍型分析结果及关联分析结果相一致,进一步表明H-FABP基因可以做为IMF等肉质性状的侯选基因.  相似文献   

6.
与PPAR基因连锁的5个微卫星标记与猪肉质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已公布的猪13号染色体连锁图谱中选择与PPAR(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基因连锁的5个微卫星位点,在苏太猪群体中对这些位点进行群体遗传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 各位点等位基因数6~9个,杂合度0.59~0.81,多态信息含量0.51~0.76;背膘厚与嫩度、系水力和肌内脂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58、0.020和0.311,且背膘厚与嫩度及肌内脂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微卫星位点SW482对背膘厚影响显著(P <0.05);SW937对系水力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其它位点S0222、S0281和S0021对各性状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 >0.05)。  相似文献   

7.
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lpastatin,CAST)是钙蛋白酶系统的内源性抑制剂,并且已被确定能影响宰后肉的嫩度。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CAST基因在5个实验群体110头猪中的多态性分布及其与肉质性状和背膘厚间的相关。结果表明, CAST基因存在4个多态位点,且在5个群体中的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在A、B位点上,基因型效应仅对肌肉嫩度有显著影响(P <0.05),而基因效应中基因的加性效应显著(P<0.05),显性效应不显著;在C位点上,基因型效应对所有性状的影响都未达到显著水平(P >0.05)。在D位点上,基因型效应只对背膘厚有显著影响(P<0.05),而基因效应中,基因的显性效应极显著(P<0.01),加性效应不显著。因此, 可以把CAST基因作为影响猪肉质性状和屠体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
CAST基因型与营养水平互作对猪胴体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 (Calpastatin)对肌内蛋白降解、肌细胞生长速度以及屠宰后钙蛋白酶的活性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CAST基因多态性的遗传效应及其与营养水平的互作影响对猪胴体品质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试验使用杜洛克和大围子2个纯种猪群,杜洛克×(长白×大白)和大白×大围子2个杂种猪群,利用HinfⅠ, MspⅠ和RsaⅠ3种内切酶研究了CAST基因的RFLP及其与营养水平互作对猪胴体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HinfⅠ、MspⅠ和RsaⅠ3种内切酶在4个猪群均获得RFLP,酶切位点分别存在一对等位基因A与B, C与D及E与F。AA型×高营养水平互作显著降低熟肉率和滴水损失,但与中水平互作却显著提高滴水损失(P<0.05)。AB型×高营养水平互作显著降低胴体长和眼肌面积,提高肌肉的滴水损失;但AB型×中营养水平互作则显著降低屠宰率、背膘厚和熟肉率,并提高腿臀比例和瘦肉率(P<0.05)。CD型×高水平互作对所有性状的互作效应显著,CC型×中营养水平组提高滴水损失(P<0.05)。EF型×高营养水平互作能对多个性状产生达到或超过群体均数的10%的效应(P<0.05),EE型×中营养水平互作显著增加背膘厚。  相似文献   

9.
利用PCR-SSCP结合DNA测序方法对牛(Bostaurus)6个品种(秦川牛、南阳牛、郏县红牛、鲁西牛、安格斯和夏南牛)共计717个个体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第5外显子的SNP位点进行检测,并分析了该SNP位点与秦川牛的部分胴体、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PPARα基因第5外显子的138bp处发生T→C突变。卡方检验结果显示,秦川牛和南阳牛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南阳牛、郏县红牛、安格斯和鲁西牛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多态信息含量(PIC)显示,这6个品种均属于中度多态(0.25〈PIC〈0.50)。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指标中AA型个体对于秦川牛肉质有显著影响(P〈0.05);而在系水力指标中BB型个体显著优于AA和AB型个体(P〈0.05)。这些结果提示,该位点突变可能是影响牛肉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系水力的主效QTN或与之紧密连锁,可作为肉牛产肉性状的辅助选择标记。  相似文献   

