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 年,笔者在湖北长阳文家坪老菜区
采集72 个土壤样本,检测了5 项主要土壤肥
力指标,与长阳1982 年第2 次土壤普查数据
相对比,结合高山蔬菜老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
件综合分析,老菜区土壤肥力现状基本满足蔬
菜生长。本文提出了可操作的老菜区土壤肥力
保护和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甘肃省武威市2012~2013 年度日光温
室蔬菜生产经济效益调查结果表明,节能日
光温室经济效益排列前三位的茬口有四茬西
瓜、乳黄瓜—番茄、黄瓜—番茄;简易日光温
室经济效益排列前三位的茬口有三茬西瓜、西
瓜—番茄、番茄—西瓜;节能日光温室的节水
效应大于简易日光温室。  相似文献   

3.
据农业部蔬菜生产信息网监测,2014 年10 月蔬菜供应量同比、环比均增加;产地批发价同比下
跌,环比上涨。11 月,进入蔬菜生产淡季,预计蔬菜供应量基本稳定,价格稳中有升。  相似文献   

4.
据农业部蔬菜生产信息网监测,2014 年5 月蔬菜供应量同比持平,产地批发价环比继续下跌。
6 月,露地蔬菜进入采收旺季,预计蔬菜供应量继续增加,价格仍有下降空间。  相似文献   

5.
广西桂南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光温日照
条件好,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多样,配套露
地蔬菜高产栽培技术,实行一年五种五收,效
益显著。2013 年在广西桂南地区的贵港、玉
林、钦州、北海示范推广,种植面积328 hm2
(4 920 亩),一般每667 m2 年产值32 000~
40 000 元。  相似文献   

6.
孟阳  穆月英 《中国蔬菜》2013,1(20):17-23
以Von Neumann-Morgenstern 效用理论为基础,采用实际调研数据,通过Logit 离散选择模
型分析农户对北京市政策性蔬菜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是否有外出务工人员、设施蔬菜生
产的年限、农业风险对农户生产生活的影响、农户对温室和大棚保险的了解程度以及风险规避手段的数量
均对农户购买温室、大棚保险的意愿有显著性影响。其中,前两个因素对购买意愿的影响是负向的,而后
三个因素则起正向作用。最后提出促进北京市政策性蔬菜保险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Williams 划分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别系统,对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云
南省42 个样品和西藏地区13 个样品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从云南省样品中鉴定出9 个生理小种,
分别为1 号、2 号、4 号、6 号、7 号、10 号、11 号、12 号和13 号,从西藏自治区样品中鉴定出4 个生理
小种,分别为2 号、4 号、5 号和7 号,其中,生理小种4 号为这两个地区的优势小种,所占样品的比例
分别为61.9% 和53.8%。  相似文献   

8.
在每年6 月中下旬至9 月上旬的日光温室休闲季,种植填闲作物小麦、玉米、大葱,
能够改良日光温室蔬菜土壤,有效预防连作障碍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蔬菜主要害虫种类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新的外来入侵害虫在2014 年会进一步
扩散蔓延,有可能成为影响蔬菜生产安全的重大害虫,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2010 年11 月24 日,农业部在广西南宁召开全国蔬菜生产现场会,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会上强调,今后一个时期,蔬菜
产业发展必须坚持“五个结合”:一是坚持质量与数量相结合,二是坚持恢复扩大城郊基地与建设优势区域相结合,三是坚持贮
菜于库与藏菜于棚相结合,四是坚持价格监测与生产监测相结合,五是坚持市场引导与市长负责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赤峰松山区现有日光温室菜豆生产面积1 067 hm2(1.6 万亩),集中在松山区大庙镇
公主岭设施蔬菜园区,该园区经济效益高而远近闻名。其中早春茬菜豆上市时间处于北方蔬
菜生产淡季,每667 m2 收入4 万元以上,获得了较高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设施蔬菜土壤盐渍化状况,对江苏中南部设施蔬菜产区典型盐渍化土壤的0~40 cm
土层,以10 cm 为单位进行分层取样,并以相邻棚外的露地土壤为对照,测定了土壤EC 值及主要盐分离
子含量在土层间的垂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设施内各土层的EC 值和主要盐分离子含量均明显高于棚外
对照。阴离子以NO3- 为主,但SO42- 含量也较高,阳离子则以Ca2+ 为主。设施土壤0~10 cm 土层的EC
值和主要盐分离子含量均较高,具有明显的表聚性;部分基地的土壤盐渍化已向深层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浙西南山区蔬菜一年三茬栽培,充分利
用山区的冷凉气候,错开蔬菜的上市时间,效
益较高,每667 m2 平均产值28 000 元。  相似文献   

