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河北省土壤全钼含量平均为0.61ppm,低于全国平均值(1.7ppm和世界平均值(2.3ppm).土壤有效钼平均0.19ppm,全省68.6%的耕地土壤有效钼低于临界界缺乏值(0.15ppm),含有效钼0.16—0.20ppm的中钼耕地占8.6%,>0.20ppm的高钼耕地占22.8%.本文讨论了成土母质,土壤质地、有机质、碳酸钙、pH等对土壤钼含量消长及分布的影响.根据3982个土壤样品编制了河北土壤有效钼分布图.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土壤铜含量丰富.全铜平均25.4ppm,高于全国、世界平均含量.有效铜(DTPA—C_u)平均1.17ppm,<0.5ppm低铜土壤只占耕地总面积的6%.高铜土壤多分布在城镇郊区、洼淀和矿区土壤上.铜在剖面中以淋溶为主,表层富集过程非常微弱.土壤铜含量决定于母质类型.在成土过程中其数量变迁与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有机质、土壤碳酸钙、土壤PH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土壤全锌平均73ppm,低于全国平均值(100ppm),高于世界平均值(50ppm).土壤有效锌平均0.53ppm,全省78.8%的耕地土壤有效锌低于临界缺乏值0.50ppm.微量元素锌是横亘在河北省农林牧业生产面前的潜在障碍因子.本文讨论了成土母质、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有机质、土壤碳酸钙、土壤有效磷以及水热条件对土壤有效锌消长与分布的影响,确定了它们之间的统计学数量关系.编制了土壤有效锌分布图.根据锌肥的经济效益拟定了土壤有效锌利用分区.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土壤铁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土壤全铁平均含量为2.71%,低于全国平均值(3%)和世界平均值(3.8%).土壤有效铁(DTPA—Fe)平均值为8.2ppm.全省1/6耕地土壤有效铁低于4.5ppm,近2/3耕地土壤有效铁处于4.5—10ppm之间.本文讨论了成土母质、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有机质、土壤碳酸钙对土壤铁消长的影响.铁对植物的有效性与锰关系密切.供铁丰富的土壤,也可能由于锰铁比例失调,导致植物发生缺铁症.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土壤全锰平均值569ppm,低于全国和世界平均值.对5,253个土壤样本用DTPA提取的有效锰平均5.8ppm.全省73.7%的样本,79.8%的耕地有效锰低于临界缺乏值(7ppm).这预示施用锰肥有着巨大的增产潜力.本文讨论了成土母质、土壤质地、碳酸钙、pH、有机质和土壤湿度等对土壤锰含量和消长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统计学关系.  相似文献   

6.
浙北河谷丘陵区土壤有效硼现状及其演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指导农户合理施用硼肥,2010年对桐庐县22个土壤的有效硼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1983年相对应点的有效硼含量进行了比较。测定结果显示,2010年全县土壤有效硼含量变幅为0.20~0.97 mg/kg,平均值为0.50 mg/kg,其中8个园地土样的土壤有效硼平均含量为0.61 mg/kg,14水田土样的土壤有效硼平均含量为0.44 mg/kg。2010年土壤的有效硼含量按以下次序递减:果园(0.82 mg/kg)>茶园(0.68 mg/kg) > 桑园(0.47 mg/kg)>稻-蔬菜(0.45 mg/kg)>稻-油菜(0.41 mg/kg)。近30年来,土壤有效硼含量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土壤有效硼含量<0.25 mg/kg的土样由1983年的90.8%减少到2010年的13.6%;土壤有效硼含量0.25~0.50 mg/kg的土样由1983年的4.6%增加到2010年的31.8%;土壤有效硼含量0.50~1.00 mg/kg的土样由1983年的4.6%提高到2010年的54.6%。据此,提出了硼肥施用的对策。关键词:土壤有效硼;评价;演变趋势;桐庐县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黄壤硼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硼是烟株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重庆黄壤地区烟草种植面积大,但硼素含量较低,成为这一地区作物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子之一。笔者通过调查取样对重庆市黄壤硼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了缺硼的程度,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黄壤有效硼的平均含量为0.39±0.27mg/kg,其中近80%的土壤样品有效硼含量低于0.5mg/kg,属于低硼或缺硼土壤,还有17.44%的土壤样品有效硼含量低于0.2mg/kg,属于极度缺硼的土壤;而有效硼含量的分布频率比较分散,变幅较大,从0.07mg/kg~1.99mg/kg,变异系数达到69.41%,不同生态类型区土壤有效硼含量的差异十分明显;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硼与土壤pH值(r=0.181** n=281)和CEC(r=0.124** n=281)呈正相关,在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条件下与其相关性也较为显著(r=0.347** n=90),而土壤质地以及气候也对重庆市黄壤硼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硼肥在作物生长中的作用及其施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农业施肥技术得到极大发展,特别是N、P、K等大量元素的施肥水平逐年提高。但是农业团场及地、县农民对微量元素尤其是硼肥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导致土壤中元素含量失衡,因此提高硼等微量元素的施用技术已愈来愈显得重要。1 硼在土壤中的状况及形态转化1 .1 硼在土壤中的状况自然界广泛存在着硼,动植物残体、降雨、矿物等都是土壤中硼的来源,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矿物。