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资源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阿根廷滑柔鱼是重要的经济头足类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南大西洋海域,是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等鱿鱼钓船重要的捕捞种类之一。本研究综合考虑生物、经济、社会3个目标着手探讨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适方案。以2001-2010年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省及福克兰群岛鱿钓生产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Gordon-Schaefer生物经济模型对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南部巴塔哥尼亚种群资源进行分析,模拟了13种捕捞策略下短期(1-5年)、中期(10年)、长期(20年)的资源开发结果。研究认为,方案8、方案11时的捕捞策略,捕捞努力量分别为30.14万船次、30.75万船次,既不会对阿根廷滑柔鱼资源构成较大威胁,同时又兼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作为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南部巴塔哥尼亚种群资源管理的最适方案。  相似文献   

2.
西南大西洋是世界重要的渔区之一,捕捞国家包括阿根廷等西南大西洋沿海国以及中国、日本等众多非沿海国家,其中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阿根廷无须鳕(Merluccius hubbsi)、巴西小沙丁鱼(Sardinella brasiliensis)与弗氏绒须石首鱼(Micropogonias furnieri)是西南大西洋年均产量最高的4种主要经济渔获物。探究气候变化对西南大西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利于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格局。本文从渔业资源与生态系统两个角度出发,分别归纳了生态系统的生物因子(主要经济渔获物)、非生物因子(环境因素)与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分析认为,在今后探究西南大西洋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的研究中,选取代表物种表征生态系统的变化并结合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影响可以丰富生态系统的相关结论,为西南大西洋海域提供基于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根据舟山新吉利远洋渔业有限公司2艘探捕船2007年与2008年的探捕资料,结合表温数据,对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滑柔鱼产量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滑柔鱼的渔期为1~6月,其中3~5月为高产期。渔场主要在45°~47°S、60°~61°W海域。产量重心位置总体呈较强的季节性分布,即两年的1~3月为一类,而4~6月另成一类。渔场表温升高是2008年产量重心南移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既是西南大西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种类,也是鱿钓渔业的重要捕捞对像。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是表示渔业资源状况及其丰度的常用指标。根据2000-2010年中国大陆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的生产统计数据和海洋卫星遥感获得的海洋环境数据(表温,表温水平梯度,海面高度,叶绿素浓度),利用基于贝叶斯的广义线性模型(GLBM),分未加入固定交互选项、加入固定交互选项和加入随机交互选项3种情况对中国大陆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鱿钓渔业的CPUE进行标准化。根据偏差信息准则 (DIC)值最小来确定最佳贝叶斯模型。结果表明,包含纬度、海表温度、表温水平梯度、海面高度、月×纬度、月×经度及年×纬度变量且加入随机交互项的GLBM模型为最适。标准化后的CPUE较名义CPUE小,年间变化平缓。与广义线性模型(GLM)和广义加性模型(GAM)标准化的CPUE比较,GLBM模型更能反映其资源丰度的真实水平。研究认为,2001-2010年间经GLBM模型标准化后的CPUE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2015年1—6月我国在西南大西洋公海海域阿根廷滑柔鱼钓的探捕调查为基础,分析了专业鱿钓船(宁泰58号)的产量情况,并对远洋渔业公司鱿鱼销售进行了实地调研,为指引、规范鱿鱼产业发展提出合理意见。  相似文献   