10.
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UCP)在动物机体能量代谢和脂类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讨UCP2和UCP3基因作为黑安格斯牛生长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及寻找与黑安格斯牛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以宁夏地区739头黑安格斯牛(Bos taurus)为研究对象,利用Sequenom SNP分型技术,对UCP2和UCP3基因进行SNP分型,研究其多态性,并分析其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黑安格斯牛生长性状的关联性。通过遗传多态性分析发现,4个SNPs(UCP2-655、UCP3-5465、UCP3-7921和UCP3-8018)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除UCP2-655位点属于中度多态外(0.25PIC0.5),其余3个位点均属于低度多态(PIC0.25);利用Popgene32软件对4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进行分析发现,UCP2-655位点优势等位基因A的频率为0.809;UCP3-5465位点优势等位基因G的频率为0.907;UCP3-7921位点优势等位基因G的频率为0.978;UCP3-8018位点优势等位基因C的频率为0.978;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本实验群体中,UCP3-5465位点对黑安格斯牛管围的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GG型个体均值在管围方面显著高于AA型和AG型个体均值。UCP3-7921位点和UCP3-8018位点对黑安格斯牛体重的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UCP3-7921位点GG型个体均值在体重方面显著高于GC型个体均值,UCP3-8018位点CC型个体均值在体重方面显著高于CT型个体均值。综上,UCP3基因对黑安格斯牛部分体尺性状有显著影响,可以尝试将UCP3基因作为影响黑安格斯牛生长性状的主效基因,为黑安格斯牛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牛LPL基因的遗传变异与肉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LPL)是脂肪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LPL基因被确定为影响相关肉质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利用PCR-RFLP技术对安格斯牛、海福特牛、中国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鲁西牛和西门塔尔×蒙古牛杂交牛6个品种的238头个体LPL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大小为378bp的片段存在MspⅠ酶切多态性,263bp处发生A/G突变。 实验中所有牛品种在该基因座位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除安格斯牛外,其它群体均处于中度多态(0.250.05)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选择具有优良肉质的本地金华猪与肉质较差的引进品种皮特兰猪杂交所产的金皮F2代为研究对象,检测金皮F2代猪CAST(calpastatin, CAST)基因、MyoG(Myogenin, MyoG)基因的PCR-MspI多态性,并结合肌球蛋白重链(MH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猪背腰最长肌的肌肉组织学特性,并对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发现,金皮F2代杂交猪背腰最长肌MHCs阳性(慢肌)纤维的比例为7.62%, 快肌纤维为92.38%。CAST基因的PCR扩增产物为1404bp的片段,酶切后分为A(628bp+499bp+277bp),B(499bp+371bp+277bp+257bp)两种等位基因;MyoG基因的PCR扩增产物长度为1050bp,酶切后分为A(462 bp +408 bp +180 bp)和B(408bp+290bp+180bp+162bp)两种等位基因。.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0.1795、0.5897和0.2308,A和B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0.4743和0.5256。CC、CD和DD的基因型频率为0.3671,0.5696和0.0633, C和D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519和0.3481。统计结果表明,AA、AB、AB、CC、CD、DD基因对眼肌面积,系水率、pH值、导电率等屠宰性状均无显著的影响。CAST基因的不同基因型对肌纤维的轴比有显著影响(P<0.05),AA单型有产生较多轴比大(近似椭圆形)肌纤维的倾向,而BB则控制形成更多的轴比小(近似于圆形)的肌纤维。具有AA单型的个体具有更多的肌间结缔组织,而具有BB单型的个体的肌间结缔组织较少(P<0.05),AB单型的个介于两者之间。MyoG基因MspI酶切后的各种基因型对肌肉的肌纤维大小和密度具有显著影响,具有DD基因型的个体的肌纤维面积较大,而具有CC基因型者肌纤维密度最大。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定量计算微咸水膜下滴灌对土壤水盐和西葫芦产量的影响,根据微咸水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特点和西葫芦生长试验,建立了西葫芦微咸水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模型和水盐生产函数,并将二者联立,建立了西葫芦微咸水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对产量影响的预测模型。利用西葫芦微咸水膜下滴灌水盐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的西葫芦微咸水膜下滴灌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含盐量与实测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含盐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模型计算土壤含水率、土壤含盐量和西葫芦产量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49 cm~3/cm~3、0.065 g/kg和3.83 t/hm~2,土壤含水率、土壤含盐量和西葫芦产量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5.17%、7.42%和5.84%,土壤含水率、土壤含盐量和西葫芦产量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47 cm~3/cm~3、0.062 g/kg和3.95 t/hm~2。所建的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可用于模拟西葫芦微咸水膜下滴灌土壤水盐动态和西葫芦产量。  相似文献   