14.
对近十年内蒙古主产的6 800 份蔬菜样品的农药残留超标状况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内蒙古产地蔬菜主要以绿叶菜类、茄果类和瓜类为主,其产量占蔬菜产量的70%;随着2003 年以来蔬菜
检测数量的逐年增加,内蒙古产地蔬菜质量安全状态从快速下降期、规律波动期进入到了持续稳定阶段,
各种类蔬菜的质量安全水平差异化明显。其中占主产蔬菜55% 的茄果类蔬菜、瓜类和豆类蔬菜农药残留
超标率多年变幅低于2%,平均超标率为1.1%、1.6% 和3.1%,属于质量稳定型蔬菜;占主产蔬菜30% 的
绿叶菜类和白菜类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虽呈年度降低趋势,但多年徘徊在7%~10%,属风险主体型蔬菜;
根菜类和甘蓝类蔬菜(占主产蔬菜15%)农药残留超标时间不可预见,超标率在某些年份大于5%,变幅
超过15 个百分点,这部分蔬菜为随机风险型蔬菜。超标的农药相对集中并表现出超标概率风险的种类间
差异。70% 的农药间歇性超标,超标概率低于5%;20% 的传统农药经常超标,超标概率大于30%。有机
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超标风险整体呈年度降低趋势,而一些新型含氮类农药、高效拟除虫菊酯类
农药残留超标风险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5.
2012 年广西蔬菜播种面积达107.54 万
hm2(1 613.1 万亩),产量2 317.42 万t,总
产值463.21 亿元,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
居全国第9 位和第11 位。与广西蔬菜产业相
比,蔬菜集约化育苗尚不能匹配。如何加快集
约化育苗,提高产业化水平,从而带动蔬菜产
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尝试通过物理方式防治蔬菜根结线虫,设计制造了功率20 kW,频率为915 MHz 的大功率土
壤微波处理机,并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大棚土壤经微波60 s 照射能够显著降低甜瓜根结数和根结
指数,盆栽试验只需处理10 s 即可显著防治黄瓜根结线虫。大棚微波处理对甜瓜株高、根径及果实糖度、
硬度和果形指数的影响与无微波处理的对照差异不显著。大功率微波对大棚蔬菜根结线虫有显著防治效果,
但同时存在耗能高的缺陷,有待进一步降低能耗,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7.
据农业部蔬菜生产信息网监测,2014 年3 月
蔬菜供应量同比增加,产地批发价环比下跌。4 月,
随着气温继续回升,加之3 月底蔬菜在田面积扩
大,预计蔬菜供应量稳定增加。  相似文献   

18.
我国鲜切蔬菜产业中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切蔬菜是以新鲜蔬菜为原料,经清洗、去皮、
切割或切分、修整、包装等加工过程而制成的即食新
鲜蔬菜产品。鲜切蔬菜加工技术是近年国际上发展
最快的一种蔬菜加工实用技术。由于鲜切蔬菜产品
具有自然、新鲜、卫生、方便,尤其是安全和环保等特
点,在国际上已成为蔬菜商品化的新形式,成为蔬菜
消费的新趋势,从而使鲜切蔬菜产业的发展成为延
长蔬菜产业链条的一个新的突破点。随着现代生活
节奏的加快和休闲消费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鲜切蔬
菜产业正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Cd 对豆瓣菜生长的影响,以英国大叶豆瓣菜为试验材料,在营养液栽培条件下,研
究了不同浓度Cd 处理下,豆瓣菜农艺性状、产量、根系活力、净光合速率(Pn)、抗氧化酶活性、丙二
醛(MDA)含量、植物络合素(PCs)含量,以及豆瓣菜不同部位Cd 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较低浓度
的Cd 处理就会影响豆瓣菜的生长,表现为MDA 含量升高,高浓度Cd 处理还会导致根系活力和Pn 的降低。
SOD、POD、CAT 和PCs 在缓解Cd 毒害中具有协同作用,但低浓度Cd 胁迫下以PCs 的螯合作用为主,
随Cd 浓度的增加变为以SOD、POD、CAT 的抗氧化作用为主。豆瓣菜易积累Cd,当营养液中Cd 达到0.20
mg·L-1 时,豆瓣菜Cd 含量即已超标。认为豆瓣菜是一种Cd 敏感型蔬菜,生产中应特别注意Cd 的污染。  相似文献   

20.
辣椒枯萎病是辣椒生产上常见的系统性病
害。早在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就已经报道过该病
害(俞大绂,1955),此外澳大利亚(Simmonds,
1966)、美国加利福尼亚(French,1989)以及佛
罗里达(Jr Alfieri et al.,1984)等地区也相继报道
过。近年来,随着我国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及复
种指数不断提高,辣椒枯萎病发生的频率越来越
大,危害程度日益严重。该病在陕西、甘肃、吉
林、四川、湖南、北京、广西等地均有发生,发病
率一般为15%~30%,严重时可达70%~80%,
有的甚至全田枯死。因此掌握辣椒枯萎病的发生
规律与防治技术对提高辣椒的品质与产量有重要
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