土壤含硼量多少与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及气候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土壤中的硼可简单分为全硼(不可利用)和有效硼(可利用)。一般干旱地区土壤的含硼量多于温润地区的土壤…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集、测定南平烟区代表性植烟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状况,借助GIS、GPS与地统计学模型(Geo-statistic)集成,研究其空间分布状况,并作出分区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有效锌、水溶性氯平均含量分别为2.55 mg/kg、20.22 mg/kg,含量中等以上面积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94.71%、45.15%;交换性钙平均含量分别为531.69 mg/kg,含量较低和中等的面积占93.68%;交换性镁平均含量80.09 mg/kg,丰富面积占70.61%;有效硫平均含量35.30 mg/kg,含量中等以上面积占89.45%;有效硼平均含量0.26 mg/kg,含量低值面积占64.60%。交换性钙和有效锌可划分为2个类区,水溶性氯可划分为4个类区,交换性镁和有效硫、有效硼则可划分为3个类区。同时,根据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水溶性氯等主要养分的分布分区状况和丰缺程度,提出了8个施肥分区和5个烤烟专用肥分区,并根据每个分区的特点给出了相应的专用肥配方建议,实现烤烟统一、简化施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年在全市郊县布点试验结果,明确了NPK化肥在天津市主要类型土壤和主要粮食作物上的增产效果,NP化肥效果显著,且效果近似,其有效施用面积可占全市耕地80—90%,K肥只在15%耕地上有效果.NPK的增产效果与土壤中速效养分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从而确定出施用化肥有效土壤的速效养分临界值.并根据多元回归分析的计算结果,兼顾产量和经济效益两方面,选择出主要粮食作物在不同产量水平下的最佳施肥方案,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三明市耕地土壤交换性镁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利用三明市4833个土壤样品化验结果和相关数据,应用统计学和地理统计学方法对三明市耕地土壤交换性镁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明市耕地土壤样品交换性镁平均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平均值为62.7 mg/kg。各县(市、区)土壤样品交换性镁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土壤交换性镁含量缺乏样品所占比例和缺乏的耕地面积所占比例分别达到44.15%和40.72%。除土壤类型分组的交换性镁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影响因素分组的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差异均显著。因此施用有机肥、调节土壤pH、客土改良砂土类质地土壤、补充镁肥等可以作为调控三明市土壤交换性镁含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西藏尼洋河中上游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特征,以尼洋河中上游流域耕地、草地和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取样法分层采集土壤样品216份(0~10、10~20、20~30 cm),并测定土壤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全磷、速效磷和有机质。结果表明,西藏尼洋河中上游流域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林地>草地>耕地,且三者之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草地和林地的全钾含量相差不大,速效钾含量林地>草地>耕地。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分布均表现出一定的表聚性,0~10 cm深度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含量明显高于10~20 cm和20~30 cm,且三者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研究区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林地土壤中的碱解氮平均含量最大,耕地的含量最小。耕地的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19.47 mg/kg)显著大于草地(5.73 mg/kg)和林地(5.19 mg/kg)平均含量。上述结果说明长期开展植被恢复能够提升尼洋河中上游流域流域的土壤质量。研究结果为改良该区域的土壤效应提供了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及时掌握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耕地质量等级、养分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土种间养分含量差异,为今后平川区科技化种植和合理施肥提供有效的依据。依据《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运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研究了平川区耕地质量的等级、养分空间分布和不同土种间养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平川区耕地质量处于五至十等级,无一至四等级地,七等级地为耕地主体,面积为13543.35 hm2,占平川区总耕地面积的34.51%;平川区耕地养分整体水平较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为低水平的耕地呈现“两极”分布;有效磷含量处于低水平的耕地较集中,其他等级耕地分布较分散;速效钾含量处于高水平的耕地集中分布在平川区南部的乡镇;平川区6个土种中深层耕种灰钙土各养分含量整体较高,且变异系数最低。  相似文献   

14.