14.
冰温结合不同比例氧气气调对冷却肉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验研究了在冰温基础上结合不同含氧比例气调对冷却猪肉保鲜的影响,试验设置冰温、冷藏(4℃)、真空包装+冰温、20%CO2+80%O2(高氧)+冰温、20%CO2+20%O2+60%N2(低氧)+冰温、20%CO2+80%N2(无氧)+冰温6个试验组,测定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汁液流失率、保水能力和色差。结果表明:冰温条件下高氧和低氧的菌落总数24 d还未超过冷却肉卫生标准,且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整个贮藏期内高氧气调和低氧气调可以维持冷却肉的色泽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变化;高氧气调和低氧气调8 d后汁液流失率显著高于单纯冰温和无氧气调(P<0.05),高氧气调12 d后汁液流失率显著高于低氧气调(P<0.05),同时高氧气调8 d后持水能力显著大于低氧气调(P<0.05)。在冰温条件下,80%O2和20%O2都能长时间维护冷却肉的色泽,均能较好抑制微生物的增殖,但在汁液流失率、保水能力方面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吊挂时间对蛋鸡与肉鸡宰后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国内禽类清真屠宰企业提供数据指导和帮助,该文采用两因素可重复裂区试验设计,以淘汰蛋鸡和AA肉鸡(arbor acre broiler,AA broiler)2个鸡种为主区,5个吊挂时间(0、30、60、90、120 s)为裂区,研究吊挂时间对淘汰蛋鸡与AA肉鸡宰后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吊挂时间的延长,AA肉鸡在吊挂90 s时,体温变化、宰后24 h pH值、红度值、滴水损失、蒸煮损失显著增大,自由水含量、肌酐酸(inosine monophosphate,IMP)含量显著减小(P<0.05);当吊挂120 s时,淘汰蛋鸡宰后24 h pH值、红度值、蒸煮损失显著增大,IMP含量显著减小(P<0.05).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鸡种对体温变化、亮度值、滴水损失、蒸煮损失、结合水含量、不易流动水含量、自由水含量、IMP含量影响显著(P<0.05),吊挂时间对体温变化、红度值、滴水损失、蒸煮损失、自由水含量、IMP含量影响显著(P<0.05),鸡种与吊挂时间的交互作用对红度值、滴水损失、自由水含量、IMP含量影响显著(P<0.05).根据研究结果,建议AA肉鸡适宜的吊挂时间为12~60 s,淘汰蛋鸡适宜的吊挂时间为12~90 s,研究结果为提高宰后鸡肉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牦牛不同部位分割肉的品质特征,该研究测定了牦牛辣椒条、上脑、眼肉、外脊、里脊、小黄瓜条、大黄瓜条、米龙、霖肉9个部位分割肉的剪切力、蒸煮损失、失水率、L*、a*、b*、蛋白、脂肪、含水率9项品质特性,并通过方差分析法、标准化法、主成分法研究其品质特征。结果表明,除了脂肪和含水率外,其余7项品质特性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标准化分析结果表明小黄瓜条、大黄瓜条、米龙、霖肉4个后部肉具有相似特征,具有较好的嫩度、较高的蛋白含量、中等水平的持水能力。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出3个主成分因子PC1(34.69%)、PC2(25.97%)、PC3(19.12%),其中PC1可明显区分出中部肉与后部肉差异,根据因子载荷,牦牛肉化学组成(蛋白、脂肪、含水率)与这一差异密切相关。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不同部位牦牛肉品质存在差异,这一差异与其在牦牛胴体上的相对位置有关,而牦牛胴体的后部肉品质优于其他部位,因此可以作为开发高档产品的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