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同栽培袋材料对袋培黄瓜生长、产量及品
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瓜品种津优30 为试材,以玉米秸秆∶牛粪∶炉渣=3V∶1V∶1V 为栽培基质,分别采用
底部(透水、不透水)编织袋、无纺布和双色膜为4 种栽培袋材料,进行日光温室黄瓜营养基质袋式栽培
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袋材料对黄瓜植株生长、伤流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底部不透水
编织袋为栽培袋材料时,定值后40 d 及55 d 黄瓜的株高显著高于其他3 个处理,并且其植株地上部鲜质量、
地下部干质量、黄瓜伤流液中养分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3 个处理,果实可溶性蛋白、VC 含量都高于其他
处理。因此,底部不透水编织袋是适宜黄瓜袋培的栽培袋材料。  相似文献   

2.
以正常土壤中的有机基质栽培为对照(CK),在含盐量分别为5‰(T1)、10‰(T2)、15‰
(T3)的土壤中,利用半隔离式有机基质栽培技术栽培番茄,研究了有机基质栽培条件下盐渍土中盐分的
迁移规律及对番茄的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T1、T2 和T3 处理的基质下部土壤中的Na+
含量大幅降低,番茄叶片中Na+含量、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量、叶片净光合速率和产量等指标与对照
相比无显著差异。表明在含盐量低于15‰的土壤中,盐分未对半隔离式有机基质栽培的番茄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砖块栽培和基质栽培,通过设定不同的砖孔密度(0、6、12 孔和18 孔),研究其对番茄
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8 孔、12 孔、6 孔和无孔砖栽番茄果实产量分别比基质栽培番茄果实产量增加
了27.63%、30.84%、23.38%、24.65%,且生产投入成本小。砖栽番茄植株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干
质量、茎干质量、根系干质量、果实产量、营养液利用效率相对于基质栽培番茄都有所增加,砖栽应用于
现代化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以番茄品种"富勒"为试材,设置4种不同的栽培模式,测定了不同栽培模式下番茄的生长指标、产量、品质指标,研究了设施黄沙栽培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以及番茄根际温度的影响,以期为沙漠地区沙质土壤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无纺布种植袋栽培模式根部温度变化幅度最大,土壤平作栽培最小;黄沙垄作栽培模式下番茄根最长,土壤栽培最短;番茄株高、茎粗在土壤栽培下较黄沙栽培模式下大;667 m2产量、单果质量和株产量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平作最高,其次是黄沙垄作栽培、黄沙平作栽培、无纺布基质袋栽培;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表现为无纺布基质袋栽培模式最高,土壤栽培模式最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大棚基质栽培的大蒜在单、套作条件下生长及产量的差异,设置番茄单作、番茄/大蒜
套作、大蒜单作3 个处理,测定大蒜生长量、产量及基质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与番茄套作的大蒜形态指
标显著低于单作大蒜;套作显著降低了大蒜的鳞茎质量和总产量,同时显著提高了独头率和独头蒜产量。
番茄/大蒜套作土地当量比高达1.56,具有明显的套作优势。在及时摘除番茄老叶、精细管理的栽培措施下,
套作大蒜独头率高达58.1%。大蒜单、套作基质的氮、磷、钾含量均较高,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细菌和放
线菌数量也无显著差异,套作大蒜生长的限制条件是光照。  相似文献   

6.
以黄瓜种子和幼苗为 试材,研究了栽培1 a、栽培2 a 和栽培3 a 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
的特性和基质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及 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3 a 较栽培1 a 的基质的 容重、持水
孔隙度、pH 值、EC 值都极显著增大,基质总孔 隙度和通气孔隙度都极显著降低;栽培3 a 后的基质浸提
液处理黄瓜种子和幼苗,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较对照极显著降低,幼苗主根长、胚
轴长、侧根数、上胚轴粗和下胚轴粗较对照极显著降低;幼苗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较对照
极显著降低;幼苗地下部鲜质量和干质量较对照极显著增加;幼苗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较对照极
显著降低;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O2 浓度和蒸腾速率较对照极显著增大;幼苗根冠比、G 值、叶绿素a 含量、
叶绿素b 含量、叶绿素(a+b)含量和叶绿素a/b 的值较栽培1 a 的基质浸提液处理极显著降低。因此,栽
培3 a 后,基质的特性和内含物不利于黄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7.
以嫁接番茄品种烟粉207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基质袋培、基质槽式栽培、土壤栽培3种栽培形式对嫁接番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质槽式栽培的嫁接番茄总产量比土壤栽培的增加了25.8%,前期产量增加了150.0%;基质袋培嫁接番茄总产量比土壤栽培减少4.6%,但前期产量增加了214.8%。2种基质栽培处理的嫁接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数等生长指标均低于土壤栽培,但果实硬度、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明显高于土壤栽培,显著提高了番茄的品质;二者光合速率无显著差异,均显著低于基质袋培形式。  相似文献   