有机质水平常用作评价土壤肥力的首要指标,如何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正确评估土壤肥力有重要意义。在探讨现行标准在新垦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中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结果表明,用现行NY/T1121.6-2006标准测定的是以<2mm土粒为基数的有机质含量;若以包括>2mm砾石为基数计算时,新垦耕地土壤有机质水平下降了22%(平均值从23.1g/kg降至18.0g/kg);按照耕地质量评定与分等定级技术规范(DB33/T895—2013),土壤有机质生产能力赋值由0.84分降低到0.4分,属于低水平。研究结果为准确评估新垦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贵州盘县主要植烟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查明贵州盘县主植烟区的土壤肥力状况,为土壤改良和烟草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对该县的3个主植烟区140个土壤样品养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盘县植烟土壤pH平均为6.12,处于弱酸性至中性范围;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总体上较丰富,分别为34.38 g/kg、2.22 g/kg和1.12 g/kg;但速效氮、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基本处于中等至偏低水平,分别为39.27 mg/kg、8.78 mg/kg、9.69 g/kg和139.98 mg/kg;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处于1147.88~5854.67 mg/kg之间,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处于46.66~708.17 mg/kg范围,二者含量均高于临界指标;土壤有效锌含量范围为0.57~5.55 mg/kg,94.29%的样品高于缺锌临界值(<1.00 mg/kg)。水溶性氯含量处于7.43~39.23 mg/kg之间,95.71%的土壤样品处于适宜的范围内。土壤有效钼含量范围为0~0.59 mg/kg,80.00%的样品高于缺钼临界值(<0.10 mg/kg)。土壤有效硼含量在0.17~1.25 mg/kg之间,68.57%的样品低于缺硼临界值(<0.50 mg/kg)。建议盘县主植烟区在平衡施肥时应注重控氮、补施磷钾、增施钼和硼。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山东省典型地貌的农业粮田土壤中有效硼的时空分布,探索土壤有效硼与土壤肥力其他指标间的相关关系,为合理施用硼肥提供依据,对山东省17地市小麦-玉米轮作方式的耕层土壤样品的有效硼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农田土壤有效硼平均含量0.749 mg/kg,高于山东省土壤的平均水平;其变化范围为1.816~0.130 mg/kg;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有效硼含量高低依次为潮土 > 褐土 > 砂姜黑土 > 棕壤;山东省不同的地貌类型土壤有效硼含量以黄泛平原区最高,鲁东丘陵区含量最低,鲁中山地丘陵区含量中等;通过土壤有效硼与土壤肥力指标的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对土壤有效硼的直接影响力最大,且为正效应;其次为土壤有机质,为负效应。具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桐庐县耕地质量评价及其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倪中应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4):188-192
为了解桐庐县耕地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农作物高产的主要障碍因素,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资料,开展了桐庐县耕地综合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全县31002.3 hm2耕地中,一等地、二等地和三等地分别占耕地面积的10.0%、89.5%和0.5%,以二等地为主。耕地障碍因素主要有:(1)立地条件较差,地貌以丘陵为主,灌溉能力相对较弱;(2)土壤酸化明显,pH<5.5的土壤占40.30%;(3)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主要土壤养分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存在养分的不平衡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桐庐县耕地质量提升中需要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增加有机肥料投入,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促进耕地土壤养分平衡,提高耕地基础地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