6.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ngentinus)为大洋性浅海种,为世界重要经济种类,其中马尔维纳斯群岛海域是阿根廷滑柔鱼的重要渔场之一。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度极易受到海洋环境变化的影响,年间产量波动较为明显。为此,本文根据1995—2019年马尔维纳斯群岛阿根廷滑柔鱼渔业生产数据,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表征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度,运用灰色灾变预测GM(1,1)模型,对其未来的资源丰度丰歉年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度丰年(CPUE大于1615 t/船)将发生在2021年、2028年和2038年,资源丰度歉年(CPUE小于784 t/船)将发生在2024年、2029年、2036年;丰年灾变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284%,平均级比偏差为0.165,歉年灾变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182%,平均级比偏差为0.107,模型的精度检验等级均为Ⅰ级。研究认为,灰色灾变预测模型较好地模拟了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度变化的年份,其预测结果可为阿根廷滑柔鱼鱿钓生产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时代近海捕捞渔业资源养护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近海捕捞资源呈衰退甚至枯竭之势,1978-2016年近海渔业资源整体恶化了1.57倍,“近海无鱼”成为社会焦点。研究了新时代加强近海捕捞渔业资源养护政策的紧迫性、现有政策及存在的问题、养护政策的方向与建议。结果表明:近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现有养护政策缺乏捕捞主体主动参与扩大增量、降低产量的激励相容机制;新时代从资源功能定位、实施重大工程、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等为近海渔业资源养护政策指明了方向;未来养护政策应改革近海捕捞渔业产权制度(赋予排他权利、激励捕捞主体维护资源和防止外来者破坏的积极性)、推进渔民退捕工程(退捕者生态补偿、转产转业,非退捕者征收税费)、渔业资源自然保护区(改革资源保护监管体制,理顺三大关系)。该研究有利于改进现有养护政策和保护与恢复近海渔业资源,可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欧盟共同渔业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5,(11):1523-1530
科学养护近海渔业资源成为我国海洋渔业发展的重要主线。自从渔业经营体制改革以来,我国渔业资源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近海渔业管理措施的系统性、可操作性及执行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欧盟共同渔业政策作为当前国际上较为系统的渔业管理制度,并通过多次改革日趋完善。在对欧盟共同渔业政策梳理的基础上,系统解析欧盟共同渔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并围绕科学养护近海渔业资源的发展目标,从控制近海渔业捕捞强度角度出发,提出我国的相关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9.
利用栖息地指数预测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渔场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是我国鱿钓船船队重要的捕捞对象,准确预测中心渔场可以为科学地指导渔业生产提供依据。根据2000-2005年1-5月主渔汛期间我国鱿钓船队在西南大西洋海域的鱿钓生产数据,结合遥感获得的表温及叶绿素a数据,分别将作业次数百分比和单位渔船日产量作为适应性指数。利用算术平均法建立基于表温和叶绿素a因子的栖息地指数(HSI)模型。利用2005年1-5月生产数据及环境资料对HSI模型进行验证,分析认为作业渔场主要分布在HSI大于0.6海域,其作业次数比重达到76%以上,各月平均日产量均在7.2 t/d以上。研究表明,基于表温和叶绿素a的HSI模型能较好预测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中心渔场,预报准确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为了应对这一现象,浙江省出台了一系列渔业管控政策。虽说取得一定成绩,但尚未达到理想效果。对目前浙江省渔业资源退化、捕捞产量大幅下降、主要经济鱼类减少等资源利用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浙江渔业管理政策现状及实施效果,并提出优化措施,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提高渔情预报技术是渔场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在渔情预报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本文根据我国在西南大西洋海域生产的鱿钓统计数据,结合海洋环境因子,利用栖息地指数方法构建了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中心渔场预报模型,自主研发了软件预报系统。同时,利用实时的表温、叶绿素和海面高度距平值等海洋环境因子,对2009年生产作业情况进行了验证。分析认为,实际作业渔场基本上都分布在栖息地指数为0.5以上的海域,1-4月份中心渔场预报准确率为57%~74%,平均准确率为68.29%。研究认为,栖息地指数模型可较为准确地用来预测阿根廷滑柔鱼中心渔场,同时依靠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实现了中心渔场预报的智能化。研究亮点:利用栖息地指数方法构建了基于表温、叶绿素和海面高度距平均值的阿根廷滑柔鱼中心渔场预报模型,并自主研发了软件预报系统。根据2009年1-4月实时的海洋环境和生产实际情况,对中心渔场进行了验证比较,其预报平均准确率达到68.29%。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2-2014年的公海柔鱼类(Ommastrephidae)渔场的渔获资料结合同期海洋环境数据,采用渔获产量重心算法和广义加性模型(GAM)方法,分析了北太平洋巴特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 Castellanos)和东太平洋秘鲁茎柔鱼(Dosidicus gigas)三大公海柔鱼类渔场重心的变化趋势,探讨了主要海洋环境因子(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和海流)对渔场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北太平洋柔鱼渔场高产的最适海表温度区间为15~20℃,最适叶绿素a浓度为0.20~0.60 mg/m3;西南大西洋的阿根廷滑柔鱼渔场最适海表为9~14℃,最适叶绿素a浓度为0.60~1.65 mg/m3;东太平洋秘鲁茎柔鱼渔场最适海表温度为18~23℃,最适叶绿素a浓度为0.16~0.40 mg/m3。GAM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海表温度与资源丰度有显著的相关性,对中心渔场具有关键的指示作用。渔场位置一般出现在不同海流流隔的交汇区,研究认为可根据渔场变化的海况信息及时调整渔场的作业区域,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在初步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北部湾 渔业合作协定》的签定背景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本文针对我国在北部湾业现状,由此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划界后,南海区将有大批渔船湾西部渔场退出,造成经济损失约99.3亿元,同时渔民转产难度较大,会对近海渔业资源造成更大压力,增大机动渔船禁渔区和禁渔期等制度实施难度。此外,由于渔船的装备和渔民的水平等,难以确切把握北部湾的分界线,容易造成纠纷。本文据此对我国在北部渔业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几点看法;(1)扩大宣传,提高全社会保护渔业资源的理解;(2)降低捕捞强度,继续调整作业结构;(3)调查渔业资源,合理制定资源开发,利用方案;(4)成立专门机构,统一贯彻落实新规定。  相似文献   