8.
日光温室基质袋培番茄东西垄向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滑盖式现代节能日光温室采用基质袋培方式开展了番茄东西垄向栽培模式研究,通过分析番茄不同垄向栽培的冠层小环境、植株长势、产量、品质指标,探讨日光温室番茄东西垄向栽培模式产量形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栽培密度相同时,与南北垄向相比,东西垄向番茄冠层辐射量和冠层空气温度较高。东西垄向EW-4处理(2.9株· m~(-2))、南北垄向SN-1处理(2.9株· m~(-2))和SN-3处理(2.9株· m~(-2))的茎粗、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及地下部干质量无显著差异。EW-4处理株高比SN-3处理显著提高13.07%;地上部干质量为473.10 g,分别比SN-1和SN-3处理显著降低19.26%和6.86%;平均单果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高于SN-1和SN-3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SN-1和SN-3处理。东西垄向不同栽培密度处理中,EW-1处理(2.2株· m~(-2))植株冠层辐射量较高,EW-4处理冠层空气温度较高。EW-5处理(3.3株· m~(-2))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处理;EW-4处理叶面积及地上部干质量较大;EW-1处理地下部干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产量方面,EW-3处理(2.6株· m~(-2))的平均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3.68 kg ·株~(-1)和9.57 kg · m~(-2),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番茄果实可溶性糖、有机酸、VC含量和糖酸比均无显著差异。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单果质量和平均单株产量对不同垄向袋培番茄单位面积产量有直接影响。综上,在滑盖式日光温室内,基质袋培番茄采用东西垄向栽培时产量高于南北垄向,以东西垄向栽培密度为2.6株· m~(-2)进行生产可得到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复垦、盐碱地及新建的设施得到快速利用,以基质袋和“GBS傲兰六号”番茄为试材,研究了设施番茄在低段密植基质袋培不同模式下生物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变化,以期筛选出适宜天津地区的番茄高产优质低段密植袋培模式.结果表明:袋培番茄增加密度50%保留2段果穗(G1)、增加密度30%保留3段果穗(G3)处理与基质常规栽培和土壤常规栽培相比,番茄株高平均增加4.63%~27.37%;茎粗增加4.65%~20.64%;叶绿素含量增加10.10%~22.79%;番茄单果重增加11.32%~17.12%;产量提高29.09%~56.99%;可溶性总糖含量增加13.54%~16.91%,可滴定酸含量增加7.05%~7.51%,维生素C含量增加12.42%~21.28%;硝酸盐含量降低7.14%~17.10%.  相似文献   

10.
以意大利生菜为试材,采用春、夏两季温室栽培,研究不同基质厚度(6、10、14 cm)对叶用莴苣根系环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越厚,叶用莴苣根系温度和基质含水量变化幅度越小;10 cm 和14 cm 处理的叶面积、叶片数均优于6 cm 处理,单株鲜质量、干质量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VC 含量亦均显著高于6 cm 处理,而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6 cm 处理。综合考虑栽培架承重及成本投入,10 cm 厚度的育苗基质与羊粪(3 V∶2 V)复混基质适用于叶用莴苣层架式栽培。  相似文献   

11.
利用封闭式循环供液高架栽培系统,研究了栽培槽大小(横切面宽度×深度:20cm×10cm,20cm×15cm,20cm×20cm)和钵栽(直径12cm×高10cm,基质容积1L)对架式栽培番茄(3穗果摘心)生长发育、水肥利用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钵栽相比,槽栽促进番茄植株生长,增加产量,但开花和采收时间延迟,果实品质下降,水肥利用效率降低;随着栽培槽体积的增大,植株生长旺盛,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但水肥利用效率降低,果实品质下降,不同大小栽培槽处理间水分利用效率和单株产量差异不显著。综合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效率等指标,番茄架式栽培槽大小以20cm×10cm为宜。  相似文献   

12.
采用番茄叶面积指数模型结合水分吸收模型计算番茄植株每日需水量的方法,研究不同灌水量(CK,经验型灌水量;W1,模型计算灌水量;W2,低于模型计算15%灌水量;W3,低于模型计算25%灌水量)对日光温室基质袋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植株的株高、茎粗、果实横径、光合速率和地上部干质量等随灌水量的减少呈下降趋势;对照的单株产量最高,为4.66kg,分别比W1、W2和W3处理增产4.3%、23.3%和47.9%,但与W1处理差异不显著;适宜降低灌水量可增加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及VC含量,果实品质提高,其中W3处理最优,W1处理次之;W1处理的水分利用率最高,为51.76kg·m-3,分别比对照、W2和W3处理高出10.3%、0.6%和5.9%。在本试验条件下,W1处理在保证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该复合模型适合日光温室基质袋培番茄水分管理应用。  相似文献   

13.
国塔102 是以优良辣椒核雄性不育系AB05-111 为母本,辣椒自交系05-113 为父本配制而
成的中早熟干鲜两用辣椒一代杂种。辣味强,生长势较强,果实长羊角形,青熟果绿色,老熟果鲜红色,
果面光滑,脱水成干椒后果皮暗红光亮。鲜果果实纵径约14 cm,横径约2.1 cm,肉厚约0.2 cm,单果质
量20~25 g,干椒单果质量3.2~4.0 g。抗TMV,中抗CMV。每667 m2 红鲜椒产量3 000 kg 左右,脱水
成干椒产量可达400 kg 左右,适于西北、东北及华北地区露地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东农723 是以09811 为母本,以09817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黄罗曼类型的特色番茄一代杂种,中熟,中果型,
单果质量90~120 g,每穗8~10 个果,可成串采收,成熟果金黄色,颜色艳丽,果实长卵圆形,果面光滑美观,硬度
0.57 kg·cm-2,耐贮运,货架期达30 d(天)以上。高抗ToMV、叶霉病、枯萎病和黄萎病。保护地栽培每667 m2 产量
12 000~15 000 kg,适合全国各地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5.
以樱桃番茄黑褐色圆形自交系Z1、红黑色长梨形自交系Z2、红色圆形、浅粉红色扁圆形、
橙黄色长椭圆形和黄色圆形等自交系为试材,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组合。通过对杂交组合后代的农艺
性状、品质特性和抗病性等的调查研究,探究黑色樱桃番茄种质品质改良和长梨形果形的利用,为今后特
殊果形果色番茄种质的创新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樱桃番茄果色黑色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圆形果
或扁圆形果×长梨形果、长椭圆形果×长梨形果时,F1 果形分别是椭圆形与长指形。  相似文献   

16.
半免耕栽培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半免耕栽培对番茄生长的影响,试验选用富贵6号为材料,通过测定传统栽培和半免耕栽培番茄的株高、茎鲜质量、叶片数及叶鲜质量等地上部营养生长和根系生物量、根的分布情况、根冠比等7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从定植至摘心期间,半免耕栽培番茄的株高、茎鲜质量、叶片数及叶鲜质量在各阶段均优于传统栽培番茄相应阶段的表现;摘心后,半免耕栽培番茄的茎鲜质量、叶片数及叶鲜质量与传统栽培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半免耕栽培优于传统栽培。(2)半免耕栽培番茄的根系生物量以及0~20 cm土层的根系生物量均高于传统栽培,根系分布明显偏于浅层。  相似文献   

17.
樱桃番茄新品种小可爱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可爱是以A58-5-12-3 为母本、B49-5-3-1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樱桃番茄一代杂种。该品种
属无限生长类型,叶色深绿,红果,果实圆形,单果质量18~20 g,酸甜适中,口感好。对番茄青枯病、
晚疫病和叶霉病的抗性强于对照小龙女。早春露地栽培每667 m2 平均产量3 000 kg 左右,保护地栽培每
667 m 2 平均产量6 000 kg 左右。高抗青枯病,适合南方青枯病高发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