14.
在初步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北部湾 渔业合作协定》的签定背景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本文针对我国在北部湾业现状,由此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划界后,南海区将有大批渔船湾西部渔场退出,造成经济损失约99.3亿元,同时渔民转产难度较大,会对近海渔业资源造成更大压力,增大机动渔船禁渔区和禁渔期等制度实施难度。此外,由于渔船的装备和渔民的水平等,难以确切把握北部湾的分界线,容易造成纠纷。本文据此对我国在北部渔业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几点看法;(1)扩大宣传,提高全社会保护渔业资源的理解;(2)降低捕捞强度,继续调整作业结构;(3)调查渔业资源,合理制定资源开发,利用方案;(4)成立专门机构,统一贯彻落实新规定。  相似文献   

15.
远洋渔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产业和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渔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简述了全球渔业资源及渔场分布和国际远洋渔业管理措施及国外远洋渔业产业发展主要特点,从产业规模、结构、扶持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远洋渔业产业发展现状,从渔业资源、渔船装备、关键技术、综合基地及管理与市场5个方面梳理了远洋渔业综合竞争力影响因素,认为我国远洋渔业面临的突出约束为捕捞能力布局与渔场资源之间不协调、国际消费市场依存度与经济效益之间不协调、产业组织化程度与远洋渔业强国目标之间不协调。最后,从完善远洋渔业产业体系角度出发,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实现远洋渔业强国梦。  相似文献   

16.
资源价值核算理论在渔业资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渔业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海洋自然资源,其产值约占我国海洋经济的50%左右。目前,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处在过度捕捞的状态,尽管渔获产量高,但渔获物个体小型化、低龄化,可持续利用水平较低,这些问题在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并没有真实的反映出来,原因在于未对渔业资源资产进行价值核算。由于渔业资源具有隐蔽性、洄游性及共享性等特点,使得对渔业资源核算面临着很多困难。通过对自然资源核算等理论和方法的分析,结合渔业资源特性,提出了开展渔业资源核算的方法和步骤,这对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研究亮点:由于人类过度捕捞等原因,世界传统经济鱼类出现了资源衰退。未进行价值核算和有偿使用是导致过度捕捞的原因之一。分析了自然资源核算的理论,结合渔业资源特性提出了开展渔业资源核算的方法,这对渔业资源科学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提高渔情预报技术是渔场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在渔情预报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本文根据我国在西南大西洋海域生产的鱿钓统计数据,结合海洋环境因子,利用栖息地指数方法构建了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中心渔场预报模型,自主研发了软件预报系统。同时,利用实时的表温、叶绿素和海面高度距平值等海洋环境因子,对2009年生产作业情况进行了验证。分析认为,实际作业渔场基本上都分布在栖息地指数为0.5以上的海域,1-4月份中心渔场预报准确率为57%~74%,平均准确率为68.29%。研究认为,栖息地指数模型可较为准确地用来预测阿根廷滑柔鱼中心渔场,同时依靠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实现了中心渔场预报的智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